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最新演講:國企民企是「孿生兄弟」,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2021-01-07 騰訊網

CFIC導讀

◆宋志平會長說,國企民企是共和國一對「孿生兄弟」,兄弟聯手,融合發展。國企的實力和民企的活力融合在一起,可形成「雜交優勢」。「國企民企一家親,試看天下誰能敵」。

日前,「大變局時代的企業協同發展——2020上海國資高峰論壇」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建材集團、中國醫藥集團原董事長宋志平出席論壇,並發表題為「國民共進與混合所有制」的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白書記、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興來參加上海國資高峰論壇,首先我代表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祝賀高峰論壇的召開,也祝賀上海國資智庫的揭牌!這次論壇的主題非常好,講的是企業的協同融合,尤其是國企、民企如何融合。

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進入市場經濟時,我們面臨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宏觀層面上,國有經濟怎麼和市場接軌?第二個問題,在微觀層面上,國有經濟怎麼和民營經濟結合?一個關於「國民共進」,一個關於混合所有制;一個是談宏觀上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之間的關係,一個是在微觀領域裡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深度融合和制度創新。我想圍繞這兩個方面跟大家交流。

第一點,國民共進是我國經濟的一大特色。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我們不同於一些西方國家,很多西方國家搞過國有化運動,又搞過私有化運動,但是我國的經濟體制決定了在我國不可能搞清一色的國有經濟,也不可能都做私有化。這麼多年來,我們看到中國的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並不是此消彼長,而是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我們要看到這一成就。

記得在九十年代末曾經有一場辯論,當時因為國企抓大放小,把不少的中小企業放到市場進行改制,有一種爭論認為那是「民進國退」。到2005、2006年,產業進行新一輪整合,國企起到了平臺作用,這時又有一種議論叫「國進民退」。2005年我在清華大學的一個論壇上提出,其實我們既不是民進國退,也不是國進民退,而是「國民共進」,後來我還出了一本《國民共進》的書,厲以寧老師親自做的序。從實踐中也看到,我們確確實實在國民共進,這是我們整個制度的一大特色和優勢。

第二點,從現實中來看,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之間確實是互相支持、互相補充、互相融合、互相協同的。根據國家對國有資本的布局安排,現在我們的國有企業主要從事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公益保障、大型平臺企業類的工作。做個比喻,國企和民企之間是大河和小河的關係,大河的水由小河匯集而成,大河又供應了很多下遊小河的水,「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也就是說,國有企業主要承擔的是大產業,要發揮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上的引領作用,帶動民營企業、上下遊各類企業共渡難關。大家知道,前兩年在「去槓桿」的時候,不少民營企業、民企上市公司遇到了困難,其實在那個時刻,我們的國有企業、各地方的國資委、中央企業,為民營企業解難紓困做了大量的工作,這也是中國特色。

中國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有沒有競爭?我覺得有,但是那種競爭是在市場上所發生的客觀競爭,並不是所有制的競爭。國企和民企之間主要是配合和協同,為什麼?國企都是大企業,民企都是中小企業,國企可以做大項目的整體規劃,民企在它的組織引領下,共同來做服務,就像中國建材,有上千個民營企業給它做外包服務。在創新上也是如此,現在民企中有不少是高科技企業。過去中國建材做碳纖維就是和連雲港一家民營的科技公司合作,合作了12年,現在公司可以產出T700、T800、T1000等高端碳纖維,201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解決了美日在高端碳纖維技術上對我們的「卡脖子」難題。這也是國企和民企互相結合的實際體現。

所以在中國我們要這樣來看國企和民企:他們是一對孿生的兄弟,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在這麼多年的實踐中,我還沒有發現在市場競爭中國企和民企打得不可開交、頭破血流的事情。如果真正去看產業鏈和供應鏈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現國企和民企緊緊結合在一起,這也是我們經濟的一大特色,是我們多年來的實踐和現狀。

第三點,「國企民企一家親,試看天下誰能敵。」這是我去年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峰會上說的一個觀點。如果國企和民企能夠團結一家親,我們就能成功。我們不能去斷章取義誘發國企和民企的矛盾,不能去撕裂國企和民企的關係,大家都應該積極正面地去鼓勵國企和民企的融合。

