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團長和他的主創團 團長說心理 收錄於話題#親密關係2#爭執1#情商1
比別人更快看到精選心理學優質好文
✦用心理學,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
NO.144
作者:黃啟團
主播:小孫 背景音樂:燃情歲月
圖片整理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
「吵架」也要有正確姿勢
今天,團長想和你聊聊「吵架的正確姿勢」。
吵個架也能上熱搜的,估計只有明星夫妻了。
最近,林心如和老公霍建華當街吵架的新聞就上了熱搜。
霍建華拉著林心如的手,大聲說:「幹嘛啦!」
隨後兩人分道揚鑣,各走各路。
林心如走到路邊哭泣,時不時抬手抹淚。
而霍建華則獨自買了東西,開車回家。
很快,林心如就回應,兩人只是在討論事情,意見不同聲音大了點而已,自己也是想單獨走會兒路,所以讓老公獨自回家。
這對夫妻怎麼了,我們並不知道。明星和普通人一樣,婚姻中難免有各式各樣的摩擦,爭執更是家常便飯。只是有太多人的婚姻,在一次次的抱怨中,從濃情蜜意化作相看兩厭。這都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吵架」的正確方法。
我們來看下面這個真實的案例。
2
別錯把抱怨當需求
在我的《重塑親密關係》課程中,韓欣和丈夫就是因為不會「吵架」差點要離婚。
一上臺,韓欣就非常憤怒,拿著話筒直接了當地告訴我:「我和他過不下去了,要是找團長做了個案還不行,就離婚!」
每噹噹事人這樣說的時候,我都會先安撫他們,因為我知道,婚姻中有多大期待,才有多大失望,只要還願意來到課堂,就還有希望。
我請她先表述對這段婚姻的感受,她說:
「我們結婚十年了,我忍了十年,忍了一個沒用的男人十年,忍了一個只會敗光家裡錢的男人十年……」一開口,她的淚水就流了下來。
她接著說:「十年了,他總是做各種各樣的投資,一會兒是比特幣,一會兒是超市加盟,從來沒賺過錢,看我百般阻攔,他直接把家裡的錢悄悄拿去投資……再這樣下去我真的看不到希望了,孩子的學費怎麼辦,老人的醫藥費怎麼辦,我都不敢想以後的晚年生活,我到底還能怎麼辦……」
臺下很多學員聽了都不禁議論。「比特幣那麼考驗智商的遊戲怎麼還有人參與呢?」「這樣太過分了,都十年了還不收手」「是啊,老婆跟著這樣的男人太吃虧了。」
我請太太先把話筒交給先生,聽聽他怎麼說。
先生接過話筒承認道:「她說的都是事實,我沒什麼好辯解的……」
聽到先生怎麼說,太太馬上把頭扭向一邊。但是,我從來不直接相信當事人說了什麼,因為有的時候他們以為的並不是實際發生的。
我問先生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既然你知道妻子對此不滿,我想這十年你們也沒少為這事爭吵,為什麼不收手呢?」
他脫口而出:「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說罷,一個大男人刷刷流下了眼淚。
「咽不下這口氣」,是他寧願賭上婚姻的未來,哪怕十年被老婆看不起,也要「放手一投」的關鍵之所在。
「我想證明給她看,我是能賺錢的,但越這樣想越沒成功過。其實我是願意收手的,但她這樣囉嗦真的好煩。」
太太拿起話筒想反駁。我示意她先聽完丈夫的表達,繼續問道:「她是怎麼囉嗦的呢?」
「她會說『你看看你像個什麼樣的男人?』『老娘受夠你了,不想受再受了』,最過分的一次,我在開車,她坐副駕駛,突然她就撲過來對我又打又罵,我趕快把車停路邊,任她打,任她罵。她還不夠,直接起身下車,摔上車門,頭也不回地走了……
每次回家,我都能看到她嫌棄的眼神,我也是男人,也要面子的啊……」
-「知道我嫌棄你還不收手,還不做點正事!」妻子實在忍不住了,拿起話筒回懟道。
聽到這裡,我終於明白了他們婚姻的「魔咒」在哪裡了,不是投機,不是貪念,也不是老公」沒用」,恰恰是老婆錯把抱怨當做了需求,而抱怨,恰恰是婚姻中最深的毒藥!
