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毅院士Angew新作:從廢塑料到CO2再到C2燃料,全靠光催化

2020-12-25 騰訊網

研究背景

迄今為止,全球已經生產了超過83億公噸的塑料,其中大約80%的塑料使用後淪為了垃圾填埋場或自然環境中的廢物。由於在自然環境中表現為化學惰性,塑料廢物的自發降解過程需要大約250-500年的時間,這會導致嚴重的全球環境問題,稱為「白色汙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廢棄塑料的成分可能會侵入農作物、動物甚至海洋生物,並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最終威脅人體健康。迄今為止,除了垃圾填埋和焚燒之外,還報導了將塑料廢物熱催化降解為含碳燃料的方法,而這種策略通常需要高達400°C的高溫和昂貴的金屬絡合物催化劑,這限制了它們的實際應用。人類迫切需要找到新的解決方案,最好是在自然環境下就能將塑料廢物選擇性地轉化為高價值的多碳燃料。

成果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謝毅院士和孫永福教授團隊在模擬的自然環境下,通過光誘導C-C裂解和偶聯途徑,實現了各種廢塑料向C2燃料的高選擇性轉化。採用這種方法,聚乙烯只需要40小時就能被Nb2O5光催化降解為CO2,其轉化效率為100%。隨後生成的CO2可以進一步選擇性光還原為CH3COOH。該工作以「Photocatalyzing Waste Plastics into C2 Fuels under Simulated Natural Environments」為題,於2020年2月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

文章亮點

1. 原位電子順磁共振光譜、同步輻射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H218O和18O2同位素標記實驗表明,O2和 OH自由基觸發了聚乙烯C-C鍵裂解形成CO2的過程;

2. 原位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和D2O、13CO2同位素標記表明,CH3COOH來源於中間產物 COOH的C-C偶聯作用,而 COOH是通過CO2的光還原產生的。

文章解讀

示意圖1. 在模擬的自然環境下,通過設計的兩步法將廢塑料轉化為C2燃料。

多種塑料在光催化劑的作用下,經過光催化氧化C-C鍵裂解,降解為CO2。而產生的CO2可以通過光誘導的C-C鍵耦合,進一步還原為高價值的C2燃料。

圖1.在模擬的自然環境下,廢塑料經光催化轉化為C2燃料。(A)Nb2O5光催化PE、PP和PVC轉化為CO2的產量-時間曲線,其中每種塑料中的碳與Nb2O5的摩爾比約為50:1;光催化CO2還原的(B)CH3COOH產率和(C)CH3COOH和CO產生速率。在上述光催化測試中,每種塑料和純CO2所含碳的摩爾數相同。

如圖1A所示,在模擬自然環境下測試Nb2O5光催化PE、PP和PVC轉化為CO2的活性,發現所含碳摩爾數相同的PE、PP和PVC分別經過40 h、60 h和90 h後完全被降解,產生的CO2所含的碳摩爾數幾乎等於各塑料所含的碳摩爾數,這進一步揭示了塑料能完全被降解,其唯一產物為CO2。用PE、PP和PVC降解產生的CO2作為光催化CO2還原反應的原料,發現CH3COOH的釋放量也逐漸增加(圖1B),CH3COOH生成的平均速率分別為47.4、40.6和39.5 μg gcat-1h-1(圖1C)。值得注意的是,在PE、PP和PVC的光轉化過程中,CH3COOH的產量及其生成速率大致與水中光催化CO2還原的數據相同(圖1B-C),這再次表明了CO2是由塑料的光降解作用產生,並可以進一步選擇性地光還原為CH3COOH。

圖2. 光催化PE轉化為CH3COOH的機理。在模擬自然環境下使用(A)純水和(B)甲醇作為溶劑時,PE光轉化過程中的原位ESR光譜;(C)原位FTIR光譜。在模擬的自然環境下(D)含有少量H218O和(E)含有少量18O2,在PE光轉化過程中氣體產物的SVUV-PIMS光譜。(F)在含少量D2O的模擬自然環境下,PE光轉換產物的質譜。