國有經濟和市場到底怎麼接軌?這真的是一個世界難題。我們比較早地提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四句話十六個字: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在這十六個字裡,最難的是「政企分開」。實際上用混合所有制的方法,就可以成功解決政企不分的問題。這麼多年來,國企第一輪改革採取了上市改造的混合所有制方法。今天我們去看央企,上市公司的資產佔整個央企資產的68%,上市公司的利潤佔整個央企的86%,也就是說我們的央企進行了大規模的混合所有制改造,和市場高度融合。我們把市場的機制引入國企,使國企成功進行了市場化改革,這真的是一個制度創新。

民營企業最大的短板是什麼?就是規範治理。一些民營企業、家族企業等往往在公司的規範治理上有問題,但是可以通過混合所有制解決。為什麼說混合所有制是個好東西?它其實是可以解決國企的政企不分和民企的治理不規範這兩大難題。現在混合所有制展現了很大的優勢。我插隊時做過農業技術員,學過雜交育種技術,兩種物種雜交之後產生的新品種會發揮原來兩者的優勢,叫雜交優勢。我覺得混合所有制企業有相似之處,發揮了國企的規範和民企的市場活力,這就是優勢結合。

我提出過一個國企和民企的混合公式:國企實力+民企活力=企業競爭力。在混合所有制裡,資本的混合、產業鏈的結合等等,當然都是應有之義。但我覺得它最大的貢獻在於,這種制度創新給企業帶來了活力。國企為什麼去混合?國企不是因為缺錢,而是缺市場化的機制,而恰恰是混合之後可以實現市場化經營機制的建立。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可以實施員工持股等激勵計劃,弘揚企業家精神。混合所有制是我們改革裡面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第四點,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這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八大任務裡的一點,裡面有幾大關鍵詞。一是「積極」,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去推動它,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不應再去懷疑它了。二是「穩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該怎麼混就怎麼混,不設時間表,不搞一刀切。三是「深化」,混改不是一混就靈、一混了之,關鍵在於通過不斷深化,把「合」做到位,把「改」改到位。

關於國企改革中的「三宜」:

一是宜獨則獨。在大量的公益保障類行業裡,有一些是國家財政補貼的,比如公共運輸。這些行業我們沒有必要去搞混合所有制,因為它的任務主要是提高質量、做好服務、減少浪費。德國的國企在九十年代一股腦都私有化了,但後來發現鐵路、電網、自來水這些領域搞私有化不行,現在還是收歸國有了。所以像這些都是宜獨則獨的範疇。

二是宜控則控。比如中國建材和國藥,在混合所有制下作為平臺來整合和重組民營企業。大家知道建材和國藥都是央企,是央企裡發展得比較快的兩家企業,在充分競爭領域裡為什麼去搞混合呢?因為無論水泥行業還是醫藥分銷,都是高度分散的行業,需要整合。誰來整合呢?就由央企出面,利用資源整合和資本混合的方式,跟民營企業進行大量混合。中國建材這些年混合了上千家水泥企業,在重組的企業裡,中國建材股份佔股70%,民營企業佔股30%;但中國建材股份通過上市本身又有非公資本參與,其中中國建材集團佔股40%,市場資本佔股60%;整體來看,在中國建材的所有者權益中,國家權益佔25%,非公資本佔75%。所以這家公司,它既是一個央企,它也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2013年,我參加在成都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其中有一場對話,主題為「國企和私企」,主持人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他上來就問,「宋先生,怎麼理解國有企業是充分競爭市場中的一員?我想問問您,中國的國企現在做得不錯,還很有活力,是不是得益於20年前那場上市改造?」我說:「羅奇先生,您的問題就是答案。中國的國企是經過市場化改革的國企,是經過上市改造了的國企,是混合了的國企,不是你們西方人理解的國企,也不是我們過去計劃經濟時代的國企。」我們今天看到的國企應該叫新型國企,「新」在它的產權制度的創新上,混合所有制佔比相當高,央企中70%是混合所有制企業。

三是宜參則參。國企和民企的混合,有控的也有參的,實際上大家在裡面都是一個股東,應該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按照股權出資人來考慮。控的企業是股東,參的企業也是股東,按《公司法》裡的規定行使職權就可以。

宜參裡面也有做得非常好的。一個是上海綠地。前陣子廣西國資委讓我給大家做一場改革報告。就在前一天,綠地重組了廣西建工,最初方案是股本結構50%對50%;後來廣西領導人很有魄力,說50%對50%沒有解決機制的問題,乾脆讓綠地控股;最後是綠地持股51%,員工持股15%,廣西國資委34%。我跟他們說,「你們的改革做得好,做了很好的探索」。綠地這家公司,不光在上海國資系統裡是一個混合所有制的代表,而且在全國範圍也參與了一些企業的混改,用的是宜參則參的方式,國企是參股者,引進市場化機制,做出這些實踐很了不起。

