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成立,誰也沒有想到哇唧唧哇會在4年後發展成現在的體量。
背靠騰訊,有「快男超女」背後的運營團隊,加上龍丹妮在業內多年的經驗,哇唧唧哇成立的時候,業內關注度相當高。
當然龍丹妮也沒讓大家失望,《明日之子》第一季挖掘出了毛不易,但後面幾屆的《明日之子》,真的是一屆比一屆糊。
哇唧唧哇不是養成系公司,籤下的藝人大多都是從選秀中走出來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哇唧唧更像是一家「快消品公司」。
《明日之子》系列中籤下的藝人,佔據了哇唧唧哇的半壁江山。《明日之子》也是典型的快消品節目,市場喜歡原創,毛不易出來了,後面是樂團和民謠。
這樣的選秀節目,源源不斷地為哇唧唧哇提供新人。他們被迅速地推向市場,不斷的嘗試,只要一個人能大火,哇唧唧哇就回本了。這雖然看起來有點市儈,但娛樂圈就是這樣,經紀公司也要考慮ROI。
龍丹妮心中的完美藝人,依然是那種自帶熱度的「超級愛豆」,基本都不需要過多的運營,資源都會自動找上門。目前符合這一標準的,估計只有毛不易。
而哇唧唧哇的運作模式,公司的藝人每年都在增長。儘管背靠騰訊,和芒果臺的關係也不錯,但哇唧唧哇手上的資源,顯然難以支撐旗下這麼多藝人的發展。
人多肉少的情況下,所以龍丹妮將資源給到最賺錢的藝人手上。剩下的人就只能在一些不知名的電視劇和綜藝中混個臉熟。久而久之,不少籤約藝人自然有怨言,所有就各種解約。
網絡綜藝選秀的模式,無非是將「超女快男」的那一套從線上搬到線下,哇唧唧哇就像是當年的天娛傳媒。而哇唧唧哇解約的藝人們,和當年的尚雯婕、陳楚生等人面臨的情況是一樣的。要麼繼續在公司等待機會,要麼賠巨額違約金。
所以如果繼續像這樣發展下去,哇唧唧哇後面可能會迎來一波「解約潮」。
龍丹妮也不是以前的龍丹妮,她的野心更大。
除了參與選秀綜藝的策劃運營外,哇唧唧哇還涉及到影視劇製作方面,龍丹妮無暇顧及藝人的資源分配、及藝人的管理,所以R1SE今年是各種「塌房」。
這些「頑疾」,龍丹妮都看在眼裡,只不過這些問題短時間之內還無法完全解決。哇唧唧哇每年都會籤約新的藝人,問題各種累積之後,肯定會迎來爆發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刻,龍丹妮又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