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名城那麼多,伯爾尼憑何成為首都?

2020-12-24 讀懂本星球

如果在搜尋引擎上輸入「瑞士的首都是哪裡?」,我們可能會看到這樣的關聯詞條:

「瑞士的首都是蘇黎世嗎?」

「瑞士的首都是日內瓦嗎?」

「瑞士的首都是蘇黎世還是日內瓦?」

▲蘇黎世美景

▲因為有很多國際組織的總部設立在日內瓦,日內瓦的國際聲譽遠高於伯爾尼

其實這種突然混亂的情況還挺常見的,就像我們偶爾也會分不清紐約和華盛頓、雪梨和坎培拉、孟買和新德裡一樣。

但瑞士的正牌首都——伯爾尼還是哭出了聲音,畢竟上述國家的首都還會出現在二選一或者三選一的選項中;而伯爾尼,卻經常在蘇黎世、日內瓦以及琉森的爭奇鬥豔下,連名字都不配擁有。

▼瑞士主要城市分布圖(請手機橫屏觀看)

伯爾尼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它是如何突出「重圍」,成為瑞士聯邦首都的呢?

▲伯爾尼美景

1.名副其實的熊城

伯爾尼,這個名字平平無奇,不像蘇黎世,名如其城,透著幾絲又蘇又綿長的歷史氣息;也不像日內瓦,雖然讀著拗口,卻給人一種嚴肅而不可侵犯的感覺。相比之下,伯爾尼似乎難以讓人產生深刻的印象,總得多念個幾遍才能記住。

當然,這可能與音譯有關,如果把伯爾尼還原成它的德文名Bern,也就是「熊城」,那存在感估計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伯爾尼的熊坑,自1480年開始,伯爾尼便專門撥款在這裡飼養熊,對於這座城市和城市的居民來說,熊早已經成為不可替代的吉祥物與象徵物

既然叫作熊城,那麼來歷自然與熊有關。

伯爾尼位於萊茵河支流——阿勒河的一個環形河道上,這裡接近法語和德語兩個語言區域的交界處,留存著舊尼德格城堡等古代遺蹟。

1191年,扎林根王朝的貝特霍爾德公爵偶然路過這裡,並受到堡壘的啟發,於是他決定建立一座城市,以作為講德語的阿萊曼尼人以及講法語的勃艮第人之間的邊境軍事哨所。

▲扎林根王朝公爵貝特霍爾德五世,也是伯爾尼和另一座瑞士城市圖恩的建城者

那時伯爾尼還不叫伯爾尼,貝特霍爾德公爵要給這座新建立的城市起一個響亮的好名字,但又缺乏創意,思來想去,他準備出城打獵,然後用打到的第一個獵物來為城市命名。

結果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他打到了一頭棕熊,熊城就此得名。

▲伯爾尼城裡以熊為主題的各種雕塑和裝飾物

雖然這個選擇過程帶有隨意與隨機性,但有意思的是,當人們評價伯爾尼時,總會提到它的優勢在于謹慎和務實,消極特徵則包括頭腦遲鈍、無精打採與缺乏教養——似乎與「熊城」還挺切題?

從表面上看,伯爾尼確實與熊一樣憨態可掬。伯爾尼的地理位置處在廣闊的農業與山區腹地,因此,與蘇黎世、巴塞爾那些具有空間優勢的大都市相比,它的人口聚居區要小得多,生活也簡單得多,似乎就是一座平靜而溫和的小城。

▲伯爾尼小巧而又精緻的舊城區
▲伯爾尼舊城區衛星圖

但這不過是表象,伯爾尼的骨子裡暗藏著類似猛獸的血性與剛強。

1218年,扎林根王朝因為絕嗣而滅亡,伯爾尼成為了帝國自由城市(帝國自由城市是神聖羅馬帝國中的特別城市,不屬於任何帝國貴族管轄,而直轄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扎林根家族的徽記,這個家族的歷史在1218年因為無後而結束。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最後一位繼承人,正是那位建造了伯爾尼的公爵,貝特霍爾德五世

伯爾尼開始頻繁與周圍的封建地主發生爭執,但依賴邊境的防禦和人民的勇氣,伯爾尼不僅戰勝了所有的掠奪者,還成功擴張了自己的領土與權力。

1353年,伯爾尼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正式加入瑞士聯邦,並很快成為了聯邦最強大的州。

