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2》「變臉」引爭議 導演:我花135天是為了拍跟第一部一樣的...

2020-12-17 界面新聞

記者 | 劉燕秋1

2018年底《河神2》開機的時候,主創幾乎是原班人馬,場務、助理都沒有換人,連住的賓館都和以前一樣,這給導演田裡一種熟悉的感覺,仿佛劇組沒散,「大家先回去歇了22個月再重新開機」。

回到2017年那個夏天,沒有一線明星和大IP加持,網劇《河神》在愛奇藝的點擊量突破了17億,豆瓣評分一度高達8.4分。那時網劇正朝精品化的路線發展,《河神》也給了田裡這樣科班出身的青年導演出頭的機會。藉由《河神》,田裡和兩個合伙人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閒工夫,專注於網劇的製作。

當年拍《河神》的時候,田裡壓根沒想過還會有《河神2》。因為改編很難,原著只有薄薄一本書,還是以故事集的形式,藉助郭得友這個人物,把諸多奇聞異事串在一起。但隨著《河神》將一個知名作者的非知名作品通過影視化轉為IP,將這個IP延續下去的價值便不言而喻。

三年後的夏天,《河神2》姍姍來遲。開局並不順利。先是李現因為身體原因缺席《河神2》,不是所有觀眾都願意接受金世佳對「小河神」的不同演繹;又有主要演員出了花邊新聞,雖然《河神2》仍然製作精良,但播出過半,這部劇的豆瓣評分落在7.5——在國產劇裡這仍然是一個代表高品質的分數,但和前作相比,影響力和口碑都有差距。

作為導演和編劇,田裡對自己的手藝仍然有信心,他認為目前能看到的負面評價,大都歸結於自己想要在創作上有所突破給觀眾帶來的心理落差。

田裡對現在的觀眾反饋不意外,當年《河神》的火爆反而在他意料之外。「怎麼會這麼火呢?我覺得好多地方拍得都不滿意。」於是在拍《河神2》時,他期望能做全方位升級,從創作,到製作,再到規劃、格局、世界觀,都不一樣。

這無關好壞,僅僅是個人偏好問題。田裡就是單純地不願意拍「第二季的第1集是第一季的第25集」那種劇。他推崇的是美劇《真探》和《冰血暴》,每一季說的都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是觀眾能明確察覺到這是同一個系列。但在國內實踐的步子不能邁得太大,《河神2》不可能真如那些美劇一樣換一批人物,講一個新故事。在故事上《河神2》還是延續著第一季的脈絡,但在此基礎上,田裡又想要突破,希望它「哪哪都不一樣」。

「最大的難點就在這兒,既希望《河神》還是《河神》,又希望《河神》不是《河神》。」田裡說。

一些觀眾覺得《河神2》節奏變慢了,配角過多搶了主角的戲份。在田裡看來,這或許是因為《河神2》講故事的方式變了——大部分新加的人物都是貫穿性的角色,不像《河神》更多是在單點上展現觀眾未曾見過的奇觀。《河神2》用24集撒了一張大網,終極快感來自於最後收網那一下。

這樣的變化也是在為《河神》系列化做鋪墊。主觀上,田裡確實希望幾個主要角色的戲份平均一點,他試圖通過《河神2》描繪一幅民國市井江湖的眾生相。「《河神2》是一個典型的承上啟下式的排布,先把世界觀鑿實了,同時把每個線頭撐開,這樣無論接下來想往哪拽都有可能。」

這在無形間提高了觀看的門檻。「不太適合把它當成爽劇去看,可能在前面埋了一個扣,到七八集以後才解開。」

在創作上,田裡是「金線論」的信奉者。《河神2》之外,過去三年,閒工夫籌備的項目還有好幾個,但他總覺得「差口氣」,這導致三年間公司只拍了一部戲。近日,界面文娛和田裡聊了聊有關《河神2》的爭議和對網劇行業變化的看法,以下是對話部分內容,界面文娛略作編輯。

左為導演田裡界面文娛對話田裡

所有的評價都來源於期待

界面文娛:《河神2》播到目前為止,你個人覺得滿意嗎?

田裡:滿意啊,我對最後的呈現是滿意的。你要說觀眾的反饋,包括豆瓣評分之類,肯定是有不理想的地方,但這對我們來說不構成遺憾。以創作者來說,這部分聲音固然不應該屏蔽或者不屑,還是要吸取教訓、積極正視,但起碼可以不用太往心裡去,畢竟「場外因素」居多。另外,這樣的聲音也在我們意料之中,並且是可以理解的。

界面文娛:《河神2》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啟動的?

