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一定要少說話,因為別人會把你的好心當成驢肝肺

2020-12-14 愛讀書的陝北大叔

很早以前大叔特別羨慕那些會說話的人,羨慕他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夠侃侃而談,羨慕他們無論在哪裡都可以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後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便不再羨慕在人群侃侃而談的人了,反倒越來越喜歡那些在人群中總是沉默不語的人了。

在大叔看來,有智慧的人總是寡言少語,因為他們深知禍從口出的道理,一句話不夠謹慎,便有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與禍患。北宋著名宰相晏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無論你說的是好話還是壞話,都有可能給你帶來麻煩與禍患,因為判斷標準取決於聽你說話的人。

生活中你可能會經常遇到一些聽不清好話還是壞話的人,會經常把你的一片好心當成驢肝肺,也可能會把你的譏諷當成好話來聽。總而言之,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與禍患,還是少說話為妙。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就有人因為說話這件事情被砍掉掉了腦袋,這個人就是杭州教授徐一夔。據說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要過生日了,這位杭州教授徐一夔就寫了一篇文章祝賀明太祖朱元璋生日快樂。徐一夔想通過這篇賀詞來贏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喜歡,想依靠這篇賀詞來升官發財,於是就在文章裡對明太祖朱元璋大力誇讚與吹捧。

徐一夔對自己的才華還是非常自信的,想必升官發財應該是手到擒來。可是誰曾想到,明太祖朱元璋讀過這篇賀詞以後大怒,立馬就要砍了徐一夔的腦袋,徐一夔到死也不明白,明明是一篇吹捧的文章,怎麼會給自己帶來殺頭之禍呢?

原來是因為賀詞有幾句話被明太祖朱元璋給誤解了,徐一夔在賀詞中誇讚明太祖朱元璋是普天之下的大聖人,是世人的榜樣等等。這本來是好話,但是卻被明太祖朱元璋解讀成了壞話,明太祖朱元璋認為徐一夔在嘲笑自己曾經當過和尚與落草為寇,因此就立即下令殺了徐一夔。

從明太祖朱元璋殺徐一夔這件事情看來,會說話與愛說話對一個人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你說的好話與壞話完全取決於他人的判斷,這不是你所能夠決定的。你認為的好話有可能在別人眼裡就是諷刺與嘲笑他的話,這樣他就會找你麻煩了。

韓非子在《說難》中也講過一個類似的故事,韓非子說宋國有一個富人,某一日下雨把他家的圍牆給衝垮了。這時候富人的兒子對他說:「如果不趕緊把牆修好了,就一定會有竊賊來光顧。」他的鄰居看到牆壞後也對富人說了這樣的話。

到了晚上,果然有盜賊光顧了富人之家,盜取了很多財物。這時候富人大力誇讚兒子的聰明與遠見,卻懷疑是鄰居偷盜了他的財物。

鄰居本來只是好心提醒,沒想到只因為自己的一句話卻引來了別人的懷疑。假使鄰居知道富人懷疑是自己偷盜了他的財物,我想鄰居一定會後悔自己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因此有智慧的人總是是三緘其口,對他人 事情總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態度,除非迫不得已才會表達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這些話往往也是一些高素質的廢話。

