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怕閻王爺,閻王爺卻最怕這4個古人,死活不願意要他們

2020-12-22 騰訊網

閻王爺,又稱閻羅王,是神話傳說中的掌管地獄的神靈,大約相當於西方神話中的死神。閻羅王的最初起源,來自於印度佛經故事。在印度,閻羅王原本是掌管冥界的唯一神袛。到了國內以後,與本土道教和民間傳說結合,逐漸演化成所謂的「十殿閻君」,十位大佬共同掌管陰司冥界。

這十殿閻君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轉輪王,平等王,閻羅王在其中名列第五。所以古人詼諧時,也會把這位陰森森的閻羅王戲稱為「閻老五」。在傳說中,這位閻羅王主管人的生死與輪迴,所有人死後都必須接受他的末日判決,行善者來世重生人道,作惡者則墮入阿鼻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閻王爺雖如此威風八面,但也有害怕的人。這個人就是隋朝名將韓擒虎。韓擒虎出身將門世家,從小膽識過人,身材魁梧,據說13歲時就打死過猛虎。他飽讀書史,文韜武略俱佳。在隋朝擔任廬州總管。隋文帝楊堅知道他的才能出眾,命他率軍平定江南的南陳。韓擒虎只帶500精銳士卒夜渡大江,連破數城,兵不血刃攻取金陵,滅亡南陳,被封為上柱國將軍,威震天下。

《隋書》是唐朝編纂的官修正史,其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韓擒虎老年病危之時,他家鄰居有個老婆婆,看見韓家門前來了一隊人馬,旌旗招展、儀仗莊嚴,好像迎接皇帝一樣。老婆婆很詫異,就問他們來此作甚,一人回答說:「特來迎接我們的君王。」說完就不見了。還有個病重將死的人,忽然跑到韓家說:「我來拜見君王」。

韓家人問他:「見什麼王?」他說:「拜見閻羅王。」韓家人大怒,剛要揍他,被韓擒虎阻止,他說:「生為上柱國,死做閻羅王,我已很知足了。」說完不久就死了。從此,韓擒虎死後成為閻羅王的傳說就在民間傳播開來。不過,史書中卻沒提及,原來那位閻羅王,被韓擒虎砸了飯碗,是就此下崗待業,還是另有安排?不得而知。

在民間傳說中,閻羅王的競爭者眾多,好像隔多少年就會換人。北宋應該是閻羅王最怕的年代,一下子來了3個競爭者:包拯、寇準、範仲淹。包拯鐵面無私,《宋史》中記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包公也因此成為傳說中閻羅王的熱門人選。寇準剛直有才,《湧幢小品》《翰苑名談》都記載,寇準死後執掌閻羅王之位。範仲淹清廉正直,《中吳紀聞》記載他在冥間司生殺之權。