而在保留足夠的人手以擴大農業生產、保證軍事需求的基礎上,還有一部分伯爾尼人會被派往其他國家服役,比如荷蘭或者法國。作為回報,伯爾尼會得到資金酬勞、關稅優惠以及談判優勢,這就是歷史上十分有名的瑞士僱傭兵

當然,伯爾尼並不是僱傭兵服務的唯一提供者,但它卻顯得尤為活躍。因為伯爾尼距離主要的陸路線路較遠,地理位置對貿易有些不利,所以城市和居民都希望利用僱傭兵來獲得更多的財富。

在16世紀初的義大利戰爭期間,伯爾尼就曾與法國國王和羅馬教皇結成聯盟,伯爾尼向對方提供僱傭兵等軍事支持,對方則給予伯爾尼各類資源和優惠,以及豐厚的現金預付金,或者稱為「養老金」。

▲正在使用長矛參與戰爭的瑞士僱傭兵們

正是依靠著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軍事所帶來的財富和地位,伯爾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得到了穩定而繁榮的發展,也逐漸積累起成為首都候選城的資格。

▲1638年的伯爾尼

2.意料之外的選擇

1847年,在短暫的內戰後,新的瑞士聯邦開始尋找一個永久性的首都。

當時出現在備選名單的城市主要是三個:蘇黎世,伯爾尼和琉森,它們都是經過確認,能夠立刻提供必備基礎設施的大城市。

蘇黎世是瑞士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事實上的經濟首都。由於地處歐洲商路的要衝,這裡四通八達、商業興盛,自建城伊始便一直蓬勃發展。而隨著一些知名大學、博物館、美術館的建立,蘇黎世也逐漸成為瑞士重要的文化教育與科學中心。

▲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QS世界排名第6位,是瑞士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

琉森,又譯琉森,它原本只是一個中世紀的小漁村,但旅遊業的興起,很快使它發展成廣受讚譽的歷史文化名城。

琉森從拿破崙時期開始擁有較高的政治地位,1798年至1803年,它是赫爾維蒂共和國的首都,而在1815年的聯邦條約中,琉森是唯三有權舉行政治集會的城市之一。

▲琉森,號稱瑞士最理想、最美麗的旅遊城市,也是最受中國人喜愛的旅遊目的地

最後評委會選擇了伯爾尼。

琉森的落選比較好理解,它在城市規模和人口數量上並不佔優勢,而且還被認為是保守的、天主教的據點,可能會對新的聯邦政府持懷疑和觀望的態度。

但蘇黎世的失利就有些耐人尋味了,它作為重要的金融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同時日常的文化生活也豐富多彩,似乎完全具備了一個首都的特質,那麼為何最後的結果卻是花落別家呢?

▲蘇黎世的帕拉德廣場,這一帶是瑞士金融街的中心,容納著200多家金融機構,儲存著全世界最多的金條,聚集著各種身家過億的土豪,被稱為「歐洲億萬富翁都市」

許多人認為是蘇黎世作出了讓步,將首都之位主動讓給了伯爾尼,這種因素不能說完全沒有,但並不是最主要的——像所有選擇「次要首都城市」的國家一樣,瑞士聯邦在選擇首都時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平衡。

▲蘇黎世街景

所謂「次要首都城市」,指的是不作為國家主要經濟中心的首都城市。國外一些學者在研究不同類型的首都時,常常會將它們區分為「首都作為主導經濟城市」以及「首都作為次要城市」,比如法國的巴黎就是一個多功能的首都,而美國的華盛頓則是缺乏多樣化經濟基礎的政治中心。

選擇次要首都城市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對於瑞士聯邦來說,蘇黎世在經濟上已經太強大了,因此他們不得不妥協,試圖通過把首都設在次要城市,以達到在地理上分開政治和經濟權力,從而平衡權力關係的目的。

