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沌初開的上古時代,東西方還遠未發生文化交流,但卻在遙隔千裡之間創造了戲劇,為今天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色彩的藝術樣式。當我們學習和繼承前人保留下來的戲劇藝術的時候,也一直樂此不疲地不斷探索從未見過的印記。我們是戲劇美的創造者。2020年是中國農曆庚子年,是一個甲子輪迴中的第一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希望通過創新者的努力去傳承傳統,突破束縛,不斷發展、充實它,合力塑造戲劇的未來。
戲劇影視專業
朱雪怡
朱雪怡《牡丹亭》指導老師/王紫微
作品是據崑曲《牡丹亭》設計的戲劇服裝,以故事的核心精神——「人的情感本能」做思維發散,選定「血管和人體構造(心臟、腸道等)」作造型與裝飾的靈感來源,在對傳統戲服的已有規範上做大膽取捨,旨在用現代語彙重點突出意象化的昆區味道。
在工藝上採用手繪數碼印花,結合火焰灼燒和真絲層疊、刺繡、做舊工藝,營造「熱烈悲愴」的氛圍。
在以情感本能為對象的敘述中,杜麗娘是本體,而柳夢梅是情感本能的喻體,兩者又是對應結合的關係;判官的設計著重表現「冥府」的超現實意象,選取傳統漆器的經典配色「黑金」,造型上提取希臘神話感,做極簡誇張處理;作為點綴的小鬼角色則注重「符號感」。
陳鈺可
陳鈺可《鹿王本生》指導老師/王紫微
鹿王本生的故事源自佛教本生經,也是動畫《九色鹿》的原生版本。作者將因果論與時間循環理論提取對應到人性的善與惡,構建了一個雙方共存且互相轉化的新空間。
魯冠辰
魯冠辰《神話》指導老師/王紫微
此次畢業設計的靈感主要是從兵馬俑和當代藝術作品中提取面料再造靈感,並將其應用於人物服裝造型中。我對當代藝術作品和兵馬俑的廓形、色彩、肌理、質感等特性進行提煉,並在故事背景下保留秦朝與朝鮮傳統服裝制式,從前期調研、設計圖繪製再到後期樣衣製作、面料再造實驗及成衣製作的整個過程,貫穿對面料再造的思考與應用,通過對服裝「質」與「感」的解讀與表達深入人物角色,塑造人物的外在形象與內在精神,做到神形兼備。
楊曉妍
楊曉妍《桃花源記》指導老師/馬鴻錦
桃花源是天人合一、萬物和諧共存的理想世界,是人們心中隱逸的安息地。本設計提煉各地域、時代對於桃花源認知的共同點,以儺文化為表現載體進行具體的提煉運用。在材料上多用真絲、棉、麻此類天然面料,同時加入了羽毛與硨磲,環保可降解的自然材料,呼應「儺」原始的對於飛鳥以及水生物的崇拜,使用蠶絲、仿玉熱塑片進行圖案塑造,在服裝廓形上突出面料自然下垂、流暢的縱向視覺感,符合東方含蓄飄逸的神韻特徵。
楊玉婷
楊玉婷《從清晨到午夜》指導老師/王紫微
作品以表現主義黑白風格為主基調,融合木偶元素,通過人物荒誕的主觀視角,來展示現代工業機械式生活下,人類內心壓抑扭曲的現象,來開掘人的潛意識以探索精神世界的解放。
在材料上選擇再造紙、PVC、發泡等綜合材料與傳統面料相結合,利用切割、拼接、染色等手法進行面料以及裝置的再設計,以此來打破傳統服裝材料的限制,與觀者進行情感、動作以及功能上的互動。由各種金屬零件組裝成的精緻娃娃般的舞女、外表純潔實則內心陰暗的雙面女孩,渾身是刺令人難以靠近的闊太太,都是主角眼中被工業化社會操控的機械人偶,力圖為觀者營造出一個光怪陸離、荒誕奇異的世界。
高丹
高丹《白雪公主》指導老師/王紫微
設計說明:《白雪公主》——追求美本無錯,但單純的美貌沒有任何意義,虛假的空殼終會破碎。作者以視錯覺為靈感源,對白雪公主的故事進行解構,賦予人物不同以往的性格特徵,在形象設計時突迫傳統,期望引發人們的思考,什麼是錯覺什麼是真實,究竟我們要追求的是什麼
湯悠
湯悠《大話西遊》指導老師/董韜
《大話西遊》是中國著名愛情悲喜劇電影,講述了主角至尊寶跨越500年的愛情追逐和自我追尋。《大話西遊》以後現代主義風格解構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電影中的許多鏡頭被奉為經典。我從《大話西遊》與佛教的互文性角度考慮,意圖在戲服中表達出角色的精神世界與性格特徵。
宋雨桐
宋雨桐《阿依達》指導老師/韓春啟
作品《阿依達》是威爾第創作於1870年的一部歌劇作品。通過感人的詠嘆調與重唱、壯闊的合唱、氣勢恢宏的管弦、精美的舞蹈場面描寫了距今約3000年前古埃及法老王時代一個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
劉文泰
劉文泰《馬可波羅》指導老師/麻厚浩
在古代交通還不發達的時候,馬可波羅奔赴千裡前往中國。作為一個西方人,他第一次見識到了東方文明的強大以及東方文化的輝煌,而這個劇目正是以馬可波羅的眼睛所見,展示元朝時期中國蒙古文化的璀璨。
元朝的疆域是中國歷史之最,廣闊的疆域豐富的文化多樣性,也吸引到了西方的商人。通過這個主題,展現絲綢之路的輝煌,將東西方文明連結在一起。馬可·波羅東方之旅已經過去700多年,但他的精神依然震撼著人們心靈,激勵著人們不斷作出新的探索取。願越來越多的人,走在這條東西方交流之路上,使之不斷延伸拓展,超越時間、空間的局限,走向一個和諧的世界。
