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穗、拋帽、愛心餐,武漢學院舉行雲畢業典禮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武漢學院2020屆「雲畢業典禮」順利舉行

6月22日,武漢學院各地連線,舉辦了一場簡潔溫馨的「雲畢業典禮」。往年畢業典禮上有的環節——授勳、表彰、撥穗、演講、拋帽、合影,今年都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一一呈現,送給畢業生一個不留遺憾的畢業季。武漢學院創辦人陳一丹發表「雲畢業演講」,寄語同學們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始終秉持赤誠之心;並正式發布武漢學院校歌《明校歌》 ,為畢業生以及整個武院送上鼓勵。

久違的母校 不變的溫暖

「想吃食堂了就回來,楚園漢園永遠為你開放」、「畢業以後沒了宿管,也要記得早點回家」……畢業季的校園,掛起了滿載甜言蜜語和美好祝福的展板橫幅。這些都讓返校學生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

為了給特殊的2020屆畢業生加油打氣,武漢學院準備了暖心的「特殊待遇」:一下火車,就有省客集團大巴從火車站往返接送;進了校門,就可以領取返校愛心包,內含口罩和消毒液各一、餐票三張,讓學生和陪同家長都有一日三餐免費的愛心畢業餐,其中更包括端午節粽子;畢業生還會收到一張把全班照片和學士服無縫地合成在一起的「雲合影」,彌補了無法和同學一起穿學士服合照的遺憾。

藝術與傳媒學院畢業生沈夢圓6月20日返回母校,見到了久違的老師和同學們,也從大家的話語和祝福中感受到不變的溫暖。她說:「半年多沒回學校了,疫情期間總開玩笑說,從沒這麼想回來上課過,沒想到再回來已經要告別了。能在畢業前回來一趟,再次感受到母校的關心和支持,是很珍貴的回憶。遺憾沒能和每一個同學們好好告別,我們約好了等疫情過去,一定要回來再見。」

線上+線下 儀式感十足的「雲畢業典禮」

武漢學院2020屆畢業典禮在劉熾平報告廳舉行,共有134名畢業生代表出席。他們戴著口罩隔位就坐,和超過1.1萬名線上觀看直播的畢業生和其家人、校領導和嘉賓們,完成了這個充滿歷史感,又不乏儀式感的「最後一節課」。

典禮中,武漢學院創辦人、校董會主席陳一丹為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教授管理委員會主席、會計與金融教授劉勁遠程頒發梅花鹿榮譽勳章;武漢學院校長李忠雲教授頒發了寶藍榮譽勳章,由國際著名大提琴家李垂誼先生獲得。兩位勳章獲得者都熱心教育事業,滿懷公益熱情,關注武漢學院發展。劉勁教授帶領長江商學院企業家學者項目眾多企業家一同在武漢學院搭建了開拓師生視野、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公益平臺,李垂誼先生高度認同武漢學院的全人發展理念,來校傾情演奏、為學生傳道解惑,更為典禮上發布的校歌伴奏。

副校長周承早教授揭曉寶藍榮譽勳章獲得者——國際著名大提琴家李垂誼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教授管理委員會主席、會計與金融教授劉勁獲遠程頒發武漢學院梅花鹿榮譽勳章

而歷來最受學生歡迎的畢業典禮環節——撥穗和拋帽則由134名畢業生代表全校三千餘名畢業生完成。「雖然沒有往年的狂歡熱鬧,但是戴著口罩完成撥穗和拋帽,是參與和見證了歷史。」法學院畢業生代表周大為說:「這樣一場儀式,更有紀念意義,也特別感動。」

表彰、撥穗、演講、拋帽、合影——儀式感和歷史感十足的武漢學院「雲畢業典禮」

畢業典禮直播線上互動更加熱鬧。「畢業快樂」、「後會有期」、「前程似錦」……評論區各種美好的祝福刷屏,有畢業生留言:「獨一無二的畢業典禮,終身難忘!」有家長留言:「見證了女兒畢業,祝福!」校董吳漢東也留言寄語,祝福年輕學子成長成才:「今天桃李,未來希望;社會中堅,國家棟梁。」

陳一丹寄語應屆學子:世界在變,何處?何如?

