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粉絲:
網際網路時代,得用戶者得天下。用戶運營一直是運營裡很重要的一塊,今天這位粉絲的問題就是關於社交類產品的運營,也是類類擅長的領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粉絲提問
目前語音社交產品數量激增,到一定時間後就會出現增長瓶頸,特別是新增留存問題。針對此現狀,很多產品往裡面加入了社區模塊,從而提高用戶粘性。您覺得:
(1)除了這種形式,還有什麼功能點可以提升用戶活躍和留存呢?
(2)怎麼去做語音產品的達人框架搭建才能更好地促進用戶產生優質內容?
(3)如果想往內容付費方向走,該做些什麼樣的嘗試呢?
類類回答
問題拆解:
社交產品屬於工具型產品,並不是所有這類產品的粘性、使用頻次,都像都微信那麼高,那就一定需要一些高頻的功能來增加工具型產品的留存率。
社區模塊毫無疑問是可以提升用戶留存的,我也幾乎沒見過其他產品形態在留存率這塊比社區還高的。支付寶做圈子的時候,最大的圈子(信用生活圈、信用卡友圈等)是我運營的,次日留存率我可以做到98%。螞蟻財富的討論區,次日留存率我做到了60%、月留存可以達到80%以上。
當然了,社區的運營難度很大,國內目前這個領域的高手並不是太多,其實你們家的社區理論上還可以做的更極致的。
這位粉絲的問題有三個,分別為:
一、除了社區,還有什麼功能點可以提升用戶活躍和留存呢?
二、怎麼去做語音產品的達人框架搭建,才能更好地促進用戶產生優質內容?
三、如果想往內容付費方向走,該做哪些嘗試?
問題解答:
1
除了社區,還有什麼功能點可以提升用戶活躍和留存呢?
答:提升用戶活躍度和留存的關鍵就是加入一些高頻的用戶場景,社區毫無疑問是一種高頻使用場景。除此之前,以下這幾個產品形態你可以考慮下:
1、遊戲化的小工具
2013年左右國外有過類似的產品,我忘了叫啥了,國內沒做起來,但這個理念是通的,其實類似當年的開心網,比如增加像開心農場、現在支付寶上的螞蟻森林、螞蟻莊園這些類似的產品,也可以增加一些棋牌類的休閒遊戲。
但是有個前提條件,就是不能增加重度遊戲,比如網遊。理由很簡單,網遊的粘性比社交、社區類產品的粘性高出太多,當你接入這類產品時,會導致大量社交、社區的用戶都會紛紛流入遊戲,會導致用戶生命周期縮短,加速用戶的疲態。
為什麼這麼說?2008年,我在貓撲做過遊戲運營的,當時的戰略是希望社區用戶也能玩遊戲,遊戲的用戶能夠回流到社區,其實這個想法是錯的。社區的用戶去了遊戲,根本就不會回流,都被成批成批的吸走了,因為遊戲會更容易讓用戶上癮,等他們再回來的時候,興致已經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已經沒有玩社區的年頭了,然後用戶直接流失了。而本來玩遊戲的用戶也根本不會出來,每天玩的不亦樂乎。
所以低粘性的產品,是不能接入與之粘性差距過大的產品的,就像吸血鬼,最後反而被它吸乾了。
2、一些培養用戶習慣的活動類的產品
像打卡、抽獎、競猜、投票、測試、徵文、答題、曬圈等等,都是可以的。
前提條件是,需要增加互動,增加用戶每天來的概率。比如打卡,可以做成連續打卡,領積分或者福利的活動形式。同時還可以像拼多多、花小豬、瑞幸咖啡的活動形式,你可以參考一下,就是增加用戶分享,通過老拉新、邀請助力等等方式,增加用戶的使用頻次。
當然了,做活動是需要一定的費用作為支持的,這個你們可以權衡一下。
3、通過內容增加留存和粘性
前提是需要增加很多有趣、高質量、接地氣的內容。這點得看你們的用戶屬性,根據他們的興趣偏好,對應增加用戶喜歡的內容,比如媽媽,可以增加情感、婆媳、娛樂、美食、育兒等等內容,因為媽媽對這些內容會很感興趣。
當然了,你們本身有社區了,那就可以把社區裡面的一些優質內容提取出來,打到內容的feeds流裡面,這樣可以解決部分內容匱乏的問題。
2
怎麼去做語音產品的達人框架搭建,才能更好地促進用戶產生優質內容?
答:達人框架,可以參考之前我的玩法。主要分為2塊,一塊是大V,一塊是達人。大V是行業裡面本身擁有一定粉絲的有影響力的專家,達人就是平臺裡面土生土長、從普通用戶發展起來的草根達人。光頭大V是不行的,因為內容不一定接地氣,光有達人也是不行的,因為不能形成影響力。
解決大V的辦法有兩條路:
1、一條是直接從市面上已經有一定數量的粉絲的人裡面挖,比如你可以定義5000粉絲(你可以自己定義)以上的就是大v,你可以去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等直接邀請就行,加私信,要微信,一個一個去談。畢竟你做一個微信公眾平臺不現實,即便做了,也不見得管用,再說你等產品給你做出來,黃花菜都涼了。
2、一條是從達人裡面提拔,也就是粉絲達到5000以上,就可以升級為大V,這樣會來的很快。
大V和達人只是圖標上的展示方式不同。
從運營角度上講,需要做好以下這些工作:
1、用戶積分和等級
就是按照他們產出內容的數量和質量,將發文數、評論數、被點讚數、被評論數、被分享數、被收藏數等等,設定權值,累積積分。
這樣,用戶等級也就出來了,你可以去參考一下淘寶達人的等級設定,而且有一些公開的文檔,你可以去查查。
2、用戶考核和激勵
考核必須是每個月考核一次,按照用戶的有效產出,給出對應的激勵。這是基本邏輯。
3、kol的培訓
這是十個運營有九個半都會忽略的問題,每周你可以安排一些針對業務和內容的培訓,幫助他們更好地產出符合平臺要求的內容。
4、活動、任務
就是根據平臺的需求,引導他們產出你們需要的內容,比如採用主題徵文活動的形式
5、其他
以上你先試試,其實具體實操起來,都是一堆細活兒。
3
如果想往內容付費方向走,該做哪些嘗試?
答:內容付費我覺得是後面的事情了,你把社區、用戶養好了,用戶基礎大了,可以考慮這件事情。
內容付費的產品形態有很多,典型的有圖文、視頻、課程、書籍、音頻、直播、問答等等。開始的時候,可以先從一個模式試,關鍵是找一個適合你們的,未必是直播,不一定非要跟風。具體你可以做做用戶調研,看用戶對哪種產品形態最感興趣。
要點有這麼幾個:
1、先從一種模式開始時,把這個模式的玩法摸透了再試下一種。
2、需要找一些平臺的頭部用戶做起,說白了,就是要捧一些標杆用戶,讓他們先富起來,其他人才會跟風。
3、付費點開始不需要設置太多,慢慢加就行了。
4、平臺可以抽取一定的佣金,沒什麼不好意思的,畢竟平臺也是要成本的。
5、需要鋪產品+運營上去,否則一定做不起來。
6、做內容,做社區,核心永遠是抓人。用戶不可能實現自運營,你不是微信,微信也不能拿來作為對標對象。在我眼裡,任何內容、社區類的產品,都無法實現用戶、商家自運營。
7、持續不斷地堅持做,其實這是最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