王柏月
王柏月《梁祝》指導老師/呂雲
自東晉始,梁祝的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深遠,可謂家喻戶曉,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本次畢業設計課題主要參考以梁祝上虞版本的文獻資料,以其他舞臺戲曲、影視資料為輔,結合了中國傳統水墨文化元素,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兩個角色分成三個主要階段進行人物造型服裝設計,包括在書院時的相識相知;山伯病逝英臺出嫁;化蝶重生等情節進行設計。根據兩個角色的性格特徵通過服裝色彩的變化表達的角色情緒變化和劇情走向、強化主題,力求能將中國傳統水墨元素的文化和意蘊融入角色造型設計之中,使人物角色更好地呈現和表達。
劉思辰
劉思辰《霸王別姬》指導老師/呂雲
設計圍繞程蝶衣與段小樓戲裡戲外的兩種身份進行設計,戲裡的項羽與虞姬與現實中的程蝶衣與段小樓。在設計中都加入大量京劇元素。在《霸王別姬》中,虞姬與霸王是兩種不同的力量,虞姬是陰柔而堅韌,而項羽則是堅硬剛強的悲壯,在虞姬與項羽的服裝顏色上採用血色的紅色為主色,虞姬加入白色的漸變,項羽加入黑色的漸變,意在隱喻這齣戲無論怎麼演終有一死。而程蝶衣與段小樓則以白色調的練功服為主,在顏色與處理形式上用紅色與藍色的肌理對二人進行不同的運用。
李佳霖
李佳霖《阿基拉》指導老師/呂雲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中,人類始終伴隨著一個問題:從哪來,到哪去。隨著現代科技的空前發展,一些科幻影視作品中探討的問題已經在目前的現實生活中有所體現。人類生存環境的變化,頻發的自然災害,病毒的肆虐,能源的匱乏,不禁讓一些人產生了對未來科技發展的反思與疑問。物質文明泛濫高於精神文明,精神依賴及受控於物質,人類的精神在高度發達的技術社會並沒有真正的自由。人類是否在進步?發達的科技對人類發展是否有幫助?
李佳穎
李佳穎《精衛》指導老師/呂雲
作品《精衛》取材於中國古代典籍《山海經·北山經》。《山海經》對精衛神話的記載大意是:炎帝小女兒女娃遊水溺於東海,化身精衛鳥銜微木,將以填滄海。《述異記》中稱精衛為誓鳥、志鳥、冤禽,也俗稱為帝王雀。古往今來對這則神話的解析中精衛一直是一個悲劇女英雄的形象,它的生死形變是個人意志與拯救蒼生,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也揭示人類莊嚴不屈的意志和人類中心主義的詮釋。《山海經》對精衛填海的簡樸敘述,側重在於對地理環境和禽鳥形狀的描繪和對生死變形神話的敘述,畢業設計《精衛》更側重它的綠色理論和現實意義,精衛溺亡變形為鳥本身順應了物種進化的原理,充分標示出神話和自然生態的聯繫。
邱天怡
邱天怡《伊莉莎白》指導老師/韓春啟
《伊莉莎白》的設計力求在傳統服裝的框架中創造出新意,在歷史傳承與創新立意中尋求平衡,通過對伊莉莎白對死亡越來越迷戀的刻畫,在整部劇黑色與懸疑的色調同時引發出更深層次的思考,現實的自由一定伴有責任,虛無的自由只與死亡相伴。來給人展現該戲劇中獨特的伊莉莎白形象和光怪陸離的氛圍。
彭傑
彭傑《簡·愛》指導老師/馬鴻錦
《簡·愛》講述的是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簡·愛在經歷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平等、自由與尊嚴,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本次設計主要將故事分為了三個階段,並放大對書中「瘋女人」角色的塑造。本設計以還原十九世紀浪漫主義下的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服飾為主,並採用與小說誕生於同一時空背景下的藝術流派——拉斐爾前派藝術風格作為塑造人物服裝造型的主要元素。
易洲虹
易洲虹《趙氏孤兒》指導老師/韓春啟
《趙氏孤兒》劇本選取于田沁鑫導演的話劇《趙氏孤兒》。在對趙氏孤兒故事進行資料查找、思考和分析後,筆者結合「美好生活」的主題,從傳統《趙氏孤兒》的故事,程嬰、公孫杵臼等人捨生取義、忍辱負重的節義精神,以及屠岸賈奸詐、殘暴這一基本母題中跳脫出來,從時間和主題上重新考慮,另設了新的立意——腐朽。首先在時間上體現在時間的久遠,歷經歲月蹉跎,服裝本身的狀態就是腐朽的,其次在主題上的考慮,在古代,捨生取義,或許是大義所為,道德趨勢。但在當代文明社會,在強調人人平等,人格獨立的當下,傳統忠義禮教觀念是否存在合理,這些「忠義」的表現與表達是否又是封建禮教下迂腐的產物? 作品力圖發掘傳統道德準則和人格理想的當代價值。把「舊」的價值觀念以「新」的立意立場來傳達尊重個體生命價值和人格獨立等現代文明觀念也是可以融入傳統經典文本的生命之中的。
-END-
請關注(北京服裝學院國際本碩)微信公眾號
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