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弱鳥先飛今翱翔——閩東寧德振興啟示錄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財經報

一季度率先轉正,上半年增速3.9%……今年以來,閩東寧德經濟發展呈現出「穩中有進、領跑全省」的良好態勢。

對於寧德來說,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從擺脫貧困到走向小康,從飽經失落到放飛夢想,閩東之變凝結著廣大幹部群眾的智慧心血和不懈努力,充分印證了「弱鳥先飛、後發先至」的發展辯證法,有力見證了「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奮鬥力量。

從擺脫貧困到富美小康

這是8月5日拍攝的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滿山青翠,四處茶香。39歲的王明秀正在為即將上市的秋茶做準備。返回老家寧德壽寧縣下黨鄉6年來,王明秀牽頭打造的「下鄉的味道」農業品牌已經遠近聞名。

說起這些年的變化,王明秀說了一句話:「返鄉人多了,年輕人多了,外來人多了。」

時針撥回到上世紀80年代,那時的下黨是福建全省唯一的「五無」鄉鎮:無公路、無自來水、無照明電、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因為交通不便,鄉親們甚至不敢把豬養得太肥,怕運不出去。

如今,下黨實現了歷史性蛻變,成為整個寧德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生動寫照。

長期以來,「老、少、邊、島、窮」的「窮」字是寧德的基本市情之一:9個縣市區中有6個是貧困縣,有50多個鄉鎮被劃為省貧困鄉鎮,200多萬人口中有70多萬被劃為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曾是閩東人民最迫切的渴望。

太姥山下、九鯉溪畔,徽派風格的村莊屋舍儼然,村道兩旁特產館、飯店和茶行林立。2019年,赤溪這個畲家村莊接待遊客2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000多萬元。

這是2016年5月8日拍攝的福建寧德福鼎市磻溪鎮桑園水庫附近的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赤溪村更早「出名」是在36年前:當地「家家茅草房、頓頓野菜糠」的情景經媒體披露後,引起全國關注。而在當時,赤溪並非孤例,閩東畲族群眾近20萬人,大多散落在偏僻的山區,生活條件艱苦。

走進寧德市扶貧開發主題展示館,一組組新舊照片對比引人深思:曾經困頓山中的畲族群眾搬進了山下的新家,曾經風雨飄搖的連家船民上岸定居……從一村一寨的新生到一家一戶的笑臉,閩東大地上處處是「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的變化。

坐在自家「海景房」明亮的客廳裡,53歲的連家船民江成財自豪地向來客展示兩個孫女跳芭蕾舞的視頻。而在30年前,這一幕他連想都不敢想。

這是2019年3月7日拍攝的寧德福安市溪邳村連家船民上岸新居(無人機照片)。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福建持續開展連家船民搬遷上岸工程,至2014年初,寧德市2.5萬連家船民全部上岸定居。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在閩東,連家船民是一類特殊的困難群體。他們世代以船為家、捕魚為業,常見祖孫三代擠在寬不足兩米的船上,很多人因長年的逼仄生活雙腿站立不直,被取笑為「曲蹄」。

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福建持續開展連家船民搬遷上岸工程,至2014年初,寧德市2.5萬連家船民全部上岸定居。江成財說:「上岸後,第一次住進燈火通明的房子裡,我們都高興得睡不著覺。」

這是7月15日拍攝的福建省寧德市三都澳大黃魚深水塑膠漁排養殖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7月15日,在福建省寧德市三都澳大黃魚深水塑膠漁排養殖區,養殖戶尤維德給大黃魚餵食。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夏夜,在寧靜的三都澳白基灣海域,大黃魚養殖戶尤維德的漁排上一陣喧譁。工人們起網撈魚,迅速加冰保鮮,隨後裝船上岸。凌晨兩三點,這些佔全國總產量八成的寧德大黃魚就出現在福州的海鮮市場了。

閩東「八山一水一分田」,閩東的窮,首先窮在山高路遠。尤維德清晰地記得,1998年春節前幾天,運大黃魚的貨車到了飛鸞嶺,在盤山公路堵了五六天,等運到福州,買家都回老家過年了。

