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戰機中隊》評測:有趣的故事配上易懂的玩法

2020-12-15 騰訊網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的單人戰役和宇宙間的原力一樣也達到了平衡。遊戲中不僅有同時扮演新共和國與帝國兩大陣營的平衡,街機與模擬兩種飛行操控風格間的平衡,還有華麗戰鬥與精彩爆炸場面的平衡。本作充滿了粉絲向的彩蛋和討喜的新角色,玩家通過不同駕駛艙操控簡單易上手的戰機,讓太空纏鬥趣味橫生。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在全自動簡易操作的經典作品《星球大戰:俠盜中隊》和高度複雜的模擬遊戲《精英:危險》中找到了平衡。多數情況下,玩家只需拿起手柄就可以開始追殲敵機的戰鬥,不過也有一些新的玩法,比如調整油門來優化轉向,在引擎、武器和護盾系統間轉移能量,以及對敵方的飛彈鎖定做出反制。正是這些細節為太空飛行賦予了更多沉浸感,哪怕玩家不會駕駛真的飛船,也能在遊戲中的戰場上大展身手。

帝國的反擊

約摸七小時的戰役任務接續《星球大戰:絕地歸來》後的故事,玩家視角要在搖搖欲墜的帝國與剛成立不久的新共和國之間來回切換。通過將交戰雙方戰機中隊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遊戲創造了不少巧妙的橋段。有的任務讓你突襲對方,而下一個任務就切換陣營讓你收拾自己留下的殘局。開發商 Motive Studios 以這種別具匠心的方式證明了自己,他們深知如何打造一款與完美融入《星球大戰》宇宙的遊戲。

這也要歸功於有趣的角色陣容,主要是交戰雙方的隊伍成員。無論是久經戰事從未摘下頭盔的帝國士兵,還是輕度原力敏感為義軍同盟作戰的前飛梭賽車手,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以至於將任意隊員打造成一名《質量效應》中的同伴角色也絲毫不會有違和感。

其實我更希望他們未來能出現在一款《星球大戰》RPG 遊戲中,因為他們在本作中的表現實在有限。玩家只能通過機庫中的非強制對話來了解他們的為人和背景故事,而傳達這些信息的手法往往也十分拙劣。儘管這些故事的劇本和演出非常優秀,卻與《星球大戰:戰機中隊》中發生的事件毫不相干。雖然我很享受與他們的對話,遺憾的是錯過所有交流機會也不會影響主線故事的走向。

好在劇情本身不乏趣味性,圍繞著新共和國新式戰艦的開發與帝國的百般阻撓追擊展開。雖然整個流程妙趣橫生,但卻並沒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雙方都沒有加劇戰事,玩家也沒有選擇或質疑的空間,而兩個中隊從未如我所期望的那樣發生直接衝突 – 因為這麼做反倒能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儘管我們可以縱觀衝突雙方的視角,但本作似乎在嘗試這一特殊的戰役形式時錯失了提高趣味性的機會。

話說回來,戰役故事確實為玩法提供了足夠的動力。大多數任務不過是「在太空中朝某個目標射擊」(畢竟這是整個遊戲的核心)但每個故事的背景設定卻是這些任務間的差異所在,尤其是每過一兩關就得在正反派之間切換。有的任務要求你劫持一艘殲星艦,而有的任務則要求你穿梭在飛船殘骸間,利用舊式能量核心作為觸髮式雷場。空戰本身相當優秀,也不會讓人感到沉悶,但我還是希望任務目標可以更加多樣化 – 比如,在狹窄的空間行駛或在某個星球的表面飛行(也可以是某個衛星大小的空間站,儘管當時兩顆死星都已被摧毀)。

萬幸的是,遊戲場景充分展示出了《星球大戰:戰機中隊》的美麗之處。儘管任務目標逐漸變得重複,然而在雲霧繚繞的星雲或破碎的衛星間穿梭,卻賦予了別樣的美感。這些任務中充滿了戰鬥戲份,但多數採取了欲揚先抑的巧妙前奏,足夠讓你在發射雷射炮前一睹這些壯觀景象的風採。過場動畫也同樣精彩,讓那些機庫中的非強制對話顯得像是開發完成後額外添加的內容。