另一個是萬科。大家都知道萬科是做房地產的,但萬科到底是什麼性質的公司呢?很多人說是民營企業,王石是民營企業家。其實不是,萬科是國有股佔第一大股東(過去是華潤,現在是深圳地鐵),持股約29%,是無實際控制人的參股混合所有制企業,但它又完全市場化。我曾跟萬科的董事長鬱亮說「你選了兩個『婆婆』,都很開明」。國資在萬科的持股比例並不少,但它們作為參股去做,讓企業擁有了市場的活力,這個做法也非常好。這類企業也不少,平安、聯想都屬於這一類。我們還得研究參股的混合所有制,國有股如何去參,如何把宜參的改革做好。

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裡,我們還有很多課題要做。國企不可能都用控股的方式,把民企統統混進來攤大餅,沒有那個必要;同時國企的二三級企業,要瘦身健體,要更有市場競爭力;我們也可以採用和民營企業高度融合的參股方式,讓他們獲得市場的活力。這些是我們現在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見解,跟大家進行交流。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嘉賓簡介:

宋志平,管理工程博士,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世界水泥協會主席。他曾擔任中國建材集團、中國醫藥集團董事長,榮獲「中國優秀企業家金球獎」「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財富》CEO終生成就獎」等多項殊榮。

宋志平是我國著名的企業家、企業改革家和企業思想家,他深耕企業40年,始終奮戰在企業改革的最前沿,創造了大量鮮活的企業管理和改革經驗。他在同時出任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董事長期間,帶領兩家企業雙雙躋身世界500強。他在推動國企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宋志平在清華、北大等多所大學的商學院任教,先後出版《問道改革》《改革心路》《經營方略》《企業迷思》等十幾部著作,他的遠見卓識得到企業界廣泛認可和尊重。

