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活著的「森林文字」 ——探秘長白山原始採集文明符號「砍兆頭」

2020-12-11 騰訊網

依然活著的「森林文字」

——探秘長白山原始採集文明符號「砍兆頭」

◎ 王松林\文

作者在長白山森林裡考察

敬畏自然的古老群落:參幫

被譽為長白山動植物基因寶庫的長白山原始森林裡,集江川、溪瀑、霧凇、皚雪於一體,險秀、濃鬱、神秘、靜雅是森林的鮮明特色,林中景觀資源豐富,原始林木繁育發達,以紅松、白樺、水曲柳、蒙古櫟等珍貴木種為主體的針葉混交林;自然環境優美,生物、動物、植物種類繁多,列入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53種,野生動物繁衍迅速,虎嘯山林、熊臥陳倉、鹿鳴翠谷、獺戲溪旁、野豬成群、獐狍成行,素有天然野生動物園的美譽;而長白山植物種類更是豐富,已發現的有2277種,高等植物中有36種珍稀瀕危物種。其中,人參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參把頭抬參)

長白山的人參文化源遠流長,遠古先民以漁獵、採集文明為主要生產、生活方式,也保留下來採參的古老習俗。中國發現和使用人參已有4000多年歷史。據考證:公元前6世紀老子發現人參的治療作用,漢代華佗曾經用人參配藥治病。1700年前鑑真和尚帶往日本的人參已經被驗證是五加科人參。《本草綱目》中寫道:人參「根如人形有神』。幾千年來,人參被當作滋補強身,延年益壽的珍貴藥材。人參在滿語裡叫作:「奧爾厚達」,「奧爾厚」,是百草的總稱,「達」是首領的意見,翻譯成漢語就是「百草之王」的意思。滿族放山人供奉的草神就是人參王。人參被人們神化為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兼具有無邊法力和智慧的人參娃娃、人參姑娘、棒槌老人等等。即反映了人們在長白山惡劣環境艱辛勞動中的理想和追求,也因為人參的形態近似人形、價值珍貴而被人們神秘化的緣故。

採挖人員通常有嚴密的組織。採參時,每人手持一根索撥棍(俗稱索羅棍)橫挑前進壓草尋參,按山規不許多說一句話,一發現人參時立即大聲呼叫:棒槌!(據說叫一聲棒槌,人參就會被定住不再逃跑)。接著又用草帽覆蓋,使人參束手就擒,並用紅繩把參綁在樹枝上,這樣才算捉住了人參。採參人的語言也有講究,挖參叫抬參,充滿敬意。

多年來,採挖人參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生產文化,成了採參地區所特有的民俗。這些風俗現在看來似乎不可理解,卻無疑透露出祖祖輩輩熱愛生活、徵服自然的信念。

挖參之後,要把挖出參的(坑)用原來的土填平,並在上面插上樹枝,鋪好植被草皮。以利於恢復地貌,以後還有新的小苗拱出來。在挖到人參、下山的整個過程中,只許評論人參的形體和參齡,不準估計挖到人參的價值。也不能講價,講價視為心不誠,會影響今後的財路。為了表示誠實守信,挖到棒槌下山後,要到老把頭廟還願答謝,說話算數,絕不含糊,依規立德。通過這種儀式不斷增強人們的誠信意識。下山回家後,還要殺豬到村頭的老爺府祭祀山神老把頭,再次表示感恩戴德。有的在廟前殺豬、蒸白饃,拿著豬頭、豬尾巴代表整豬去上供。這對開山時對山神老把頭的叩謝,也是一個回報。讓挖參人自覺形成感恩的質樸情感。

王松林(左一)與清華大學趙麗明教授(右二)在長白山考察

挖參,東北民間也有叫「放山」、「背大葉的」。清朝的時候,山裡還專門設有「參櫃」,專門管理放山人上山挖參。挖參人一般三到五個人,也有十幾個一夥的,甚至還有二十幾個人一夥的,當然也有單幹的,不過比較少,畢竟要想單幹,得藝高人膽大,深山老林裡什麼危險都有,一個人沒點真本事,出了意外,除了等死,啥招沒有。上山挖參的季節一般是四、五、六、七四個月,到了季節以後,挖參人開始陸續進山,不是馬上就開始挖參,而是先找住的地方,挖地窨子,然後再搭個「老爺府」,幹啥用的呢?相當於建個山神廟,拜山神,一般是說些吉祥話,告訴山神爺我們進山來討口飯吃,您讓我們別空手而回,挖到參了,回來給您擺酒,殺豬,謝謝您的賞賜之類的,當然,也祈禱能保佑這些人平安進山,平安出山。

