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上午,陽光船檢 造就宜昌「船」奇新聞通氣會在城區舉行。會議介紹宜昌的船舶工業以及船舶檢驗機構等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現場
●發布人
李本華 宜昌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吳福洲 宜昌市港航建設維護中心副主任
黃鴻 宜昌市港航建設維護中心副主任
賀兵 宜昌市港航建設維護中心船舶檢驗科科長
●主持人
朱利華 市港航建設維護中心黨委辦公室主任
「四化」船舶
讓宜昌製造「初露鋒芒」
近幾年來,宜昌船舶工業迅猛發展
2017年至今已連續四年
每年新建船舶超100艘
年建造量
佔全省船舶建造總量一半以上
各種船型在這裡建造
特別是「四化」船舶的建造
讓「宜昌製造」在長江中上遊鋒芒初露
➤ 標準化 ——近四年,宜昌建造的標準船型達137艘,全市船舶總載重噸155.6萬噸,淨增39.6萬噸。船舶標準化率突破90%,居全省首位。
➤ 大型化 ——近五年,宜昌建造貨船的平均總噸位由十二五的3276總噸增長至4346總噸,增幅32.7%;平均載貨量由十二五的5036噸增長至7177噸,增幅為42.5%。特別是萬噸級的大長寬比示範船型,成為宜昌船舶製造業靚麗的名片。
大長寬比示範船
➤ 綠色化 ——近三年,宜昌建造了24艘多功能環保回收船,佔全省一半以上。2020年12月18日,由湖北宜昌交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研發的全球電池容量最大的新能源純電動遊輪在宜昌鑫匯船廠正式開工建造。
純電動船
➤ 特色化 ——近三年,在宜昌設計、研發、建造的特色船型,有國內同類型最大的取水躉船、國內首艘快速雙體貨櫃船、國內內河首艘乘坐升降機的豪華涉外遊輪、印尼內海貨櫃船、純電力推動遊覽船、沿海玻璃鋼巡邏艇等,還有宜昌人民引以為榮的長江三峽系列「豪華夜遊客船」。
「長江三峽9」客船夜遊
貼心服務
讓宜昌製造「群英薈萃」
宜昌船舶工業的超常規發展給船舶檢驗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為保障船舶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宜昌市船舶檢驗中心立足水運發展實際需求,緊緊抓住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歷史機遇,以不足20人的隊伍,秉承工匠精神,貼心服務,主動做好技術支持,不斷滿足船東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運輸需求,促進船舶製造業不斷向宜昌集聚。
「逆行」檢驗,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3月17日,船檢中心發文正式全面恢復船檢工作,成為全省最早全面恢復檢驗業務工作的船檢機構。為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檢驗工作,船檢中心還推出不見面服務,讓船檢服務始終在線。
技術引導,助力企業聚集發展
隨著船舶製造和航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多數船舶建造企業的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難以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對此, 船檢中心積極應對,為造船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人員培訓,幫助一大批船廠迅速成長,全市造船能力和質量得到不斷改善和提升。積極引進大型、優質設計單位,為船廠、船東提供高質量設計圖紙,拓寬圖紙渠道,提高船廠造船能力及質量水平,推動企業自律自強,造船企業逐步向宜昌聚集。
目前,全市共有持證船廠41家,其中一級資質5家,二級資質13家,三級資質23家。全市船舶工業年產值達90億元。宜昌已成為長江中上遊船舶建造中心。
搭載平臺,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宜昌市船檢中心一方面按就近、工作量合理分配的原則對船廠技術人員實施分片管理,解決現有船廠質檢問題,同時督促船廠採取引進高校畢業生、外派學習培訓、合理分派互幫互學等方式培養合格的船廠質檢人員。
近年來,船檢中心還堅持開展「最牛電焊工」、「明星質檢員」、「最美驗船師」、「明星造船廠」等評選活動,積極搭載平臺,引導造船企業重視品牌建設,培育優質船廠,力爭把「宜昌製造」打造為長江大動脈上的響亮品牌。
陽光服務
讓宜昌製造成就「船」奇
為全力營造更加陽光透明、更加公平公正、更加規範有序的營商環境,船檢中心進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保障,助推宜昌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
制度建設規範化
今年初,船檢中心修訂出臺了《船舶檢驗工作管理制度》。創新性的提出了程序法定、主體責任、公開公示、關聯迴避、重點復驗五大原則。構建了責任更加明晰、流程更加規範、制度更加完備、制約更加有力的管理制度。
能力建設常態化
近年來,船檢中心建立了每周早學、集中調訓、季度研討、專家授課等多種培訓制度及各類比武活動,全面提升驗船師專業技術能力,緊跟船舶發展前沿技術。2019年,船檢中心在全國首屆「船舶檢驗業務技能比武」大賽中獲得國內運輸河船組兩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及集體三等獎的優異成績。
船檢檔案信息化
2016年,船檢中心在全國率先啟動船檢檔案電子化建設工作,開發了「船舶檢驗技術檔案管理系統」,形成規劃、入庫、查找、借閱、監管完整的信息化模式,確保了船舶檔案永久化、電子化保存。
申報流程掌上化
2020年11月,船檢中心在全國船檢系統首創「e船檢」信息管理平臺,讓企業「最多跑一次」,實現掌上報檢、掌上管理、掌上記錄、掌上審批、掌上評價,同時提供「船檢工具書」「船檢記事本」等智慧應用和小工具,將船檢業務與內部監督、社會監督整合,形成船檢管理信息公開化、職能在線化、服務便捷化、統計科學化的先進管理模式。