在這場特殊的畢業典禮上,武漢學院創辦人、騰訊主要創始人陳一丹通過視頻連線發表了演講。對於疫情下的畢業生,陳一丹認為這是一節人生大課。「世界在變,天地在變,不變的是我們的內心。」陳一丹認為,雖然現在幾乎沒有評論對2020年是樂觀的,但面對危機與轉機並存的未來,理性思考更為重要,激勵學子們做好準備。「例如,中國經濟數位化會因為疫情而加速,線上線下多元和深度的融合勢不可擋。關注這裡的機會,做好這裡的規劃,也許就抓住了自己職業生涯的未來。」陳一丹分享道。

歷史啟示篤行遠。這不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面對重大挫折。陳一丹引述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的話說道:「人類是獨一無二的,是命運的創造者,而不是命運的產物」,勉勵「不平凡」的2020畢業生,秉持一片赤誠之心對己對人對社會,對過去對現在對未來。(演講全文後附)

武漢學院創辦人陳一丹先生畢業典禮演講勉勵學子

最重磅的畢業禮 武漢學院校歌首發

最讓師生們驚喜的莫過於典禮上正式發布的武漢學院校歌。這首《明校歌》由陳一丹先生作詞,音樂家黃學揚先生作曲,著名大提琴家李垂誼先生大提琴伴奏並製作英譯版,鋼琴家兼音樂指揮家約翰內斯·德布斯(Johannes Debus)先生鋼琴伴奏,共花了3年時間完成。這不僅是給2020屆畢業生的畢業禮,更是對所有武院人的勉勵。陳一丹表示,「畢業典禮上發布校歌,就是要在這個特殊時期,為大家獻上一場精彩演出,為武漢學院的師生們打氣!」

《明校歌》的首次亮相,由二十餘名學生傾情演唱,其中包括幾名國際留學生。疫情原因,學生們無法相聚,分別在全國各地完成錄製,最後合成了校歌的演唱視頻。

據悉,武漢學院將秉承校訓和校歌的精神,以及公益辦學的教育理念,推出公益學分制度,要求在校生必須修滿方可畢業。此舉鼓勵年輕學子求學需知識和實踐並重,更應謹記社會責任與擔當,是全人發展教育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制度將於2020年9月開學時正式推行。

武漢學院2020屆學位授予儀式由134位學生代表全校3000餘名畢業生完成

武漢學院校長李忠雲教授致辭

畢業生代表發言

附:

陳一丹:世界在變,何處?何如?

——寄語「2020畢業生」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藉助網際網路,今天我們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舉行「雲」畢業典禮。「網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的「知己教學樓」,由騰訊早期創始團隊成員吳宵光先生捐贈。原文古詩的這一句,正是他在二十一年前開發出來的社交工具——QQ的使用標語,應在今天的畢業典禮上,更讓我們的心彼此相連。

新冠病毒疫情,全世界受到了極大影響,而我們學校所處的武漢,一度是風暴的中心。那段時間,師生們的健康和平安,一直是我們首要關心和牽掛的。值得欣慰的是,大家都完完整整地歸來了,沒有一個人落下。

截至目前,武漢學院師生感染確診12例,排除疑似9例,感染者已經全部康復。過去幾個月,學校為了抗擊疫情,學校領導管理班子和教職員工,管控有力,不懈努力。武漢學院停課不停學,按照校歷安排如期正常開展線上教學,在線授課教師397人,在線學習學生13003人。廣大教職工克服多種困難,堅守崗位,確保了正常的教學秩序,體現了武漢學院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疫情期間,師生志願者有登記記錄的346名,分散各地服務當地,武漢學院師生的表現可謂可圈可點。會計專業大三學生郭嶽確診新冠肺炎後,做到了教科書式的自我隔離38天,隔離期間堅持學習考研,並在治癒後獻血救人,他說「生命是第一位的,有能力就要去幫助別人。」信息工程學院軟體工程1702班學生劉智威,在感染康復後前往金銀潭醫院捐獻血漿參與救人,成為該捐獻點最年輕的血漿捐獻者。他說「不知道自己的能量有多大,哪怕能幫上一個人,我就滿足了」。還有更多未被人所知的故事,還是更多的師生們,給身邊的家人親友和不相識的人,給學校和社區帶去默默的支持。