另外,選擇伯爾尼還有一個好處,那便是相較蘇黎世和琉森,伯爾尼處在德語區和法語區的交界位置,非常靠近瑞士的法語區,這可以體現出一種包容的姿態。

▲瑞士的語言區劃分。由於地域、文化、民族的差異,瑞士擁有法語區、德語區等語言區,不同語言區之間有時會存在一定的隔閡和矛盾

就這樣,出於「制衡後宮」的目的,瑞士聯邦放棄了有錢有勢的寵妃蘇黎世,而將並不搶眼的伯爾尼立為了正宮皇后,希望以此來平衡、穩定各方勢力。

只是寵妃畢竟是寵妃,許多偏愛與資源都會不自覺向它傾斜,伯爾尼雖然有了名分,但始終免不了被忽略和輕視,只能小心翼翼地維持著作為首都的體面。

▲1919年的伯爾尼

3.有名無實的首都

雖然放眼世界,次要首都城市並不少見,坎培拉、渥太華還有華盛頓都是伯爾尼同病相憐的小夥伴,但伯爾尼還是顯得很特別,因為它不僅不受寵,而且還特別不擅長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來產生溢出效應。

在瑞士五個最大的聚集區中,伯爾尼是新企業組建率最低的城市,這意味著它非常缺乏創新的活力和動力。相較於與商業行為者合作,市政府總是優先考慮和聯邦或者其他部門之間的互動,並為居民提供了眾多穩定和高薪的工作機會。

同時,伯爾尼還針對個人和公司設置了較高的稅率,這所造成的結果就是,許多潛在的企業家會在優越的政府工作環境中,放棄冒著風險去自行創業。

因此,儘管伯爾尼一直在尋找各種方式來促進發展,試圖提高自己在瑞士城市體系中的重要性,但所取得的成就卻十分有限,尤其是在經濟領域,伯爾尼始終表現平平。

更令人唏噓的是,伯爾尼的這些努力和不利都是在聯邦的漠不關心下進行的。

作為有名無實的首都,伯爾尼雖然是政府與議會的所在地,但在政權、財政以及政治代表上,它與其他城市沒有任何不同。

而為了避免所有政府職能在首都集中,瑞士聯邦甚至還在制約伯爾尼:許多聯邦政府機構和組織都被逐步遷往別的地方,比如通訊辦公室遷往貝爾、統計局遷往納沙泰爾、住房辦公室遷往格倫興。

▲伯爾尼聯邦議會大廈,也稱國會大廈,是瑞士政府和議會的所在地

其他城市的待遇卻並非如此。瑞士的兩大銀行——瑞銀集團和瑞信集團的總部都設在蘇黎世,它們不僅是瑞士經濟增長的源動力之一,也在客觀上奠定了蘇黎世金融中心的地位。

而日內瓦更不用說,承擔著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歐洲貿易協會等20多個國際組織的總部。

就連瑞士的第三大城市,巴塞爾,也在經濟實力方面勝過伯爾尼,這主要得益於諾華還有羅氏等大型跨國製藥公司的存在。

▲總部位於巴塞爾的羅氏公司,是診斷、腫瘤、移植學和病毒學等多個領域的全球領先者

只有伯尼爾,戴上了皇冠,便只能在內部的失誤和外部的忽視下,承受的壓力越來越重。

20世紀末,瑞士議會決定將原來由國家政府壟斷的瑞士聯邦鐵路和瑞士郵政轉變為國有有限責任公司,這對首都伯爾尼無疑又是一次衝擊。

伯爾尼當地政府終於徹底想明白:聯邦政府不關心,成功只能靠自己。

於是自21世紀初,伯爾尼政府便逐步轉向促進發展戰略,並開始與更多的私營企業進行深入合作,希望能夠提高自己的經濟吸引力。

與此同時,伯爾尼也意識到,想要在經濟上與蘇黎世硬拼是不現實的,因此,它著力於渲染首都的獨特性,重新將自己定位為國家政治中心,以此與經濟上較發達的三個大都市區分開來。

▲關於伯爾尼鼓勵私營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的新聞報導

2010年,一個叫做瑞士首都地區(CRS)的非營利組織在伯爾尼成立,這個組織致力於加強伯爾尼與其他城市之間的區域合作。創始成員強調說,首都不應該僅僅通過經濟上的成功來衡量,而應該用它作為談判和執行政治決定的地方功能來衡量。這也正是伯爾尼的願望和目標。

▲伯爾尼夜景

今天的伯爾尼是一座美麗而溫和的城市,雖然面積不大,卻承載著無限的歷史與文化。伯爾尼的舊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核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整座城市更是有泉城、表都的美譽。

略遜於蘇黎世和日內瓦的名氣,作為首都卻不被重視的憋屈,都沒能打破這座城市的驕傲,而相信在未來,伯爾尼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伯爾尼的市中心,因為噴泉眾多,所以伯爾尼也被稱為泉城