田裡:《河神》播完之後有個慶功宴,龔宇博士和國富老師一起舉了塊牌子,寫著《河神2》正式啟動。說實話剛開始我也沒太當回事,沒機會靜下心來思考具體怎麼操作。說不清是哪個點觸發了這個項目的啟動,可能一方面是平臺做好準備了,另一方面,我自己也說服了自己,決定了如果要做《河神2》,就得從另一個緯度去講這個故事。再寫24集,做一個48集的《河神》?那就沒意思了。

整個過程就是自己在給自己挖坑,得發現這個事情的樂趣之後才願意去繼續跟進。比方說, 「小河神」在水裡最厲害,他的絕招是「點菸辯冤」,那這次就不讓他用這些東西,一上來先把河封了,小河神下不了水,再過幾集把「點菸辯冤」也封了。那作為一個叫《河神》的劇,還能怎麼發展?我們就硬著頭皮往下推。

如果仔細看的話,《河神2》和《河神》處處都不一樣,包括那些所謂的《河神》經典符號,我都希望有一些變化,甚至是顛覆。

界面文娛:《真探》和《冰血暴》每一季講的都是不同的故事,你說的相同的那個部分是指拍攝的風格還是整體的氣質?

田裡:氣質。其實拍攝風格時常會不一樣,《冰血暴》第二季用了大量分屏,視聽手法和第一季並不完全一樣,但你會發現案件跟第一季有關聯,主題的內核、講故事的那種範兒,所謂的「文學性」,是一樣的。風格可以千變萬化,但範兒是要有一定的規範,在一定的範式當中的。在這個框架裡面做突破才叫創新。很多東西很難總結,但就是會從骨子裡透露出一種氣質,我希望我是這樣的導演,也希望《河神》是這樣的劇。也許真到哪一天,「津門天團」都已經不是他們四個了,但是觀眾一看就知道這還是《河神》,這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界面文娛:那你想給《河神》定的範兒是什麼樣的?

田裡:貼地飛行。這個也是霸唱老師原著的氣質,包括他的其它作品也都帶著一點這種感覺。雖然有很多怪力亂神的內容,但不是胡說八道,不是信馬由韁地展現想像力,所有東西是有據可查的。所有的民俗、傳說、道理、規矩都是來源於當時那個魚龍混雜、三教九流匯聚的港口都市。九國在那裡建租界,貧富差距如此之大,又是很多北方曲藝的發源地,大家都是會講故事的人,天然會把傳說合理化,條例化。你會覺得只要是在民國的天津,這麼邪乎的事,還就真有可能發生。這是《河神》原著最核心的氣質。而故事層面,我們真正借用到劇裡的部分,其實很少。

界面文娛:我自己看到現在的感覺是,《河神2》比較走內心戲,強調一些人物的成長、變化,這樣的話這部劇瞄準的人群會不會跟《河神》有一些差別?

田裡:我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兩部劇都是同一批人拍的,主創的品位和喜好沒有變,應該不會三年前拍的戲是一部分人愛看的,三年後再拍一部續集,就變成另一部分人愛看了吧。當然會有人覺得《河神》比較恐怖和燒腦,會流失一部分女性觀眾,是不是《河神2》要稍微照顧一下?多加一些情感戲?但我肯定不是照著這個路徑去規劃的。《河神2》就是自然而然,要打開格局,夯實世界觀,想讓它有更多可能性,並且建立一個市井江湖的群像。我沒有預設目標觀眾是誰。

我個人覺得,我沒有「停下來」寫人,沒有為了表達一個人的內心戲多豐富就停掉案件進展。《河神2》是明確的探案劇,一定是以案件為依託向前走,不管出於什麼理由,建立人物和描繪情感,最後都要落在案件上。

但我理解部分觀眾的反饋都來源於期待。我看《河神2》是衝著像《河神》一樣光怪陸離的世界,或者奇異的案件來的,我就一直等著看呢,結果我發現你在放慢腳步描繪人物,就造成了心理落差。但我相信這種落差並不是因為本身的品質有問題,我有這個信心。

我看布魯斯南的《007》看慣了,突然換成丹尼爾·克雷格我也不適應。新版《蜘蛛俠》完全是走青春片的路線,不是孤膽超能英雄的故事了。一定會有人不習慣,不喜歡,這很正常,先入為主是人之常情。但也許我相對理智,不管是新的《007》還是《蜘蛛俠》,我都能接受,甚至更喜歡。

