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駕照是必備證件之一。從以前的計算機等級考試到如今的駕照考試,只是計算機等級考試已經是昨日黃花,而駕照考試的熱度卻熱度絲毫不減。那麼考駕照究竟難不難?眾說紛紜,考駕照的困難,考試只佔了一部分,其實真正的困難可以用兩個字形象的說明:那就是「煎熬」。
話說2000年以前,人民生活水平與現在相比相差甚遠。人們見面打招呼一般都是「您吃了嗎?」,現如今人們見面,大多數打招呼變成了「你考駕照了嗎」。這也間接的表明了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考駕照也成為了人們緊迫的一件事。那麼考駕照除了難,到底是如何煎熬的呢?
說起考駕照的難易,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人群。第一:自家有車,從小接觸,屬於典型的帶藝投師。只是為了駕車合法化才去考證罷了;第二:實操能力強;第三:年紀大或者記性差的。第一類人,與其說來學車,不如說是來刷存在感的,第二類人雖說沒接觸過車,但動手能力強,總的來說,前兩類人是深受教練青睞的,最後那類人,教練通常不怎麼待見,傳授方法時也是有點敷衍了事,甚至經常帶著情緒。因此對第三類人來說,來學車簡直就是煎熬了。
說到考駕照,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開始報名交費到真正拿證,快則3-4個月,慢則2-3年。前者是實操王者,本文不作討論,只論述後者。畢竟他們才是本文的焦點嘛!
焦點人物的煎熬無處不在,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報名程序繁瑣.
焦點人物裡自然也包括年紀大的,沒文化的,這類人先不說實操能力究竟如何,不會使用手機的老年人小編相信不是沒有,一開始在手機上預約考試,繁瑣的流程就已經足夠讓他(她)們焦頭爛額了,更別提考試了。有些人文盲一個,你讓他去考電腦試,可能在他眼裡,實操考試都比電腦試要更容易。當然這樣的人畢竟是個例。
2.動手能力差
高分低能這個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體現的不是很明顯,可在訓練場練車時,這種人大量存在。小編所在的南方一個縣城的訓練場就是這樣,而小編也是其中之一。這些人中老師、事業單位的公務員,也有一些是企業的職工等等,按縣城的工作配置,這些人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中上等地位了,這樣的人你能說人家笨嗎?而到了訓練場,雖不能說一視同仁,但區別對待的很少。也能間接的反應出這些人應對書面考試,那簡直就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但是遇到實操考試,一堆坐辦公室的人大多四體不勤,反應遲鈍,不論年紀大小,最終只能是一種結果—遭到教練無情的謾罵(你還不能還口的那種),除非不要駕照。這些人在出來社會上,也是受人尊重的,何時受過這種罪,偏偏還只能被動挨罵,這樣的感受,倘若你學習進度快,能順利拿證也就算了,可一旦你學習能力差,短時間內考試通不過,那你即將面臨的是日復一日的當眾譏諷、謾罵,又何嘗不是一種煎熬呢!
3.練車環境差.
小編雖說是在縣城練車,但城市裡的練車場我也去過,環境沒什麼區別,都是一樣的髒亂差。唯一有點對縣城練車的人群還算友好,是什麼呢?那就是縣城的區域範圍相對城市來說小很多,從家到練車場的往返距離一般來說都不太遠,騎摩託車甚至自行車就可以到達,距離更近的,甚至還可以回家吃個午飯,睡個午覺再去訓練場,也不耽誤時間。那麼城市裡練車又是什麼樣的呢?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去趕公交或者坐地鐵。小編所在地無地鐵,暫不作討論,只說坐公交。城市的練車場,無一例外都是在郊區,這與現代人買房的方位南轅北轍。就算住所離的再近,公交是唯一的選擇,只因騎摩託車去郊區安全係數太低,自行車更不用說。煎熬不?
小編用自己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這樣體驗的感受。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去趕公交,倘若坐不到第一班公交,那這天上午就有可能少練一圈,損失多大啊!小編練車的場地,一般都是七八個人在排隊練,只有一臺車。去的最早那個可以練習2圈,就可以最早回去。倘若離家近,那就無所謂了,反正每個人都可以輪2圈,只是先後次序不同罷了。離家遠的,叫外賣吃完後直接蜷縮在石凳上來個午覺,以便恢復體力。夏天還能湊合,冬天就難受了,冷風刺骨,基本很難入睡。你們說這樣的日子是不是夠煎熬?
4.練車難
從科目二開始就要考實際操作了。共有倒車入庫、側方停車、曲線行駛、直角轉彎、半坡起步等五個考試項目。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練車場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科目二、科目三兩個實操科目,不預約不能參與練車。相信考過起碼廣東是這樣,剛開始小編也覺得不可思議,我從小到大,協調性不行,再加上從來沒摸過車,完全是0基礎學員。這種情況下,你要先預約,然後從0開始練車5天(科目二包括一天踩點),實際只有4天,稀裡糊塗練了4天,趕鴨子上架般的上了考試車,從進去到出來,沒超過1分鐘,第一次考試兩次機會都是起步失敗。第二次也是一樣,第三次心灰意冷,竟然鬼使神差般的通過了,事後回想起來都覺得猶如做夢。科目三美其名曰可以練三天,事實上只能練兩個半天,還有踩點一天,這樣的煎熬沒經歷過又怎麼能體會呢?
說了這麼多考駕照的煎熬,小編只想表達一個主題:考駕照要趁早,遲則生變。對此大家在考駕照的過程中有遇見哪些煎熬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