3
「吵架」也有正確姿勢
在描述後面的個案過程前,先和大家說說,什麼叫錯把抱怨當需求。
薩提亞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冰山原理」認為,如果溝通出現摩擦,其實是因為彼此看不到對方行為背後的深層「需求」。
「冰山原理」 ,指的是:我們每個人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約只有八分之一,另外的八分之七則藏在水底。
如果去探索隱藏在水底的部分,我們會看到生命中的想法、期待、渴望……等,那便是一個人的「真我」。
個人內在冰山分成六個層次,依次是:行為,感受,想法,期待,渴望,我是。
深入理解來說,是這樣的——
行為:我們五官所接收到外界的信息。(爭吵、擁抱等。)
感受:行為帶給我們的內心反應。(爭執後的傷心,相處時的甜蜜等。)
想法:有了感受之後,信念價值觀系統的一個反應。【夫妻爭吵後,心裡很憤怒(感受),想讓對方閉嘴(想法)】
期待(需求):一種具體的需求。(我想擁有更多的錢,我想伴侶給我送禮物等)
渴望:一種深層的共性需求與期待。如需要被愛,接納,理解,安全,讚美,肯定,尊重、重視等等。
我是:有兩層意義。
從表層理解,是一個人的自我認知,是身份層面的定位。也就是對「我是誰?」的表層回答。在這個層面,通常是一個人的社會角色,比如我是父親、母親、老闆、職員等。
更深一層,涉及到哲學及靈性層面,是對靈魂的終極追問。
在這個案例中:
韓欣的期待和需求是:丈夫能放下投機取巧的行為,做份正經工作,參與到家庭生活裡,她需要丈夫的陪伴,渴望得到他的支持,當她的這份需求沒能被滿足,她就感到失望和憤怒(感受),於是將內在的委屈化為外在的指責與抱怨(行為)。
而她的丈夫呢?
在渴望層面,他渴望有尊嚴地生活(渴望),當他投機失敗後,遭遇太太的抱怨和指責,在家裡徹底喪失了尊嚴。為了挽回面子,他需要在投機上取得成功,證明他是對的(需求)。他認為,只有投機成功,才能得到太太的尊重,他在這個家才能活得有面子(觀點)。可是,事與願違,由於自己能力不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敗,他十分沮喪(感受),可是,因為自己在經濟上沒有為家庭做貢獻,只能選擇隱忍(行為)。
這就是造成這對夫妻感情頻臨破裂的原因,從雙方的冰山中,讀者很容易就能看到問題所在,雙方都沒有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者說,採用抱怨的方式表達了需求,這就是錯把抱怨當需求。
生活中,這樣的「魔咒」比比皆是。
比如下面這個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深夜了,丈夫依然沒有回家,妻子在家心急如焚,一來擔心丈夫在外面有什麼意外,二來自己一個人在家,心中十分孤獨。這時,她多麼希望丈夫能夠陪在身邊啊!
可是,好不容易等到丈夫回來時,她並沒有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沒有表達自己的需求,而是一下子憤怒了:
「怎麼現在才回來?你心裡還有沒有我?」
「整天只知道陪客戶,客戶比我更重要嗎?」
「只知道工作,當初我真是瞎了眼,怎麼會嫁給你這樣的人?」
她這一把火,燒開了內心的潘多拉魔盒,委屈、怨恨、心酸、不甘、疲憊,負面情緒一波接一波湧上心頭。看到妻子發火,丈夫的火氣也一下子冒上來:
「我在外面拼死拼活的,不就是為了讓你過上好日子嗎?」
「我受苦受累,你在家裡享福,你怎麼還不滿足?你想讓我麼樣?
直到演變成了激烈地爭吵:
-誰稀罕你那兩個銅板,當初不知道怎麼眼瞎看上了你!
-簡直不可理喻,要不是看在孩子的份上,我早就不想忍了!