武漢學院的每一位老師、每一位教職員工,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家長,共同渡過了這一波疫情,為大家鼓掌!也讓我們繼續保持謹慎應對。

這次疫情,世界就像被按下了暫停鍵,和很多人一樣,我也宅在家裡多時,曾一度寫下了這首小詩:

《新冠病毒肆全球》

大疫忽襲臨漢境,封城馳赴救國災。

省臺港澳紛紛染,罩洗宅隔戶戶乖。

猶憫蔓延歐美重,何堪席捲亞非哀。

初聞我處疾不復,尚惦他方泰再來。

這次疫情,也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這一屆畢業生,原本的學習生活秩序受到衝擊,當前又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這一屆畢業生,經歷一堂人生大課,在風暴中更深刻地了解社會了解世界,直面自己發掘自己。越是迷霧中,越是要堅定信心,在迷霧中看方向、找方法,探索前行。

一、熱點紛飛靜觀察

在中國的文化習慣裡,整數年總是被賦予特殊的意義。2020,本來是很多長期規劃的關鍵時間點,比如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人均GDP翻兩番、全面消滅絕對貧困。人們在努力工作生活的同時,原本對這樣一個整整齊齊的年份帶有一份期待的想像。

但歷史是個乖張的冷面笑匠,總是不按常理出牌。一場全球冠狀病毒大流行,打破所有規劃的節奏。從亞洲到歐洲到北美到南美,高峰迭起,累計確診病例至今已超過900萬例,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禁足在家,經濟增長一落千丈,美國失業率飆至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水平。中國和美國,因為在一月份籤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關係剛緩和下來,又因為疫情重新緊繃,今年剛巧又是美國大選年。國立新加坡大學的鄭永年教授的《聯合早報》專欄文章題目是「比自由落體還糟糕的中美關係」。

全球化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達到頂點,之後就一直處於恢復元氣的階段。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大流行病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重創,各國凸顯被動。剛上任的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說疫情為全球化的棺材釘上最後一顆釘子 (Covid-19 is like the last nail in the coffin of globalization)。

實際上,現在幾乎沒有評論對2020是樂觀的。在我看來,社會原本體系和秩序的確受到了衝擊,全球所付出的成本巨大,但是面對短期的大幅震蕩,情緒化的反應可以理解,理性思考更為需要。全球化真的已經走到盡頭了嗎?其實大部分的變動是阻尼運動,情況會穩定下來,就看變動會多深?穩定在哪裡?過一段時間回頭看當時的評論,也許相當多是悲觀過頭的。

我們嘗試從數據上看。全球化的衡量指標之一,全球貿易佔全球GDP的比重,在2007年達到歷史高點60.9%,2008年金融危機跌下來到52.4%,之後兩年V形反彈,2010年又回到60.5%的高水平,2018年這一數字是59.5%。

另一個指標,跨國公司海外收入佔總收入比重表現更為穩定。標普500所有成分股的 海外收入佔比 在2008年達到峰值47.9%,也就是說接近一半的收入來自本土以外的其他國家市場。這一指標之後一直在46%到47%之間震蕩,到2014年又再次回到47.8%的高水平。2016年這一指標顯著回落後,2018年的數字是42.9%。

