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鋼彈在正常形態下是純白色,幾乎只有額頭攝像頭、眼部鏡片、關節部位、手掌和腳底等部位會提供異色帶來的色差對比。這種配色即使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武器設計來說也是極為單調的。而在裝甲展開後,內部的精神力骨架還會受駕駛員影響有發光變色,這加劇了獨角獸鋼彈作為一款機械設計的顏色觀感,頗為類似桌上型電腦機箱不帶RGB燈帶燈泡和透明板殼就不好看的奇談怪論。這種設計事實上就是在模仿史蒂夫·賈伯斯的設計美學,但是明顯走偏了。
以下引用78動漫模型玩具網的一些RG封面圖作為對比。
如圖可見,兩個形態下的獨角獸頭部亮點幾乎就是骨架的燈光特效,覺醒前的紅色還好點,比較暗淡,覺醒後的綠色就亮的晃眼,這使得獨角獸頭部的線條紋路越來越難以看清,在過度表現燈光特效的情況下,直接就是晃瞎狗眼。正因為這一點,很多人覺得渾身發光的獨角獸很美,殊不知這使得獨角獸的頭部設計事實上被浪費掉了。最糟糕的是,獨角獸鋼彈受設計限制,武器裝備的攜行極度依賴背包負重。如果說報喪女妖的左右臂設計維持了一個高大上的美學設計基礎,葛蘭雪和擬·阿伽瑪對一號機的臨時加強堪稱給小學生加負,奇醜無比,毫無美感,甚至都不如蘇聯的簡單粗暴。模型化價值還不如創戰系列的一堆附加件。
東京臺場的實物大塑像在維護狀態下就遠比發光狀態要耐看的多,事實上這也是獨角獸的機械設計最美的詮釋版本,部分模型受限於體積反而沒有塑像更能展現這個機設的優點。
但是獨角獸機設最大的缺點是過度依賴骨架發光表達美感,忽略了機械本身的美感。
這款RX78-2的RG模型設計也是基於實物大塑像,但是基礎仍然是原始的RX78-2。因此在頭盔設計上就是鋼彈機設的原點,與獨角獸相比較,這款設計的優勢首要就是沒有燈光特效帶來的耐看,其次鋼彈粉絲的情懷,最後則是模型玩家的改造欲望。相對來說,獨角獸的面部幾乎就是在簡單套用RX78-2的面部,這反而又貶低了獨角獸的設計。
MK2作為史上第二部鋼彈動畫的初期主角機體,全身設計趨向功能性,各處線條基本是在RX78系列上做凹凸,結合重中之重的泰坦斯塗裝,堪稱鋼彈史上最兇設計,可惜的是整機設定就是雜兵基礎,並沒有太強的戰鬥力規劃,亮點只有一直延續到現在AOZ系列的多款機體也不落伍的泰坦斯標準塗裝配色。獨角獸二號機報喪女妖的配色就明顯參考了MK2,但在配色上一味偏黑,犯了和一號機獨角獸一樣的錯誤,浪費了極好的設計基礎。
Z鋼彈是第一款以美著稱的鋼彈設計,整機線條近乎勾三股四弦五的兩個直立銳角三角形合組,胯部和膝蓋裝甲的線條組成了一個頗有美感的整機核心,鞏固了上部軀幹和下部小腿的功能化設計觀感,以各部線條為主的立體觀感遠超獨角獸系列機體。
ZZ及宇宙世紀其他機設就不說了,首先就沒有獨角獸這種以光帶忽悠人的炫技,其次是有的機身武裝遠比背包攜行的武裝強的多,起碼並不依賴於背包攜行武裝。再就是設定和機設多偏實際,極少獨角獸這種完全吃設定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