鑽進駕駛艙

那些讓人沉湎的景色與音效設計同樣延伸到了駕駛艙內,雙方各四艘飛船都擁有完全定製化的艙內環境。各項參數更是直接在飛船的面板上展示,意味著玩家初次駕駛新機將面對改頭換面的駕駛艙。我擔保實操遠比聽起來更好玩,這都多虧了雷達,能量分配以及引擎控制等系統中直觀的視覺語言。一切細節都讓人難以置信,也讓每艘戰機都有了與眾不同的感覺。例如帝國的支援機,TIE 收割者,玩家會坐在為雙人飛行員設計的駕駛艙左側,最初駕駛這艘飛船時總會撞上右邊的一些東西,直到習慣了非居中的視角後情況才有所改善。

雖然帝國與新共和國雙方都有四種戰機類型,戰鬥機,攔截機,轟炸機和支援機,但每個派系的戰機還存在著外觀以外的差異。最大的差異莫過於帝國的戰鬥機,攔截機和轟炸機並沒有再生護盾,但與有著護盾加持的新共和國戰機相比,他們往往有著更強的機體強度和機動性。每艘戰機還擁有不同的武器,機體,護盾和引擎以作進一步的區分,不過可選搭配取決於當前的任務目標。

整個戰役中並沒有成長系統或真正的可解鎖物品,這個系統只存在於多人模式中。但隨著更多戰機配置選項的加入,這種突破束縛的感覺依舊非比尋常。調整配置會對戰機性能造成重大影響,而正常難度下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供你試錯,不必認慫選擇簡單難度。所以除了嘗試高難度和調整不同配置自娛自樂外,遊戲並沒有太多重玩性,但每個任務也有一些基本的成就型目標供玩家追求,每個任務都有單獨的 0 死挑戰,還有時長挑戰,以及兩個難度不低的支線任務目標。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不僅全面支持 PC 和 PS4 上的 VR 操控,也同樣完全支持這兩個平臺的飛行外設,讓人另眼相看。我使用的設備是 Oculus Quest 轉接 PC,除了必須在 2D 下尷尬地觀看過場動畫外(我猜想這也是機庫對話如此設計的原因之一),VR 模式可謂超凡絕倫。你可以觀察艙內的每一處細節,轉動頭部來追蹤敵人方位,也能更容易觀賞美妙的太空景色。在 VR 模式下遊玩整個遊戲實在是效果驚人,也讓本作一舉成為時下最出色的 VR 遊戲之一。

VR 頭顯再加上飛行搖杆,體驗就更加出色了,我甚至再也不想用回手柄。雖然這聽起來很像客套話,但猛推節流閥扭動搖杆在殲星艦殘骸中穿梭的沉浸感實在無與倫比。我也在 PC 上嘗試了三種常見飛行搖杆。羅技 Extreme 3D Pro,圖馬思特 T.Flight HOTAS 4 和 Hori HOTAS 飛行搖杆(後兩者由廠商為此次評測提供)。無論你選擇哪種外設,也許都得重新設置一下按鍵布局,不過《星球大戰:戰機中隊》為玩家提供了輕鬆的設置選項。

使用圖馬思特的 T.Flight 來進行遊戲尤其過癮,搖杆上有足夠的鍵位供你分配重要動作。不過《星球大戰:戰機中隊》並不像《精英:危險》這等模擬遊戲一樣擁有眾多鍵位待玩家管理,而且這套外設擁有兼容 PS4 和 Xbox One 的不同版本可供選擇。我也很喜歡油門杆內置的中間檔位,可以助你更快轉向。The Extreme 3D Pro 也是相當實用的選擇,但它油門杆更小,按鍵布局略微有些難用。而 Hori HOTAS 給人的感覺毫不適合《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它並沒有太空大戰所需腳舵功能,而且不少輸入需要雙擊按鍵,讓人感覺是專為《皇牌空戰 7》而設計的(其實確實如此)。而且,這是一款專為 PS4 設計的搖杆,甚至在我的 PC 上只能被識別為手柄,所以我需要等遊戲正式發售後在 PS4 版本上再測試該搖杆的手感。

對於那些渴望沉浸在《星球大戰》世界中的玩家們來說,遊戲中有大量選項供你調節 UI 元素是否顯示,讓你來選擇是否通過儀錶盤了解信息。正是這樣的點睛之筆以及一眾便利性選項,讓《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做到了獨樹一幟,而不是委曲求全成為快餐式的套皮空戰遊戲。