有研究顯示,跨境貿易中一半的交易是跨國企業在各國分支機構之間的交易。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全球供應鏈的強大存在和影響力。即便如很多經濟學家所說的,因為疫情的影響,全球供應鏈會縮短,演化為區域供應鏈。但實際上全球供應鏈,大部分本來也就是區域化的,歐盟國家互為最大貿易夥伴,同在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也是如此,東亞三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的貿易對區域內國家舉足輕重,自由貿易區談判也在按計劃進行。

早在疫情發生之前就已經是這樣了,全球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關係。疫情的衝擊與民粹主義在不同國家的興起相疊加,確實顯著增加了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經濟發展也面臨較大的現實困境,全球化進程調整會落在,如何擯除不合適的地方,如何保留合適的地方,如何發展新的地方,也不排除有些地方作深度調整,這些是在變化的。這讓我想起了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的說法:疫情過後,本世紀前期的「超級全球化」會結束,全球貿易和跨境投資難以見到前20年的快速膨脹;但溫和的全球化不會結束。

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讓我們看到了現有模式下全球供應鏈的不足之處,但這些不足並不是說供應鏈過長,以致於停飛停航造成調度不暢和管理困難。恰恰相反,是以降本增效為目標的全球供應鏈管理過於激進,只有經濟效益目的,把庫存視為敵人,不留冗餘空間,造成在疫情爆發初期全球醫療防護物品大短缺,這些是必須正視和需要改進的。進入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多年後回頭看,全球供應鏈的韌性也許比我們現在估計的更為強大和持久。

二、未來變化做準備

疫情中,留在家裡的各國人民展現出驚人的創造力。雲綜藝、雲聚會、雲蹦迪、雲旅遊,萬物皆可雲;居家辦公,居家上課,居家健身,居家購物,一切皆可宅。這有原來生活模式被阻隔的無奈一面,也有人類需求不斷適應變化的創造性一面。

除了消遣,數位化技術在應對疫情方面展現出很大的潛力和能量。疫情開始階段,做CT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診斷方法。新冠肺炎患者需要至少每5天做一次,非常費時費力。人工智慧開發出新算法,可以在兩秒內根據CT片做初步診斷,可把算法植入CT機和新開發的便攜CT機。

外賣、到家、行動支付等在線平臺與線下的社區商業布局互通,為封城期間的老百姓日常生活提供關鍵支持。這些在過去十年間發展出來的毛細血管,成為中國社會在疫情流行高峰期維持生機的關鍵一招。社交媒體開通在線問診、發熱門診地圖、疫情闢謠專區,提供第一手資訊。覺得不舒服,要不要去看醫生?先問問手機裡的健康評估機器人。小區內是否有確診病例?就看看手機裡的疫情地圖。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穩定,企業幫扶、經濟重啟、復產復工成為重要課題。各家平臺的健康碼上線,協助跨區域人口流動,幫助關鍵勞動力返城,讓企業有人可產、有工可復。在線會議、協同辦公成為疫情期間各家企業維持運轉的重要手段。

我身邊的同事朋友甚至向我抱怨,疫情期間大小線上會議不斷,從早9點到晚9點,甚至比在辦公室上班還要忙,後來發現居然有些習慣了。在線教育不僅在疫情中支撐了校內校外的學習,疫情後也幫助小中大學復學複課。由有資質的老師進行學歷教育的課堂教學,這也是網際網路科技第一次真正進入中國教育體系最核心的部分。

中國經濟的整體數位化因為疫情而加速,線上線下多元和深度的融合漸成為不可擋的趨勢。關注這裡的機會,做好這裡的規劃,也許就抓住了自己職業生涯的未來。

三、歷史啟示篤行遠

現在,全球疫情已開始在不同地方出現轉機,比如東亞、大洋洲,但遠未結束,尤其是全面復工復產復學、社會活動和國際交往逐步恢復正常後的防控。疫情終究會過去,當下全球科學家都在攜手加緊研製疫苗,人類一定有辦法找到戰勝疫情的辦法。疫情暴露了社會短板,這也是查缺補漏的機遇。十七世紀,工業革命早期的英國人均預期壽命不過35歲,現在,這個指標翻了一倍還多,18個月就可以量產高標準的疫苗。陣痛過後,社會的公共衛生習慣將會極大提高,全球的公共衛生體系將會在合作發展中健全,相信人類整體將得到更大的健康保障。