長白山地窨子

進山前一定先拜山神爺(山神爺在民間有尊:老虎的;有尊:神樹的;有尊:努爾哈赤的;後期又有尊:孫良的)拜完山神,參把頭就帶著大傢伙進山挖參。參把頭一般是經驗豐富的老放山人,年紀大了,腿腳不如年輕人靈便,獨個進山是不行了,年輕人想發財,又沒這份能耐,全指望把頭帶著,這一伙人各司其職,發現人參了,發現的人先要喊參,「人參!」把頭就會接話,「幾品葉?」發現參的人就要回答幾品葉。這個幾品葉是怎麼回事呢?人參根肉質肥大多斜生常分支,喜生在背陰山坡或陽光不強烈的疏林密草中,常見於原始森林椴樹、紅松等針闊混交林下,土壤松厚肥沃溼潤且排水良好的地方。山參籽第一年出苗為一莖三葉俗稱三花;幾年後變為一莖掌狀複葉俗稱五葉、巴掌子;又四五年後變為一莖二丫兩組掌狀複葉俗稱二甲子;至10餘年後變為3個枝、三組複葉俗稱為燈臺子、三匹葉;再過數年甚至幾十年變成四丫五葉俗稱四匹葉;以後長到五匹葉,長到六匹葉也叫六品葉一般就不再變了。七八匹葉是人參的變異現象極為罕見,所以挖到五匹葉就是挖到大貨了。對於野山參是根根蘆頭和主根的皮數判斷年齡的。人參的再生能力非常強,野山參可生長上百年乃至上千年不死。民間流傳「7兩為參,8兩為寶」,是以16兩為1斤的舊稱計算的,就是說挖到7兩參已經很不容易了。

長白山原始森林

書寫在原始森林中的神書:砍「兆頭」

(三個人抬出五匹葉人參標記符號)

(標記三匹葉人參符號)

民間有「好兆頭」俗語,就是採參參幫流傳下來的。意思是好的開始,事先顯現出來的好跡象,預示豐收、喜事兒、發財等。如「瑞雪兆豐年」、「喜鵲叫,好事到」等。

如果壓山第一次開眼(發現)的是「四品葉」,放山人就會不高興的。放山人對「四」字是非常忌諱的,「四」與「死」是諧音,是「死品葉」。認為第一次開眼就「死品葉」,是很不吉利的,這次壓山再也不能開眼了,開頭是個「死」頭。要重新給山神和老把頭燃香上供和禱告的,才能重新壓山。如果第一次壓山開眼的是「二甲子」,放山人會高興得心花怒放的,並要給老把頭燒香叩頭許願謝山。有的二甲子是六品葉轉胎。放山人把二甲子認為是開山鎖的鑰匙,一定能挖到大參的。

第一次開眼要砍「兆頭」(參幫暗語記號),往後壓山發現「片」和「堆」,也要砍兆頭,並在成「片」和成「堆」的人參旁用三塊石頭搭成小廟,砍塊松樹皮當做老把頭牌位,焚香叩頭,感謝老把頭給他們帶來財運。

長白山放山人都知道兆頭的來歷,兆頭就是放山人抬出人參後,要「插花」「砍兆頭」。在附近找一顆紅松樹,就是在離地一索撥棍高的樹幹上,用斧子剝下一塊方形樹皮,然後用斧子砍出兩排道道兒。左邊道道多少代表放山團夥的人數,右邊的道道數是採到人參的品數。砍完的兆頭要用松明火,把砍兆頭的樹皮裡的松脂烤出,目的是為了以後甚至幾十年也能看清楚痕跡。砍兆頭的方向必須對著抬參的位置,不能打放。新砍的稱新兆頭,時間久了就稱老兆頭,有老兆頭的地方,往往附近還有野山參,因為放山人的規矩挖大留小,發現多棵生長的人參(「片」或「堆兒」)要抬大的,留下小的。老放山人會在上面刻下只有放山人才會懂的記號,不管過了多久,有人經過時,拿火烤一下,把松樹油烤乾以後,露出裡面的記號,就能知道多久以前,在這附近的哪個位置挖過一株什麼品相的人參,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是因為人參的種子成熟以後不會飛得很遠,在一個地方挖到了人參,那在附近多半還有。砍出的兆頭上也能告之附近以前遺留的人參。當初留下的小山參,多年後,就長成大人參了。所以,採參人看到老兆頭,都非常興奮,原因就是兆頭幾十年後都能看清,並且象徵在今後的其他事情都有好兆頭!為什麼要給同行留下這樣的標記呢?自己挖不行嗎?這就是放山人與其他行業不同的地方。挖參的,尤其是能做到把頭級別的,相信萬物都有靈,做人一定要善良,心地要純正,不然你要進了山,讓那些精啊怪啊的,尤其是山神爺瞧出你不是個好東西,那你非旦挖不到參,還會遭報應,所以放山人,尤其是把頭,特別看重人品。他再怎麼需要錢,也不會跟一些心術不正的人搭夥挖參,就算不會有報應,挖到寶貝了,碰上個財迷心竅,心黑手毒的,他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因此,放山人在常年的工作中養成了互幫互助的習慣,林子裡碰到了,打個招呼,有吃的分分,有困難說說,發財了,能分就分你一部分,不吃獨食,雖然辛苦,也算是在那個沒有法制的年代裡,人們用敬畏神靈的方式,營造自我約束的道德意識。這是放山人的規矩,也是保護人參生長的人為約束,更是對長白山人參生態鏈的有效保護。