回過頭來,作為一個創作人,排除那些惡意謾罵,所有的聲音我都接受。沒辦法,大家就是有那麼高的期待,換角也好,花邊新聞也好,它都共同形成了一種「觀劇體驗」,是捏合在一起的。強迫觀眾只聚焦於故事、創作,不認可他們因為場外因素而給出負面評價,這都是不合理的,也不公平。因此《河神2》現在有這樣的反饋,是一個必然的結果。第一部的觀眾反饋對我來說倒是個意外,怎麼會這麼火呢?我覺得我好多地方拍得都不滿意。

你問我遺憾嗎?我一點都不。當時並不是明明給了可選的兩條路,我硬要較勁走那條難走的。不是的,就一條路,不走我就掉下去了。所以我還是挺平常心的,拍《河神》和《河神2》都算得上問心無愧,確實有很多不足,但構不成遺憾。

至於目標觀眾的問題,我覺得《河神》和閒工夫其它的項目,一直在嘗試所謂的「分眾」和「精眾」概念。我本人就不是一個特別大眾化的人,我也不是一個擅長拍合家歡故事的導演。即使我拍商業片,還是會不自覺地往裡收,往深走。站在這條線上,我相信喜歡《河神》的人一定會更喜歡。這跟現在復古、嘻哈、克蘇魯、賽博朋克這些亞文化崛起的思路是一樣的。原來根本沒人關心它,但無論多小的點,只要堅持做精,一定會被放大,或者在它自己的圈子裡被放大。《河神》也是,我以後做項目也是,我只期待它在對它感興趣的那批觀眾裡面被發酵。

界面文娛:所以你傾向於做一些小而美的東西?

田裡:不一定是小,也有可能大,但是一定得美。我喜歡極致,比如說我喜歡類型片,恐怖片就嚇死我,喜劇片就樂死我。我不太喜歡類似於都市、愛情、科幻各個類型混在一起,用一套精密計算儘量多地打到不同觀眾的點,走量,鋪大面。也許你會說《河神》就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標籤,你說它是喜劇,還是恐怖,可能都不極致,但它是在《河神》那個語境下,在《河神》那個範兒裡,不斷往深了走。這個尺度是我一直很難拿捏的,可能現在境界還不夠,以後慢慢再試圖尋找所謂創作上的依託。

「總有一根金線在那兒懸著」

界面文娛:《隱秘的角落》也不算那種一看就會大爆的劇。

田裡:對,如果要我事前來預估的話,我會說我很喜歡,但不敢說它一定爆。現在國內整個影視行業的大環境,還沒有形成一個規範或者是規格,觀眾的觀影模式也沒有固定,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我們就處在這麼一個還挺有趣的環境下,它一定會越來越規範,變數越來越少,規律會被總結得越來越客觀,越來越往成熟的影視工業體系靠攏。這當然是好事。但這個時代有這個時代的魅力,對於青年導演來說,亂也意味著機遇。而現在突然又到了大浪淘沙的階段,疫情也在淘沙,留下來的都是有本事的人。

界面文娛:你也在籌備一些其他的項目,可能需要看得更遠一些,你覺得和三年前相比,現在網劇市場或者說觀眾的口味會有哪些變化?還是說你就是傾向於去做你自己想做的那一類東西,不是特別在意外界的變化?

田裡:投其所好太難了,或者說但凡抱著投其所好這個心態去做的,大部分都成不了。但是有一個準則是不變的,就是好故事,品質足夠高,不注水,不糊弄。它總是有一根金線在那兒懸著,而且現在的觀眾越來越認這根線,這對於創作者來說是非常好的消息。不像幾年前,市場、營銷、咖位……影響成與敗的因素很多,甚至於創作本身都不是最重要的環節。但是現在,喊了這麼多年的「內容為王」,好像內容真的「登基」了。

雖然我們老在說,文藝不分好壞,藝術不分貴賤,每個人的創作都應該是自由的,只是口味不同眾口難調而已,但是說這話的前提,一定是你站在那根金線上面。如果還沒夠著那根線,還是在想著糊弄觀眾,也別談什麼風格各異、百花齊放。

界面文娛:在國產懸疑劇這個領域,大家會覺得2017年是一個關鍵之年,《河神》包括和你們同期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各有亮點,之後兩年就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期,一直到今年《隱秘的角落》大爆,但它已經不是那種特別傳統的懸疑劇了,後面這個類型如果要再出新的話是不是更需要一種其它方向的突破?

