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精神,是人之本;一個政黨的精神,是黨之魂。黨的十九大報告非常明確地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要完成偉大的使命,實現偉大的夢想,離不開偉大的精神支撐。在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歷程中,一系列彰顯政黨性質、反映民族精神、體現時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偉大精神得以形成並不斷傳承,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巨大政治優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面對不同的歷史任務,這些精神是如何形成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繼承的精神內核究竟是什麼?黨的偉大精神的主要特點又體現在哪裡?我們在新時代如何不忘初心、讓黨的偉大精神永放光芒?鍾瑞添和韋健玲兩位教授的新作《使命與擔當》面對這些重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做出了富有挑戰性和創造性的探索與回答。
鍾瑞添教授是廣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學科帶頭人,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和實踐運用方面努力探索,在廣西及至全國有重要的學術影響。鍾瑞添教授既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更是執著的踐行者,對馬克思主義是「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從教40年,鍾老師始終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區域實踐的研究、教學和理論人才的培養,治學嚴謹,愛智求真。韋健玲教授為黨史黨建研究領域的中青年學者,一直專注於中國共產黨建設問題的研究。閱讀此書,筆者對鍾老師筆耕不輟和獎掖後輩的精神感到欽佩。全書27萬字,資料翔實,內容厚重。在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處共配以102張圖片,且附有簡明的「黨史解讀」文字說明,以史帶論,貫穿起近百年波瀾壯闊的中國共產黨精神「成長史」。從「紅船精神」開始追溯,洋洋灑灑且謹嚴有序,一幅壯闊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畫卷逐漸在眼前展開。
黨的十九大報告劃分了中國共產黨人90多年來擔當歷史使命的實踐進程,即「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使命與擔當》也以此作為歷史分期,將該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展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偉大精神的形成過程,集中書寫了開啟中國共產黨歷史徵程的「紅船精神」;中國共產黨人在「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風中鑄就的「井岡山精神」和「百色精神」;不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的「長徵精神」;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浴血抵抗外敵的「抗戰精神」;奮勇支前御外辱的「沂蒙山精神」;由兩個「務必」、兩個「敢於」、兩個「堅持」、兩個「善於」所組成的「西柏坡精神」;剛柔相濟、鍥而不捨的「紅巖精神」……該書第二個部分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所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大寨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進行了書寫。該書第三部分是對改革開放時期所形成的「特區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青藏鐵路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李保國精神」進行了刻畫。全書繪製了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理清了偉大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凝練了內涵與實質,更重要的是凸顯了偉大精神在新時代的重要意義。
歷經時空轉換、歲月洗禮而經久不衰的,只能是精神之光、內涵之核。《使命與擔當》在導論中首先探究了中國共產黨精神的來源,是以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為依據,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在基因,在中國共產黨90多年淬火成鋼的實踐中所形成的。作者接著提出中國共產黨精神的基本內涵: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求實精神與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在每一種精神的闡發中,均注重突出並論證這些精神的實質。這是在歷史的土壤裡刨根問底,從建黨開始延續到改革開放時期的宏闊實踐中寸寸釐清,用高度的抽象概括出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的基本內涵,這是同類著述沒有深入涉及、學界並未形成共識的創見,也是這本書超越前人之所在。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筆者特別關注青年學生的思想動向。網絡上曾有一個視頻引發了廣泛關注,一位日本網友提問:日本有「武士道」精神,中國有什麼精神?中國網友的回答擲地有聲:中國有抗戰精神、紅船精神、長徵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這個視頻先後被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轉載,引發大學生們的熱烈討論。青年人提到的每一種讓他們引以為傲的精神,都已經深深植根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裡,它更是引領當代青年人的一種力量、一種信仰,是我們這個民族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大學生如果能夠對中國共產黨建黨近百年、新中國成立70年領導中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建設與改革過程中形成的「精神譜系」有深入了解,能夠對不同歷史時期誕生的具有恆久生命力的「時代坐標」有精準把握,那麼精神的力量必將更持久地涵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使命與擔當》正是以翔實的史料和大量的文獻,為廣大青年學生提供了珍貴的學習素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井岡山是我的故鄉,當我讀到「井岡山精神」的篇章時,眼前浮現起黃洋界的汪洋雲海和井岡山連綿不絕的群山,心中再次升起對革命先烈的深切崇敬和對人間正道是滄桑的無限感慨。我想每一位讀到這本書的讀者,都會有相近的感受。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的偉大精神都彰顯了一代代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和價值追求,都發揮著超越時空的重要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的時代精神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繼續譜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要「擔負起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責任,必須勇於自我革命」。新時代需要傳承革命精神。如果喪失革命精神,中國共產黨就不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政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保持革命精神非常重視,多次強調必須以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來引領推動社會革命。傳承精神譜系,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讓我們續寫中國故事、創造中國奇蹟。
(作者系廣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湯志華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