老子也認為少說話是符合自然之理的。因此做人一定要少說話,無論好話還是壞話都要少說,這樣就可以避免給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煩。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定是沉默少語的,大叔希望各位讀者都可以成為一個這樣的人。當然文章純屬個人之言,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微評|送雨傘被誤會 別把好心當成驢肝肺
    在外面走著走著,冷不丁的有人往你手裡遞東西、遞物品,這個情況相信不少人都遇到過,當時的你會要嗎、會接嗎。這不,前幾天成都商報報導了一環衛工冒雨送傘被拒的事,援引文章稱,7月23日四川成都突降暴雨,許多沒帶傘的乘客被困地鐵口。
  • 多少人敗在不會說話!牢記七大天規,說話滴水不漏,避免禍從口出
    01 三思而後說,說話要過腦子 古人說三思而後行,說話前也應該做到三思而後說,要讓你想說的話過一遍腦子:想清楚這話該不該說,說出來會有什麼效果,是會讓人生氣,還是讓人開心,是會得罪別人,給別人帶來不快和傷害,還是會溫暖人心…
  • 寓言故事:兔子掉錢了,小鹿卻被「好心當作驢肝肺」
    因果與心理學:兔子掉錢了,小鹿卻被「好心當作驢肝肺」一天,小鹿、兔子還有許多動物一同結伴去趕集,一路之上,它們興高採烈地前行,無所不談……突然,小鹿叫停了兔子,並對兔子說道:「我看見你的一塊銅板掉在地上了。」
  • 不會做人通常有哪些表現?要怎麼學會做人?
    什麼叫會做人?什麼叫不會做人?其實,這歸結於情商問題。會做人,情商都比較高,人際關係很容易做好。而不會做人,通常情商都是比較低,常常把人際關係搞糟。要不你要做好人際關係,否則你無法得到老闆的重視,而且也容易受到周圍親朋好友或同事的排擠。在公司中,在大的場合中,長輩們時常告訴我們,一定要學會做人,才能夠有前途。
  • 好心辦壞事!男子陽臺開演唱會連唱3晚,鄰居受不了,投訴叫停
    因為左鄰右舍都給他加油打勁,所以湯先生興致大發,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內,他都在每晚7點半到8點半,準時在自己陽臺上,引吭高歌,自娛自樂。不過,湯先生的「演唱會」終究沒有迎來第4天,因為聲音太吵,影響到別人休息和工作,無奈遭到鄰裡投訴。不得不說,這位湯先生雖然是好心,但好心卻不一定就會辦好事。
  • 你會好好說話嗎
    否則哪怕本身是出於好意,也會因太快出口而變了味。說話不是趕集,不是越早越好。說話是門藝術,要恰到好處,不多不少,不疾不徐,深思熟慮後的慢半拍,才是剛剛好。生活中好像總有這樣的人,本來你一番好意,別人卻用他的思維方式來揣測你,無視你的心意,結果把整件事的性質都弄得噁心了。而我們之所以會誤解別人,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內心有個「小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以才會把事情弄擰了。
  • 在職場中,做人做事不要太絕了,一定要學會給別人多留餘地!
    在現代職場上,給別人留有餘地,也就等 於給自己留了餘地。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做人行不可至極處,至極則無路 可走;言不可稱絕對,稱絕對則無理可言。我國古代就有「處 世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的說法。在職場上,千萬不要讓 事情發展到極端,在做事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各種可能性,以 便有足夠的條件和迴旋的餘地,採取主動的應付措施。滋味 好的食物,減三分留給別人吃;路徑窄的路,留一步與人行。
  • 好好說話是幸福家庭的基石
    可是她不知道怎麼解決,於是只能用同樣難聽的話回復媽媽,因此兩人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家裡整天不得安寧。對於媽媽這一輩兒的人不會好好說話,我是深有感觸的。她們明明是想讓你多穿點衣服,不要受涼,可是說出來的話是這樣的:幾十歲的人了,你不會照顧自己嗎?多穿一件衣服要死人呀?
  • 為什麼要少說話,因為精雕細琢的語言是藝術——《弟子規另解》42
    話說多 不如少惟其是 勿佞巧「話說多,不如少」:人平時不要有太多話,否則言多必失,說多了容易成為惹禍的根源說話多的人,肯定思考的少,所以很容易得罪人;說話少的人,思考的就多,更容易說出適合的語言。這只是一般的情況,根本還是在於適合。如「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這就是講話的一個過程,當我們認識到講話的作用,就會不斷的思考調整,最後熟練地運用語言。
  • 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多做事,少說話
