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很貼切:美股牛市有十鬥,科技股佔八鬥、消費與金融分一鬥,其餘分一鬥 。
目前為止,科技股出現過兩次人生巔峰,第一個出現在1999-2000年,也就是網際網路泡沫;前十大市值公司中有五個是科技股包括微軟、思科、英特爾、諾基亞等。
製圖:Visual Capitalist,數據來源:The Financial Times,GoogleFinance
註:科技(橙色)、紫色(能源)、綠色(金融)
之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科技股泡沫破裂,開始進入調整期。市場重歸防守屬性。但從2009年開始,一切又開始發生轉變。2009年-2019年,美股迎來了十年牛市,科技股再次迎來第二個高光時代。2019年,前十大市值公司中,有七個是科技股。市場對於美股科技股是否重現20年前的泡沫,又產生了分歧。
製圖:Visual Capitalist,數據來源:The Financial Times,GoogleFinance
但與20年前,無實質業績支撐的科技股泡沫不同,這一次受到追捧的科技企業多靠業績推動、成長性也更好。美股的科技股牛了十年,但A股的科技股,真正啟動還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漲了大半年的科技股,今年還會不會繼續牛呢?這要從兩方面去看。
一個是資金面。不論券商、基金還是外資,普遍看好有業績支撐的優質科技標的。廣大股民的熱情更是空前高漲。比如,公募冠軍劉格菘管理的廣發科技先鋒混合,1月17日發售第一天,就大賣超800億。我們知道,劉格菘的持倉風格就是重倉科技股。他的配置以科技、電子、醫藥行業個股為主,四季度還增加了對新能源產業鏈的配置。
二看行業景氣度:這裡有必要先科普一下,我們常說的科技股,指的到底是哪些?
其實只要記住四大類:計算機、電子、傳媒、通信,統稱為TMT。通信屬於基礎設備——基站PCB、信號網絡、數據傳輸IDC;電子是上遊,為各種電子產品提供零部件——半導體、晶片、模組;計算機是中遊,基於電腦端的軟體與服務——信息安全、作業系統、AI;傳媒是下遊,包括應用端的影視、遊戲——超高清、VR、智能駕駛、物聯網。
很多人覺得科技股漲得好,是不是業績要到頂了?其實不是這樣。目前,科技板塊的景氣產業周期仍處於底部位置。TMT四個行業去年的營收增速,都在歷史低位。
受益於5G以及政策扶持,科技股業績才初見曙光。而且5G信號和應用,還沒有真正出現在生活之中,各細分龍頭的業績爆發時點,還沒有真正到來。所以,科技創新行業仍是2020年景氣度比較確定的方向,當下更重要的關注點是,如何選擇靠譜的科技股標的。
美股市場的科技大牛,普遍有兩個特徵:一是選擇了好的行業賽道,並在自己的賽道裡構築護城河的企業;二是主導技術創新的企業。
在A股,怎麼選擇靠譜的科技股票?莫愁有幾個口訣要告訴大家:
首先,買有技術壁壘的,不買規模化生產的,有技術壁壘的企業往往具有市場壟斷和定價權,而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主要靠買設備。但科技更新換代快,一旦周期風口過了,規模化生產的公司風險會很大。
其次,買看得見的,不買看不見的。也就是說,公司的技術或產品已經真正落地,而不是處於研發和試用階段。
最後,買專一的,長期專注於特定行業和領域的公司,那些半路出家的,大概率是蹭熱點。遠離跨行併購的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