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純粹又無望的機器之心

2020-12-11 辛冶之森
辛冶/文 源於網絡/圖

這部科幻動畫的情節在我看來稍顯粗略,但炫酷的場景和電影大片般的鏡頭運用,以及獨具特色的陰影畫面、圓乎乎的人物,極具表現力,再加上手塚治虫和大友克洋的聯袂,確實值得一看。

通天塔般壯觀的大都會,人類與機器人混居其中,被分為很多區域,社會形態已發展為有專門處理失控、擅越區域機器人的人類政黨組織,也有為機器人爭取權利的組織,還有不滿被機器人搶佔了工作機會的底層人,甚至有革命者。偶然跟隨伯伯來到此地的小男孩健一,遇見了「初生」的擁有小女孩外形的機器人蒂瑪,卻不知,「她」是別有用心的大人物製造的秘密武器。

在或莊嚴輝煌或衰敗朋克的建築之間追逐,繁榮或骯髒的不同層級生活對比鮮明,各個種類的機器人在為人類社會的運行服務著,大量勞累又繁重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純粹服務性質的工作如服務員、交通指揮甚至警察幫手也由機器人代勞,如果機器人有權利,所有的也只是絕對服從人類、不危害人類、為人類服務的權利。

何為機器人?加上個「人」字,就難免涉及深層次的辯論,比如蒂瑪痛苦的發問「我是誰」,比如警察助手機器人皮羅的無妄之災讓人難過,還有更多突發狀況的服務型機器人因為人類的陰謀被處理掉。機器人說到底本質是代碼和程序,那些符號和數字本沒有好壞之分,可如果加入了人類的野心,就會變質。

可以設身處地地想像《大都會》中並不遙遠的未來,大部分普通人對機器人的態度很可能同健一伯伯一樣,像對待忠誠的寵物,它完全服從,不離不棄,甚至以保護人類為第一位,雖然它沒有情感,但人類有,對這樣的機器人很難無由地產生憎惡,它們完全融入了社會生活,帶來更便捷舒適的體驗,如果人類安心於此,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科學家、學者、作者去質疑那樣美好的未來,代碼和程序組成的機器之心是純粹的無害的,難以把握的,是人的複雜之心。

蒂瑪孩子般的外形、純潔光明的形象,如同天使,被刺激被侵蝕後露出的惡魔般內在,又讓人覺得恐怖。如同影片中蒂瑪的認知,是的,人類可以被視為機器人之父之母,卻又不能真的被機器人當作父母,因為有違社會倫理,可是究竟如何讓機器人自處呢?但願機器人能問出「我是誰」的那一天永不會到來。

這部影片雖然主角是孩子,形象有些幼稚,整體的色調卻是暗沉的,主題細思之下顯得沉重,這裡有戰爭,有殺戮,有陰謀,有底層的灰暗,幾個有所著墨的機器人,反而展示的都是向好向善的方面,無畏地保護人類,善良地信任人類,可能是製作者的有意為之。雖如此,人類對機器人卻不能完全地信任和交付內心,如同明白金錢吞噬人心一樣,也明白金錢不過是紙是無辜的東西,人同樣怕被機器吞噬和反擊,那樣的結果,同影片中將被毀滅的世界一般可怕。

是非對錯分辨不清楚,好壞因果糾纏在一起,通天塔終會崩塌、倒掉,「大都會」沒有美好的野心勃勃的未來。或許只有如健一一樣單純果敢的孩子能挽回機器敗局,拯救世界,但是,這真的只是絕對理想的想法,只存在於漫畫、電影之中。

現實中,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深受褒貶之爭,卻極大地改變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智慧機器人時代,甚至人工智慧時代全面到來時,大約會同樣如此,在更灼熱的爭議中更深更廣地影響世界。究竟會亙古未有地造就通天塔,還是會毀掉它,全然未知,唯有期待,唯有相信。

往期內容:

《怪物之子》:「我」在異界拜了個師

《紅辣椒》:做夢去吧!要當心

《千年女優》:我們追尋的那個人

相關焦點

  • 《大都會》:一場經久不衰的「頭與手之戰」
    作為一部無聲電影,《大都會》可能不會引起所有人的共鳴。但作為科幻電影鼻祖,它是任何對科幻電影感興趣的人必看的電影。《大都會》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反烏託邦的城市裡,上層階級富人俯視著在地下操縱「心」的下層階級工人。
  • 《大都會》:每個時代都有理想的繼承者
    作者:張長1927年的德國電影《大都會》是表現主義大師弗裡茨•朗的代表作,也是影史留名的科幻經典,但對於動畫迷來說,還有一部不能不提的同名佳作,就是由大友克洋編劇、林太郎導演的日本動畫電影《大都會》(2001)。和朗的電影一樣,動畫《大都會》也是一部關於未來人類的啟示錄。
  • 《大都會》:每個時代都有理想的繼承者
    她(它)在機器與人的兩種身份間的搖擺,讓大都會的去向變得未知莫測。 通過描述可以發現,儘管該片與朗的電影講述了不同的故事,但兩者有著許多共同點。首先,在它們所描繪的未來圖景裡,城市的運作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機器,社會結構也像一臺精準無誤的機器將人分成三六九等,並被技術進一步固化;其次,兩部影片中都出現了一個外表與真人無異的機器人,它像一條被投入渾水中的鯰魚,又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能夠在充滿隱患的都市人潮裡掀起風浪,並讓萬間廣廈頃刻崩塌。 不過,該片與朗的電影也有著顯著的不同。
  • 紐約大都會影像檔案:看《大都會的貓》與20年代博物館幕後
    此次介紹的是拍攝於上世紀80年代的《大都會的貓》,上世紀20年代的博物館幕後畫面《在博物館工作的幕後》,著名雕塑家野口勇在大都會安裝作品《水石》的紀錄片,以及紀錄博物館工作人員雷·庫西(Ray Cusie)的《隱藏的世界》。2020年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創建150周年。受疫情影響,目前大都會博物館處在閉館狀態,並將於8月29日重新開館。
  • 木維姐:本周科幻電影推薦之《大都會》
    二、電影簡介:在未來的大都會裡社會分為兩個階層。建立並策劃了整個城市賴以運轉的龐大機器的是以強·弗萊德森為首的資本家,他們生活在富麗堂皇的摩天大廈之內;靠勞動以雙手建立了機器並日夜維護的則是廣大的工人團體,他們群居於黑暗的地下城。
  • 紐約大都會150周年之影像檔案:實驗性動畫與製作技藝
    2020年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建館150周年,博物館一直通過線上講述著博物館故事。作為慶祝紐約大都會博物館150周年的一部分,「From the Vaults」是一個影像資料的放映活動。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藝術依然能夠帶給我們歡樂、慰藉和靈感,並幫助我們培養相互理解的同理心,照亮了當地乃至全球大眾的生活。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我們面臨失去藝術家和大都會博物館大家庭的其他成員的痛苦,但希望之光卻從未熄滅。」
  • 戲精大偵探機器之心攻略
    戲精大偵探是一款擁有海量各色劇本的燒腦劇本殺遊戲,機器之心怎麼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戲精大偵探機器之心攻略,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開始選擇就不說了,我選擇嫁禍的是保安,然後編號輸得是清潔機器的編號。 迷宮圖片
  • 另類科幻《大都會》1927年上映視覺意象超前,不愧為時代影像經典
    據悉《大都會》是當年最龐大的電影製作,共拍攝兩百萬英尺膠捲,僱傭25000名男演員、11000名女演員和750名兒童演員。影片中烏託邦式的大都會是由德國當時最著名的四位電影道具建築師共同設計和搭建的。這個積木版的城市,在電影中亦是如此得栩栩如生。
  • FOX取消《機器之心》 粉絲熱捧收視慘澹
    《機器之心》正式被砍  搜狐娛樂訊 (文/cici)Fox臺要終止《機器之心》了。這部講述機器人警察的劇集將不會有第二季。【第一季觀劇】  《機器之心》中,卡爾-厄本(Karl Urban)和麥可-伊雷(Michael Ealy)飾演兩名在未來打擊犯罪的警察,並且其中一人是機器人。  這部周一晚播出的新劇收視一直不佳,最近幾集平均有5百6十萬觀眾,在18-49歲觀眾群中的隔夜收視率只有1.5。
  • 《大都會》豆瓣9.1分,這部冷門神劇應該被看見!
    Story Time在一個超級未來城市,六千萬居民分成兩類一類是在在城市地下黑暗深處終日奴隸般勞作的工人一類是待在高樓雲端過著天堂般生活的管理者和他們的後代瑪麗亞被城市主宰者的兒子弗雷德愛上,尾追到地底下,目睹了一場大機器吃人的故事