如圖2A–B所示,兩種四重奏模式的ESR信號(1:1:2:2:1和1:1:1:1:1)分別來自DMPO-OH 和DMPO-O 2 自旋加合物,表明PE光轉化過程中形成了 OH和O2 -自由基。顯然,C16O18O(對應於m/z = 46處的信號,圖2D)是由18 OH和16 OH自由基參與PE光降解產生的。在m/z = 46處觀察到的SVUV-PIMS信號對應於C16O18O(圖2E),這說明O2不僅參與了PE光氧化過程並生成CO2,也參與光還原過程以生成H2O。因此釋放出的CO2的氧原子同時來自H2O和O2,這證明了由H2O氧化產生的O2和 OH自由基觸發了PE的C-C鍵斷裂形成CO2;同時,這些同位素標記實驗還直接證明了H2O和O2在光轉化過程中可以相互轉化。如圖2C所示,PE光轉化過程中生成 COOH中間體。圖2F表明CH3COOH是由 COOH中間體的C-C偶聯反應通過CO2的光還原而產生的,而不是直接由PE光降解產生。

示意圖2.(A)Nb2O5的能帶結構以及在pH 7時CO2,H2O,H2O2和O2氧化還原對的電勢的示意圖;(B)在模擬自然環境下從PE到CH3COOH的C-C鍵斷裂和偶聯機理。

根據上述結果,可以得出結論:PE的光轉化實際上經歷了以下兩個連續的過程,即C-C鍵裂解和偶聯反應。最初,PE經歷了由O2和 OH自由基引發的氧化反應,C-C鍵在Nb2O5的催化下斷裂並形成CO2(示意圖2),同時O2還原成O2 –,H2O2和H2O。隨後,通過光誘導 COOH中間發生的C-C偶聯反應,將產生的CO2進一步還原為CH3COOH,同時將水氧化成O2。

總結展望

該工作報導了在模擬自然環境下,通過設計光誘導的C-C鍵裂解和偶聯反應,將多種廢塑料以高的選擇性轉化為C2燃料,該過程無需使用犧牲劑。以PE為例,採用Nb2O5催化劑可以在40h內100%光降解PE。隨著PE光降解成CO2,所產生的CO2可以進一步被光還原,並選擇性生成CH3COOH。此外,原位ESR光譜、同步輻射SVUV-PIMS光譜、UV-vis吸收光譜、H218O和18O2同位素標記實驗表明,PE經歷了由O2和 OH基團引發的C-C鍵裂解,並形成CO2。通過D2O和13CO2同位素標記實驗,經原位FTIR光譜分析發現,所產生的CH3COOH來源於中間產物 COOH的C-C偶聯作用,而 COOH是通過CO2的光還原產生而不是PE的直接光降解產生。簡而言之,這項工作不僅首次報告了在短時間內完全光降解塑料,而且還清楚地揭示了兩步式塑料-燃料光轉化機理。可以預期,將來通過合理設計光催化劑,同時優化C-C鍵斷裂和偶聯過程,在自然環境下將塑料廢物高效光轉化為多碳燃料。

【文獻信息】

Photocatalyzing Waste Plastics into C2 Fuels under Simulated Natural Environments (Angew. Chem. Int. Ed,2019,DOI: 10.1002/anie.201915766)

文獻連結:

https://pericles.periclesprod.literatumonline.com/doi/abs/10.1002/anie.201915766

深圳華算科技專注理論計算模擬服務,是唯一擁有VASP商業版權和全職技術團隊的計算服務公司,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原始數據,保證您的數據準確、合法,拒絕學術風險。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超過500個服務案例,客戶工作在JACS、Angew、AM、AEM、Nano Energy、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等知名期刊發表。

