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慶賀的是,成功為汽車室內自動縫紉開發了一個3D縫紉機器人
據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消息,中船重工716研究所與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於聯合開發了汽車室內自動縫製的3D縫紉機器人,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據了解,本次研究歷時兩年,先後攻克了機器人縫製控制技術、視覺識別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內唯一掌握相關技術的企業。根據數據顯示,3D縫紉機器人可以自動識別縫製位置並執行自動化縫紉。與手工縫紉相比,他不需要依靠工人的經驗就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生產的產品在線跟蹤和3D成型的一致性大大提高。
3D縫紉機器人可以自動識別縫製位置並在空間自動化中縫製。與手工縫紉相比,機器人不依賴工人的經驗,縫線的一致性和3D的一致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顯著提高產品質量,同時,該機器人憑藉自主技術和本地化服務的優勢,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具有顯著的性價比優勢,他在汽車內裝生產和航天複合縫等方面具有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從過去簡單的縫紉工變成了機器操作員、技師。工人更加放鬆,工作的技術含量更高,產品質量更穩定。據楊梅服裝廠孫志平織造總經理介紹,該廠縫紉一次合格率由過去的85%提高到現在的94%。在推進自動化轉型的過程中,易達鼓勵員工在保證員工收入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提出優化轉型的合理化建議。越來越多的工人正在擺脫僱員的簡單角色。
全球服裝市場總銷售額將超過1.4萬億美元。然而這一龐大的產業並不像預期的那樣現代化,尤其是在生產部門。雖然專業機器人已經學會了如何編織或裁剪布料,但更複雜的裝配和縫紉工作仍然依賴於手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