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人身險市場如何迎頭趕上國際標準?這場吹風會給出「風向標」

2020-12-18 北京商報

自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力促人身險擴面提質已有一周,12月16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介紹了人身險萬億級別市場規模的發展狀況,並指出我國人身險市場現階段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差距,表示在商業健康險板塊,將保障範圍擴至醫保目錄外可大大降低居民自費醫療負擔;而在養老領域,監管也表示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業內人士認為,要想彌補與國際市場之間的差距,或可考慮從銷售服務、提質擴面等角度進行「彎道超車」。

人身險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發力銷售服務彌補差距

據洪介紹,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壽險業市場,前11月我國人身險保費收入3.1萬億元,佔保險業的74.1%,同比增長7.4%;人身險公司總資產近20萬億元,佔保險業的85.5%。根據最新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國有10家保險公司上榜,包括含香港、臺灣地區。

而在助力民生保障方面,目前我國有3億人購買長期人身險保單,被保險人接近6億人,商業人身保險覆蓋面達到42.7%,風險保障總額超過1000萬億元。據黃洪介紹,前三季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覆蓋10億多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參保患者實際報銷比例平均提高了14個百分點,切實減輕了老百姓的經濟負擔;商業養老年金保險保費收入551億元,責任準備金5623億元;健康險前三季度保費收入達到6666億元。

此外,黃洪還介紹了人身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明顯增強、風險防範成效顯著等發展成果及趨勢。

與此同時,黃洪也指出,目前我國人身保險市場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如在滲透率方面,目前我國人均持有人身險保單數不足1件,僅為0.8張,這與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此外,我國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分別只有4.3%和430美元,在全球的排名分別排為第38位和第46位,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水平,也低於全球保險業的平均水平。

同時,從市場需求來看,黃洪認為,儘管近年來人民群眾對保險產品的需求大幅提升,主動買保險的人多了,但保險仍然沒有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目前,我國僅有1/5的人擁有長期壽險保單,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

「從供給來看,目前的商業保險產品數量還是不少的,但是產品的形態較為單一,同質化的產品比較多。產品本身的吸引力也不夠,與人民群眾的需求仍有較大的距離。」黃洪指出,特別是針對老年人、兒童、新業態從業人員風險特徵的產品供給不足,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時,保險業的風險補償作用的發揮也比較有限。

此外,黃洪表示,從市場競爭狀況來看,我國人身保險目前還沒有形成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從經營管理水平來看,與國外發達國家的保險公司相比,我們的經營管理水平還是有較大的差距,如在成本控制、風險控制、資產負債匹配等方面。黃洪介紹稱,目前,除大型保險公司經營狀況快速提升之外,大部分中小保險公司經營管理還比較粗放,發展仍然存在比較困難的局面。今年11月末,31家中小人身保險公司還處於虧損狀態,佔機構數量的34%。

對於如何彌補與國際水平之間的差距,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認為,在需求端,隨著保險意識的普及、保險教育的深入,消費者需求的增幅會不斷提升;而在供給端,他建議國內保險業或可考慮從銷售服務角度進行突破。

同時,在保險銷售渠道方面,徐昱琛指出,當前銀行渠道的保障型保險產品基本很難銷售,而代理人渠道專業性強、流動性大,保險銷售迫切需要新的渠道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他認為,當前的網際網路渠道可以提升保險透明度,方便消費者選擇產品,有著較大的發展潛力。

保障範圍擴至醫保目錄外 減輕健康險醫療負擔

數據顯示,到今年11月末,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達到了7641億元,同比增長了16.4%;賠付支出2531億元,同比增長了22.4%;長期健康保險為參保群眾積累了超過1萬億元的風險保障準備金,商業健康險發展速度不可謂不迅速。然而,黃洪指出,與速度快、產品多、保障寬、覆蓋廣相伴的,是商業健康險在售的產品期限較短、能夠理賠支付的金額比較少以及無序競爭的問題。

與「保額高,但實際上能夠理賠支付的金額較少」這一問題呼應的,是此前國常會對於保險公司將醫保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保障範圍行為的鼓勵。