相關焦點

  • 瑞士的首都是蘇黎世還是日內瓦?
    「瑞士的首都是日內瓦嗎?」 「瑞士的首都是蘇黎世還是日內瓦?」 但瑞士的正牌首都——伯爾尼還是哭出了聲音,畢竟上述國家的首都還會出現在二選一或者三選一的選項中;而伯爾尼,卻經常在蘇黎世、日內瓦以及琉森的爭奇鬥豔下,連名字都不配擁有。 伯爾尼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它是如何突出「重圍」,成為瑞士聯邦首都的呢?
  • 不限時間,請說出瑞士的首都是哪裡?
    瑞士主要城市分布圖伯爾尼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它又如何突出「重圍」,成為瑞士聯邦的首都呢?地理位置在瑞士西部的高原中央山地,因此,與蘇黎世、巴塞爾那些具有空間優勢的大都市相比,它的人口聚居區要小得多,生活相對簡單,城內氛圍平靜祥和。
  • 有人說瑞士有三個首都,這是真的嗎?它真正的首都又是哪兒呢?
    歐洲旅遊,瑞士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地方。瑞士的作為一個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面積不大,但是瑞士風光卻一直享有世界公園的美譽,無論是阿爾卑斯山脈的高原風光,還是琉森湖的田園色彩,這兒都是歐洲人最喜歡的旅遊目的地,而我國也往往把自然風光優美的地方比擬成——瑞士風光。瑞士已經成為了田園色彩自然風光的代名詞。
  • 瑞士首都——伯爾尼古城
    在12世紀末,統治瑞士中東部的澤林格公爵希託爾德五世想要在自己的疆域西部修建一個要塞,於是選定伯爾尼這片土地,在1191年開始建城築堡。1218年伯爾尼成了自由城,而且開始第一次擴建。後來成為薩瓦家族彼得二世伯爵的保護地,在此期間,伯爾尼城又進行了第二次擴建。
  • 瑞士首都是蘇黎世還是日內瓦?都不是!而是這個歷史悠久的老城!
    說到瑞士,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蘇黎世和日內瓦這個兩個聞名世界的城市吧,這兩個城市吸引大家的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人文,還有在這裡發生過的故事,電視劇《遇見王瀝川》中王瀝川的故鄉就是蘇黎世,而導演也帶領觀眾欣賞了一番蘇黎世的雪景,真真是令人嚮往不已。
  • 低調的瑞士首都,竟然如此驚豔!
    有個城市不得不提它是全世界最迷人的首都之一春季櫻花將它裝點成童話之城大文豪歌德旅居這裡時曾寫道:「這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地方」它就是,瑞士低調首都伯爾尼伯爾尼雖是政治文化中心與其他城市比卻無比低調一直保持著中世紀的風格像是被舊時光遺忘的長者
  • 黃鶴:提升首都城市文化功能,促進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發展
    邀請城市規劃/建築/文化遺產等相關領域的領導和專家,一起談談自己的相關認識、研究與實踐,一起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出謀劃策。這對於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對於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作用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待:首先,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是文化認同的基石,它既是中國傳統都城營建的典範,也是當代首都,有著文明傳承和國家民族凝聚的重要意義。
  • 歐洲那麼多的國家,我最想去的是瑞士
    後來才知道這部動畫是根據瑞士女作家約翰娜·斯比麗的小說《海蒂》改編,故事發生地也是在瑞士。瑞士是位於歐洲中部的一個國家,也是一個永久中立國,國土面積只有四萬多平方公裡,略大於海南的陸地面積,人口才八百多萬,瑞士軍刀、瑞士手錶、瑞士銀行太有名,旅遊業也很發達。哪天去瑞士,琉森、蘇黎世、因特拉肯、日內瓦、伯爾尼、巴塞爾、洛桑這些地方一定一個都不落下。
  • 瑞士首都是哪座城市?很多人都猜錯,愛因斯坦的故居就在這裡
    第一次去瑞士旅行時,我以為瑞士首都要麼是蘇黎世,要麼是日內瓦,但萬萬沒想到竟然是在一個「熊出沒的地方」:伯爾尼。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想到伯爾尼竟是瑞士首都,也是西歐地區極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所在地。伯爾尼是僅次於蘇黎世、日內瓦和巴塞爾的第四大城市,有「熊出沒的地方」的意思。
  • 8月1日瑞士國慶節!全球之最,瑞士當之無愧
