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雞、滷蛋、天狗、奶牛,看到這些詞,你也許很難把它們和貓咪聯繫在一起。
然而奇怪的事情總會發生。這些全是北大學生給校園貓咪起的名字,最近它們一起出現在了一個「貓咪版 Facebook」的小程序裡。
這個名為「北大貓咪圖鑑」的小程序火了。
為了方便貓咪管理,北大貓協推出了這款小程序,為每隻貓拍照、起名,還記錄了貓咪的「上學」狀態:正常狀態是在校,被領養是畢業,很久沒有出現算休學。
不僅如此,北大還為每隻貓咪安排絕育,經過絕育的貓咪會有專屬紀念照片。對此網友紛紛表示:「希望別的學校也能學學!」
在貓咪的檔案頁,社會關係也被研究得明明白白。
比如「一帆」是「傑西」的兒子,「英傑」是「傑西」的女兒,「土謙」與「傑西」一家關係很好。「奶酪」和「牛牛」關係好,它倆都不喜歡「薑絲鴨」。「薑絲鴨」曾經追過「薏米」,和別的貓關係都不好。
網友的熱情很快被點燃了,面對現實版「動物貓友會」,大家自發地研究起貓與貓之間的關係——甚至還傳出了「三角戀」的八卦。
火到崩潰的小程序
小程序推出後,4 月 15 日,微博用戶「方 0 十八」發了條微博,立刻引來 1 萬評論、7.4 萬轉發,以及 41.5 萬點讚。
隨後,微博話題 #北大貓咪圖鑑為燕園喵錄檔案# 引來了 1 萬次討論和近四千萬次的閱讀。豆瓣用戶 Vincent Vega 的轉發也成為熱帖。僅一天的時間,微信、微博、豆瓣三大平臺全被北大貓咪攻佔。
因為太過火爆,4 月 16 日,也就是「方 0 十八」發微博的第二天,主辦方「北大貓協」微信公眾號發文,稱:「對不起!小程序崩了!」
由於同時訪問人數過多,小程序圖片所在伺服器不堪重負,最終崩潰。不過目前崩潰已經恢復,貓咪們又可以繼續回歸線上玩耍了。
網際網路的有趣和善意
從豆瓣網友的留言看,北大貓協是一個專業規範的流浪貓救助組織。不止北大,上海交大、復旦、深圳大學等很多大學也有愛貓者協會。
在小程序爆火之前,北大貓協的動作還是挺常規的,送養、招新。小程序火了後,貓協在公眾號搞起了「貓格測試」,測測你是哪只燕園貓。玩法一下子野起來了,這是要往 IP 化發展嗎?
事實上,這些貓咪也確實有成為 IP 的潛力。它火爆的背後,不是資本、不是商業、不是八卦,也不是噱頭,而是觸及到人心底裡最柔軟,最溫情的位置。
或許燕園貓咪的火爆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但是它給網際網路世界的信息傳播帶來了一個思考——「初心」很重要。那些閱讀數、轉化率、ROI,並不是網際網路價值的全部,怎麼用網際網路的工具做一些有趣的事,同樣是價值的體現。
從 app 到小程序,工具開發的門檻越來越低,這種便利也給了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網際網路工具的機會。因為更多人的參與,工具會變得更萬能,網際網路也因此增添了有趣和善意的一面。
責任編輯:宋德勝
圖片來源:北大貓咪圖鑑、微博話題
本文首發於極客公園,轉載請聯繫極客君微信geekparker 或 zhuanzai@geekpar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