黃洪表示,這是要商業健康保險回歸本源,強化保障功能,降低人民群眾的實際醫療負擔。他認為,目錄外的自付醫療費用恰恰是商業醫療保險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通過提供長期保障,加快長期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可以平緩和減輕經濟波動的衝擊,與基本醫保形成結構互補,穩定參保人保障預期,減少後顧之憂。

「一旦參保人得了大病,實際上會用到很多目錄外的藥。我們現在也在研究這個問題,就是要把一部分目錄外的費用納入到商業保險公司承辦的大病保險之內,這樣就能夠讓老百姓不增加一分錢,一旦得了大病,發生高額醫療費用,主要是目錄外的醫療費用,由保險公司來按照保險合同進行報銷,就可以大大降低參保人因大病所形成的目錄外的自付醫療費用的負擔。」對此,黃洪如是解釋。

除此之外,黃洪還提出,未來銀保監會還將採取加大對商業健康保險的宣傳力度;推出一些保險責任期限長的長期健康保險;推動商業保險通過區別定價和費率浮動,以及資金帳戶積累等方式,鼓勵年輕人和健康人群為未來的健康保障投保;加強包括信息系統、精算制度、定價規則的基礎建設,進一步對疾病發生率表的完善;提高商業健康保險的服務能力等措施,促進商業健康險發展。

專業化、開放化、創新化 商業養老建設猶需加速

近年來,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發展較為迅速,但是與發達國家成熟保險市場相比仍較為滯後。據黃洪介紹,到今年三季度末,我國養老年金保險原保費收入僅為551億元,在人身保險原保費收入僅佔2.1%,積累的保險責任準備金超過5600億元。

在養老方面,國常會此前表示,將按照統一規範要求,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究其原因,黃洪解釋稱,商業養老保險是個人養老金的重要組成部分。

「商業養老保險是市場化的養老方式,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可以實現養老資金的穩健增值和終身領取,有效化解投資風險和長壽風險。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統一規範,有利於充分發揮其長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點,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的制度標準,進一步提升第三支柱的保障水平。」對此,黃洪如是解釋。

因此,下一步銀保監會將加快發展專業化經營市場主體,支持設立養老保險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等專業機構,擴大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鼓勵養老保險機構堅持專業化發展方向,深耕養老金融業務領域,積極探索長期養老金管理和養老金融服務新路子,在第三支柱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同時,銀保監會將擴大商業養老保險領域對外開放。堅持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市場環境,完善相關監管措施,確保各項對外開放政策在養老保險領域落地實施。支持境外資本參股設立各類養老保險機構,支持外資保險公司經營商業養老保險業務。通過引入國外成熟的養老保險業務經營和養老金管理經驗,提升我國保險業經營水平,服務好人民群眾差異化養老保障需求。

另外,銀保監會將加大養老保險產品創新。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適當擴展保障責任,提供更加靈活的養老金積累和領取服務,支持保險機構立足消費者需求,創新發展提供具備長期直至終身領取功能的養老年金保險,特別是能夠與其他養老金融產品所積累的養老資金有效對接的即期年金產品。鼓勵保險機構面向創新創業就業群體的保障需求,開發有針對性的養老產品,支持保險機構探索運用網際網路、金融科技等方式,優化業務流程,改進服務質量。

此外,銀保監會將強化養老保險基礎建設。完善數據標準,規範商業養老保險相關統計標準和統計規範,加強商業養老保險信息統計和保單管理,修訂完善行業經驗生命表、疾病發生率表等數據基礎,擴大視野,加強與養老健康領域機構合作,多維度增加數據積累。

最後,銀保監會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專業能力。鼓勵保險機構加大精算、投資等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督促保險機構改進精算專業技術,加強長期穩健投資和風險管控能力建設,夯實行業發展根基。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周菡怡