相關焦點

  • 令人聞風喪膽的閻王爺不是地府老大,沒想到地獄大BOSS是它
    有俗話說"閻王叫你三更死,無人留你到五更",可見閻王爺的權力相當大,對人生死說一不二,不僅能管理人的壽命,還能決定人在地府的待遇。再加上在文學作品、民間傳聞中,閻王爺的長相相當可怕,人們對此更是敬畏而遠之。誰也不想見到閻羅王,因為這意味著自己陽壽已盡。關於閻王爺的歷史,最早的記錄可以從春秋戰國開始。
  • 不一樣的民間故事:閻王爺雖手握生死簿,決定生死的卻是我們自己
    其實閻王爺在鬼門關這兒當鎮關大將軍,最是舒坦不過。名為鎮關將軍,身邊總共不過兩個小鬼,既不打仗,更不出徵,唯一的任務就是把來這兒報到的小鬼名字記下來。雖說時時刻刻都不能離開這裡,但這三位對自己能有如此愜意的差事還是很滿意的。
  • 李世明一介凡人進地府,閻王爺居然給他行禮,因其前世身份太嚇人
    《西遊記》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神話小說,它陪伴了我們渡過了整個童年,而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西遊世界分為六界(人界、妖界和天界等)。而在這六界之中玉皇大帝和西方如來佛祖權利最大,可是在金字塔的底端卻有一人連閻王爺都害怕,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可是唐太宗僅僅一介凡人,那麼為什麼閻王爺都很怕惹他呢?
  • 程式設計師夢見自己死了,被閻王爺拉去做個後臺管理系統,6.0版本!
    第一幕:緣起有一個段子火了,因為趕進度,做項目996時間工作的程式設計師工作壓力特別大,晚上睡覺的生活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見閻王爺了,閻王爺讓他為生死簿做個後臺管理系統。聽說閻王爺要做個生死簿後臺管理系統,我們派去了一個程式設計師……996程式設計師做的夢:第一場:團隊招募為了應對地府管理危機,閻王打算找「人」開發一套地府後臺管理系統,於是就在地府總經辦群中發了項目需求。
  • 閻王爺手下「黑白無常」叫什麼?為什麼民間稱他倆為七爺和八爺?
    「黑白無常」是指在閻王爺手下當差的兩個神仙差役——黑無常和白無常。除了跟閻王爺當差,有時候還被借調跟城隍爺、東嶽大帝等冥界的大佬當差。無論在誰手下當差,二人的職責就是索命,不是有句話叫做「閻王爺叫你三更去,哪個敢留到五更」嗎?說的就是黑、白無常對工作負責的態度。「白無常」名叫謝必安,這裡的「白」對應「黑」。
  • 周星馳神一樣的出場方式,還有閻王爺的神吐槽,真服了以前的編劇
    周星馳神一樣的出場方式,還有閻王爺的神吐槽,真服了以前的編劇 原標題:周星馳神一樣的出場方式,還有閻王爺的神吐槽,真服了以前的編劇
  • 俗語:「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古人的總結很經典
    這句「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也是古人常說的俗語之一,但是這句話的意思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那麼這句話究竟在講什麼?有沒有道理呢?男怕磨,女怕泡。這句話說的是說男人最怕女人整天纏著,而女人最害怕的是男人對他們太好了。
  • 古人是咋認識死亡問題的?古人為何那麼怕死人?親人死了也怕
    沒有人敢起來看一看,那魂靈是以什麼樣的模樣回來的,更不敢去跟他團聚敘舊。最多只是在堂屋大門口上撒上一些糠灰。看看他留下什麼腳印,然後判斷他死後會變成什麼。人們為什麼這麼怕死人呢?其實,如果知道一個人死了以後,他還可以以靈魂的方式存在,他的靈魂還可以依附在其他的生物體上。就算是變成另外一種生命,至少表明生命是不滅的。這多少是一件讓人寬慰的事情。但沒有人會這麼想,人們總是很害怕。
  • 十殿閻王都有哪些人?他們姓甚名誰?又是怎麼當上閻王爺的?
    最近老柳對陰司特別感興趣,什麼十大陰帥、五道將軍,還有后土幽冥皇庭和天庭陰曹地府以及佛教地藏菩薩的三足鼎立關係,這些傳說感覺特別有意思,但是今天呢,老柳要和大傢伙兒聊得是十大閻王,咱都知道啊,包拯死後是做了閻王爺,據說文天祥也做過,那其他人呢?老柳可是花費了大力氣給大家整理出來的,要不要謝謝我,哈哈哈,廢話不多說,上乾貨。
  • 古人告誡: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你知道這是在說什麼嗎
    比如古人就有一句俗語叫做「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先解釋前半句: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過我們中國古代的曆法,自從在西周之後,我們已經基本上確定下來一年有幾個月,一天有幾個時辰這樣的時間計時。
  • 老祖宗的生活經驗「男怕纏,女怕磨」,為什麼古人會這樣說?
    古人尤其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為中國的古代文化就是建立在人倫基礎上而誕生的。而男女之間的交往,更是一個大問題,古代人雖然重視男女大防,有著「男女授受不親」的說法,意思是男女之間都不能夠親自互送禮品。俗話說「人心隔肚皮」。人與人相處過程中,永遠不知道對方的真實內心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 「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古人常說的這句老話有科學依據嗎?
    —阿諾德 不像如今凡事都要講究科學,在古時,"科學"一詞還沒有出現,人們封建迷信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在古時,也是頗有講究的。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其中又蘊含著什麼道理呢?
  •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古人為何忌諱這兩個時辰?
    在農村中,我們經常能聽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大多是集趣味性,知識性與文化性於一體,含義深刻,不知道你聽過這樣一句話,「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句話想表達的意思很明顯了。倘若生下的是個女孩子,人們都害怕是在午時,而生下的就是男孩子,則會擔心在子夜。這句話在現在看來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孩子的出生可不是我們可以影響的。
  • 農村俗語:「不說36、不提73、不講84」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所以對於生死間,古人有很多感悟。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句農村俗語:「不說36、不提73、不講84」便與此有關,到底是什麼意思?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在古人看來,對於大多數人36歲將是人之一生中的第3個本命年,在這個本命年裡絕非會有好事發生,將是一個災難的年份。歷史上就有很多名人死在這個年齡階段,比如江東的周郎,再有馬良、龐統等人,他們都是在36歲去世的。
  • 文曲星轉世卻被打入地獄,「文昌帝君」都扶不起的狀元命!
    當然,拜神歸拜神,前提是自己要下功夫,所謂自助者天助之,文昌帝君並不會代替誰上考場,但我們可以通過祭拜文昌帝君、佩戴文昌符等方式,增添自己的信心與勇氣,以及遇到難關時,可以有額外的靈感和運氣,這就是和天地之氣交接的一種做法。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關於文昌帝君民間流傳的一則小故事。文昌帝君,掌管福祿、主宰功名,又稱梓潼帝君。
  •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古人對孩子出生有何忌諱?
    延續古老的民間俗語有一句俗語,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句俗語講的大概就是孩子出生的時段的講究和忌諱。但是,這句古老的俗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古人對孩子出生到底有何忌諱?而這句俗語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 古希臘神話中的十大冥神,比中國神話中的閻王爺複雜
    古希臘神話中的十大冥神,比中國神話中的閻王爺複雜10、瑪卡裡亞——冥王之女瑪卡裡亞,意為受到祝福的,名為安息女神。她是冥王哈德斯的女兒。雖然她是冥王之女,但是只存在於中世紀的文字記載中,並沒有太多的故事,據說她是受到基督教的影響所產生的神明。
  • 「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他們總是會想著如何研究出一些利於民眾的新東西,像因為在龜甲,竹簡上寫字不僅不方便,而且不實用,後來便出現了紙張,這可大大便利了寫字;隨著發展需要,航海成了與外界交流的唯一方式,海上分辨方向太困難,就有了指南針的出現;還有絲綢,更是古時候的人們考慮穿衣美觀大方而發明出來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老祖宗們的創新能力還是很強的。不僅如此,古人們的智慧還體現在了俗語當中。
  • 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這些,都是無法選擇的。對於生死,古人有過這樣的一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從字面來理解,似乎不論是臘月出生還是臘月去世,都不是一件好事,那麼,這其中原因何在?古人的很多人生經驗,來自兩個渠道。一個是對生活的觀察,另一個則是建立在分析和猜想的基礎上。而有意思的是,本文所提到的這句俗語,既是一種人生經驗,又是一種分析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