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6日,傳來日本動畫導演高畑勳過世的消息。我腦中立刻浮現的不是《螢火蟲之墓》裡的節子,而是《小天使》裡的小蓮(海蒂)和《萬裡尋母》裡的馬可;他們揮著手,慢慢飄遠……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是在認識了吉卜力和宮崎駿之後,回頭搜尋早期電視動畫的種種,於是發現除了原來宮崎駿早有參與之外,還有一位叫高畑勳的人,才是那些電視動畫的導演。然後最後才是再確認,到底哪些吉卜力的作品,是出自高畑勳而不是宮崎駿之手。
但即使如此,人們對於高畑勳少得可憐的了解(包括我自己在內),就像那些從1980年代後期開始在本地出現的各種盜版或合法影音產品文案上的錯把高畑勳說成是宮崎駿,以及到現在仍有相當普遍的認知是把所有吉卜力出品的動畫都當成是宮崎駿作品一樣,這幾乎無法改變。
高畑勳走了,當然也就不乏專家趕快跳出來再提醒大家一次:「此君非彼君!」是有必要,但是,光是這樣,我猜這些誤解和錯認還是很難消失。在我看來,用一些一般觀眾可以理解的方式,好好談一下兩個人作品的異同,才是適當理解這兩位吉卜力代表性創作者的有效方法。在這篇文章中,我就試著這樣做做看。
在開始討論之前,先說明一下,因為我的文章目的在理清高畑勳和宮崎駿作品的關係,而且是從前者的角度出發,所以納入討論的是高畑勳在吉卜力時代的作品,在此之前的動畫長片,以及對動畫消費影響甚深的電視動畫,只好暫時擱置。其次,因為我之前在寫過一篇關於宮崎駿作品的文章,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今天我主要從反戰、環保、兒童三個面向進行分析高畑勳的作品。也打算從這三個面向來談高畑勳和宮崎駿的異同。第三,在內涵題旨差別之外,兩人在形式和畫風的對比,同等重要,將在文章最後討論。
關於戰爭的曖昧與哀痛
要說知名度最高的高畑勳作品,應該非《螢火蟲之墓》(1988)莫屬了。這部以二戰後期日本開始敗退,盟軍頻頻空襲為背景,透過對一對小兄妹的悲慘遭遇,對戰爭的無情,以及因此扭曲的殘酷人心,提出了沉痛的控訴。許多人對這部動畫的主要印象,幾乎都是一個淚字。
不過跟,好萊塢電影不同,《螢火蟲之墓》並不刻意描寫戰爭反方的惡質言行,用以強化觀眾對主角的同情。相反地,在片中那些從天而降的炸彈,以及冷不防就響起的空襲警報聲,並不是某個邪惡的大壞蛋幹的壞事,而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威脅。因為這樣,我們反而能夠很感同身受地,而不是情感上被引誘得,去為清太和節子的遭遇感到深沉的哀傷。
同為吉卜力大將的宮崎駿,也跟高畑勳一樣,刻意不與好萊塢作品同流,從未過度或誇張描寫反派角色(更準確的說法是,幾乎沒有真正的反派)。不過,我一直認為宮崎駿對於戰爭的態度,有些曖昧。這是因為,他雖然在跟戰爭有關的作品如《哈爾的移動城堡》、《起風了》當中都明白表示對戰爭的反感,但是他又難掩對於戰爭技術(尤其是戰鬥機)的迷戀,連吉卜力的老搭檔製作人鈴木敏夫都覺得他有些矛盾。
宮崎駿在封筆作《風起》當中解釋了他的矛盾:他當然並非暗地裡頌揚戰爭,但是戰爭的發生和進展,不是個人可以左右的,應該說往往只能在有限的選擇下求生存。就像片中主角崛越二郎儘管厭惡戰爭,但是除了盡力把自己設計飛機的工作做好,這些飛機被拿去做什麼,他也無能為力了。《螢火蟲之墓》裡的清太和節子當然不是什麼偉大人物,他們在戰爭中不過求一個基本溫飽,只是最後仍不可得。宮崎駿和高畑勳在這一點上其實相當接近,與其說他們反戰,倒不如說他們其實關心的是生存問題;而這或許是歷經日本軍國主義擴張,以及毀滅性二戰的一輩日本人,所共同擁有的感情結構吧。
關於自然的溫柔與暴烈
相對於戰爭,宮崎駿和高畑勳在環保問題上的立場,就有明顯差異了。宮崎駿的環保觀,不是「愛護地球、保護環境」那種中產階級的愛心環保,而是強調大自然的力量遠超過人類想像,如果人類對破壞環境或剝削自然的行為不反省,大自然的反撲將會非常巨大甚至暴烈。這在《風之谷》、《魔法公主》,甚至是表面上非常童趣的《崖上的波妞》中都可以看到。
那麼高畑勳呢?他對環保問題的關心,顯然不下於宮崎駿。最好的討論對象就是1994年的《百變狸貓》,根據網路資料,這部動畫是當年度日本國產電影的票房冠軍,票房收入26億日元(參考一下,宮崎駿1989年的《魔女宅急便》同樣是該年度日本電影票房冠軍,43億日圓。)。
《百變狸貓》講的是東京因人口遽增,都市開發不斷往周邊區域擴大,大片山坡與樹林消失,使得依賴山林的狸貓族群面臨生死存亡。在這裡,高畑勳用了一個與宮崎駿完全不同的角色設定模式:他把這些狸貓擬人化了。不過跟經常這樣做的迪士尼不同,狸貓會說話,主要是狸貓族群之間的溝通,他們雖然也能跟人類說話,但不是因為他們「自動」會說人話,而是因為修煉變身幻術的關係。雖然本來只有少數狸貓有這項技能,但狸貓全面開始鍛鍊幻術,正是為了要抵抗人類的威脅。
不過,跟宮崎駿不同,高畑勳的狸貓們雖然也有少數鷹派,主張要用暴力消滅人類,但最後主要還是使用迂迴戰術,也就是用易容術嚇唬開發商、工人、居民等,即便效果不錯,人類仍步步進逼,狸貓已退無可退之時所發動的「大戰」,也不是暴力,而是集中眾狸之力,在東京新市鎮進行一場盡情施展變形幻術的「百鬼夜行」。在人類眼中看來,這根本就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街頭表演,而沒有產生任何恫嚇作用,一位特地從四國趕來助陣、法力強大的狸貓長老甚至還犧牲了。
高畑勳讓狸貓用這樣的方式對付人類,看似弱化自然力量,我倒覺得更可能跟狸貓一樣是一種迂迴戰術:大自然其實並不像人類那麼無情,他們要的是合理的生存空間,而不是同歸於盡。高畑勳讓狸貓們用盡全力,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甚至還被不肖的樂園開發商拿去當宣傳材料,徹底凸顯了人類的愚痴貪婪,也讓觀眾看的時候更加同情狸貓的處境(看到這裡真的很難不為狸貓們掉淚啊!)。
宮崎駿曾說他不喜歡把動物描寫得可愛無害,但高畑勳的狸貓們卻實在是可愛又可憐。用可愛動物的設定來伸張環保理念,真的不好嗎?《魔法公主》裡被人類激怒的山獸神帶來毀滅性的大洪水,《百變狸貓》的狸貓們最後卻為形勢所逼,屈服進入人類世界生活。雖然兩人的戰術不同,但效果孰優孰劣?我覺得很難說。
今天就先到這裡,下期我們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