-那就離啊,誰怕誰?離開你我過得更好……
於是,一段美好的關係就變味了,夫妻之間的溝通陷入了死循環。
4
學會表達真正的需求
要解開這個死循環,雙方要看到抱怨這種溝通方式的無效性,停止用這個方式繼續溝通。
-「韓欣,當你在指責你的丈夫沒用、不像個男人的時候,你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我想讓他知道該收手了,做份普通的工作我就很知足了。」
-「你表達你需要做份普通的工作,一家人安安穩穩的生活,和你指責他沒用,你覺得這兩種表達之間有什麼不同?」
-「不這麼說他怎麼聽得進去,都是對牛彈琴」,她還沉浸在自己的憤怒與無助當中。
-「現在你來試一下,告訴你先生你希望他做份正經的工作,並告訴他當他把家裡的錢偷拿去投機,你的感受是什麼好嗎?」
韓欣微側過身,眼睛看了一下丈夫,說:
「老公,這麼多年我挺憤怒的(感受),如果你聽進去我的話一點點我都不會那麼憤怒。我們辛苦打拼十多年的錢都被你虧光了……」她哭泣著說完接下來的話:「你越通過投資證明自己,我越看不起你(觀點)。我嫁給你就是因為我愛你,你根本不用去證明自己,只要做份正經工作,好好做好孩子的榜樣,你在我的心目中依然是最重要的(需求)。」
她的丈夫,十年沒聽到妻子這樣說,在一旁通紅了眼眶,我問他:「聽到妻子這樣講,你是什麼感受?」
-「我所做的這一切就是為了讓這個家庭能過上好日子。」
我打斷了他:「請先不要解釋,告訴我你聽到了什麼?」
-「她說她希望我做份正經的工作,我舒服多了,可是我也有話說。」
我鼓勵他學著韓欣一樣表達自己的需求:
「老婆,去年你摔車門就走(行為),你走了之後,我很擔心(感受)。我知道你有情緒,但是我希望你有情緒時,在家裡你怎麼打我罵我都可以,別在外面失控,不是我愛面子,而是我很怕。我會很擔心你的安全,因為我愛你(動機)。」
我問韓欣:「你看到你平時的表達方式,會讓丈夫很受挫了嗎?」
她說:「我不知道,他從來都沒有跟我說過。」
-「這個還要說嗎,你應該知道啊」他的丈夫說。
臺下哈哈大笑,大家都突然明白,你不說對方還真不知道,即便是十年的夫妻。後來的過程我就不敘述了,我看到他們臉上的表情開始放鬆,生硬的指責變成柔和的請求,退縮和冷漠變成點頭和回應。
妻子答應,以後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當抱怨的話要脫口而出時,先讓自己冷靜10秒。
而丈夫,也答應去找一份正經的工作,如果以後還想投資,就開家庭會議,要妻子和兩個女兒,3票同意,才能取用家裡的資金。
韓欣需要丈夫對家的陪伴,安穩踏實,丈夫希望打拼的路上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當雙方都只抱怨時,既忽略了自己的需要,也忽略了對方的需要。當兩人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一方繼續指責,另一方就會壓抑或無視。
通過上面的對話練習,韓欣體驗到兩種不同的表達所帶來丈夫不同的回應,當她表達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對丈夫的指責時,丈夫沒有將自己封閉或是後退。而雙方也第一次知道,其實,對方對自己,是那麼的在意和珍視。
一段十年的婚姻,因為一個小小的「魔咒」,差點就走不下去。可是,只要看到對方背後那份深沉的愛和需求,都願意再給彼此一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這才是吵架的正確姿勢。
5
如何表達需求?
大多數婚姻出現問題的夫妻都抱著這樣的想法,是對方的某些行為導致了婚姻中的問題,只要對方做出改變,他們的婚姻就不會有什麼問題,這個婚姻才能繼續下去,於是喋喋不休的抱怨。
但實際上,抱怨,是夫妻關係中最深的毒藥。「怨」,就是不滿,是內心的期待沒有被滿足。
它除了耗盡感情的甜蜜,還有很多副作用,一個在抱怨家庭長大的孩子,會對父母的情緒變化特別敏感,特別會揣度父母的心思,努力做讓父母開心的事,變得討好而畏懼。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以前面丈夫晚回家的例子,先看看太太的冰山:
太太一個人在家,她的感受是擔心和孤獨,她的需求是丈夫能早點回家。如果丈夫回來時,她能表達這兩者,不僅可以避免爭吵的發生,而且,還會進一步加深雙方的親密關係:
妻子:
「親愛的,你終於回來了!你知道嗎?你沒回來之前,我有多擔心你,我猜你又去喝酒應酬客戶了,我擔心你喝壞身體,又擔心你酒後開車。而且,我一個人在家也很孤獨,你以後能早點回家嗎?」
我想,絕大多數的丈夫聽到妻子這樣說,都不會無動於衷吧?
抱怨,只會把對方推遠!
而感受和需求,才會拉近兩人的關係!
6
吵架,也是一份禮物
說回林心如夫婦吵架,媒體評論:「爭吵就像龍捲風,來得猝不及防。」的確如此。
但若視吵架為洪水猛獸,我們會下意識地逃避,甚至進入攻擊狀態。若是換個心態,把吵架看做一次磨合的契機,結果會大不相同。
所以相比較婚變傳聞,我願意相信他們只是意見不同,表達方式激烈了些。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爆發衝突,是因為自己的訴求,沒有被對方看見或滿足。所以,如果你在意一段親密關係,吵架時,可以試試問對方:你對我的要求是什麼?
同時問自己:我對他的要求是什麼?
只有當雙方的渴望被滿足後,才能獲得滿滿的安全感和親密感。才能真的做到,執子之手,與子幸福偕老。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更願成眷屬後的有情人能恩愛一生!
*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文中的案例中的名字和行業已做了刻意改變,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喜歡這篇文章就隨手轉發到您朋友圈吧>
- 作者簡介 -
黃啟團/ 壹心理聯合創始人
23年專注心理學應用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