不僅這次全球疫情,其實跨國界的議題和事務,比如全球氣候問題、國際反恐問題等,以及涉及全球公共利益的資源共享與分工,無論提前主動預防還是危機被動防禦,都是離不開全球化合作的。

歷史是一面鏡子。這不是人類第一次面對重大挫折,回望過去一百年,人類碰到的大風大浪不計其數,社會依然在螺旋式上升。正如著名的歷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αριστερά Σταύρος Σταυριανός)在其著作《全球通史》裡寫道:人類是獨一無二的,是命運的創造者,而不是命運的產物。

然而,科技的發展讓很多科學家和善良的人們,產生了美好的期望,卻與實際存在的社會問題、社會衝突和國際爭端存在很大差距,並且差距在不斷擴大。斯塔夫裡阿諾斯深刻地指出:科技變革通常還是被接受和受歡迎的,因為它一般都能提高生活水平;然而文化變革則是令人恐慌和遭到抵制的,因為它威脅到傳統的、令人舒適的社會標準和實踐。這種二分法在整個歷史中一直都很流行,結果也就形成了在我們自己創造的科技風暴中社會的停滯。他說,雖然歷史學家們沒有魔法師的水晶球,但是他們能比較確定地預測到,21世紀既不是烏託邦,也不是地獄,而是一個擁有各種可能性的世紀。

人類的未來,不僅依靠大腦,更加依靠心靈。大變局的時代,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我們應當做些什麼?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畢業禮,希望裡面有你們可以找尋的答案。

這個畢業禮,不僅是給這一屆畢業生的,也是屬於所有武院人的,它就是武漢學院的校歌——《明校歌》。三年前,我開始落筆為武漢學院校歌作詞,幾易其稿,多番修改,聽取意見,一直斟酌,總希望更能準確到位地表達我們的大學精神。疫情期間,校歌開始進行譜曲,今年4月8日,適逢武漢這座英雄城市解封,香港作曲家黃學揚先生發來了校歌的第一版旋律,著名大提琴家李垂誼先生根據校歌旋律定稿了英譯版並大提琴伴奏,由鋼琴家兼音樂指揮家約翰內斯·德布斯(Johannes Debus)先生鋼琴伴奏。

疫情期間,《明校歌》的誕生,匯集了武漢、深圳、香港、柏林四地的國際合作與努力。

為了《明校歌》的首次亮相,學校遴選了二十餘位同學,其中還包括幾名國際留學生,他們在家或宿舍裡先熟習曲譜,由學校的專業聲樂教師組織線上輔導,再各自錄音合成了校歌的演唱版本。他們傾情演唱,就是要在這個特殊時期,為大家獻上這場精彩演出,為武漢學院的師生們打氣!

世界在變,天地在變,不變的是我們的內心。同學們,願大家秉持一片赤誠之心,對己對人對社會;願大家秉持一片赤誠之心,對過去對現在對未來。

畢業了,你們是不平凡的「2020畢業生」!

