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遊記》拍美劇 網友不看好
出品過《絕命毒師》、《行屍走肉》等劇的美國AMC電視臺日前宣布,將把中國名著《西遊記》改編成一部功夫題材的新劇《Badlands》(暫譯《窮山惡水》)。故事講述一個偉大的戰士和一個小男孩尋找極樂世界的冒險旅程。儘管AMC為其配置了豪華的製作陣容,但此劇還是激起了國內網友的爭議之聲。
據悉,美版《西遊記》首季共6集,每集一小時,將於2015年年末或2016年年初開播。該劇由《超人前傳》的編劇及監製阿爾·米拉爾操刀,吳彥祖、馮德倫以及《被解救的姜戈》監製Michael Shamberg一同擔任製作人。AMC電視臺原創劇集部門的執行副總裁喬爾·斯蒂爾曼表示,「這支團隊創意十足,他們會從以往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吸取無數寶貴的專業經驗,相信這部劇集一定能夠體現武術藝術的精髓。」
事實上,《西遊記》不僅在國內多次被翻拍,在國外也多次被盯上。日本曾5次將《西遊記》改編成電影或日劇,孫悟空作為第一主角,大多由一線男星扮演,而眉清目秀的唐僧基本上全部是由女演員出演,豬八戒長得也很帥氣;韓國在2011年拍攝電影《西遊記歸來》時將故事改編成了動作喜劇。有人在工地上撿到一個葫蘆瓶,發現裡面竟然是兩千年前被封存起來的妖魔鬼怪,它們都來到21世紀禍害人間,一位科學家提取DNA複製出了孫悟空師徒四人,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大戰;德美合拍的電影《失落的帝國》曾借用「西遊」的故事,美國記者和擁有神奇力量和魔法的美猴王、豬八戒、沙和尚開始了冒險之旅。片中,觀音搖身一變成了性感美女,而且還和唐僧談起了戀愛,中國網友直呼「毀三觀」;而英國開發的動作遊戲《Enslaved: Odyssey to the West》也曾借鑑「西遊」中唐僧通過緊箍咒控制悟空的要素。唐僧不但是女的,而且是個豐乳肥臀的「女漢子」,當威猛高大的孫悟空背起師傅,只能驚嘆一聲「畫面太美不敢看」。
有了以上奇葩的改編,部分網友對於AMC版西遊並不看好:「把美女、接吻等美劇元素套用在師徒四人身上,這是翻拍經典?還是純屬惡搞?」有網友在網上留言,擔心《西遊記》被惡搞,「毀了原著,毀了經典,毀了那份童年記憶」,還有網友聯想到國內某些作品抄襲美劇情節的事件認為,「中國翻拍美劇的時候他們也是這麼想的,《西遊記》代人受過了,一報還一報」。不過,也有網友對這版「西遊」充滿期待,「美劇憑藉精良製作、多元表達和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吸引了全球觀眾,美國電視臺很注重收視率,收視率低下的電視劇根本無法生存,只要吸引不了觀眾,電視臺都毫不留情地腰斬。不妨對美劇版《西遊記》抱以美好期待。」
文娛微信
忽略中國文化 變身西方價值
好萊塢拍片 中國故事只是「道具」
本報訊(記者 肖揚)好萊塢拍的中國故事,最成功的應該是動畫片《花木蘭》。該動畫片公映後全球轟動,讓好萊塢開始重視中國故事,隨後有了《功夫熊貓》等作品。但是,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中國元素對於好萊塢而言,如同是新鮮道具,好萊塢的魔術師用這些「中國道具」表演了一場「魔術」,使得中國的傳奇迅速地披上了美國流行文化的外衣,核心價值觀也隨之轉化。
《花木蘭》雖然是根據中國故事改編,但電影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國動畫片,就連「木蘭」的樣子都是符合美國審美的「美女」,又加入一絲東方女性的神秘。故事的內容仍然是敘述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但經過迪斯尼動畫產業的包裝,花木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忠、孝不被提及;相反,她變成了符合西方價值觀的尋找自我的鬥士,宣揚的核心是美國社會集體認同的關於個人奮鬥和自由的個人英雄主義。雖然片中也有許多明顯的中國符號——長城、龍、熊貓、皇城、漢字以及祖先崇拜等,但這些符號都失去了中國文化中的本質意義,只是一種「道具」。好萊塢希望用東方元素的新鮮感來刺激西方觀眾的感官,增加影片的娛樂性、創意性,但其中的邏輯與文化價值核心仍然是美國式的。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深沉內涵,崇尚流行文化的好萊塢是沒有興趣去深入了解與刻畫的。
對於《西遊記》來說,美國拍電視劇《西遊記》這已經是第三版了,之前拍過兩版,其一是美國拍攝的四集電視劇;另一版是美德2009年合拍的《西遊記》,分兩集在德國SuperRTL電視臺播出。劇情極具顛覆性:觀音愛喝馬爹利;唐僧變成了高大英俊的美國學者;孫悟空還是照樣被壓在山下,不過是座蒸汽山……該劇在德國據說反響不錯,有德國觀眾評論說,這部劇集風格獨特,服裝和道具出色,魔幻性的敘事結構令人難忘。
幾年前也曾有消息稱史匹柏看中了《西遊記》的故事,想將其拍成電影,最後卻也是不了了之,並無下文。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王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