    我們身在職場,要儘量少說話,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自毀前程。工作中的你,可能身邊常有一些饒舌之人,喜歡說人是非,挖人隱私,甚至打聽不到還會胡亂編排,造成同事之間不必要的誤會。這種人非常惹人討厭。讓人煩不勝煩。因此你要做的就是少說話。多做事,免得不知不覺被人拉入了是非圈。
  • 少說話、多做事,莫讓別人有機可乘
    他的解釋是我們應該多做多看,少說話。確實是這樣,我們就應當少說話,多做事,莫讓別人有機可乘。少說話,沒有人會把我們當啞巴很多時候我們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和別人爭吵,到最後爭吵雙方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如果是說一些相反的話題,那麼當事者或許也懶得跟別人提起,但是一旦你說了一些負面的話題,當事者肯定會原話說給那個「別人」聽,甚至會更加地添油加醋般地說一通。我的那位朋友就是因為在別人背後說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然後又添油加醋般地返給了那個「別人」,因此我的那個朋友也受到了他應有的懲罰。朋友,我們千萬要少說話,多做事,莫讓別人有機可乘。
  • 做人不能太實誠,精明一點,少吃虧
    第二天,小東收到了阿英的回信,大意是:收到你的信,我受寵若驚,沒想到你會喜歡我,其實,我也一直很喜歡你,只是你長得那麼帥,我覺得自己配不上你。我想了一晚上,糾結了一晚上,還是覺得不能接受你,因為我實在太普通了。
  • 做人不要太善良,為何你總是會被人欺負?因為你一直做「老好人」
    做人不要太善良!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如果你一直被欺負,那你就要好好思考一下被欺負的原因了,比如你一直做「老好人」,這樣只會吃力不討好,並不會提升你的個人價值。人可以善良,但不能被欺負,你可以幫助別人,一次可以,第二次要看什麼情況,第三次,如果對方還是耍新花樣。我們一定要懂得拒絕。不要怕拒絕會得罪人,今天不拒絕,明天別人就會得寸進尺把你給壓死。
  • 世間有一種大智慧,叫做說話軟,做事硬,做人穩
    人生看似複雜,實際上不外乎兩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做人之難,難於從躁動的欲望和情緒中堅持穩定的心態。做事之難,難於從紛亂的矛盾和利益交織中理出頭緒。人嘴兩張皮,舌頭雖柔軟,但是說出的話卻會奔向兩個極端。人手兩面肉,手掌雖有力,做出的事卻可得到不同的結果。
  • 「三會」是做人的基礎
    做事就不易,但做人比做事還難。我們常常困於如何做人,其實做人我是失敗者,但我想做人這「四會」很重要:一要會推銷自己,做一個真誠友善、善於溝通的人。我們常常怨別人對自己不理解、不善待,原因不在別人,而是自己對自己的推銷不夠。推銷自己關鍵是敢說會說善說,說到點子上,說得讓別人舒服。說話的要點在於態度端正、實事求是,恰當適度、得體有分寸,激勵為主、學會傾聽,把握好對象、場合和內容三要素,堅持以效果為導向,既要推銷自己,也不要過度自吹自擂。二是要會誇人,做一個有人緣的人。
  • 孩子說的話一定要會聽,與孩子溝通一定要會說
    有時候在生活中會存在你的千萬句叮囑,反而導致孩子會厭煩。你會想我是一片好心啊!我這是為了你好啊!我確定,你肯定是好心,只是你的表達方式不正確。首先要學會聆聽。孩子發表意見,在講自己的觀點的時候,當家長的一定要學會聆聽。越是認真,孩子越會信任你,同時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在聆聽中得到相互的信任和默契。其次是親子之間要公平。
  • 說話要軟,做事要硬
    大千世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不平凡的你一定要軟軟地說話,硬硬地做事,這是作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所必備的條件。長這麼大,最崇拜的人便是舅舅,他在我們這個小縣城自己開了近二百人的工廠,在這小小的縣城算是小有成就,但是他的為人處世,說話辦事令我折服!曾經在他手下工作了五年,算是他的直接下屬,每天聽見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萬事要低調。
  • 做人,請不要透支信任……
    能相信你,很信任的把知心話告訴你,就是認可你的品德,不要把別人的信任當成一件可利用的工具。 能相信你的人都是培養了多年情感的人,不要讓給你說內心貼心話的朋友一個個寒心的離開!不要讓相信自己的人越來越少!
  • 做人要討人喜歡,莫招人煩
    一個人想讓別人喜歡,就得「投其所好」,而投其所好有些人可以做到,有些人卻嗤之一笑,因為「人各有志」,人格不同,性格有異,勉強不得。 不管怎麼說,我們都想做一個這樣的人:討人喜歡,莫招人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