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時期,中國的疆域達到了最大,其建立者先後徵服了西遼、西夏、花剌子模等政權。他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徵服了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所以,有人說歐洲人很害怕成吉思汗。但是,在成吉思汗之前,有一個人更令歐洲人恐懼,他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
公元406年左右,一個叫阿提拉的人出生了。12歲時,被作為議和條約中匈人的人質送到了羅馬宮中。同時,匈人也獲得了後來指揮羅馬軍隊,成功抵禦阿提拉進一步西徵的將軍埃提烏斯作為人質交換。奇怪的是,阿提拉在羅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學習了羅馬人的傳統和習俗,包括羅馬貴族奢華的生活方式。其實,羅馬人打的算盤是想通過他,將羅馬文化帶到匈人的領地,以提高羅馬對周邊民族的影響力。而匈人則希望阿提拉獲取更多羅馬內部的情報。
期間,阿提拉多次嘗試逃跑,但都以失敗告終。他逐漸把注意力放在研究羅馬的內部結構上,以及羅馬的內政和外交政策上。他了解和學習的這一切,為他後來對匈人的統治,對羅馬的徵服戰爭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公元432年,匈人各部落在魯嘉的領導下完成了統一。兩年後,魯嘉去世,他的兩個侄子布萊達和阿提拉成了繼承人,繼續統治匈人。一山不容二虎,公元436年,阿提拉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哥哥,獨自統治匈人。緊接著,匈人在他的帶領下,部落勢力快速擴展,並開始與當時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相討歸還幾個在拜佔庭帝國庇護下的叛教部族。
之後,阿提拉下令攻打薩珊波斯帝國,卻遭到薩珊波斯的還擊,匈人被擊敗,他只好放棄對該國的徵服。公元440年,他再次將目光放在拜佔庭帝國上,屢次侵擾多瑙河北岸的商人市。甚至率領匈人,強渡多瑙河,徹底摧毀了伊利裡亞和色雷斯地區。匈人一路攻打到了馬古斯,不久又進攻巴爾幹半島。
441年,阿提拉帶領匈人先後佔領了馬古斯,費米拉孔等地。後來,匈人再次橫掃巴爾幹半島,佔領了許多大城市,讓拜佔庭帝國的統治者最終選擇了投降。雙方籤訂了不平等條約,拜佔庭需賠償匈人6000羅馬鎊,每年納貢增加三倍到2100羅馬鎊等規定。這些條例,暫時滿足了阿提拉的欲望。
450年,阿提拉開始把注意力放在西歐,向西羅馬帝國表示自己願意與之結盟,共同對付土魯斯的強大西哥特王國。他又遠徵到今法國的奧爾良地區,最終在「沙隆之戰」被迫停止向西進軍。另外,他又攻打了義大利,於452年把當時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攻陷,趕走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迫使西羅馬帝國遷都。
從448年到450年,匈人帝國在阿提拉的帶領下,版圖到達了盛極的地步。西歐很多國家,對匈人軍隊是聞風喪膽。作為一個從亞洲來的蠻族徵服者,阿提拉的事跡被傳奇的保留下來。然而,他死後,匈人帝國迅速瓦解,讓阿提拉在歐洲歷史中更富傳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