  • 動畫學習資料 |《大都會》幕後珍藏設定大合集
    「這個異能少年,懷著對人類命運的悲憫情懷,懷著對技術威脅人類生存的絕望,懷著對人類脆弱的情感和道德的堅信,一次又一次在他的電影世界中創造著人與機器的牴牾和末世之後的人類世界。」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由大友克洋編劇的動畫電影《大都會》幕後設定資料吧!
  • 一周美劇收視:《機器之心》開局良好
    總的來說,《機器之心》的開局還是非常不錯的  搜狐娛樂訊 (文/iCraig)1963年11月22日,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總統遇刺。科幻題材的新劇《機器之心》【觀劇】兩晚聯播,收視起伏不定;《海軍罪案調查處》創造金氏世界紀錄;《權力的遊戲》第四季拍攝結束。下周四就是感恩節了,預示著美劇冬歇期馬上就要到了。《生活大爆炸》【觀劇】、《實習醫生格蕾》等劇集,甚至《頂級廚師》等真人秀節目都播出了感恩節特集。
  • 讓製造業「機器之心」「數字之心」完美融合
    原標題:讓製造業「機器之心」「數字之心」完美融合   11月28日,以「構建數字經濟體系,助推
  • 廣源大都會糖畫DIY創意活動圓滿落幕
    廣源大都會邀請了傳統製作糖畫的技藝師傅以及對糖畫歷史有研究的資深學者到現場進行講解及教授。現場對糖畫的歷史及發展變遷進行了基本的解說,來賓們都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嘖嘖稱奇之聲,表示不知道原來關於糖畫還有這麼深厚的歷史和人類有這般深厚的淵源。
  • 大都會:一個鏡頭讓人記住十幾年,機械和爆炸讓人記住了大友克洋
    《大都會》這部作品出自手塚治虫之手,由大友克洋擔任編劇。《大都會》和他的名字一樣的特別,整個都市都是工業發展創造的巨大高樓大廈和巨大城市機器,大友克洋在在處理這些建築和工業機械的時候,特別細緻,即使遠鏡近鏡依然清晰到位,特別在鏡頭拉遠拉近的時候,一種前所未有的龐然大物震撼感,衝擊著觀眾的視覺神經。
  • 大都會重開「不掙錢」 紐約博物館驚魂夜未央
    上一財年,大都會700萬遊客訪問人次中,七成來自大紐約地區以外。而今年,這個數字已被輕易抹去了。 韋斯說:「Met既是一家紐約本地博物館,更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博物館。然而,未來幾個月,幾乎不可能有美國其他地區和海外遊客訪問。因此,訪客人數和門票收入都會大受影響。」
  • 盤點秋季檔英美劇:《機器之心》迎戰《沉睡谷》
    盤點秋季檔英美劇:《機器之心》迎戰《沉睡谷》 第三季的最大懸念是要揭曉夏洛克在第二季結尾的「假死之謎」。而在大反派莫裡亞蒂消失後,夏洛克還要面臨一位新反派的有力挑戰。目前,第三季的播映日期還未得到正式確定。  科幻異能類:  《機器之心》迎戰《沉睡谷》  新劇《機器之心》由艾美獎得主卡爾·厄本主演。
  • 和平精英大都會博物館怎麼玩 大都會博物館玩法攻略
    和平精英大都會博物館怎麼玩?和平精英X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聯動主題活動上線啦,那麼大都會博物館怎麼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和平精英大都會博物館玩法攻略,一起來看看吧!
  • 眾智成城,砥礪前行——機器之心「2020 人工智慧金煉獎」硬核啟動
    機器之心目前,我們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強壓時代」,本就十分嚴峻的產業環境下再遭疫情「黑天鵝」,這讓所有人措手不及,也給人工智慧領域帶來了重大挑戰。為此,機器之心自春節期間就開始了相關服務,包括聯合 85 家人工智慧企業開展了「智能戰疫聯合行動」(現升級為「產業智能聯合行動」)等,這一系列舉措為人工智慧領域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 從15件藝術品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走過的150年
    Clary今年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成立150周年,由於全球疫情大爆發,原本盛大的慶典已不復存在,但我們還是可以換種方式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畢竟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美國藝術史上的標杆,它的歷史也見證了藝術的發展。所以,我們梳理了博物館自1870年成立以來舉辦的各類展覽,每隔十年挑選出一件有意義的作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走過的1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