總評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的單人戰役是星戰迷們的一場視聽盛宴,在 VR 模式下更是如此。太空作戰不僅扣人心弦,也在簡易的操控方式和模擬系統之間找到了平衡,結合細節驚人的機體和座艙,為玩家帶來了自 90 年代以來最還原的太空戰機駕駛體驗。雖然《星球大戰:戰機中隊》並沒有充分利用其迷人的角色或有趣的敵我陣容帶來令人難以忘懷的玩法,但單人戰役依然講述了一個《星球大戰》味兒十足的故事。無論你身處光明與黑暗哪一方,都能感受到這股樂趣。

優點

畫面效果出色,支持 VR 模式,戰鬥場面火爆

缺點

缺乏角色塑造,玩法相對單一

評測成績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的單人戰役是星戰迷們的一場視聽盛宴,在 VR 模式下更是如此。太空作戰不僅扣人心弦,也在簡易的操控方式和模擬系統之間找到了平衡,結合細節驚人的機體和座艙,為玩家帶來了自 90 年代以來最還原的太空戰機駕駛體驗。

編輯:Tom Marks

相關焦點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ign評價高嗎?ign評測分享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ign評測分享IGN總評:星球大戰戰機中隊的單人戰役模式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它的飛行控制在可操作性和細節方面找到了一個完美的擊球點,而且對VR和HOTAS的支持使它更加優秀。星球大戰戰機中隊的單人戰役模式對星戰迷們來說是視覺與聽覺上的雙重盛宴,尤其是在VR模式下。其引人入勝的戰鬥與易上手的操作與模擬系統的細節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平衡。結合細節驚人的船艦和駕駛室,給你自上世紀90年代LucasArts的X翼戰鬥機和TIE戰鬥機遊戲以來最真實的感覺。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單人戰役模式評測 8 分:如原力般平衡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在全自動簡易操作的經典作品《星球大戰:俠盜中隊》和高度複雜的模擬遊戲《精英:危險》中找到了平衡。多數情況下,玩家只需拿起手柄就可以開始追殲敵機的戰鬥,不過也有一些新的玩法,比如調整油門來優化轉向,在引擎、武器和護盾系統間轉移能量,以及對敵方的飛彈鎖定做出反制。正是這些細節為太空飛行賦予了更多沉浸感,哪怕玩家不會駕駛真的飛船,也能在遊戲中的戰場上大展身手。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怎麼樣 遊戲特色玩法心得分享
    導 讀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是一款緊張刺激的第一人稱多人太空飛行模擬混戰遊戲,可能很多玩家對於本作有什麼特色還不是很了解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單人戰役IGN 8分 VR錦上添花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單人戰役IGN 8分 VR錦上添花 EA旗下「星戰」IP新作《星球大戰:戰機中隊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ign評分:8分 值得愛好者體驗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ign評價高嗎?《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即將正式發售,目前不少遊戲媒體評分已經放出。作為一個玩家們很熟悉的經典iP,這次也是星球大戰在飛行遊戲的一個嘗試,相信大家都很好奇遊戲的素質如何。而目前遊戲媒體最權威的ign就給出了評分,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耕升3090暢享《星球大戰:戰機中隊》
    經典星球大戰系列續作《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將於10月2日解鎖,目前排行「熱門即將推出」12。遊戲劇情發生在《星球大戰6 絕地武士歸來》後,講述反抗軍聯盟在「恩多戰役」成功摧毀死星二號後的諸多事件。在整個故事中,玩家將通過兩名自定義角色飛行員的交替視角,也就是雙主線的模式,了解身為飛行員的使命。《星球大戰:戰機中隊》《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在《星球大戰?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IGN8分:星戰粉的視聽盛宴
    由MOTIVE開發,EA發行的《星球大戰》系列太空飛行新作《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即將於明日(10月2日)正式解鎖,目前IGN已經為其打出了8分的評價。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評分解禁 IGN暫時8分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首批媒體評分已經解禁,從早期媒體打分看,EA Motive工作室打造的這個小體量遊戲似乎還算可以。  IGN評分(單人戰役):8分,優秀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的單人戰役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同時其飛行控制在易上手性和微操之間取得了難得的平衡點,而VR和HOTAS的支持更是錦上添花。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單人戰役IGN 8分:體驗耳目一新 VR錦上添花
