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宮崎駿,喊過很多次退休,又任性地跳了出來,反覆食言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後繼無人。你也許會質疑 ,泱泱大和,動漫帝國,怎麼會後繼無人。NHK最近推出的紀錄片《不了神話宮崎駿》就回答了這個問題——科技讓繪畫越來越簡單,但真正懂畫畫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辣老溼早前也講過,好的紀錄片要會講故事。《不了神話宮崎駿》就是一個例子。
故事前6分鐘交代了宮崎駿退休後,吉卜力工作室昔日之盛不再,日本動漫受美國影響也大量採用CG技術創作,年輕一代技術很強,但作為一個畫家最寶貴的觀察力和想像力顯得平庸。宮崎駿感到後繼無人,於是帶著多年前的一個關於小毛毛蟲的短篇腳本重新投入創作。
然而75高齡的他已經無法勝任一天花幾百個鏡頭的高強度工作,往日對CG嗤之以鼻的他竟然願意嘗試CG了。於是一個年輕的CG團隊加入吉卜力。前16分鐘電影完成了主要人物的出場,也道出了事件的開端。
初嘗CG便利之甜的喜悅沒有持續多久,挫敗感接踵而來。依靠科技完成的東西,完全沒有手繪的靈性,幾番修改嘗試都告敗,宮崎駿大受打擊。
這個過程中,總會有昔日好友過世的消息傳來,科技日新月異的新世界,老人感到自己真的老了。他笑稱自己為「晚期老人」。第16-30分鐘宮崎駿遇到第一個困難——力不從心。
工作室暫時解散,宮崎駿陷入做與不做的自我掙扎,年華老去的困頓愈發折損著他的自信心。長達數月的中斷創作,終於迎來了靈感一現。第35分鐘,出現轉機。
75歲高齡的宮崎駿做出了人生中首次大膽改動初稿的舉動。這次大膽的改動讓宮崎駿重新燃起了做電影的希望。「動畫片能讓人看見人眼無法察覺的程度,那是世界的美好。」
宮崎駿甚至讓員工教他用手繪板畫畫,一個連時間軸都不知道在哪的老人,孜孜不倦地學起了CG。他帶領著團隊跨過創作瓶頸,每個人都進入良態。第38分鐘,事態向好的方向持續發展。
終於到了全片初版出爐的那天,吉卜力眾位畫師、視效技術團隊和宮崎駿都到場審片。驕傲的視效人員急切地展示了一段樣片,片中是一個畸形人用頭部和殘廢的四肢在地上張牙舞爪地行走著,猙獰程度的確很有視覺衝擊力。視團隊還自豪他們最終的目標是要創造出能代替人類畫畫的機器人。然而宮崎老人家極其傷心地說道,他的一位殘疾人朋友就是這種狀態,每次努力地和宮崎駿 give me five 都令人生疼。對於這種喪失美感,對生命基本的尊重都沒有的創作,宮崎駿毫不留情面。
令人意外的是,那次審片對宮崎駿打擊很大,科技的發達沒有為日本動漫帶來藝術的提升,反而人心對美好的體察更加無從談起了。那些醜態,扭曲,不尊重生命的東西,只要冠上科技的名號,似乎就能大行其道。機器代替人,似乎也是時代的趨勢了,和大多數老人一樣,他也會感覺被時代拋棄,儘管他是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宮崎駿。第43分鐘,正當事情進展順利之時,宮崎駿遇到了第二個更大的困難。
毛毛蟲短片告一段落,宮崎駿向友人提起了明年的長片計劃。友人笑道,真怕你還沒畫完就掛了呀。第45分鐘,影片向觀眾遞出了一份艱難的選擇題——你希望宮崎駿爺爺再畫畫嗎?
末了,第47分鐘,宮崎駿搭檔多年的色彩設計師保田道世女士與世長辭,享年77歲。宮崎駿最終還是決定創作長片,在故友一個個離開的時代。
紀錄片不是看見什麼拍什麼,要有起伏,有對抗,有高潮。《不了神話宮崎駿》全片貫穿著一堆矛盾——宮崎駿對年華老去的無力感,和對動畫電影的強大熱情,兩者之間互相對抗,推動故事發展。矛盾是故事推進的內在力量,片中如友人離世、技術的打擊等,則屬於外力,外力會影響事件發展的方向。
偉大的B站已有資源!!!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08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