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再起,今起實施「秋冬項目」3大措施,昨晚自美飛臺唯一班機全機342人,下機後排成人龍,由邊境檢疫協勤人員核示入境檢疫聲明書,完成後才能入境。(陳麒全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民進黨當局一向自封為「防疫優等生」,在面臨國際新冠肺炎嚴峻的疫情情勢,被印度尼西亞移工捅破了防疫大門,成為近期臺灣境外移入確診大宗,11月30日一口氣新增24例移工確診病例!
根據臺灣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臺灣累計651例確診,分別為559例境外移入,55例本⼟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565人解除隔離、79人住院隔離中。
檢驗證明玩「陰」的 周五起全面暫停印度尼西亞移工赴臺
臺灣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圖/截自中時新聞網直播)
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召開緊急發布會表示,為維護臺灣防疫安全及減少印度尼西亞籍移工境外移入病例持續發生,自今年12月4日至17日,將暫停引進印度尼西亞籍移工入境赴臺工作二周,並視當地疫情,再評估是否自12月18日起減半原印度尼西亞籍移工每周入境人數。
依據臺勞動部門統計,自今年3月17日起移工入境應檢疫14天,印度尼西亞籍移工入境人數共7279人,其中社福類引進人數為5437人,產業類引進人數為1842人。近期因印度尼西亞籍移工持續發生確診個案,指揮中心11月20日已宣布自當日入境的印度尼西亞籍所有移工,均需接受集中檢疫,以確保小區防疫安全;此外,已陸續暫緩8家印度尼西亞人力中介公司中介移工赴臺工作,以加強邊境管理。
經統計,11月份每周入境印度尼西亞籍移工平均人數為677人,此次全面暫停引進二周,預計會減少約1350名印度尼西亞籍移工赴臺,如後續評估減半引進印度尼西亞籍移工赴臺工作人數,每周印度尼西亞籍移工可入境之上限人數為339人。
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印度尼西亞當地疫情嚴重,移工管理、陰性檢驗報告準確度都和事實有落差,為了保護醫療量能,才採取暫緩引進印度尼西亞及移工2周的措施,是否會進一步加強管制措施或恢復常態引進,則視疫情滾動檢討。
臺灣就服公會理事長黃杲傑則指出,從今年3月至今,印度尼西亞看護在臺灣就是「只有出沒有進」,擔心全面禁止印度尼西亞移工入境後,會造成移工在黑市行情上漲,導致逃逸外勞情形增加,此外,家庭類移工需求者雖可申請喘息服務,但兩者服務內容完全不同,根本無法滿足長期臥病在床的家庭需求,估計還是會對許多經濟弱勢家庭會帶來衝擊。
黃杲傑建議,指揮中心應優先凍結防疫表現不佳的訓練所引進印度尼西亞移工,讓防疫表現優秀的訓練所持續引進移工,才不會讓有需求的家庭突然間找不到看護人力,降低對民眾的衝擊。
因為民意反彈轉彎再轉彎 陳時中忍無可忍下令普篩
陳時中。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報導,近期印度尼西亞移工入境臺灣的陽性率居高不下,陳時中終於忍無可忍,下令對所有進行集中檢疫的印度尼西亞移工執行普篩,在939個樣本中抓到23人確診,若非因這次執行的普篩項目,這23人最後能否被發現都是未知數,凸顯實施入境普篩政策的重要性。
對此,臺灣《中國時報》直言,臺灣指揮中心的入境普篩政策現在卻成了四不像,相較實施入境普篩政策的國家或地區,臺灣要求入境者需檢附赴臺前3日內的陰性報告,但各國各地醫療環境、檢驗技術、陽性Ct值標準不一,邊境防疫是守護小區安全的第一道防線,豈是能將採檢工作發包海外,由各家水平不一的檢驗機構執行?
根據指揮中心的說法,光是印度尼西亞籍移工最近自主提供的檢驗報告就多達3種,有人是測PCR,也有人是測血清抗體,甚至也發現有人的報告是採用快篩抗原的檢驗試劑,光這3種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就不同,未來各地人士入境後,要如何對用統一的方法與標準檢驗報告準確度?這部分指揮中心都未明確解釋。
指揮中心既然想實施入境普篩,何不在機場設置篩檢站,這樣既能掌握報告準確度,又能追蹤每一位入境者的生理狀況,達到完美的「清零」,徹底將新冠疫情阻絕於境外。
唯一可推測的原因就是臺灣的檢驗量能不足,根據醫檢師從業人員的數據顯示,臺灣自從今年疫情爆發至今,沒有一家醫院針對新冠疫情增聘醫檢人員,過去之所以能夠榨出相當高的單日採檢量,多是用挖東牆補西牆的方式調派人力。
如今陳時中因為民意反彈轉彎再轉彎,提出切結書方案為無檢驗陰性證明的旅客無法返臺解套,但既然現在不一定要有檢驗陰性證明才能入境,試問當初訂下這條規則又是為何?難道不能正大光明的實施入境普篩,並先坦然的面對臺灣檢驗人力不足的問題嗎?
責任編輯:邱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