2003年,福寧高速開通;2009年,溫福鐵路開通;今年9月,寧德至浙江衢州的衢寧鐵路即將開通運營……交通基礎設施的提升,為閩東實現全面小康打開了嶄新的空間。

4月25日,在衢寧鐵路福建省寧德市屏南車站,施工人員開展接觸網調整作業。新華社記者 彭張青 攝

從產業薄弱到「金娃娃」聚集

改革開放以來,受制於海防前線位置和交通瓶頸,寧德歷史欠帳多、發展底子薄,產業結構以農業和小散工業為主,經濟體量長期位居全省末尾,閩東因此被稱為東南黃金沿海的「斷裂帶」。

地處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經濟圈之間,寧德本身具備「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獨特區位。同時海岸線長1000多公裡,坐擁「世界不多、中國僅有」的天然良港三都澳,向外拓展、向海發展一直是閩東人的夢想。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交通改善和產業布局優化,兼具地緣優勢和後發優勢的「寧德機遇」備受青睞。閩東遵循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的要求乘勢而上,步入了「工業大發展、發展大工業」的黃金時期。

8月7日凌晨,在衢寧鐵路閩東蕉城隧道,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的檢測員檢測接觸網在冷滑試驗中的運行狀態。新華社記者 彭張青 攝

今天的閩東大地,寧德時代、上汽、青拓、中銅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娃娃」項目相繼落地,全市形成了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鏽鋼新材料和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集群,不僅較快實現了「彎道超車」,更為輝煌的「萬億工業時代」也不再遙遠。

寧德市市委書記郭錫文說,通過推動全鏈條延伸、全閉環發展、全域化布局,寧德四大主導產業的「朋友圈」越來越廣、越聯越緊,已經形成高效循環、高度融合的生態系統。

在沿海霞浦,時代一汽動力電池項目建設正酣,9月底有望試生產;在山區柘榮,不鏽鋼新材料產業拓展區初具規模,已確定入駐企業30多家……產業「聚」變中,閩東全域布局、山海聯動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有了體量,更要質量。佔一個山區縣納稅貢獻四成的石板材行業全部關停、佔全省76%的地條鋼產量全部出清……近年來,寧德實施了一系列「壯士斷腕」「騰籠換鳥」的舉措,彰顯了後發地區高質量發展超越的定力與決心。

這是2月26日在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拍攝的寧德鋰電新能源車裡灣基地開工現場。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今年8月5日,寧德時代與梅賽德斯-奔馳籤約,成為後者在電池技術領域的頭部供應商。一個月前,總投資33億元的寧德時代21C創新實驗室奠基。身為行業「獨角獸」,寧德時代更加注重科研創新和搶佔高端市場。

位於福建寧德福安市的青拓集團下屬子公司福建鼎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吊裝半成品(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青拓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不鏽鋼和鎳生產企業。今年5月,青拓成功批量生產出筆尖鋼。公司董事長姜海洪說,從做鍋碗瓢盆到生產筆尖,這是一家企業製造實力質的飛躍,也是一個地區發展水平的更新換代。

厚積薄發,奮力超越。寧德正把發展目光投向更遠的未來:依託現有產業基礎,積極謀劃儲能電池、太陽能發電、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更具影響力的產業新地標。

這是2019年9月11日拍攝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大樓和工程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從「底氣不足」到幹勁十足

86歲的姚淑先至今還保持著每天進實驗室的習慣,逢人總愛說:「我吃了一輩子銀耳,身體好得很,還幹得動。」

姚淑先是土生土長的寧德古田人,從青年時委身破廟窮10年之功研製出銀耳高產栽培技術,到古稀之年賣掉房產、股票二次科研創業,姚淑先始終有一個信念:認定了的事情就要堅持下去,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出頭。

正是因為眾多像姚淑先這樣的「土專家」「田秀才」不懈奮鬥、無私奉獻,古田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路發展至今,形成了百億規模、20多萬人從業的大產業。古田縣也從當年一窮二白的落後山區縣,實現了農民人均收入連續11年位列全市縣市區首位的「逆襲」。

