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道論到極致,百姓的柴米油鹽,總結豆豆筆下的生存哲學

2020-12-22 天道狼眼

電視劇《天道》裡面丁元英講過的一句話:天下之道論到極致,百姓的柴米油鹽;人間冷暖論到極致,男人和女人的一個情字。這說的是生存的一個區間,物質基礎和精神追求。而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是生存哲學,生存哲學的基礎是物質生活的保障。

說到豆豆筆下的的生存哲學就不得不提三部曲第一曲《背叛》,《背叛》相比《天道》更具血腥味,宋一坤還在解決生存的層面,而丁元英則超越生存,坐以論道,顯然宋一坤的哲學更適合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在宋一坤看來,這個世界是殘酷的,是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前覺得宋一坤說的「這個世界不要說活命了,就是從地上拔根草,也得憑點實力。」這句話有點言過其實,但經過今年這次疫情和這糟糕的就業環境,作為一名失業者的我突然很認同這句話,一邊是不少企業倒閉,一邊是嚴重的內捲化,什麼是內捲化?俗點講就是一個崗位競爭人數加劇,因此學歷發揮出其重要的意義所在,大專被刷,三本被嫌棄,離譜的是某公司還把學歷高低納入績效考核標準之內。

《天道》中的「強勢文化」、「弱勢文化」,「強勢群體」,「弱勢群體」也暗含著物質世界的適者生存自然法則,對個人和企業的生存也同樣做了描寫:

個人層面:

1.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中間就是我們的生存空間,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那我們的生存空間就比別人大;(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如果大家能力差不多,那麼可能誰的學歷高誰就更具有競爭力,但不管社會再怎麼發展,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生存空間就比別人大這句話永久適用)

2.別把自己太當人,別把別人太不當人,就這個規律而言天下烏鴉一般黑;(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別人,別人不見得比你傻,可能傻的人是你自己,踏踏實實做事,這既是一種處事態度,也是一種生存哲學。)

3.揚長避短,拾遺補缺,在夾縫中求生存。(一樣的社會環境和不同的個人條件那麼每個人的夾縫大小肯定就不一樣,夾縫和能力,學歷,平臺三者有關,找對平臺同樣有自己的發展空間。)

企業層面:

林雨峰的一句弱肉強食的法則放在哪都適用;樂聖和格律詩事件被媒體炒開,伯爵公司總裁蘇逸文就嗅到危機,連夜趕回公司再開緊急會議,危機意識作為個人和企業都是不可或缺的。

宋一坤出身貧苦,從小就勵志走出山的外面還是山的貧困山區,因此他的生存意識比常人更加強烈,他這種生存意識更多可以理解是危機意識,這是我們很多人所缺乏的品質,大多人有一份工作,手頭上有點錢就不會慌,不過社會發展太快,現實讓現在的人危機意識也沒有那麼薄弱了,很多在大公司上班的人都搞起了副業或兼職。豆豆三部曲是不可多得的好書,沒有華麗的詞藻內容卻富有深意,認真品讀,在各個方面都可以挖掘到思想價值。

