「漫遊」血管、虛擬解剖 現代科技這樣改變醫學教育

2020-12-14 閃電新聞

「漫遊」血管、虛擬解剖 現代科技這樣改變醫學教育

12月10日,距離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只有短短10幾天。大環境影響下,許多高校增設了醫學專業、擴大了醫科招生規模,吸引了考研學子的目光。

日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柯楊指出,近年來我國醫學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存在教學方法陳舊落後、學科發展不均等問題。她建議在教育教學中加強線上資源、虛擬教學AI的場景應用,加強公共衛生醫學教育等。

新冠疫情考驗了醫療水平,也對醫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代醫學教育面臨怎樣的挑戰?現代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務於醫學教育?對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考研要與實踐操作水平並重

「不是每一位醫學生都喜歡或適合學醫,不少孩子因為家長要求而選擇醫學。老師在教學時往往更偏重於醫學技術等硬知識的傳授考核,對醫學領域的人文關懷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入不夠。」當談及新時代醫學教育時,昆明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李璠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陳丹是一位骨科在讀醫學博士生,提及醫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時他表示:「很多醫學院的教學方法仍以傳授教材知識為主,理論聯繫實際做得還不夠,很多複雜深奧的知識點學生無法直觀理解。」他轉念道,「不過老師也沒有辦法,醫學需要記憶的東西太多了,有太多晦澀的概念、知識點等。」

醫學院的老師負擔十分繁重。當下國內很多醫學院教師肩挑教學、科研和臨床「三職」。在李璠看來,科研論文應寫在臨床上,以患者需求為導向,以科研促進教學。她表示,「破五唯」以來,重科研輕教學現象有所好轉。

但醫學實踐教學在本科階段也有其自身的「無奈」。記者了解到,一些醫學生覺得本科階段的院校不理想,希望以考研改變現狀,臨床實踐便成了「走走過場」。陳丹坦言:「如同許多專業一樣,大環境使得醫學生多以考研為出路,為了備考而無法全身心投入實習的同學不在少數。」

李璠非常支持醫學生考研,她認為醫學是知識密集型學科,本科階段對疾病有了初步了解,疑難疾病的治療則需要培養專碩實踐型高水平醫學生。但她提醒,考研和實習時間應儘量錯開、互不幹擾,「往往考研的學生考試分數高,但醫學技術操作技能相對不足,需要在未來加強出科考試、執業醫師考試的實操考核等,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

現代科技為醫學教育添羽翼

醫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天津大學醫學部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何峰注意到,絕大多數醫學生每天都起得很早,經常清晨在湖邊背書。

「現代技術不斷革新傳統醫學教學模式。」何峰表示,隨著現代科技加快融入醫學教育,傳統以文字傳遞的知識正變得更為生動形象、易於理解。藉助人工智慧技術和虛擬實境(VR)技術,人體的解剖結構得以直觀地三維展現,學生們可以透視人體,觀察這個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是如何運轉的。

記者了解到,2018年何峰所在的天津大學在我國首開智能醫學工程專業,近2年來全國各地20多家院校設立了此專業,推動了醫學教育與人工智慧的結合、醫學與工學的融通發展。

「以前老師們通過書本、掛圖、模型等各類教具及實物標本向學生展示和講授人體解剖,不足的是靜態的教具和標本無法呈現諸如血液流動、心臟搏動這些動態的生命現象。」何峰表示,學生們現在可以利用VR眼鏡學習解剖知識,其沉浸感使教學效果較傳統掛圖有顯著增強。虛擬解剖臺包含著逐層剝離虛擬人體的皮膚、肌肉、骨骼、神經等各系統;虛擬解剖軟體甚至可以讓學生進入消化道、血管裡去「漫遊」;而增強現實(AR)技術,可以把人體的解剖結構直接疊加在真人身上,還可將超聲心動疊加在人體模型上,使得器官活動效果更為直觀逼真。

