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攝影的過程中,你一定聽過各種各樣的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這些口訣看起來總是那麼有用,但死記硬背的結果是基本沒過兩天統統忘光光,和死記硬背相反的是理解和實踐,這篇文章幫大家從根源上掌握攝影學習過程中的經常遇到的攝影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
相機控制照片曝光三要素
光圈越大越明亮,光圈越小照片越暗;快門越慢越明亮,快門越快照片越暗;感光度越高越明亮,感光度越低照片越暗。圖:相機工作原理圖
分析相機工作原理圖,一目了然,光線想要進入相機,只能通過光圈,穿過快門抵達感光元件,被感光元件記錄。所以在整個拍攝過程中,相機控制照片曝光的要素是快門、光圈、ISO這三個。
控制照片成像效果三要素
快門速度越快,抓拍的瞬間凝固效果越好,快門速度越慢,照片凝固效果越差;光圈係數越大,照片的景深越大,光圈係數越小,照片景深越小;感光度越高,照片噪點越高,感光度越低,照片噪點越低。同樣從相機的工作流程切入理解,在相機的拍攝過程中,環境光線一般都是常亮光線,只要你的快門一打開,底片就會記錄圖像,快門開合的速度越快,記錄的瞬間越短,運動物體的瞬間凝固成像效果就會越好。
光圈係數反比例控制光圈孔徑大小,光圈係數越大,光圈孔徑越小,光線進入光圈孔徑形成的夾角越小,從焦點到可清晰成像的彌散圓之間的距離越遠,這個範圍就是景深範圍,自然景深就會越大。相反,光線通過光圈形成的夾角越大,彌散圓與焦點之間的距離越近,景深就會越淺。
感光度高,底片記錄到的光線內容更多,更容易放大光線中的噪點信息,感光度越低,底片敏感度低,更不容易記錄下光線中的噪點信息。
環境光曝光四要素
我們大多數拍攝場景都是在自然光或者室內常亮燈下進行拍攝,這個時候進入相機的光線只有環境存在的光。
環境光越亮,照片越明亮,環境光越昏暗,照片越暗;快門速度快,照片越暗,快門速度慢,照片越亮;光圈係數小,照片越亮,光圈係數大,照片越暗;感光度越高,照片越亮,感光度越低,照片越暗。
閃光燈曝光五要素
如果拍攝現場只有閃光燈光源,無任何環境光,此時影響照片曝光的要素有5個。
閃光燈輸出功率越大,照片曝光越明亮,閃光燈輸出功率越小,照片越暗;閃光燈的距離越近,照片越明亮,閃光燈的照射距離越遠,照片越暗;閃光燈的焦距越長,照射距離越遠,照片越明亮,閃光燈的焦距越短,照射距離越廣,亮度越低。光圈孔徑越大,照片越明亮;感光度越高,照片越明亮。(閃光燈的閃光速度遠快於快門速度,所以快門速度不會影響到閃光光源對照片的曝光影響。)
閃光燈補光六要素
快門速度越慢,被自然光照亮的背景越明亮,快門速度越快,被自然光照亮的背景越暗。
光圈孔徑越大,照片前景和背景的亮度都會更亮;感光度越高,照片前景和背景的亮度越更亮;其他三個要素參考上一條。
背景虛化的三要素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虛化),光圈越小,景深越深(背景越清晰);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背景越虛化;對焦距離越近,景深越淺,背景越虛化;背景距離主體越遠,背景越虛化。景深的深淺導致的背景虛化效果,都是因為彌散圓,彌散圓指的是人眼可以辨認為清晰的邊界。照片中清晰的內容都屬於彌散圓範圍內,一般入射光線的夾角越大,彌散圓距離焦點的位置越近,景深就越小,照片虛化就更明顯。
攝影光線的三個特性
光線強度,光線強度越大,環境越明亮,照片也會更亮;光線方向,照射角度方位不同,會在拍攝主體上留下不一樣的光影效果;光線色溫,光線色溫值越高,光線中含有的藍色光越多,光線色溫值越低,光線中含有的紅色光越多。
照片色彩的三個特性
色相:色彩的顏色,照片風格參數和白平衡都會影響到一張照片的色彩;飽和度:色彩的飽和度,飽和度越高,顏色越濃鬱;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閃光燈使用必知三要素
GN指數:反應閃光燈的閃光功率,使用手動閃光模式時,可用於計算光圈係數的值,光圈係數=GN*燈距(默認閃光燈功率全開,且相機ISO為100);最高閃光同步速度:有些只支持1/160s,有些支持1/250s,有些支持高速同步閃光拍攝;同步方式:前簾同步(按下快門的瞬間閃光燈發出閃光)、後簾同步(按下快門後,閃光燈先不閃光,快門結束的一瞬間,閃光燈釋放閃光)、去紅眼模式(閃光燈先預閃一次去除紅眼後立即開始正式閃光)。
鏡頭選購必知四要素
鏡頭焦距:決定拍攝取景大小,直接影響實際拍攝時的視覺範圍,焦距越短,視野越廣,焦距越長,視野越窄;
最大光圈:評估鏡頭通光情況的重要參數,一般建議選擇最大光圈更大的鏡頭;
最近對焦距離:允許拍攝物體的最近距離;
放大倍率:能把被拍攝物體在傳感器上放大的倍率,一般微距鏡頭的放大倍率可達到1:2,甚至1:1.
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你可能還會遇到更多的三要素、四要素,但是不管是哪些要素都是攝影過來人自行整理的知識點,你不必須照本宣科,嚴格按照這些經驗之談去局限你的攝影之路,因為所有的這些經驗之談都是立根於基礎知識之上的,把基礎知識點搞透自然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