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海歸音樂家用風趣幽默的講解、飽含感情的歌聲和動人的帶著線上線下的人們徜徉藝術的時光隧道。 陳靜 攝
中新網上海7月8日電(記者 陳靜)從一百年前中國藝術歌曲的開山之作《大江東去》用音樂的豪放氣勢抒發懷古的感慨,到外來的創作技法與中國民族情趣相結合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再到著名作曲家陸在易譜曲的《我愛這土地》抒發強烈的愛國情懷……中國的藝術歌曲走過百年歷史,見證著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歷程。
七月徐匯委員講堂暨「匯智」講堂8日開講。三位海歸音樂家用風趣幽默的講解、飽含感情的歌聲和動人的帶著線上線下的人們徜徉藝術的時光隧道,以歌聽史,回顧中華民族的世紀滄桑。
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李秀英教授是「以歌聽史——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曆程」主題的力薦者。 陳靜 攝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藝術歌曲在歐洲興起,舒伯特是「鼻祖」。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藝術歌曲傳入中國。在新文化運動中,很多音樂家、社會學者、詩人創作了一首首近代經典,傳世佳作。中國知識、文化界人士非常喜愛藝術歌曲這種浪漫主義音樂。
主講人劉紅是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劉紅表示,今年正逢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紀念,用邊唱邊講,講唱結合的方式,以情帶聲、以聲現藝、以藝說史,講述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歷史,回憶中華民族經歷的苦難與振興,也是以文藝方式開展「四史」教育(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的統稱)的有益探索。
上海徐匯區僑聯新任的黨組書記安玉海表示,以歌聽史,豐富「四史」教育學習內容,振奮民族精神和時代動力。安玉海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中國疫情防控取得了戰略性成果,但全球仍在持續蔓延,「以歌聽史,我們用歌聲撫慰心靈,溫暖人心,增強必勝的信念。」
劉紅教授演唱中國藝術歌曲的開山之作《大江東去》。 陳靜 攝
當日在上海音樂學院藝術指導馮佳音老師的鋼琴伴奏下,上海市徐匯區政協委員、僑聯副主席、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李秀英教授和劉紅教授分別演唱了多首中國經典藝術歌曲,精湛的表演贏得陣陣掌聲。現場,劉紅還播放了中國現代語言學先驅趙元任原聲演唱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為了讓更多的民眾欣賞到精彩表演,主辦方採用了線上和線下結合方式,通過相關平臺進行網絡直播,並提供回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