在奔騰浩蕩的長江大動脈上
宜昌船檢將與40餘家造船企業
100餘家航運公司
5000餘艘船舶
共同成長
共創水運新輝煌
還有哪些新舉措
看看現場解答
☟
記者提問
在疫情防控期間,宜昌船檢中心在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答:在疫情期間,為全力支持和幫助航運企業及船舶修造企業順利復工復產,宜昌船檢中心於2020年3月17日發文正式全面恢復船檢工作,成為全省最早全面恢復檢驗業務工作的船檢機構。
一是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總負責人的檢驗工作專班,並在此特殊情況下及時建立了建造檢驗、營運檢驗兩個微信及QQ臨時工作群。通過網絡及時受理疫情期間的建造及營運檢驗申報工作。並通過網上資料審核、企業自檢照片、自檢視頻審查、委託企業自檢等多種不接觸的方式開展檢驗,極大的方便了船廠及船東。
二是為支持航運企業的正常經營,對因疫情原因不能返回宜昌接受檢驗的船舶開展上門檢驗服務,驗船師們冒著嚴寒與疫情的雙重考驗,足跡遍布山東、江蘇、重慶、陝西等地,為船舶安全航行把好第一關。
三是受此次疫情期間有關工作措施的啟發,船檢中心於2020年5月在全國船檢系統率先啟動了「e船檢」信息管理平臺的研究、開發與建設工作,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在手機或電腦端上即可完成檢驗申報、進度查詢、審批、評價等工作,形成船檢管理信息公開化、職能在線化、服務便捷化、統計科學化的先進管理模式。目前,該平臺已正式上線運行。
△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
記者提問
宜昌船檢中心在推進船舶防汙染,共抓長江大保護中做了哪些工作?
答:近年來,宜昌船檢中心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切實把好船舶檢驗關口,把船舶防汙染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積極支持新型環保船型的開發、建造,特別是多功能環保汙染物回收船,三年共計審圖、檢驗24艘,檢驗、建造量佔全省一半以上。
二是開展船舶防汙染設施設備改造專項檢驗,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目前,所有100總噸以上的宜昌籍船舶防汙染改造項目均已滿足船檢法規的要求。同時,從2020年9月開始,船檢中心主動聯合海事局在長江幹線推廣船舶生活汙水零排放改造,真正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
三是開展船舶受電設施的改造,截止2020年9月,16艘省際旅遊客船受電設施已全部改造完成,實現了客船待港使用岸電,大幅減少了船舶尾氣排放,守護了碧水藍天。四是堅持推進船舶大型化、標準化,鼓勵非標準船舶、老舊船舶退市,近三年建造標準船型達137艘,船舶標準化率突破90%,全市船舶標準化率居全省首位。
△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
記者提問
宜昌市交通運輸局作為船檢工作的主管部門,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推進船檢工作適應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
答:市交通運輸局作為船船檢驗主管部門,將緊緊抓住建設交通強國重要歷史機遇,立足新發展格局,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加強船檢自身能力建設,全力提升船檢服務保障水平,推動船舶檢驗工作高質量發展,提高宜昌船舶工業的製造能力及質量水平,提升宜昌船舶工業的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為宜昌建設「三個城市」、「五個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構建「陸海空天」一體化水上交通運輸安全保障體系當好先行。
一是進一步強化船檢責任意識。加強驗船師職業道德教育,強化質量安全責任意識,切實履行"船舶醫生"的職責,嚴把質量關、安全關,充分發揮船舶檢驗工作在守護水上交通安全第一道防線和服務航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進一步加強驗船師隊伍建設。不斷吸納、引進人才,持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建立結構合理、專業匹配、業務精湛的船舶檢驗人才隊伍,保持船舶檢驗人員的充足、穩定。推動漁船檢驗機構的設立和漁檢人員配備,做好漁檢工作的承接準備。
三是進一步提升服務保障能力。緊抓交通運輸部推動船檢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全面加強基礎裝備建設,提升檢驗效率和水平。同時針對宜昌船舶工業主要集中在枝江的特點,擬在枝江建設宜昌船檢服務保障基地暨湖北省驗船師實訓基地,主動靠前服務,推動船舶工業產業鏈進一步集聚,提供船舶建造綠色新能源等前沿技術支持,把「宜昌製造」向「宜昌創造」轉變。
四是進一步提升船檢服務水平。弘揚「店小二」精神,全力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營造優質環境。繼續優化完善「e船檢」信息管理平臺相關功能,大力推行線上服務,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全力構建「陽光船檢」新形象,以船檢工作高水平服務助推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
△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
來源丨宜昌發布
記者丨翟婷婷 攝影丨吳延陵 通訊員丨張劍
編輯丨曉浪 編審丨龍怡洲
轉載須註明來源
原標題:《是什麼造就了宜昌「船」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