田裡:這聊到了一個關鍵,就是在中國做劇、拍電影的出路。《無證之罪》和《白夜追兇》之所以出色,並不是因為創新,而是因為用心,各方面都不湊合,這是好作品的前提。但是在規格制式、講故事的方式和技術上,算不上很大的突破。這麼說也許有點自誇,我覺得《河神》是在創新。到現在,網劇這三年,還是沒有太多新的東西出來。

所謂的新是新在哪兒呢?得找準自己的位置。在中國拍東西,太多所謂的借鑑和對標,高呼審查和預算不要束縛我們的手腳,要圓我們的美劇夢。如果真的給你很多錢拍三集,你覺得你就是英劇了?給你很大牌的演員拍十集,你就是美劇了?未必。而且我們為什麼要成為人家那樣呢?縱然我們奉美劇為經典,但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地方。

《河神》一直在嘗試把傳統文化、民俗民韻揉進故事和人物,哪怕不成熟,比美劇差好幾個檔次,但它就是一個外國人拍不了的東西,這是它最大的價值。以後不管是《河神》系列還是閒工夫做的其它戲,我們都會把獨特性放在非常靠前的位置來考量。我覺得《隱秘角落》也是這樣,它講了一個不探案的探案劇,它的核心就不在案件上,人家講的就是中國式的家庭、中國式的少年面臨著怎樣的境遇。這跟美國和日本的青春片就不一樣,它找到了在中國語境下的共鳴,所以能破圈。

《千面英雄》、《故事》、《救貓咪》早就把規律總結完了,怎麼寫也逃不過那幾種類型。你看印度電影,先達到一個量變,它產量巨大,積攢起工業化的經驗和流程。之後,再從裡面總結規律,找到自己民族和國家獨特的文化質感,形成質變。《我的個神啊》這種對宗教的迷茫放在哪個國家都不對;《摔跤吧!爸爸》對於女性社會地位的極端探討,跟美國的女權主義也完全不一樣。寶萊塢是印度人對獨特性的執念和追求。國內的創作者也應該努力去找我們獨特的地方。

界面文娛:拍《河神1》的時候有對標美劇的想法嗎?

田裡:談不上對標。我們是一代看美國電影和美劇長大的人,心裡有把尺子,知道好的東西是什麼樣的,我達不到人家那樣,我也不能弄一個我平時看不上的東西那樣的作品,這是審美和自我要求的問題,死磕我也得朝著高處磕。

小河神是自信和自卑共存的狀態

圖片來源:《河神2》官方劇照界面文娛:你們拍《河神》的時候就想找金世佳來演小河神,到這一部的時候是怎麼溝通的?

田裡:我們以前就認識,不知道為什麼一個上戲的演員跟北京電影學院的人混得都挺熟。《河神2》得知李現由於身體原因實在來不了的時候,幾乎第一反就是金世佳,也就一兩頓飯的時間就定下來了。

界面文娛:現在小河神這個角色,你是有照著金世佳想要詮釋的那個方向去寫嗎?還是後來他自己在演的時候演繹了和李現不同的版本?

田裡:沒有照著他寫,是照著郭得友寫。就算還是《河神》這個劇本,金世佳一定演得也不是李現那樣。李現的痞、帥、靈,都是李現附加在郭得友身上的。他完成得很好,大家很喜歡。但是每個演員,一定有代表他自己的氣質和處理方式,只要不跟這個角色違和,一些方向上的差別就都是允許的。

原著裡面的郭得友,雖然叫河神,但也只是在他那個圈子裡能收穫一些尊重,其實就是底層小老百姓。只有同處在下九流的人,才尊稱一聲郭爺,到了租界都沒人搭理他。所以他不是那種趾高氣昂的狀態,是很卑微的。但他骨子裡透著一股傲氣,是自信和自卑共存的狀態。糙、油、垮、不少年、小富即安,凡事都讓三分,但是你別招我,你招我就咬你。這種特質,我覺得金世佳拿捏得很好。兩個版本的小河神,是兩種處理方式。可以對比,也可以說我喜歡誰我不喜歡誰,但你要說誰更好誰更壞,我可能都不同意,太不一樣了,沒法比較。

界面文娛:金世佳之前有和你溝通他對這個角色的理解嗎?