弱鳥先飛,首先要有飛的志向;滴水穿石,貴在久久為功的堅持。閩東振興之路,不管是擺脫貧困的探索實踐,還是跨越發展的奮勇爭先,都離不開人的因素、奮鬥的力量。

「人窮志不能窮,扶貧要先扶志。」30多年跟蹤赤溪發展的寧德市退休幹部王紹據說,赤溪扶貧經歷了給錢給物「輸血」到整村搬遷「換血」再到自謀發展「造血」的過程,拔掉「窮根」的關鍵,就是貧困群眾樹立起了信心和鬥志,不再「等、靠、要」,不再「見人矮三分」。

這是下黨民宿茶葉種植農民合作社管理員、共產黨員王明秀(右)在指導貧困戶王道全如何合理施放有機肥(2019年5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隨著白茶產業的勃興,福鼎市太姥山鎮方家山村的村民李照鐵一年賣茶收入超過200萬元,從一個娶妻難的貧困戶變成了致富帶頭人。他說,現在越來越多老鄉返鄉做茶,他們天天喝茶、推銷茶、講茶文化,不僅生活富了,精神也充實了。

這是3月15日拍攝的福建寧德上汽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去年9月,寧德上汽基地正式投產,從一片荒灘上崛起了一座福建最大、全國領先的現代化汽車城。而從進場到竣工14個月的建設時間,比一般周期縮短了半年以上,創造了讓投資方讚嘆不已的「寧德速度」。這背後,是建設者們「大幹晴天,搶幹陰天,巧幹雨天,幹好每一天」的辛勤付出。

一位寧德的幹部說,以前到省裡開會,都是坐後排,發言離不開講困難、要扶持,現在不僅位置前移了,更多時候是講經驗、講方法,從「底氣不足」到幹勁十足,大家的精氣神完全不一樣了。

來源:新華社(記者:鄒聲文、塗洪長、張逸之)