技術悄然變革著醫學生的臨床實踐和訓練方式。何峰說:「不同於傳統模型教具,心肺復甦人體模型連接了多種傳感器,採集按壓力度、頻率等數據,學生在接受反饋中反覆練習達到按壓手法的正確嫻熟。」他指出,傳統醫學教育試錯成本很大,培養醫生周期非常長。在現代技術的支撐下,醫學生可以通過虛擬實境技術在較短時間內進行強化訓練,積累更豐富的臨床經驗,這有望縮短人才培養周期。

不僅如此,藉助5G大寬帶、低延時等特性開展全景手術直播,使得學生可以通過電視等終端觀看名醫的手術過程;藉助主刀醫生佩戴的頭戴式攝像頭,還能以第一人稱視角觀摩手術技巧,增長臨床手術經驗。依託3D列印技術,現在骨科的創傷模型製作、內置物材料製作更加簡單靈活,手術前規劃更為清晰直觀。

「醫學與高科技的融合,伴隨著VR、AR等技術本身的成熟而發展,部分概念產品已日臻成熟。特別是藉助力反饋等先進技術,一些系統已從單純的展示向全面操作技能訓練的方向進化。在不遠的未來,現代科技加持下的醫學教育一定會與臨床的實際應用結合得更加緊密。」何峰對此充滿信心。

「希望虛擬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在三四線城市的醫學院校也開展起來,把人體解剖更加細化、可視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把各個科室常規操作進行實物模擬。這將推動醫學教育進一步發展。」陳丹在談到科技支撐服務於醫學教育的期許時這樣說。

網絡教學給醫學教育帶來深刻變革

「因為疫情,報考醫科的學生明顯增多。」何峰注意到,全國各地援鄂醫療隊的感人事跡經媒體報導產生了廣泛影響,在許多青年學子心中埋下了立志學醫的種子;前幾年屢屢見諸新聞的緊張醫患關係也有了改善,大多數人對醫生這個職業更加理解、寬容了。

李璠則表示,網絡教學更為常態化,在線醫學教育資源不斷得到挖掘和開發;醫學科普教育更加普及廣泛;以臨床實踐能力為導向的培養受到更多的重視;生物安全教育、公共衛生教育得以較快發展。「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儘快適應這些變化,掌握網絡、AI等新技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醫學院要開始構建線上教學學習效果的科學評價體系。」李璠建議。

談及疫情對醫學教育帶來的變化,何峰指出,「疫情促進了網絡教學、在線教學等技術產生質的飛越,打通了國內外、發達地區與偏遠地區教學資源的共享。疫情結束後,網絡教學給醫學教育所帶來的深刻變革也不會逆轉,仍將繼續發展」。

此外,疫情期間我國公共衛生專門人才出現明顯短缺。何峰預測,在未來幾年中,增設公共衛生相關專業將成為各大醫學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的一個辦學熱點。「醫學的發展離不開理工科的支撐,未來醫學院校與綜合性大學的交叉融合與深度合作,可使其視野更寬闊、發展更全面。」何峰表示。(本報記者 唐 芳)

