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載寂寂一人,16載悲歡如夢,魏無羨幾度回首往事,往事只好似恍然一夢。
記昔日種種,千般悲涼心中過,萬般思緒如脫兔,在那無憂無慮的生涯裡,變作一言一行演繹離歌,幻化成一腔熱血和著悲歌,而關於此相似意涵的情景,所起全部滋味凝結為他不平凡的一生。
關於魏無羨,是蓮花塢捉魚逗鳥之時,是雲深不知處不受拘束之時,還是溫氏聽訓不改不羈性子之時,旁人眼中的他似乎都有那麼一點沒心沒肺窮樂觀的樣子,但其實到後來才會知道,一個人不是不悲傷,不是不彷徨,也不是不受傷,只是很多東西需要一個堅強的自己來扛。
在他含淚面帶笑容的背後,是他幾乎強忍不住的崩潰,強顏歡笑一點也不適合他,可是又有誰來替他扛,是江澄?是師姐?還是藍忘機?
的確,他們或許非常樂意,但他又怎願把他們牽連進來,他本也是被逼和邪魔外道為伍,受天下人指責唾棄,明知其苦,如何能將他們拉入這困局中來。
其實面對真誠的感情來說,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這樣的,心中期許著有這樣一個人陪你同甘共苦,閱盡花開花落,知你內心苦悶,懂你心中追求,可真正到了苦難迫近時,你寧願自己來受,不舍他人受苦。
而江澄等人正是魏無羨即便身受世人指責,也想要保全的人,不然又何以以叛逃為由,維護了江氏正派的形象了?也恰是如此才讓從溫氏之難裡得以休養生息不過短短時間而重建的蓮花塢,不至於落到一個被正派排擠的地步。
此外不得不說他對溫氏旁系的情義,當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在原有恩情的基礎上,加上魏無羨個人是非曲折的判斷,他對溫氏旁系的庇護,是將個人聲名加之生死,皆置之度外。
在明知前方懸崖,一著不慎將粉身碎骨的境況下,仍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做那當初誓言的執行人,秉持初心,簡單純粹地迎接當下的絕境。
其言行所表現的內涵,正如北島《北島作品精選》敘述的一句話:「執著於理想,純粹於當下。」
說到這裡,關於魏無羨的種種,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魏無羨的人格魅力,及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道義初心的氣質,猶如嵇康《卜疑集》所闡述中一句話的箇中道理,「內不愧心,外不負俗,交不為利,仕不謀祿,鑑乎古今,滌情蕩欲,何憂於人間之委曲?」
讀來確有其意,魏無羨他一生言行不愧,為人道義,結交之人,皆性情純良,他沒有什麼個人的大抱負,正因為心性純粹如此,16年物是人非,兩世人生風雨交加,他都可以再次起航。
他這樣灑脫的態度,恰似雪萊之意,「未來不足懼,過往不須泣,」他不懼未來蕭瑟的路,不泣過去人生經歷的感傷,到如今新生的人生,前路有人為他擋風塵,有人陪他經歷人生,把他溫柔相待,把這感傷的故事寫成了圓滿的結局。
結合魏無羨悲慘曲折的人生,也說說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會遇到那麼一場場措不及防的大雨,而你或許深陷雨中,無人撐傘,又或許幸運地有人陪伴在身旁,他或許沒有為你撐傘,但他陪你淋,你們一起感受聽雨的心情。
這在魏無羨身上來說,蓮花塢被毀時,江澄等親人與他一起淋了人生第一場直擊內心的雨,後來這些親人在逐漸走散的路上,他在窮奇道為初心道義淋了一場關於正邪澆透熱血真心的雨,再後來,金陵臺被刺一劍,離開途中再淋一場悲苦的雨,然幸好,這最後一場雨,藍忘機始終在旁守護,他可以不用獨自堅強了。
終於,歷劫歸來的這名少年,在他的世界裡,還有滿載的星光,仍是初心不改,在走過洶湧的人潮和歷經生活的磨難後,重逢良人。
說到我們自己,關於歷劫歸來的人生,我們雖受其苦,當應知其中生機的存在,一切遭遇過的種種,終會以另一種方式回饋給我們,我們把這樣的一種積累,叫做經驗。
借用林清玄一句話來說,就是「明年有明年的雪,明年的霧色,明年的永無休止的陽光,還有明年數不盡的生機。」
又一說,人生因為各種各樣的遭遇,經歷源源不斷苦難的洗禮,還有人心剖析來認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才有了比之蛇心不足之人自然顯現的善良和勇敢,以及支撐自己不斷前進的信仰。
而這最後精神層面上的體現,正是張嘉佳論述的正能量的釋義,他說「正能量不是沒心沒肺,不是強顏歡笑,不是弄髒別人來顯得乾淨,而是淚流滿面擁抱的善良,是孤身前進的信仰,是破碎以後重建的勇氣。」
我想,魏無羨所代表的恰是此間真意,使得我們對其念念不忘,每每回味,總覺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