長白山大森林裡至今隨處可見的「兆頭」

相關焦點

  • 生態文明關鍵詞之原始文明
    原始文明,又稱史前文明,是人類第一個文明農業文明以前,人類歷史第一個階段的社會。美國著名學者摩爾根,把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階段的發展分為蒙昧、野蠻和文明三個階段。
  • 穿越無人區域,科考團再次探秘武夷山原始森林
    穿越無人區域,科考團再次探秘武夷山原始森林 2020-12-02 08:3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契刻符號是文字的起源,並逐步演變為圖畫文字,為原始文字的雛形
    人類社會之初,生產力極其低下,出於生存的需要,人們不得不聯合起來,採用原始、簡陋的生產工具同大自然作鬥爭。在人類的生產過程中,為了便於交流思想,傳遞信息,語言誕生了。但語言一瞬即逝,它即不能保存,也無法傳到遠方,而某些需要保留和傳播到遠方的信息,單靠人類大腦的記憶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文字,於是,創造文字的工作就開始了,原始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應運而生。
  • 長白山「乾飯盆」神秘事件
    列車行過通化白山,往東不遠便到了原始森林地帶。當年,這裡便是楊靖宇將軍帶領他的抗日聯軍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核心地帶。早些年這裡是五裡一堡,十裡一寨,日本鬼子管控的相當嚴酷。但無論侵略者何等的囂張,也擋不住抗聯戰士白雪皚皚中拋撒的鮮血,留下的激蕩。江源到灣溝鎮這一線區,有一個神秘的地方叫「乾飯盆」。空口白牙說這三個字,大家也許會認為僅僅是一個標明的地界。
  • 成都「浪漫」露營地:探秘原始森林,守候漫天星光,不要門票
    成都「浪漫」露營地:探秘原始森林,守候漫天星光,不要門票。1.旅行路線首先菜菜建議自駕前往的小夥伴們將整個旅途分為兩天,達瓦更扎景區位於達寶興縣,從成都出發,全程大概需要4小時左右,這裡是菜菜為大家總結的遊玩路線。
  • 【設計師】溫暖冬日,「嗨翻」長白山!
    滑雪篇 北景區高山森林野雪公園 北景區高山森林野雪公園位於長白山北景區國家高原冰雪訓練基地內。 浴區內含長白山特色草藥浴、園林景觀式湯池,森林木桶浴池等多種特色泡池。高端的享受,帶您洗去一身疲憊。
  • 馬丁公路自駕,探秘皖南最後一片原始森林-星之聯
    整個夏天 想和你環遊世界山路蜿蜒 就像是愛的冒險你的笑臉 是我唯一的眷戀我用雙眼捕捉這特寫在路上,帶著家人,一起去自駕去體驗皖南最後一片原始森林的風光星之聯名車車友會第一期:皖南馬丁公路自駕,探秘皖南最後一片原始森林,嘗遍大別山原生態美食、01馬丁公路自駕I want to travel
  • 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符號的定義,及語言文字的作用
    符號具有形式(能指)和內容(所指)二重性。符號學是研究意指作用的學科,屬於傳播學。符號為傳播-定的信息而用,不用於傳播目的的自然標誌(如動物的蹤跡,自然現象,人的某些動作)則算不上符號。人類社會和人類文化就是藉助於符號才得以形成的。各種符號系統中,語言是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複雜的符號系統。民族語言在文化傳承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55個少數民族,語言使用情況表現得非常複雜。
  • 於殿利:文字、文明的起源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本文整理自2020年11月20日晚於殿利教授的線上講座「文字與文明的起源: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該講座系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的「西方史學史系列講座」第14講,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歐陽曉莉教授主持。整理人為復旦大學2020級碩士董靜瀅、潘文睿。
  • 嘉興考古發現特殊文字符號,比甲骨文還早1400多年,驚動考古界
    尤其是在這裡發掘的大量刻畫的符號以及一些原始文字,豐富了文字起源的資料,對相關專家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在出土的器物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那就是這些器物上面都刻畫著非常特殊的符號。比如在發掘的陶器、玉石和鹿角上面刻畫的符號,代表了一定的意義,經古文字專家鑑定確認是良渚時期的原始文字。
