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複雜,不好回答,我覺得是塞席爾和模里西斯,這是非洲僅有的兩個高收入國家,社會穩定,發展平穩,福利水平高。塞席爾現階段以旅遊業為支柱,未來可發展金融業,尤其是離岸金融,可以成為更富裕的小島國。模里西斯的金融業已經在快速發展,未來有望成為東非的離岸金融中心。
非洲國家的發展不是由他們自己說了算,而是由世界大國說了算。非洲曾經被歐洲殖民帝國瓜分,雖然在上世紀基本都宣布獨立了,但也是表面上的獨立,經濟命脈還掌握在歐美財團的手裡,西方人仍趴到非洲大陸上使勁吸血,當非洲最後一滴血被吸完之後,它們才會離開非洲。
非洲的局勢由大國說了算,除了老牌殖民強國之外,其餘的各大勢力如中、俄、印、日、韓、巴西、土耳其等國也加入到爭奪非洲的「遊戲」當中。按照歷史學家的話來說,就是「世界大國對非洲的第三次爭奪已經拉開序幕,第一次爭奪就是歐洲殖民帝國對非洲的瓜分,第二次爭奪就是L戰期間兩個超級大國在非洲展開博弈,第三次爭奪就是在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下新興勢力湧入非洲」。
很多人說非洲國家沒有進取心,都躺在地上等他國援助,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世界大國都只想在非洲攫取利益,都把非洲當作原材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誰都沒有建設非洲的想法,說白了,都是想養聽話的狗,沒人像想養吃人的狼。但凡有非洲國家稍微發展得好一點兒,就會受到各大國的聯合打壓,就像利比亞那樣,觸犯了大國的利益瞬間就被幹躺了。所以非洲大部分國家也就破罐子破摔,乾脆躺在地上不動。
非洲很多國家看似發展速度挺快,比如奈及利亞和衣索比亞,但依舊存在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奈及利亞已經成為非洲第一大經濟體,但是恐怖勢力依舊猖獗。埃塞抄我們的作業,經濟增速很快,但是前不久剛爆發了內戰,北部的分離勢力仍然強大,國家不穩定因素多。有些國家的基礎不錯,比如南非,南非的基礎設施水平在非洲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在走下坡路,只留下殘存的軀殼,等待著光輝歲月。
因此,我認為非洲大陸上那些國家沒一個有前途。反而一些與世無爭的小島國倒是不錯,穩步發展。
這些島國一無資源可以爭奪,二無實力挑戰大國地位,沒有遭到大國覬覦,反而得以安寧。
按照世界銀行的資料,2019年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非洲排名前五的國家依次為:塞席爾16870美元、模里西斯12740美元、加彭7210美元、赤道幾內亞6460美元、南非6040美元。
按照2019年的標準,人均國民總收入大於12535美元的就是高收入國家,因此塞席爾和模里西斯就是非洲僅有的兩個高收入國家。
塞席爾陸地面積455平方公裡,領海面積約40萬平方公裡,專屬經濟區面積約140萬平方公裡,人口只有10萬。旅遊業是其經濟支柱,佔國內生產總值72%,創造了30%的就業。2018年塞席爾接待外國遊客36.12萬人。塞席爾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免費醫療、終身保健制度和全面就業計劃,向低收入者提供建房貸款、發放各種救濟金。塞席爾重視教育,2018年教育和人力資源發展預算約佔全年預算的13.4%。
模里西斯面積約2040平方公裡,人口約126萬,專屬經濟區高達230萬平方公裡,海域盛產金槍魚,2018年魚產量近3萬噸。旅遊業產值佔GDP的7.8%,2019年接待外國遊客138.35萬人次,是全球聞名的旅遊勝地。工業以製糖業和出口加工業為主,製糖業正常年景糖產量每年可達50-60萬噸,佔外匯收入的一半。出口加工業主要是紡織品、服裝、鐘錶、珠寶首飾、儀表等產品,企業以本國為主,其餘資本來自中、法、德、意、印等國。實行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失業救濟、米麵價格補貼等福利政策。教育水平較高,實行9年義務教育,30歲以下的人口受教育率為95%。
塞席爾和模里西斯雖然是兩個小島國,但遠離了非洲大陸那塊是非之地,反而能夠穩定的發展,未來50年之內,恐怕還是非洲最富裕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