祝福大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在線撥穗!這個高校的畢業典禮,出動了機器人……
    在線撥穗!「雲畢業照」瞬間走紅Q版的、PS版本的……應有盡有而在這兩天南京郵電大學一場特殊畢業典禮直接火上了熱搜到底為何而火,你看看就知道↓5月22日上午南京郵電大學舉行2020屆研究生畢業典禮
  • 遊戲裡也能舉行畢業典禮?看抖音上的後浪們花樣「雲畢業」
    受疫情影響,今年全國多所高校舉行了"雲畢業典禮"。截至目前,有17.5萬人通過抖音特效穿上「學士服」參加雲畢業典禮,有超291萬人在抖音發布畢業視頻,累計獲贊超6.7億次。這些數據來自近日發布的《2020年畢業季抖音數據報告》。
  • 告別英雄城市 我必乘風破浪 武漢高校雲畢業典禮簡潔溫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琳 韓曉玲6月21日,華中科技大學在光谷體育館舉行2020年畢業典禮,1萬多名畢業生通過網絡直播重溫校園時光,完成一場特殊的告別。近幾天來,武漢地區各高校都以「線上+線下」的雲畢業典禮形式,送別莘莘學子。
  • 80餘所高校參與調查:雲上畢業典禮最遺憾的是什麼?
    6月20日,江城雨潤,珞珈山青,武漢大學2020年畢業典禮如約舉行。這是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以畢業生線上觀禮為主,660位畢業生代表線下參加,現場與5G直播同步進行。
  • 特殊畢業季,很多高校將畢業典禮改到了「雲端」,由父母完成撥穗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是最早籌備畢業典禮的高校之一,留守學校的老師精心安排活動流程,布置室外大操場的場地,萬事俱備,只欠畢業生返校,但疫情卻比學生提前到來。學校只好將計劃好的典禮臨時改成室內的小型儀式,精心製作好的大型裝飾板包裝都沒有拆,時隔半個月仍孤單地立在操場上。
  • 大學生「雲聚」畢業典禮說再見
    記者了解到,華南理工大學開發了線上直播「黑科技」,即通過虛擬實境「雲」入場技術為今年最特別的畢業典禮助力。7月9日,華工用360度全景相機拍攝2020屆畢業典禮真實現場,並投影到虛擬實境空間,實現線上畢業典禮直播。
  • 海醫第二臨床學院2020屆畢業典禮舉行
    6月10日下午,在高亢的國歌聲中,海南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2020屆畢業典禮在醫院醫技樓五樓第一會議舉行。醫院領導、職能部門、各教研室負責人和教師代表參加典禮。  據悉,今年該院擬按期畢業學生143人,其中本科畢業生119人、碩士畢業生24人,優秀畢業生4人。畢業典禮現場。
  • 航海學院2020屆本科畢業典禮系列活動順利舉行
    2020年7月10日是西北工業大學2020屆本科生畢業的日子,航海學院學子完成了本科期間所有理論、實踐課程和畢業設計,順利完成本科學業,獲得工學學士學位。今日,航海學院順利舉行了優秀本科畢業生座談會、畢業典禮和畢業晚會,聆聽學生對學院發展的建議、授予畢業生學士學位、慶祝大家畢業。優秀本科畢業生座談會於上午8:30在航海學院201會議室開始。
  • 南方醫科大學、廣州大學舉行「雲」畢業典禮
    部分學生代表參加南方醫科大學2020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高鶴濤攝大洋網訊 南方醫科大學、廣州大學為2020屆畢業生舉行了特殊的「雲」畢業典禮,控制現場參與人數,師生互道一聲珍重,相約更高處再見,同樣儀式感滿滿。
  • 雲畢業典禮哪家強?剛看一個就已經服了
    疫情之下,各個高校為了教育工作的正常運行,施展了許多「妙招」:前有雲開學,雲上課,接著是雲考試,最後,一不小心就雲畢業了?不過沒關係,就連畢業典禮高校都各展高招,給大家帶來了別樣的精彩。今天本宅就給大家盤點下那些有意思的花式雲畢業!
  • 畢業答辯「雲上見」:「雲畢業」,一樣有儀式感
    徐培欽攝(人民圖片) 徐 駿作(新華社發) 機器人替身參加畢業典禮、「雲畢業照」腦洞大開、行李「在線打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高校師生亮出「十八般武藝」,以科技、創意賦能畢業儀式,「雲畢業」成為熱議話題。