相關焦點

  • 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2020年11月6日)_中國政府網
    歡迎出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先生,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梁濤先生,請他們為大家介紹金融機構合理讓利落實進展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吹風會的還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先生,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先生。下面,我們請劉國強先生作介紹。
  • 這場吹風會→聚焦2020疫情下的中國領事工作
    12月17日,外交部2020年度領事工作吹風會在北京舉行。今年的主題是「疫情下的中國領事工作 」,健康碼國際版如何降低跨境疫情傳播風險?復工復產又有哪些舉措?領事業務即將電子化?遠端防控「碼」上見效 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崔愛民表示,中方在國際上率先開展遠端防控,通過防疫健康碼國際版 、遠端核酸檢測 、血清抗體檢測 等舉措
  • 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
    歡迎出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正式印發,為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吹風會的還有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先生。下面,我們請任鴻斌先生作介紹。
  • 央行開展萬億級公開市場操作 A股市場如何開局?
    一次性開展萬億級公開市場操作 A股市場如何開局?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提前一天公告,主要也是出於穩定明天金融市場開市後投資者預期。農曆春節期間,儘管國內金融市場休市,但海外市場、大宗商品、匯率等金融資產價格的下滑,讓投資者對明日開市後國內金融市場走勢表現出擔憂。
  • 這場吹風會→聚焦2020疫情下的中國領事工作-國內新聞-國內新聞...
    水母網12月18日訊 12月17日,外交部2020年度領事工作吹風會在北京舉行。今年的主題是「疫情下的中國領事工作」,健康碼國際版如何降低跨境疫情傳播風險?復工復產又有哪些舉措?領事業務即將電子化?遠端防控「碼」上見效外交部領事司司長崔愛民表示,中方在國際上率先開展遠端防控,通過防疫健康碼國際版、遠端核酸檢測、血清抗體檢測等舉措,為來華人員織密「防護網」,為疫情防控築起「防火牆」。
  • 國產大飛機交付成功,瞄準國際萬億市場,波音見狀著急了?
    經過多年的付出,我國國產大飛機交付成功,如今接下的訂單已經達到了百架之多,而接下來就開始瞄準國際的萬億市場,但是這樣的情景波音看到之後卻開始著急了。瞄準國際萬億市場在早期的時候,由於西方國家研發的質量非常好,所以也讓他們獲得了眾多國家的訂單,從而也讓他們在國際航空市場上獨佔鰲頭。隨著波音飛機接連出現故障,導致他們的名聲不斷下降,最終多國也紛紛暫停他們的訂單,其中就有我國。
  • 行業國際標準的引領者—ASTM如何推動漢麻的採樣標準
    結合其創新的商業服務,並不斷提升專業性能,ASTM致力於幫助每個人對所購買和使用的產品具備信心——從孩子手中的玩具到頭頂上的飛機。通過了解商業需求,以消費者優先為原則,讓ASTM標準觸及日常生活的每一個部分——幫助我們的世界更好地工作。 ASTM國際是全球公認的開發和提交自願一致性標準的領導者。
  • 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2020年12月16日)_中國政府網
    出席今天吹風會的還有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陳映東先生、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袁序成先生。下面,首先請黃洪先生作介紹。 我剛才在前面介紹了我國人身保險業發展的基本情況,我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從保險業的發展速度、規模、市場總量以及國際影響力來看,我國人身保險業這些年來確實取得了不少進步。
  • 點亮萬億市場,青島如何掌燈「夜經濟」?
    在角逐國內城市經濟新的增長極的路上,每個城市都在走出自己的「夜特色」,面對夜間經濟這一萬億級的潛在市場,青島又該如何加速奔跑?面對,「夜經濟」蓄勢待發的萬億級市場,青島已然邁出了亮眼的步伐。文武兼濟,城市核心的涅槃新貌新發展格局的穹頂之下,青島高質量發展的動能不斷聚集,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面貌不斷刷新,島城的「夜經濟」也不忘推陳出新,迎來了全新的發展熱潮。
  • 美6萬億刺激史無前例,市場于震蕩中艱難尋底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對第一財經表示,美聯儲在兩輪降息後宣布了一系列信貸工具及無限制量化寬鬆(QE),再加上美政府2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目的是讓美國企業特別是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安心,讓投資人安心,短期內這些措施相當於一劑「強心針」的作用。