編輯:傅博

相關焦點

  • 寧德:抱好「金娃娃」 閩東潛力大
    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寧德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培育形成四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從工業發展的貧瘠地躍升為產業振興的黃金帶  抱好「金娃娃」 閩東潛力大  工業總產值從1989年的12億元躍升為
  • 依依閩東情
    我有幸入選,並受委派前往福建省寧德市深入採訪、體驗生活、構思寫作。當時,北方已是黃葉飄零的深秋,可這裡依然鬱鬱蔥蔥。我們所乘坐的越野車,沿著盤山公路勻速行駛,儼然在水彩畫般的綠色長廊中穿行……下黨鄉,屬於寧德市壽寧縣管轄。過去寧德是地區建制,位於福建東部,俗稱閩東,2000年11月撤地設市。
  • 抱好「金娃娃」 閩東潛力大
    工業總產值從1989年的12億元躍升為2019年的3600億元,寧德靠的是什麼?砥礪奮進三十載,寧德發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精神,把產業強市擺在突出位置,用「金娃娃」引領產業脫胎換骨,用大產業支撐趕超發展,從工業發展的貧瘠地躍升為產業振興的黃金帶。
  • 山海交響,寧德正青春
    2000年11月14日,寧德舉行撤地設市慶典,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親臨現場,為新誕生的寧德市人民政府授牌授印。「剛撤地設市時,中心城區只有一組紅綠燈,東僑還是一片荒灘。」在寧德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市民黃新珠回憶說,這20年變化太大了,「顏值」「氣質」雙提升,以前想都不敢想。
  • 習書記180餘字寄語閩東大學生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四)
    閩東改革、開放需要大批朝氣蓬勃、開拓進取的青年知識分子,祖國社會主義四化建設需要一代新人。你們肩負著振興閩東、振興中華的重任,我殷切希望你們珍惜美好時光,安心學習,學有所成,早日參加建設,造福桑梓,為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應有的貢獻。
  • 閩東蛻變:抱好「金娃娃」 培育壯大四大主導產業
    9月5日,寧德時代新能源檢驗部門,工程師正在檢測福鼎國泰華榮送來的電解液,合格後將納入公司採購名單。這是寧德龍頭企業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   因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寧德一度「養在深閨」人不識。
  • 導演田七創作歌曲《山海川島是寧德》點睛絕版閩東
    導演田七寧德選景採風網易娛樂8月16日報導 山海川島是寧德,一品清新醉閩東。中國文化藝術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南平市人民政府顧問、武夷影業集團總製片人總導演田七先生重返祖居地福建寧德選景,即興創作歌曲《山海川島是寧德》,陶醉於寧德的山海川島之間,靜靜的享受、回味,點睛絕版閩東。歌曲誕生於中國原創音樂產業孵化基地,由武夷影業集團和東方國韻集團聯合出品,將收錄在田七《東方國樂原創音樂作品專輯》。
  • 閩東產業振興實踐:發展有了「指南針」 鄉村飛出「金鳳凰」
    胡少惠一年到頭在茶園裡指導茶農種好茶,「茶農種出的茶由我們兜底,我們收購了好茶也可以放心制茶。」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根基。位於閩東的福建省寧德市靠山面海,多年來堅定不移地唱好「山海田經」,打好「特色牌」、唱好「融合戲」,產業振興拓思路、謀轉型,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昔日「弱鳥」飛出山窩窩,在鄉村振興路上鵬程萬裡。
  • 巴特爾:走向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重讀習近平同志《擺脫貧困...
    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我們黨的基本立場。新中國成立初期,黨中央就把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作為一項基本政策,通過發放救濟糧、救濟款和生產工具,開展民族貿易,誠心誠意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困難。改革開放後,國家開展大規模扶貧開發,也是從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等區域開始的。福建寧德赤溪村,就被稱作「中國扶貧第一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感受小康進程「中國風」
    「小康」以及「大同」,是先輩們憧憬的社會理想,是典型的中國表達。筆者近日跟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一路走來,途經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穿林海,過草原,進農村,真切感受到農業在強起來,農民在富起來,農村在美起來,感受到奔小康進程中的「中國風」「中國範」。  小康實踐更注重鄉情。
  • 總臺 「心連心」藝術團赴福建寧德慰問演出及...
    活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與「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緊密結合,採取「文化下基層」的方式,真正走到群眾中,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為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貢獻文藝力量。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心連心」藝術團赴福建寧德慰問演出及開展主題...
    活動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與「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緊密結合,採取「文化下基層」的方式,真正走到群眾中,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為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貢獻文藝力量。出席活動的嘉賓有中共福建省委有關領導;中共寧德市委有關領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有關領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裡口山:村民樂享「家門口」經濟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裡口山:村民樂享「家門口」經濟 2020-07-26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德:再抱「金娃娃」 再啟又一個產業發展十年黃金期
    座談會上,發改、工信等市直單位,蕉城、福安、柘榮等縣(市、區)負責同志和寧德核電、寧德時代新能源、上汽乘用車福建分公司、青拓集團、中銅東南銅業、安發生物、壽寧三祥等企業家代表,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從不同角度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暢談感悟、交流體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產業興旺,老鄉的日子也越過越旺!
    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中,記者所到之處隨處可見蓬勃發展的鄉村特色產業,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各具特色的文化底蘊,老百姓在家門口找到了脫貧致富的路子,日子越過越紅火,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信心。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以前的十八洞窮得讓人心痛,現在的十八洞幸福得讓人心動。」
  • 【走向小康】「雞司令」的小康之歌
    【走向小康】「雞司令」的小康之歌 2020-07-06 13: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京九隴海之上觸摸潁東時代脈動 「走向我們的的小康生活」潁東行
    根據統一安排,7月16日,來自省駐阜和阜陽市直多家新聞單位15名記者走進潁東,圍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一主題 ,開展了集中採訪活動 。記者們冒著高溫酷暑,先後深入到阜陽盈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冉廟鄉蘭堂村和袁寨鎮程文炳宅院,走訪調研潁東工業發展、鄉村振興、鄉風文明建設中的典型特色做法。用腳步丈量、用筆和鏡頭聚焦潁東發展,實地感受潁東新風貌、鄉村新變化,真實記錄下潁東經濟社會鮮活畫面和生動場景。採訪過程中,記者們邊看邊問,邊拍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