  • 【故事裡的吉林人】長白山的「守護神」
    【故事裡的吉林人】長白山的「守護神」 作者:王唯    編輯:李晴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20-12-18 08:07
  • 《長白山天池水怪》今日上線 科考隊探秘長白山水怪未解之謎
    科考小隊擅闖長白山天池 信號中斷集體失聯「長白山天池水怪」作為世界未解之謎之一,多年來一直被國內外科考愛好者高度關注。本片中,科考隊長鍾文山之子鍾曉(楊帆飾)、楊振東教授(郭震飾)和醫學碩士朱依涵(姜怡伊飾)及同伴組成的科考小隊,深入長白山天池境內探索,一行人剛進入長白山秘境便面臨指南針失靈、電子設備信號全無的情況,仿佛進入了原始社會,這讓接下來的劇情更加緊張刺激。電影中除了神秘的水怪,也刻畫了讓人血脈噴張的毒蟲異怪。
  • 《山林筆記》:長白山的精魂
    生態作家必須站在野生動物的立場上寫作,更要以身作則,一方面是作家,一方面是戰士,不僅僅依靠文字,也要身體力行去守護一方水土,守護生態環境。在長白山的這5年多是我人生的大轉折,也是我創作的大轉折。這段時光是我的創作高峰,同時也是我人生的高峰。這段時間將寫作和我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我後來寫的散文都來自我在長白山上鮮活的體驗。生態文學寫作是我人生的支撐,它讓我的生活充實有分量。
  • 長白山「冰雪奇緣」國際探險營--2016元旦(中文版)
    長白山長白山是世界上森林景觀保存最完整、生長最良好的原始溫帶森林生態系統。
  • 自駕遊——白馬山原始森林
    這次我們要穿越的是白馬山的原始森林。昨天在十八龍井玩的非常開心也非常的累。這次住在白馬山原始森林半山腰的客棧,第二天清晨新鮮的空氣撲鼻而來。這裡的海拔有700多米我們一會就去走白馬山的這條穿越線路號稱」浙西的川藏線「我們從北往南走基本是一個順山勢而下的這麼一個行程。
  • 穿越原始地帶 「關注森林·探秘武夷」生態監測主題科考活動再出發
    人民網武夷山12月2日電(焦豔)12月1日, 2020年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監測主題科考活動「關注森林·探秘武夷」正式啟動。「關注森林·探秘武夷」主題科考活動從2018年以來已連續開展3年,今年為閩贛兩省首次聯合舉辦。近年來,兩省武夷山保護管理機構積極探索武夷山跨行政區保護管理的有效途徑,成立了由閩贛兩省林業局局長共同擔任主任的聯合保護委員會,按照「一個目標、三個共同」的協作管理模式,共同推動武夷山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保護。
  • 體味不一樣的長白山の林海雪原
    在被飛機、高鐵取代的時代裡,在某些隱秘的角落裡,依舊留存著一些老舊的綠皮火車——它們晃晃悠悠地從山間、田野中駛過,在最美、最原始的風景中穿梭,它們是文藝青年的心頭愛。 這裡沒有時差,不用長途跋涉,沒有語言障礙,北緯41°的黃金粉雪帶,讓長白山擁有了可以和瑞士阿爾卑斯山相媲美的優質粉雪。
  • 原始森林野生土蜂蜜的述說
    這裡有綿延近百公裡的原始森林帶,植被樹種豐富,有著上等的蜜源條件,這就是我們野生土蜂的家園。從市區到我們野生土蜂蜜源腹地,單程近100公裡,道路蜿蜒,驅車行進不下5個小時。我們需要跋山涉水,還要時刻提防森林裡各種奇特的」毒物「。這裡的樹木和植被是你在其他地方不易見得到的,古老而珍稀。
  • 吉林二道白河,美麗的長白山之下,不可錯過
    在吉林長白山下的兩條白河上,我推薦給她。在長白山旅遊期間,他曾在長白山住過好幾天。這個小鎮,環境優美,清涼宜人,乾淨整潔,是個自然風光特別美麗的小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道白河鎮,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在長白山北坡,毗鄰朝鮮東南部。冬天氣候寒冷,夏天特別涼爽,適合夏天消暑。
  • 三體中的接觸符號理論是什麼?
    當然這個所謂的「比爾·馬修」誠然是劉慈欣虛構的,而這個所謂的「接觸符號」理論也是劉慈欣捏造的。在他的解釋中,「強大的外星文明即將與弱小的地球文明接觸」的這一個可能性極大的設想在某種意義上將成為一個具有很強影響力的符號,而這個事件符號化了之後,便會產生一系列連帶影響,加劇小說中人類文明內部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