相關焦點

  • 超臨界co2萃取裝置主要配置
    超臨界co2萃取裝置主要配置 ,「12vugqc」   超臨界co2萃取裝置,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co2萃取裝置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還原制CH4
    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還原制CH4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28:00 香港城巿大學Yun Hau Ng團隊揭示了金屬有機骨架修飾氧化亞銅納米線用於選擇性光催化CO2
  • 線上線下來了20多位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
    李景虹院士、譚蔚泓院士、田永君院士、田禾院士、謝毅院士、俞書宏院士、張東輝院士。瞄準國際基礎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原創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為特點,以功能介孔材料精準合成、功能設計、結構調控為基礎,以發展新一代介孔分子篩工業催化材料、實用高性能介孔儲能材料、新型生物醫藥功能材料等相關應用為出口,功能介孔材料科學中心致力於通過從理論研究到新材料創製,再到實用工業化應用技術研究的一體化研究隊伍的建立,完成功能介孔材料理論、合成與應用知識體系建設,持續提升我國在功能介孔材料基礎和應用領域的領先水平
  • 加大燃料電池科研投入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
    2020年8月4日,「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儀式在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順利舉行。西安交通大學陶文銓院士、上海市奉賢區科委黨組書記劉偉、上海市奉賢區科協學會培訓創新部部長宋衛國和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威共同為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
  • 《德國應用化學》報導華理一課題組在循環經濟:廢舊塑料催化轉化...
    碳中和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形式,能夠推動綠色的生活生產,實現全社會綠色發展。立足碳中和發展,對廢棄碳資源(廢舊塑料、廢棄生物質、CO2等)開發利用對解決環境問題和能源問題至關重要。最近,我校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王豔芹教授課團隊在循環經濟:廢舊塑料催化轉化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工作近期以「Towards the circular economy: converting aromatic plastic waste back to arenes over Ru/Nb2O5 catalyst」為題,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 Ed.
  • 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可將太陽能轉化並儲存為化學能,是科學家長期以來的夢想。 然而,光催化過程又是一個跨越多個時間尺度的複雜反應過程,涉及化學、物理、生物等多學科的前沿科學。記者今天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獲悉,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燦院士、李仁貴研究員等在太陽能可規模化分解水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率先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全新的「氫農場」策略。該策略基於粉末納米顆粒光催化劑太陽能分解水制氫,太陽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氫效率創國際最高記錄。
  • 提煉廢三元催化裡面的貴金屬需要什麼提煉設備?
    我國運行車輛上千萬之多,貴金屬含量達數百噸,汽車--被公認為移動著的貴金屬礦山,廢三元催化器的價值,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廢三元催化劑回收貴金屬的技術方案大體有三種,一種是溶載體方案,一種是選擇性浸出方案,一種是冶煉方案。
  • 周其林:堅持原創的「催化」大師
    周其林院士帶領團隊發展的手性螺環催化劑,在多種不對稱反應中表現出極高的催化活性和優異的對映選擇性——甚至超越了大多數酶的水平,從而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也改變了人們對人工催化劑極限的認知。  同時,由於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展,多個不對稱催化反應由「不可能」變成為可能,拓展了不對稱催化領域。