相關焦點

  • VR/AR虛擬仿真實驗在動物解剖實驗中的探索
    學習醫學、生物學的可能都知道,動物解剖實驗是必修課,就拿小編來說,上了一年生物技術(後轉了專業),解剖過蚯蚓、小白鼠、兔子、鴿子、鯉魚等等。據不完全統計,每分鐘都有約200隻動物因實驗死亡,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因為我們要了解下身體構造就給殘忍殺害了。
  • 臺北醫學大學聯合HTC旗下健康醫療團隊DeepQ成立VR解剖學教室
    今日,臺北醫學大學與HTC旗下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Q團隊、跨界合作成立全球首間最大規模VR解剖學教室。據悉,解剖學教室配備10套榮獲2018 VR頭戴式顯示器大獎的VIVE Pro,搭載全球獲獎無數的3D Organon VR解剖教學軟體;除了可以單人自主學習之外,更可以多人聯機同時進入同一個虛擬實境空間中,聽老師講說解剖構造。
  • 人體解剖的黑暗故事
    現代醫學能治癒很多人的疾病,挽救許多人的生命,然而在幾千年前,人類連心臟為何跳動都不清楚,直到有一天人們「剖開」了自己。正是解剖學的誕生和發展,讓人們真正認識到人體結構和人體行動的方式,才查清了很多病因,並研發出了很多治癒疾病的技術。
  • 我就不信,只有我一個人想試試人體解剖!
    幫你長知識:《人體解剖圖譜》動手超好玩:4D Master 人體模型、人體刺繡做個生活家:骨哥帆布袋、骨骼內臟膠帶科學又美麗:人體漫遊飾品人體解剖圖譜德國TASCHEN出版社復刻,3000多張精細插圖,中、英、法、拉丁四語對照。
  • 我就不信,只有我一個人想試試人體解剖丨好物推薦
    幫你長知識:《人體解剖圖譜》動手超好玩:4D Master 人體模型、人體刺繡做個生活家:骨哥帆布袋、骨骼內臟膠帶科學又美麗:人體漫遊飾品人體解剖圖譜德國TASCHEN出版社復刻,3000多張精細插圖,中、英、法、拉丁四語對照。
  • 全彩3D印表機醫療解剖模型製作
    如今,醫療專業人員可以選擇屍體,動物,傳統或虛擬實境模型,這些模型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與僅近似人體解剖結構並可能引起倫理關注的動物模型或無法保留活組織感覺並需要受控環境的屍體模型不同,數字解剖3D印表機可重現實際的組織反應-可以在沒有專門設施的任何地方使用。
  • 隨身WiFi行業進駐手機虛擬SIM卡市場,漫遊寶/漫遊超人/環球漫遊誰...
    各大巨頭科技公司如小米,華為,蘋果紛紛發力,相繼推出類似功能,虛擬SIM的熱潮有增無減,有老牌拓展,也有黑馬進入。近日,鳳凰財經新聞報導指出國內最大出境移動WiFi公司Skyroam漫遊寶,與手機品牌商天瓏(糖果,Wiko品牌),在印尼正式發布全球首批無需插卡即可上網的「免費流量」手機。
  • 我院骨幹教師赴大學生醫部與安醫專解剖學聯合實驗室參觀交流
    解剖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也是醫學中最基礎的學科。解剖學與臨床醫學教學有機結合,有助於醫學生融通臨床和基礎醫學知識。1月6日下午,我院教育處宋瑰琦及內外婦兒各科室臨床教師一行14人赴中國科大生醫部與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解剖學聯合實驗室參觀交流,解剖學聯合實驗室符輝教授全程參與。
  • 鑽進「人體內臟」 感知器官構造 西北首臺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
    在虛擬實境環境中,想了解人體的任何一處組織、神經、淋巴、血管,點擊都可一覽無餘。體驗者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就像置身其中一樣,這是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帶給體驗者的真實感受。近日,蘭大二院引進西北首臺虛擬實境仿真系統,並應用於臨床醫學教育,學生可在虛擬實驗室中進行「人體」解剖和各種手術練習。
  • 隨身WiFi進駐虛擬SIM市場 漫遊寶/漫遊超人誰是真正的黑馬?