    遊戲名稱: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單人戰役)英文名稱:Star Wars: Squadrons遊戲類型:動作、模擬飛行遊戲遊戲製作:EA Motive遊戲發行:EA>遊戲平臺:PC/ PlayStation 4/Xbox One發售日期:2020-10-03IGN為《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單人戰役打出了8分的好評,評測者認為《星球大戰:戰機中隊》的單人戰役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同時遊戲的飛行控制在簡易上手和細節把控之間達到了最佳狀態——而虛擬實境和HOTAS支持更是讓它錦上添花。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戰機怎麼選 戰機分類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戰機怎麼選?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
    EA部分遊戲次世代強化細節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支持120幀 隨著新主機即將發售,EA在官網公開了旗下部分遊戲在次世代主機上的解析度和幀數細節。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戰機圖鑑一覽 戰機有哪些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戰機圖鑑一覽A-Wing-InterceptorX-Wing-FighterY-Wing-BomberTIE/IN-InterceptorTIE/LN-FighterTIE/SA-BomberTIE/RP-Support星球大戰戰機中隊戰機圖鑑一覽為大家分享到此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遊戲故事背景介紹 劇情講了什麼?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遊戲故事背景介紹星球大戰戰機中隊CG中文 瓦爾科·格雷(Varko Grey)瓦爾科·格雷最早是帕克拉恩多戰役後,新共和國奇襲瓦爾-沙造船廠,但遭到帝國殲星艦「監察長號」與泰坦中隊的英勇抵抗。「監察長號」(Overseer)「監察長號」是夸特動力船塢建造的「帝國級」殲星艦,目前被分配給泰坦中隊當旗艦。它在波索爾(Pothor)和傑耶爾戰役(Battle of Jeyell)中立下戰功。
  • Steam《星球大戰》系列特惠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首次促銷
    Steam《星球大戰》系列特惠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首次促銷》系列特惠,其中《星球大戰:戰機中隊》首次促銷,折後178元,《星球大戰:隕落的武士團》也達到了史低售價:154元。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無微交易:遊玩即可解鎖!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的多人模式不包含微交易,EA確認隨著玩家升級,也將解鎖新的武器等內容,外觀皮膚解鎖後可以裝飾自己的飛行員或者戰艦。《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包含擔任模式和多人模式,多人模式中玩家扮演飛行員,和小隊中的4個人一起,參與多人太空戰,目標是奪取另一個隊伍的戰艦。還有一種模式是Dogfight,玩家合力擊敗儘可能多的敵方戰艦。《星球大戰:戰機中隊》中會有豐富的外觀和定製選項,EA表示玩家將可以通過遊戲進程而解鎖這些外觀。
  • EA新作《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將支持PS VR和PC VR
    來源:映維網 作者 廣州客EA新作《星球大戰:戰機中隊》是一款第一人稱太空射擊遊戲,並計劃於今年秋季登陸PC和主機平臺。幸運的是,PSVR和PCVR玩家屆時同樣能暢玩這款作品。遊戲官網描述道:「參加激烈的5V5對抗,與你的中隊一起在壯闊的艦隊戰爭中打破僵局,並在驚心動魄的星球大戰單人戰役中騰空起飛。把自己完全沉浸在飛行員的座位,並在PS4和PC端選擇虛擬實境來暢玩支持跨平臺玩法的《星球大戰:戰機中隊》」作品由EA旗下的Motive Studios開發。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戰機有哪些 戰機屬性介紹
    導 讀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STAR WARS: Squadrons)戰機介紹,無論是新共和國還是帝國的戰機
  • 《星球大戰 中隊爭雄》中的鈦戰機沒有防護盾
    美國藝電於昨日公布了《星球大戰 中隊爭雄(Star Wars: Squadrons)》的遊戲內容預告,展示了遊戲的單人戰役、多人對戰和可用機種等多方面內容。今日(6月20日),遊戲的創意總監, Ian Frazier則介紹了製作方EA Motive對多人對戰平衡性的設計。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Steam褒貶不一:畫面還行手感拉胯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已正式發售,截至發稿本作在Steam有150個評價,好評率62%,褒貶不一。Steam地址>>
  • 《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已送廠壓盤 10月2日發售
    EA Motive工作室開發的《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即將於下個月發售,今日創意總監Ian S. Frazier在Twitter上確認該作已經送廠壓盤。這意味著《星球大戰:戰機中隊》已經準備好生產和發行光碟,為數字發行進行認證、列印包裝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