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起我國動畫,最早便要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了。
在1922年,萬氏兄弟製造出了中國第一部廣告性質的動畫短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並以此,揭開了中國動畫史的序幕。
繼而在1926年,中國第一部動畫《大鬧畫室》誕生了,它相比於1906年誕生的,世界公認的第一部動畫片《滑稽臉的幽默相》,只晚了20年。 由此可見,我國動畫事業早期發展並不落後於世界。
在這之後, 1935年,萬氏兄弟製作了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
1941年,他們又製作了中國第一部長篇動畫《鐵扇公主》。這也是在世界電影史上,繼美國的《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記》和《小人國》後的第四部動畫長片電影。
也正是有著萬氏兄弟為中國動畫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才為我國的動畫事業打下了基礎。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使我國的動漫發展迎來了真正的高潮時期。
而首當其衝的,就是東北電影製片廠美術組併入了上海電影製片廠,兩者組成了我們廣為熟知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而伴隨著它的出現,五六十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動畫精品開始在中國湧現出來。
1953年,出現了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
1954年出現了木偶片《小梅的夢》,這也是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時出現在了一部片子裡。
1955年,更有第一部彩色動畫《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問世。
到了1956年的木偶片《神筆》,更是在國際上獲得了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也是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標誌著我國的動漫事業開始走向世界,更多的獲得國際認可。
1958年,我國出現了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中國的美術片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種。
1960年,令全世界驚嘆的水墨動畫也橫空出世,代表作品有《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山水情》等。
此外,我們大眾所廣為熟知的這時期著名的動畫有《大鬧天宮》《小鯉魚躍龍門》《驕傲的將軍》《漁童》等,也多次出自這個時期。
原本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國的動漫事業本應該繼續不斷發展著,但可惜的是伴隨著文革的到來,我國的動畫事業也漸漸陷入了低谷,難以維持發展。
一直持續到文革結束,我國的動漫事業才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復興階段。
1979年生產出了中國第一部寬銀幕長篇動畫《哪吒鬧海》,同時,這部動畫還是根據古典神話小說《封神演義》改編的,有著濃厚的中國特色。
此外,還有充滿智慧的《阿凡提》,簡潔幽默的《三個和尚》,水墨動畫《鹿鈴》,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紙動畫《猴子撈月》,水墨剪紙動畫《鷸蚌相爭》,哲理的《嶗山道士》,優美感人的《雪孩子》,正義科學的《黑貓警長》,以及《天書奇譚》等。
再往後,就到了80,90年代了。
這一段時間,是80後接觸國產動畫最多的時間,同時,也是中國動畫的一個轉折時期。
在這個時候,主要給我們留下印象的是一些動畫系列。例如《葫蘆兄弟》,不論情節、色彩,帶有明顯的中國風格,還有《邋遢大王奇遇記》《舒克和貝塔》等。
同樣,這幾部老動畫片,也是我們現在一些00後的回憶。
但在這之後,國產動畫開始走下坡路了。在這之後,到了1995年-2000年。
一方面,國產動畫開始有了粗製濫造,內容幼稚的問題。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外不斷開放,進口動畫勢不可擋。如《聖鬥士》《忍者神龜》等,再加上後來網絡的發達,國外動畫幾乎無法阻擋地進入國內。
這也就進一步的造成了惡性競爭,導致了我國動畫事業的衰退。即便後來我們吸取教訓,有了1999年的《寶蓮燈》,1999年央視製作動畫片《西遊記》等,2002年的《我為歌狂》等。但國產動畫仍舊是難掩頹勢,外國動畫佔據了很大部分的中國市場。
但當然,國產動畫也不是毫無希望的。伴隨著幾部國產動畫的出現,我國的企業也開始轉換思路,為我國的動漫事業打開了一條新的出路。開始有更多的國產企業自發的進行動畫創作事業……
而這,也為2000年後至今,我國國產動畫水平不斷的攀升奠定了基礎。
以上就是本期內容,謝謝大家的觀看,我們下回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