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叫小小船的男孩》於2018年4月在美國上映,由卡梅隆·紐金特執導和編劇,由
基努·威爾森等主演,豆瓣評分8.0分。
這部影片講述一個9年未下過雨的小鎮,百業痿糜,了無生機。有一個家境窘迫的名叫薩波(Sailboat意思是帆船)的男孩,為生病的奶奶寫了一首歌,這首歌感動了每一位聽過它的人。這歌讓他的爸爸,媽媽,朋友,老師以及聽過它的人有了新的希望,新的力量,新的勇氣,讓人們重拾夢想,重拾自信,重拾自我……的童話故事。這是一首心靈之歌,這歌驅散了小鎮的痿糜,帶來了即時雨,帶來生機,也帶來了希望……
01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樂觀,不要失去希望
薩波生活在一個貧困而窘迫的家庭,住在一間搖搖欲墜的小屋裡。小屋傾斜且只有一根柱子支撐著。椅子會壓得地板吱嘎響。爸爸開著一輛沒有車門的破車,經營著一家沒有馬匹的農場。爸爸還在學校做清掃工作。
薩波生活的環境似乎並未給他心靈留下退跡,他樂觀,活潑,可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和愛。
生病的奶奶讓他給自已寫首曲子,薩波沒有譜曲基礎,可他想「我雖然不懂作曲,但皮蒂踢足球之前也不懂足球。」
沒有人生下來就會,都是在成長過程中才不斷學會了各種技能。很多事情,我們不去試一試,怎麼知道行或不行呢!
當薩波告訴朋友皮蒂,自己喜歡二手車行裡那艘小小船時,
皮蒂說:「船肯定會花很多錢。」
薩波說:「可是看和想又不用花錢。」
人們對喜歡的東西慣性地想佔為已有,而當愛而不得時,總難免痛苦或不開心。而薩波想法是欣賞或者作為夢想,他總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他的態度是樂觀的,思維是開放的,所以他活得開心。
生活本就如此,並不事事都如意,蘇東坡曾說:「生活虐我千萬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任何時候都要保持那份樂觀和豁達。
02生活可以窘迫,但人不能失去信念,失去希望,不能沒有心靈的歌
薩波想給心愛的奶奶作首歌,但他沒有譜曲的基礎,於是他自我摸索,練習。
隨時把吉它帶在身邊。一次吉它的弦被一個同學弄斷了,薩波的爸爸找到同學的爸爸讓它賠償了新弦。寄來的新弦同時還贈送了一張簡譜光碟。薩波就跟著光碟練習,彈奏,譜曲,終於曲子完成了。
這是薩波作給奶奶的曲子,裡面流淌著對奶奶的愛,一定是首優美的曲子。
薩波第一個彈給爸爸媽媽聽,媽媽聽後感動得淚流滿面;爸爸聽後激動不已,又拿起了久違的畫筆,那自由奔騰的馬又回到了爸爸的夢裡。
薩波把歌在教室裡,在校車裡彈奏,老師和同學都被深深感動了。同學要求他再彈,他都會毫不吝嗇地彈給他們聽。
薩波帶上吉它搭車去醫院,他要彈給心愛的奶奶聽。順風車的司機是唱片公司DJ,他聽了薩波的彈奏,邀請他到電臺獻唱,並願以車門作為交換(因為薩波爸爸的車同DJ是同款,爸爸的車沒有車門)。
當音樂在電臺響起剎那,小鎮的人們都驚呆了,他們被這美妙的音樂深深感動了,有的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有的眼裡冒出了星星,有的心裡點燃了火苗,仿佛歌聲點燃了人們心中的久違的希望一樣……
薩波把自已做好的歌彈奏給心愛的奶奶聽,奶奶在平靜中安然離去。
薩波用自已的愛譜寫的曲子,感動並影響著小鎮及周圍的人,它讓小鎮重燃生機,讓人們重獲生活的希望。
有人說:「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有著這種信念和這份灑脫,生活豈會拋棄熱愛它的人呢。
03心靈有歌,生活有路,既便身處窘境,但也會活得鮮活
薩波的歌似乎具有一種魔力,聽過他的歌,人們心中充滿了希望,力量,愛,治癒……
薩波的爸爸 一個看起來五大三粗,渾身刺青,其實挺憨厚的人。聽了薩波的音樂後,笑容又回到了臉上,馬也回到了夢中。
薩波的媽媽 一個樂善好施的人, 雖然長得挺粗獷,但是直爽大方。聽了薩波的音樂後,媽媽鼓起勇氣,走出了家門(曾經因別人嘲笑肥胖而不敢出門的心傷得以治癒)。對來聽兒子彈吉它的人們都熱情地以肉丸子招待(要知道肉價可不便宜)。
賓老師因身體的缺陷而自卑。聽了薩波的音樂後,他勇敢地摘下了自己的發套,並且大膽地與心愛的姑娘約會。
皮蒂因為不能眨眼睛,走幾步就要滴眼水,所以不能踢足球比賽。傾盆大雨時因為眼睛不怕水,一個人進了6個球。
小鎮也久旱遇甘霖,下了一場久違的大雨。小鎮的人們在雨中歡欣鼓舞。這片貧瘠的土地,了無生機的小鎮,重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和無限希望……
在一間二手車行,薩波買下了那隻小小船,他的夢想是有一天能擁有它,終於,這個夢想實現了。
這個以帆船命名的男孩。他就是薩波。一個內心柔軟,樂觀有愛,用愛譜寫歌曲給人們帶來希望和力量的精靈。
海頓曾說過,「音樂(歌曲)真正意義在於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薩波的歌,就象上帝之音一樣,它治癒了人們心中的傷口,它給了人們新的希望和力量。
04寫在結尾
本片最大特點是平實,平淡,慵懶風格。導演隨性不過分追求嚴謹,不力求完美的自由風格。所以在鏡頭前你可能看到入鏡的有時是人的半個腦袋,或半張臉,你看到禿頭,或一條腿,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不完美,正如被咬了一個缺口的蘋果,它有缺憾,但誰能說它不美呢。
這部影片中的曲子,拯救了爸爸、媽媽、皮蒂、老師和小鎮的所有人以及小鎮,觀眾都想聽聽,可由始至終,大家都未能聽到這首「上帝之歌」。我想大概是因為這首歌太美了。人間怕是找不到。「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但我想這首歌裡一定流淌著溫暖,流淌著希望,流淌著愛……
這樣的歌它一定存在。記得十多年前,小編曾經有過一段特別感傷的日子,當時有一首劉若英的歌,名叫《後來》,它就陪伴我走過了那段特別低迷的日日夜夜,那治癒的旋律至今都不能忘懷。
所以這首歌就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一首屬於每個人的夢想,希望的心靈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