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標題:《《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盛唐究竟什麼樣?有人用大案牘術統計出來了!》
《長安24小時》,哦不,不對,《長安十二時辰》終於迎來大結局啦!!!
這部製作精良,口碑炸裂,豆瓣評分高達8.6的暑期爆款熱劇,你追過嗎?
《長安十二時辰》主要講述了上元節前夕,長安城混入可疑人員,身陷囹圄的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天才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破除隱患的故事。整部劇以上元節長安的十二時辰為背景,從各個方面詳盡地展現了盛唐氣象。
劇情雖然已經落幕,但火晶柿子、水盆羊肉、月牙餅等種種美食……咳咳說錯了,但有關盛唐長安的一切卻讓人念念不忘。
相信大家都感到十分好奇,盛唐到底是個怎麼樣的存在呢?
今天小編就從咱們的統計調查專業出發,用「大案牘術」(其實就是查檔案……當然也包括我們的統計資料)為您還原一個真實的盛唐!
一、盛唐的人口
在劇中,姚汝能通過比對懷遠坊供奉名錄與長安人口戶籍資料,鎖定了龍波有充分嫌疑。
那麼唐朝有多少人口呢?
g
以下是史料中的唐朝人口變化情況:
《唐會要》卷八十四記載: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國有戶380萬;
《舊唐書》卷八十八記載:武則天神龍元年(705年),全國有戶615萬,約3714萬人。
《舊唐書》本紀第九記載: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全國有戶962萬,約5288萬人。
現代學者們普遍認為唐朝的人口峰值出現在唐玄宗天寶(劇中稱「天保」)十三年至十四年間(754年-755年),實際人口超過7000萬。
這是什麼樣的概念呢?同期世界人口大概在2.2億左右,也就是說當時唐朝人口佔了全世界30%以上,遠高於現在我國人口佔全世界的比重。
二、盛唐的收入水平
《新唐書·食貨志》云:「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文武官給祿,頗減隋制,一品七百石,從一品六百石……」
由此參考,劇中的李必作為一名從四品官(官階相當於現在的正廳),每年可以拿到「祿米」260石。
另外,唐朝公務員的收入還包括其他三部分:
1.「職田」:朝廷撥給各級公務員的土地,可以用來收租。根據當時行情,李必有700畝地每年可收租252石大米。
2.「月俸」:每月按職級發錢或等價實物。李必一年可得50.4貫錢,折算成大米是504石。
3.「力課」:應去官府服役的男丁每人每月交0.2貫錢就可以免服役。按李必品級,如果他的32個勞務都不來,一年又多了6.4貫錢,折算成大米是64石。
這麼看來,李必一年的收入有1080石大米。唐朝1石大米約是現代的85斤,按現今市場價一斤米3元計算,等於275400元,即月薪22950元!啊,酸了……
三、盛唐的房價
《舊唐書》對唐朝中期的房價有如下記載:
「內侍省見管高品官、自身都四千六百一十八人,除官員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外,其餘單貧,無屋室居止。」
大致意思是說,4618名退休高官中,只有1696人有房住,僅佔36.7%,其餘的都很貧困,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為什麼?只有一個原因,房子太貴,買不起。
如果我們穿越到唐朝,想要在長安城坐擁豪宅,只能靠……
這也可以從大詩人白居易的買房經歷窺見一斑。白居易(772年-846年)31歲入仕,直到49歲才在長安買下第一套房子。其詩云:「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
其18年的工資總收入約為10萬x4+30萬x14=460萬,減去平日開支,估計其他的錢都存起來買房了……
還有長安十二時辰裡善於鑽營的元載,娶到大唐名將的女兒一步登天,但是因沒房,只能住在嶽父家裡。
元載成功上位後做了什麼?當然是斂財買房,最終只落得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好了,今天就暫時先到這裡啦,大家有沒有get到一些有用的知識呢?如果泥萌還想了解我國的收入、支出、物價、房價等信息,請繼續關注「統計微訊」~
來源:舟山調查
★微信改版了,快把統計微訊設為星標吧★
推薦閱讀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