    隨身WiFi行業進駐手機虛擬SIM卡市場,漫遊寶/漫遊超人/環球漫遊誰是真正的黑馬?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物聯網的世界裡,傳統插拔SIM卡聯網的方式早已不適用,逐步取而代之的是通過軟體實現SIM卡的方式。
  •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在陸家嘴舉辦的「生命·影像——西門子醫療影像藝術展」,作為行業首個跨模態醫學影像藝術展,讓我們欣賞到了科技和藝術最完美的結合。展覽通過透視、重構、探索、輪迴四個板塊,分別展示了醫學影像技術與當代藝術的跨界合作。希望引領大眾走進對醫療未來的無限想像。
  • 是的,我們「開了」一座人體解剖博物館丨好物推薦
    這是一本誕生於19世紀的醫學著作,當時那種精緻細膩的寫實畫風營造出一種特殊的藝術感。3000多張插圖,可以說每拿出一張裝裱起來都是一幅傑出的畫作了。接受過通識教育的人,可能都對人體結構略知一二。但這本《人體解剖圖譜》還是能給你帶來全新的視野。這畢竟是一本19世紀的醫學著作,當時那種細緻入微的寫實畫風營造出一種特殊的藝術感,這是現在各種教材、百科無法帶來的。
  • 「庖丁解牛」新解:國泰安VR智慧軟體之牛解剖
    國泰安牛解剖VR智慧課堂軟體結合動物解剖學課程教學特點,採用虛擬實境技術,根據採集到的動物真實生理解剖位置及比例參數,通過zSpace虛擬實境設備進行真實還原。該軟體基於系統解剖學的教學理念,涵蓋解剖學的十大生理系統,包含2000多個結構模型,可對牛各個生理系統進行逐層解剖、文本注釋、語音講解與360°展示。
  • 魯迅為何偏愛「解剖」的隱喻?
    1重塑對身體的「觀看」:與中醫觀念迥異的西式解剖學慄山茂久在他開創性的研究著作《身體的語言:古希臘醫學和中醫之比較》中指出:「今天我們只要談到醫學上的人體,我們幾乎就會條件反射性地聯想到肌肉、神經、血管,以及解剖者刀下所揭示並在解剖圖鑑裡所列出的其他器官……不過,就歷史上而言,
  • 醫學分享——解剖列車精要
    自從顯微鏡被發明以來,人類在醫學上傾向於把事物分解成越來越細小,去研究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
  • 馬王堆手稿,是世界上最早人體解剖手冊,來自威爾斯的新研究結果
    對人體的最早觀察我國已有2200年歷史的馬王堆手稿,很可能是醫學史上最古老的人體解剖學手冊,因為,一個新的研究發現,從中國南方古墓中發現的這些文字描述的是肌肉,神經和血管等解剖結構。但是,這些人體結構是用中醫的語言來描述的,所以到目前為止,人們一直以為該手稿是神秘傳統中國醫學的內容。在此之前,人們普遍認為,最古老的人體解剖來自古希臘,據說學者Herophilus和Erasistratus進行了第一個人體解剖切並描述了人體的內部,但是他們的作品在亞歷山大圖書館失火了。因此,倖存下來最古老的解剖學著作來自羅馬醫生Galenus(克勞狄斯·蓋倫)。
  • 人體解剖學圖譜_人體解剖學圖譜手機版【官方安卓版】-太平洋下載...
    「人體解剖學圖集」是一款專業的交互式3D醫學解剖軟體。
  • 專業解碼|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口腔醫學
    口腔醫學院是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辦學歷史最長、最具專業專業、最受社會歡迎的二級學院之一,現有口腔醫學、中外合作口腔醫學和口腔醫學技術三個專業,其中口腔醫學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主要課程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內科學、口腔修復學、預防口腔醫學、口腔醫學影像診斷學等。
  • AR版《人體解剖學圖譜》即將登錄蘋果設備
    AR版《人體解剖學圖譜》即將登錄蘋果設備 2017-09-22 來源:遊戲狗整理 編輯:少年
  • FDA核准Rapid Medical的世界首條可操控神經血管導絲
    以色列約克尼穆和邁阿密--(美國商業資訊)--專注於開發一流響應式、可調節神經血管器械的公司Rapid Medical宣布,FDA已核准DRIVEWIRE,這種新穎的導絲具有可操控的遠端末梢,可輕鬆處理複雜的解剖學轉向。該器械在美國境外被稱為Colum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