  • 領跑萬億級潮牌市場,bibididi會成為下一個潮牌彩妝獨角獸嗎?
    路透社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潮流市場規模已達到4000億美元,近乎3萬億元人民幣,和2017相比,增長了136%。尼爾森數據則顯示,中國 2019 年潮牌的消費增速達到 62%,是非潮牌增速的 3.2倍。  由此可見,潮牌文化風生水起的背後,有一個萬億元級的潮牌消費市場,亟待發掘消費及文化的增量價值。
  • 浙江日報丨在義烏國際商貿城 記者體驗「標準進市場」一把尺子「量...
    一見到義烏標準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周江,我們就提出自己的疑問:「何為標準?何為『標準進市場』?進市場目的何在?」1月中旬,周江帶著我們來到義烏國際商貿城,感受義烏如何「標準進市場」。「標準是對重複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自古就有。秦始皇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就是標準;現在的工業規模化生產,也是標準化的生動實踐。」
  • 萬億「她經濟」時代,施百瑞如何在美康市場中佔得一席?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的健康產業規模將突破8萬億元,到2030年將突破16萬億元。這其中,大健康美麗產業在「她經濟」的帶動下增長迅速。據天貓國際保健行業負責人介紹,天貓國際的美容營養品銷量已連續3年保持高增長。
  • 中國清算業謀取國際話語權 CCP12發布首個國際標準
    這是在原先行業標準基礎上一個更具操作性的升級版,有利於比較各中央對手方的風險控制情況,維護全球金融穩定性。   中國謀求金融業國際話語權,清算行業是一個突破口。  11月2日,中國首個清算業國際標準,CCP12量化披露實務標準在上海發布。
  • 索菲亞深度布局「大家居」,進擊萬億整裝市場
    顯然這將為索菲亞的整裝市場布局增添更大澎湃勢能。有此「三力合一」,索菲亞方能篤定進擊萬億整裝市場,給新世代消費者一個不同於以往的答案。萬億市場如何破局早在今年10月底,索菲亞即公告將聯手聖都家裝成立合資公司。彼時,市場亦在探測索菲亞進軍整裝市場的意向。
  • 2020廈門國際眼鏡業展覽會圓滿舉辦
    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國際各大眼鏡展會相繼宣布延期或者取消,眼鏡企業亟需一個通過展會平臺進行品牌營銷、產品貿易的機會。在此背景下,12月3日―5日,由福建省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廈門市會議展覽局作為指導單位,廈門市眼鏡協會、廈門會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廈門會展金泓信展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廈門國際眼鏡業展覽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 獲阿里5億融資,三維家如何「重構」4萬億家居市場?
    億歐智庫發布的《2019-2020年度中國家居家裝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家居建材行業市場保持低速穩步增長,預計2020年行業市場規模達4.5萬億元。雖擁有四萬億市場體量,但傳統家居家裝市場卻「大而分散」。在衣食住行四大領域中,「住」是目前網際網路技術改革進展最為緩慢的一個,同時也是國內唯一一個未能誕生綜合性巨頭的領域,目前行業最大企業的市場份額仍不足1%。
  • 新時尚之都不斷崛起,青島如何脫穎而出?這場東西方時尚盛宴擦出...
    這是將時尚作為城市發展目標的青島,與國際時尚之都米蘭的首次「親密協作」。這場東西方的時尚碰撞,也理應被放在更深廣的語境中觀察——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即將佔到世界總額的50%,作為全球最大的時尚市場,全世界的時尚產業都在注目中國。在中國萬億級時尚產業崛起的大潮中,將時尚作為城市重要發展內涵的青島準備好了嗎?
  • 柔性技術開啟半導體顯示迭代大幕,撬動萬億級新市場
    推動這場新技術革命的,是一家中國原創柔性半導體技術企業柔宇科技,柔性顯示只是柔宇發力並已取得重大實質技術突破的一個半導體領域之一。據悉,柔宇在全柔性顯示領域開創了一條超低溫非矽路線,即ULT-NSSP技術,與三星的LTPS技術相比,柔宇基於新技術路線的柔性顯示面板在良品率、遷移率等關鍵核心指標上大幅領先。
  • 德邦快遞入局雪具寄遞市場:攪局者or破局者?
    2022年冬奧會即將到來,在「3億人上冰雪」的政策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冰雪運動產業中來,推動冰雪運動升溫。根據《中國冰雪旅遊消費大數據報告(2020)》,2018-2019冰雪季我國冰雪旅遊人數為2.24億人次,比2017-2018冰雪季增長13.7%。預計到「十四五」規劃末期的2025年,我國冰雪旅遊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超過1.1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