  • 西安翻譯學院隆重舉行2020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2020年7月4日傍晚,西安翻譯學院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該校首次藉助網際網路技術,採用線下與線上同步進行,通過平臺直播的形式,舉行2020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全國各地的萬名畢業生「雲端相聚」,200名畢業生代表參加現場典禮。
  • 湖南師範大學樹達學院舉行2020屆畢業典禮暨學士學位授予儀式
    新湖南客戶端6月24日訊(通訊員 李瀚 劉詩琴 楊敏)6月24日上午,湖南師範大學樹達學院在樹達樓113報告廳和官方微博「樹達網」直播間分別舉行了線下、線上的2020屆畢業生畢業典禮暨學士學位授予儀式。
  • 2020年抖音畢業季報告:超291萬人在抖音發布畢業視頻
    作者:羅攀 責任編輯:羅攀   中新網7月10日電 受疫情影響,今年全國多所高校舉行了
  • 2020年抖音畢業季報告出爐,畢業視頻獲贊超6.7億次
    來源:金融界網站受疫情影響,今年全國多所高校舉行了"雲畢業典禮"。截至目前,有17.5萬人通過抖音特效穿上「學士服」參加雲畢業典禮,有超291萬人在抖音發布畢業視頻,累計獲贊超6.7億次。這些數據來自近日發布的《2020年畢業季抖音數據報告》。該報告還顯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十所高校是今年畢業季抖音最火的高校。雲畢業的形式各具特色:在遊戲裡辦畢業典禮、機器人「代領」畢業證、雲畢業晚會、家長替校長為畢業生撥穗等。
  • 「雲畢業」刷屏社交網絡,天翼雲聯合蘇大演繹花式「雲畢業」
    機器人替身參加畢業典禮、行李「在線打包」、點擊手繪地圖雲遊校園、線上自動合成畢業生與學院師生集體照的大合影……從「雲開學」到「雲畢業」,全國各大院校開始紛紛上雲,旨在通過科技的力量帶給學生們不一樣的儀式感。
  • 站在鳳凰花開的路口,我們這樣畢業了
    「雲畢業典禮」。有17.5萬人通過抖音特效穿上「學士服」參加雲畢業典禮,有超291萬人在抖音發布畢業視頻,累計獲贊超6.7億次……這些數據來自近日發布的《2020年畢業季抖音數據報告》。該報告還顯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十所高校是今年畢業季抖音最火的高校。
  • 南京理工大學舉行2020本科生「雲」畢業典禮:青春啟航,夢想飛揚!
    6月23日上午,「青春啟航,夢想飛揚」南京理工大學2020屆本科生「雲」畢業典禮在體育中心舉行。黨委書記張駿,黨委副書記、校長付夢印,中國科學院院士、校學術委員會主任芮筱亭,黨委副書記陳巖松,副校長廖文和,黨委副書記席佔穩,副校長陳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許百濤,校長助理何勇、路貴斌、李強,各學院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教師代表、畢業生代表共同參加了畢業典禮。師生們、家長們通過「雲」直播在線觀看了畢業典禮。典禮由陳巖松主持。
  • 《青蛙王國》全員助陣吉林動畫學院2020雲畢業典禮
    7月10日,在吉林動畫學院2020「雲畢業典禮」上,一位特殊主播的亮相「引燃」全場。身穿米白色燕尾服、頭戴小禮帽、擁有令人羨慕的大長腿,屏幕上的「小雨點」醜萌中帶著國際範,帥氣登場,與在線觀眾進行互動。
  • 「再回母校,我請你們喝咖啡」德州學院雲畢業典禮上校長定下約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馬志勇 王金剛 通訊員 馬曉敏沒有往年齊聚一堂,沒有祝賀順利畢業的擊掌相慶。6月17日下午,德州學院舉行畢業生2020年「雲」畢業典禮,5281名畢業生齊聚「屏幕之上」。在致辭中,德州學院校長、德州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趙勝村和同學約定「歡迎同學們再回到母校,我在咱自家的網紅餐廳裡,請你們喝咖啡!」「帶著任務來的」17日下午,參加畢業典禮的學生代表齊聚音樂廳,隔排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