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看了這部最近火熱高分的劇,只能說感觸頗多。不為張東升,不為嚴良,不為普普。劇名很有意思,隱秘的角落。的確,人心隱秘,黑暗亦或是光明,孩子亦或是成人,做過的事都會留下跡象,循著來到人心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
有種說法是普普騙了所有人,她是綠茶她是大 boss,其實這個就像劇中張東升說的那個問題,對於笛卡爾的故事,你是相信童話,還是現實。一個是美好,一個是殘酷,小編作為沒有看過原著《壞孩子》的一個觀眾,是寧願相信普普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孩子,她可能有心機,遇到朱晶晶墜樓也比較鎮靜,但這是她的成長環境造就的。她不可能像同齡的小女孩兒那樣,遇事尖叫。
這部劇的開頭用的是類似動畫的形式,不管是片頭還是後期製作的處理,可以看到寓意的走心,但拋開這些製作,小編想談談劇情給人的感悟。
張東升是個壞人,但他徹頭徹尾的壞嗎,朱朝陽嚴良普普後來覺得很矛盾,如果之前不告發是因為欣欣的病需要錢,後來的糾結就是在接觸張東升之後對他給過嚴良普普庇護的一絲猶豫。
朱朝陽父母的離異導致他性格大變,於是雖然學習很好,卻沒有什麼朋友,他渴望友情,也渴望父親的愛。張東升說的對,他們其實很像,都是高智商的知識分子,都是害怕失去的人,天才與惡魔,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朱朝陽因為朋友捲入了這些紛爭,甚至因此失去了他的父親,最後他嘶吼著朝嚴良說了一句「我做過最後悔的事就是給你和普普開了門」,張東升激怒朱朝陽,希望他殺了自己,是想讓朱朝陽也從此背負黑暗的人生。
嚴良因為曾經普普幫他撐過了人生最艱難的一段路,他不遺餘力的幫助普普借錢,甚至敲詐,在他的是非觀裡,這並沒有什麼不對,「死的人已經活不過來了,可是活著的人需要這筆錢救命。」他甚至讓朱朝陽複製視頻,希望拿過這筆錢後再告發張東升,他給警官老張打電話,想搞清楚什麼是敲詐,罪行是否嚴重。可以看到他在他的善惡觀,是非觀裡盡力做到最好。
劇中嚴良曾經說過一句話,我也不知道你能不能聽見我說話,這次來跟你道個別,以後,可能再也見不著你了。你不是希望我將來做個好人嗎。其實我也不知道,怎樣才算好人,老陳說我跟你一樣,你覺得呢。
灰色地帶的人性本就不容易界定,成人且分不清,更遑論這些孩子了。
有種說法是故事的結局是普普嚴良都死了,回想劇中的一些細節與巧合,似乎的確如此,朱朝陽在和嚴良談論複製卡的時候偏偏被張東升聽到,緊接著普普就因張東升的情緒激動犯了哮喘,普普可能在這時就已經死了,而非像結局他人口中敘述的那樣去手術治療,普普在信中說的「少年宮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最後嚴良為什麼會出現在典禮上,還有身上的光,似乎其他人都看不到他,只有朱朝陽能看到他。
藝術處理之下讓人細思極恐。可能這也是一個類似笛卡爾故事真相的童話。這樣一個開放式的結局,給觀眾留下細節漏洞去揣摩,相信童話還是現實,這就是剩下觀眾的選擇了。
懸疑是樂趣,小說是娛樂,更加跌宕起伏的情節更能俘獲人心,可小編還是覺得,藝術之下,要讓人更相信生活,即便黑化,孩子,也是可以從人性的邊緣救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