  • 限塑到何時?
    目前,AEPW成員企業已增加到50家,最初的目標是5年募集資金15億美元,第二年就已落實10億美元,從塑料生產商、加工商、包裝商,到製品生產,再到回收處理,全產業鏈都積極行動起來了。  廢棄塑料回收再利用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是分類。去年5月我參加中國工程院成都工程論壇有個收穫:瞿金平院士創新解決了廢塑料回收利用分類難的問題。他研發出一種高分子材料綠色高效再製造的新方法和成套設備,解決了廢棄塑料數量大、品種雜、回收難、處理繁瑣的難題,利用研發的成套設備,實現了廢棄塑料免分揀、合金化、高品質綠色再利用。另一個收穫是石河子大學陳學庚院士的創新可以解決地膜白色汙染問題。
  • 鑄造廠voc催化燃燒茂名廠家質量要求,使用要點解說
    一般8作日的情況下使用設備爐膛或管道轉熱系統積渣3個月清理疏通一次;用熱行業都能用到,蒸汽鍋爐、熱水鍋爐、工業爐窯、焚燒爐、熔燒爐、廚房設備、乾燥設備、食品烘乾設備、熨燙設備、烤漆設備、工業退火爐、瀝青熱設備、壓鑄機、印染行業等等……同時一個廠家,商丘宇正機電,導購知識面都全,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如何才能做到燃油鍋爐防靜電?
  • 鎢氧酸鹽光催化活化低碳烷烴C(sp3)−H鍵的研究
    傳統方式催化轉化低碳烷烴通常在高溫(>500℃)和高壓下使用氯氣、溴氣或光活化[7,8]等處理方式, 先將低碳烷烴通過滷化反應轉化為親電試劑以增加它們的反應性, 或用作消除反應的底物具有高區域選擇性地生成雙鍵[9]。這種烷烴預活化過程普遍存在產量低、反應選擇性差等問題, 同時反應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用於產品的分離、純化和再循環工藝, 並產生大量有毒有害廢棄物(圖1(a))。
  • 靈源街道攜手福州大學光催化研究所 助力產業工業廢氣淨化
    近期,在晉江靈源街道的凱藍生態環境科技公司,由企業與福州大學國家環境光催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福州大學光催化研究所」)共同研製出的具有深度處理揮發性有機廢氣性能的光催化耦合處理裝置,完成低濃度汙染處理設備的研發調試,實現3臺樣機製作並投入企業試用。
  • 科萊恩新型催化劑助力將塑料廢棄物轉化為高品質冬季柴油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其珏)跨國化工巨頭科萊恩集團昨天宣布,其研發的新一代加氫脫蠟催化劑,通過與杜斯洛(Duslo)旗下研究所VUCHT合作,已成功將塑料廢棄物轉化為優質的冬季燃料餾分油,由此將廢棄物轉化為財富。  據悉,該突破性工藝的效能現已在斯洛伐克一家中試工廠得到驗證。
  • 大連化物所確認半導體光催化劑活性晶面依賴的本質原因
    :觀察到光催化研究中活性晶面依賴的關係,確認了活性晶面的光催化活性差異是由不同共存暴露晶面之間的光生電荷分離性質決定的。  人工光合成太陽燃料是國際科學領域的「聖杯式」科學課題,而光生電荷分離是人工光合成的核心科學問題。李燦團隊長期致力於人工光合成太陽燃料研究,取得了系列進展:先後提出異相結電荷分離機制(Angew. Chem. Int. Ed., 2008;Angew. Chem. Int.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性能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塑料的替代品。
  • 他是化學泰鬥,是國際上較早研究有機催化的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科普蘇州,ID:kepusuzho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原文標題:他是化學泰鬥,是國際上較早研究有機催化的人,總說「用你敏銳的眼光抓住一切新現象」,他是…陸熙炎|(1928.8.29-),江蘇蘇州人。
  • 光觸媒發明者藤島昭教授親證光觸媒局限
    光觸媒(Photocatalyst)也叫光催化劑(Lightcatalyst),是一類以二氧化鈦(TiO2)為代表的,在光的照射下自身不起變化,卻可以促進化學反應,具有催化功能的半導體材料的總稱。「光觸媒」這種催化劑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發生催化作用。最早被運用於除菌和去除病毒等醫用領域。[光觸媒發明者藤島昭教授親述:光觸媒主要應用於外部的外立面建築材料,太陽光能夠直接照射到的部位,才能發揮出足夠的功效。但是如果想在室內使用的話,光線太弱,而且波長只是可見光,所以非常的困難。]
  • 春風化雨育棟梁——記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
    「催化裂化是煉油領域的核心裝置,陳院士認為最熟悉催化裂化技術現狀的是一線的操作工人和技術幹部,提高了他們的技術水平,就提高了煉油行業的整體專業技術水平。」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凌逸群當年是8名正式學員之一,時年30歲。他表示,能夠入選這樣的「大師班」,對於一名煉油廠催化車間的年輕技術員而言,何其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