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的上座率真的不低。我原以為,怎麼看,這都是一部粉絲向的小眾電影。可現實是,在我的周圍,有意料之中的年輕觀眾,也有一些不那麼年輕的觀眾。莫非,真是因為本周末的這個檔期相對寡淡?
《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海報但也許,這只是我的觀察,不足以概括本片的上座情況。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二次元的「出圈」已成大勢所趨。從不久前B站跨年晚會的走紅來看,多引進一些具有粉絲基礎的大IP動畫作品,不失為明智之舉。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影片的質量才是第一位的。而說到本片到底好不好看,就頗有些一言難盡的味道了。
名為「外傳」,也即意味著在正傳之外再表一枝。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可以放開手腳,吸引不熟悉原作內容的更多觀眾。缺點,或者說危險的地方就在於不能和原作緊密聯繫在一起。
《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劇照不幸的是,本片顯然更傾向於後者。作為「戰爭機器」長大的薇爾莉特·伊芙加登是原作毫無爭議的中心人物。而原作最獨特的魅力就是探究其心路歷程,讓觀眾和她一起,慢慢從一個缺少感情的「工具」轉變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
可惜,在本片中,薇爾莉特更像是一個起到轉場作用的NPC。雖然,她和伊莎貝拉的友情以及她和泰勒的互動,都有動人的地方,但事實上,本片的敘事重心並不在她的身上。所以,那些在原作中的核心要素就未能在本片裡發揮作用。如果不幸,您是一位從未看過原作的觀眾,那麼很有可能對這個人物無感。
《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劇照至於原作中眾多不乏亮點的配角,也在本片中幾乎淪為人肉背景板。出場機會不多,也很難展示自己的性格特點,以至於不少觀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某位男性配角妖嬈的穿著上。至少,我在影院裡,清清楚楚地聽到了後座觀眾的笑聲,還有持續到影片結束的議論……
平心而論,雖然我還是很欣賞本片的敘事風格,但我不得不承認,本片講述的這個故事,實在是清湯寡水了一點。要不是還不錯的音響效果和製作精良的畫面支撐著,恐怕我會在後半段昏睡過去。
《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劇照女主角作為戰鬥力超強的「人偶」,應邀到伊莎貝拉家擔任侍女。後者看似高冷毒舌,其實就是外冷內熱,幾番不怎麼激烈的交往、衝突後,兩人結成了深厚(還帶有一點曖昧)的友誼。
接著,伊莎貝拉終於向女主角吐露了心聲。原來,當年窮困潦倒的她,曾經獨自撫養一個「妹妹」泰勒,互相牽絆的兩人因為種種原因被迫分離,而她很想念泰勒。於是,女主角再次幹起了寫信送信的老本行,並且串聯起了本片的後半部分。
以賣萌為生的泰勒登場之後,本片轉為「萌娃成長記」。泰勒逐漸懂事,也向著成為郵遞員的理想不斷努力。而影片的高潮,在此就不劇透了。但我想,對身經百戰的觀眾們來說,也不會太難猜。
《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劇照怎麼說呢,要評價本片到底好不好看,完全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原作粉絲和路人觀眾顯然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影片的故事雖然老套了一點,但依我看,也不缺少觸動人心的地方。只要能靜下心來,沉浸在劇情之中,就不會感受不到本片的情感力量。
「紫羅蘭永恆花園」系列把敘事重心放置在戰爭療傷、信件交流、相互思念等關鍵詞上,就已經顯示出了自身的特色。沒有熱血少年,不強調戰鬥畫面(事實上本片中女主角毫無用武之地),而堅決走小清新、小文藝路線,本片的定位,還是相當明確的。
同樣以寫信為線索,比起巖井俊二的《你好,之華》,本片的文藝範兒還更勝一籌。而且,動漫人物的獨特造型,也更容易讓觀眾產生「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從2019年到現在連看的幾部動畫,讓我想到,興許,動畫電影,才是文藝片的最佳載體。
《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劇照可不是嗎?文藝範的男女人物,可從來都是不好演的。就算是演技精湛的「老戲骨」,沒有文藝細胞就是沒有,絕不可逆天而行。文藝片的取景、故事更會受到現實環境的諸多限制,技巧高超的導演還好說,要是功力不足,搞不好就是「東施效顰」。
而動漫電影只要在製作上下足功夫,反而更有條件創設美輪美奐、超凡脫俗的情景。演員的演技問題,更是不用擔心啦。不管怎麼說,國內動漫作品,似乎也應該在神話、科幻題材之外,再尋找一些新路徑。
有傳言說,本片會在影片放出演職員字幕後,向去年
遭遇大火的京都動畫第一工作室致敬。但至少在我觀看的這場裡,並沒有發現相關彩蛋。很多觀眾在亮燈以後,都和我一起等到了最後(難得的,清潔人員也沒有來趕我走),只可惜還是一無所獲。但我們都有理由為那些為自己的夢想和事業而獻身的動畫人默哀。
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我們也應該更深入地理解「京阿尼」對動漫的感情。至少,怎麼讓大多數中國觀眾(尤其是長輩)明白,動漫作品不只是給小孩子看的,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