相關焦點

  • 中國哲學之道
    哲學作為追根究底的學問,西方哲學通常是從感性存在出發,由表及裡上升到理性存在,即以從現象到本質、具體到抽象、形而下到形而上為根底,這是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黑格爾傳統的形上學的思維理路。然而,現代西方哲學拒斥傳統的形上學,主張從當前在場的東西度越到其背後未出場的東西,未在場的與在場的都是現實的東西,而並非是抽象的永恆本質。
  • 中國哲學之道-光明日報-光明網
    哲學作為追根究底的學問,西方哲學通常是從感性存在出發,由表及裡上升到理性存在,即以從現象到本質、具體到抽象、形而下到形而上為根底,這是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黑格爾傳統的形上學的思維理路。然而,現代西方哲學拒斥傳統的形上學,主張從當前在場的東西度越到其背後未出場的東西,未在場的與在場的都是現實的東西,而並非是抽象的永恆本質。
  • 從電視劇《天道》聯想到原著作者豆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也許就該這個年齡段去「看」、去「覺」、去「悟」,若早幾年看,未必能看懂其中之「道」,即便現在,也只是一知半解。儘管如此,亦不防礙自己的思維又撞開了一扇窗,關於人性、生命、文化屬性和思維邏輯的窗戶。電視劇《天道》的原著是《遙遠的救世主》,其作者是一位神秘青年女作家豆豆。
  • 王與霸:從歷史現象到政治哲學
    前者為上古聖王之治道,講求道德、禮義,要求統治者運用教化,施行寬仁之政;後者則崇尚強權、強力與詐術謀略,並通過刑罰手段統馭百姓。自古以來,有關王霸的政治哲學闡述,主要分為兩個面向:其一是「王霸之辯」,其論尊崇王道,貶抑霸道,以儒家為倡導者;其二是「霸王道雜之」,其以古代統治者與官僚體系為實踐主體。就王霸關係而言,前者意味著王與霸在理論上的對立,後者則體現出二者在現實中的並存。
  • 《浮生六記》:木石姻緣的結局,論婚姻中的風花雪月與柴米油鹽
    作為榮國府實際掌權者賈政之子,賈寶玉口含通靈玉出生,因此取名叫寶玉,成了賈府中眾星捧月的對象。從現代的標準來說,賈寶玉無疑是標準的官二代富二代。賈寶玉不愛鑽研仕途經濟,整日流連於胭脂水粉場所,與府內丫環小姐廝混,缺乏獨立生存的業務能力。
  • 觀點‖胡薩:哲學之思與為師之道——培養有理論自覺意識的教師
    一、「哲學之思」之於「為師之道」何以必要 提到哲學,人們通常會覺得它們是一些深奧難懂的理論,哲學之思則往往被看成是遠離人們現實生活之外的抽象思辨活動,而教育則是每一位教師日常工作中具體而瑣碎的實踐活動。
  • 《天道》作者豆豆為什麼低調又神秘,薛丁格的貓嗎?
    我完全想像不出,豆豆深情的背後是一個女性對於世俗的無奈,角色越有張力就說明牢籠深不可破,從西遊記的孫悟空,到水滸中的招安,再到觀園的榮辱興衰,和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會發展周期變化,人可以渺小,可以偉大,我們高尚是因為我們有不屈精神,我們粗鄙是因為我們過於市儈,忘記我們還有靈魂。
  • 康德哲學與《純粹理性批判》總結:一、背景與意義
    這本術語多,長句比術語還多的哲學著作,勸退了很多想要研讀的人。康德為什麼要寫這本書,他的靈感來源是什麼,他的研究方法和結論又是什麼。即便是通讀了全書,都不一定能夠找到答案,更不用說把這本書放置到一個新的時代當中,去發掘能給我們生存的當下帶來什麼幫助了。事情往往是機緣巧合,但卻也有命中注定。
  • 坤鵬論:心齋坐忘 唯道集虛
    ——坤鵬論昨天在《概率讓真理成為真理,也讓真理不是真理》中,坤鵬論分享了主觀、客觀、概率對人類認知的紛擾,並提到了相當難懂的現象學以及它的重要方法——懸置。其實,現象學與莊子的思想以及禪宗很多都異曲同工,比如:莊子的唯道集虛與現象學的懸置。
  • 坤鵬論:什麼是哲學?
    ——坤鵬論坤鵬論已經寫了不少關於哲學的文章,但它們往往聚集於某個主題,或是某個派別,而對於它們之上的哲學這門學問,卻鮮有介紹。起初,坤鵬論對這個定義並沒有太深的感觸。但是,自從學習了存在主義後,方才恍然大悟,知道它是多麼絕妙的一個定義。人到這個世界前,這個世界早就存在,人就像被拋到這個世界,我們對這個世界陌生而又無知,即使了解再多,也不像在自己的家園那樣對一草一木如數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