    全境有437座高大挺拔的世界名山;大約1500座大大小小的晶瑩湖泊;全國有162個或蓬勃或優雅的世紀名城。海拔4158的高度,其實在瑞士群山中間沒那麼出眾。她卻被比作是「瑞士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連大文豪馬克吐溫都盛讚她的名字:「沒有什麼比少女更純潔的東西了!」
  • 世界著名的十大歷史名城
    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已有2500餘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
  • 東京居然不是日本法定首都?還有這些國家的首都很容易搞錯
    雖然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我們沒法出國旅行,但在家也一樣可以了解世界,關於旅行的小知識平時多積累一些,等到世界各國的大門再次敞開時,也許你就是小夥伴中那個懂的最多的仔!通常很多國家名聲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城市就是該國的首都,如韓國首爾、泰國曼谷、英國倫敦、義大利羅馬等等。
  • 瑞士,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適合休閒、養老的地方!
    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雖然從地理上看,瑞士只佔歐洲的一小部分,但這個國家豐富的旅遊資源卻帶給旅行者莫大樂趣。各種引人入勝的地形和景觀,自然和人工融合,多姿多彩,令人感嘆!
  • 全球最容易被誤解的首都:日本首都不是東京,美國首都也不是紐約
    無論是世界上的哪一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首都,例如印度的首都是新德裡。不過,一個國家當中還有著其他一些名氣很大的城市,它們往往被不熟悉的人誤認為是國家的首都。下面就來盤點最忽悠人的「假首都」。美國首都不是紐約紐約是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而美國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也非紐約莫屬了,然而美國的首都並不是紐約,而是華盛頓,只是在發展過程中,紐約逐漸取代了美國經濟中心的地位。阿聯首都不是杜拜很多人都以為杜拜是阿聯的首都,但是實際上並不是。
  • 5個容易被誤解的首都:日本首都不是東京?美國首都不是紐約?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有自己的首都的,首都是一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一般來說,每個國家的首都,都是國內非常繁華的城市,在國外的知名度也更高一些。不過也有一些城市,因為經濟比較發達,知名度很高,導致一些人將它誤解成了這個國家的首都。
  • 七個容易被誤解的首都:日本首都不是東京?美國首都是紐約?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首都,首都是一個國家中最具標誌性的城市,但是這種觀點可能在早期就行得通,今天有些特殊,許多國家因某些情況而有些城市特別出名,引起很多人認為它是首都,就像我們北京和上海的國家一樣,兩個城市也很忙,很多外國人喜歡把上海稱為中國的「首都」,別笑了,我們中國人也不得不打錯時間
  • 東京居然不是日本首都?還有國家竟然有好幾個首都?
    說起首都,大家都不陌生,小學地理課上就學過不少。比如中國的首都是北京,泰國的首都是曼谷,英國的首都是倫敦,俄羅斯的首都是莫斯科,日本的首都是東京…… 日本的首都真的是東京嗎? 並不是! 可能有的同學會說,那是大阪?
  • 戰國七雄的首都今何在
    壽縣,又名壽州和壽春,是安徽省首批三個被選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歷史上,它曾4次成為首都,10次成為縣城。這裡是楚文化的故鄉,中國豆腐的發源地,也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它被稱為「地下博物館」。壽春楚文化博物館擁有160多件國家級文物和2000多件二、三級文物。
  • 春秋戰國時七國的首都,都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可是曾經這七個國家的首都,都是現在的哪個城市呢? 一、齊國的首都:臨淄 當年,姜子牙被分封到齊,建立了齊國,首都就是臨淄,有著長達八百餘年的齊國首都的歷史。
  • 為何有人說東京不是日本首都?那麼日本首都到底在哪裡?
    東京全景日本的首都在哪裡?過去,人們大概都會回答「東京」,然而近來,在網絡上,很多人卻說「日本沒有首都」,那麼到底哪一種說法正確呢?日本到底有沒有首都呢?奈良春日大社最初,日本列島上並未形成統一的政權,各方勢力群雄割據,部族之間紛爭不斷,也沒有首都這一概念,直到公元7世紀,大阪逐漸成為日本的權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