本文來源:陸家嘴金融網

文字:朱一卉

統籌:張宏妹、陳奕屹

微信編輯:李雨琪

相關焦點

  • 宋志平跨年演講:2020,企業要做正確的事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先生,發表《2020,企業要做正確的事》主旨演講,得到現場1000多位企業家熱烈的掌聲與好評。以下是演講精編。口 述:宋志平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編 輯:孫允廣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尊敬的吳副省長(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吳忠瓊)、各位島親企業家朋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在正和島新年論壇上跟大家交流
  • 國企搞混改,民企搞什麼?
    9月27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及全國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提出,國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推進兼併重組和戰略性組合。 10月12日,翁傑明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資委從來沒有在國企和民企的兼併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方面設置界限。
  • 宋志平:混合所有制的艱難探索
    但我是按邏輯做事的人,我覺得中國建材要做大做強就必須做水泥,要做水泥必須靠上市融資和收購民企,沒有別的路徑。有想法還得有機遇,那時我們遇到兩個機遇。一是政府支持央企赴港上市,二是中國水泥行業面臨「小散亂」無序競爭,這兩大機遇成全了我做水泥的夢。後來我們收購民營水泥企業時在行業引起了軒然大波。
  • 對話宋志平:中國資本市場將進入一個支持創新的新時代
    值中國資本市場發展30周年之際,21世紀經濟報導對話宋志平,其最新一次的生涯轉型,從「運動員」轉為「教練員」,也帶給我們理解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更深刻視角。   2020年9月,A股上市公司數量突破4000家。
  • 六部門「點名」鼓勵民企參與國企混改
    「這體現了有序推進混改是實現民企、國企雙贏的重要舉措,同時也彰顯了中央深化推進混改的決心。」混改一直是國企改革的重要抓手,其意義在於民企和國企優勢互補,因此吸引和鼓勵民營企業的積極參與,是國企混改順利推進的關鍵因素之一。《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已陸續出臺多項護航政策,大力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混改。
  • 工資差不多,國企民企外企,哪個更好一點?
    我都不好意思再刺激你,實際上你民企這7萬不到的工作制,還是個996,別人外企、國企可都是五天八小時,你的工作時間還是別人的1.8倍。你不信的話,你去那些培訓班做老師或CC,要麼去做外貿員、2C的銷售員,試試看。三,國企的年薪15萬。
  • 宋志平給出五點建議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2020年企業應該如何「做正確的事」?對此宋志平給出了五點建議:第一,要堅守主業;「不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最難選的就是選業務,選好業務之後最難的就是堅守。」
  • 宋志平:2020 企業要做正確的事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先生,發表《2020,企業要做正確的事》主旨演講,得到現場1000多位企業家熱烈的掌聲與好評。以下是演講精編:尊敬的吳副省長(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吳忠瓊)、各位島親企業家朋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在正和島新年論壇上跟大家交流。
  • 廣智集團黨委舉辦「國企聯民企,共建促發展」紅聯共建主題活動
    廣智集團黨委舉辦「國企聯民企,共建促發展」紅聯共建主題活動 2020-08-18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債券違約啟示錄:關注焦點從民企轉國企 「信仰」碎了一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020債券違約啟示錄: 關注焦點從民企轉國企,「信仰」碎了一地近兩年民企的扎堆爆雷等事件,令市場對國企債的偏好加深,過去一段時間機構投資者抱團國企債,在一定程度上對國企的信用風險篩選不足,一些低資質主體反而得到了較充裕的資金供給,導致了風險的積聚。
  • 國企民企兼併重組將不設限 黃俊:為證券市場發展帶來新的內生動力
    原標題:國企民企兼併重組將不設限 黃俊:為證券市場發展帶來新的內生動力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 王者榮耀的孿生兄弟
    在國內moba類手遊的老大毋庸置疑的肯定是《王者榮耀》了而在海外地區,有一款《王者榮耀》的孿生兄弟它就是《傳說對決》《傳說對決》是新加坡知名開發商Garena與騰訊天美工作室聯合開發的一款MOBA動作遊戲既然是孿生兄弟,肯定有相似之處,比如說英雄相似,英雄技能相似,英雄皮膚相似等等
  • 宋志平:當了18年央企領導,5件事讓我睡不好覺
    來源:正和島宋志平一人帶領中國建材、國藥集團兩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被譽為「中國稻盛和夫」。去年年底卸任後,他花費很多功夫將自己的管理經驗與理論形成文字,造福商界。這篇文章是宋志平先生最新的總結與思考,期待假期裡為企業家帶來洞見與啟迪。
  • 國企混改新動能,他們發出了「青島聲音」
    大會邀請到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所長項安波、和君諮詢集團國有資本與國企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呂曉暉聯合授課,圍繞「企業要不要混改?能不能混?適不適合混?和誰混?怎麼混?」等話題,落地、務實地為參會的200多家大中型國企民企進行答疑解惑。
  • 宋志平:如何選擇目標和業務——問道管理—一
    守望央企40年,帶領中國建材集團和中國醫藥集團雙雙進入世界500強,被譽為「雙料董事長」;大規模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創造性提出「央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公式,被譽為「混合所有制改革教父」;開創並成功實踐「央企市營」「整合優化」「格子化」管控和「八大工法」「六星企業」等改革創新模式
  • 北京國企掛靠與事國企是國資委出資的嗎
    >2.註冊資本1000萬或以上實繳到位3.有至少3名具有3年以上的相關從業經驗的高管,高管中必須有風控負責人4.高管履歷必須真實,基金業協會會不定期抽查及約談高管5.高管人員必須有相關從業資質及本科以上學歷證明一、那什麼是國企掛靠呢
  • 天醒之路郭有道和郭有術什麼關係 兩人是孿生兄弟嗎
    《天醒之路》最新劇情中,深受觀眾喜愛的師父郭有道已經下線了,他為救路平而死,成為很多人心中的意難平,沒想到在下集預告中,居然有個和郭有道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上線了。  這個人就是郭有術,他和郭有道的關係並不簡單,因為他們是孿生兄弟,郭有術上線後,還差點被路平認錯,路平激動的抱著他喊「師父」,還說就知道他沒那麼容易死。
  • 國企混改的好處
    國企混合所有制是指,在國有控股的企業中加入民間(非官方)的資本,使得國企變成多方持股,但還是國家控股主導的企業,來參與市場競爭。混合所有制的目的不是為了混合而混合,是為了讓國企在改革中能夠增加競爭力和活力, 混合的目的是為企業打造一個符合現代企業治理的有競爭力能夠培養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治理體系國企混改的好處1、增加企業資質、背景2、 增加民眾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