田裡:我們的溝通會更隨意一點。首先他沒看過第一部,也沒必要專門補一遍去找這個人物,他只能從劇本裡面捕捉。他的理解更多來自於具體的某一場戲上的變化和詮釋的方式。他先把自己套在郭得友裡面,我現在就是郭得友了,我說話走路都是郭得友的樣子。但是在處理具體某一場戲的時候,金世佳會先跳出來,如果我把郭得友往這邊捋一點,把這句話這麼掰一下,用這個胳膊把顧影摟過來,可能會更好。大概是這麼個路子。

界面文娛:到現在為止,這一部裡面水下的戲很少。

田裡:其實挺多的,都在後面。這次水下拍攝的周期比第一季幾乎翻了一倍,難度大得多,追完你就會明白。

界面文娛:難在那裡?

田裡:單純拍攝上的難。我們已經算是老江湖了,這次也做了充足的準備,整個水下團隊的配置人員比拍《河神1》多了很多,但依然面臨各式各樣巨大的困難。我們拍水下打戲需要涉及到水下威亞,水下特效化妝、水下置景等等。涉及到各種部門的銜接和配合。6米深的池子,潛下去,睜開眼,什麼也看不見。戴著呼吸器下去,潛到位置準備好,可能已經憋了十秒鐘了,然後要再接著演,動作還會消耗含氧量,一條不過怎麼辦,所有流程再重複一遍。更別說拍在水裡打架了,武行兄弟一天就要換一個,沒有人能堅持兩天。我自己水性還可以,所以也下水當替身了。

界面文娛:整個印象比較深刻的戲有哪一場?

田裡:第八集結尾銀鈴封那個部分,比開篇九牛釣海妖還難,水牛是難在技術,但銀鈴封難在設計。看似簡單,無非就是純黑和純白的場景,但是怎麼營造出空間感?怎麼能區分不是人物後面立了一塊白板,而是整個空間全是白的呢?它如果有頂的話,頂上的白是什麼白,側面白是什麼白?兩種白銜接的縫,灰度是什麼?那種純粹的距離感和質感,是非常難把握的。我們做了上百個版本的鏡頭來找感覺。

第8集《銀鈴封》部分特效這些都是在製作和呈現上嘗試突破一種界限。九牛釣海妖那種大場面,是想說明我們現在的技術和工業水平可以達到什麼程度。但是像「點菸辨冤」和銀鈴封這種場面,是試圖打破一些思維上的界限,讓人看到,我們也是可以玩設計的,不是炫技,而是讓特效設計跟人物內心相關,跟著案件走。

再比如說《河神》長鏡頭很多,其實《河神2》也有很多長鏡頭,但是發現的觀眾明顯少於《河神》,因為這次都是不動聲色的長鏡頭,幾乎都是文戲。需要演員和機位的調度各更複雜,拍攝難度很大,但是又要有機地融入劇情,不顯得跳脫。

如果你仔細看《河神2》,還會發現幾乎沒有固定鏡頭,不光鏡頭在動,人也在動,看似很隨意的一個調度,機器軌道搖臂燈光都要跟著人挪過去,這一挪就是一個小時。我多設計一個調度,拍攝就增加一個小時。你說這有必要嗎?不這麼做觀眾就看不懂了?也不是,但這就是影視的魅力。經常彈幕會飄,「畫面真好、色調我喜歡、好有電影質感」,可能觀眾說不上來為什麼,但它能感受得到。這些都埋藏在看不見的時間成本裡面。

我承認,在這些事情上下功夫,邊際收益很低,從60分提升到80分可能不費勁,但是從90分提升到92分,可能要花費三倍的精力,《河神2》做了大量這種費力不討好的工作。但這是一種對自己的交代,要不然我花了135天就是為了拍了一個跟《河神》一樣的東西嗎?

界面文娛:後面《河神》還會拍第三部嗎?

田裡:《河神2》算是打了一個底子,後續的系列化一定會開枝散葉,下一部未必是《河神3》,但它一定是在《河神》這個體系裡的。

界面文娛:關於你想做的這些創新,平臺會有什麼意見嗎?公司其他兩位合作人,他們在這件事上的看法和判斷跟你是一樣的嗎?

田裡:出品方都挺縱容我的,包括《河神》的時候也沒有幹預我太多,從創作到製作,基本上都是我們自己的團隊能說了算的。不管是愛奇藝還是工夫影業,膽兒都比較大,真敢讓我這麼幹。合伙人之間一定是在認知和審美上趨同的。我們都是同屆的大學同學,只是在三個不同的系而已,在各自的系都還算是不錯的學生,也算是互相欣賞吧。

界面文娛:除了《河神2》,過去三年你們主要是在做哪些工作?

田裡:沒閒著,同時做了好多項目。我們公司的項目開發周期都很長,就是較真,老不滿意,老覺得差口氣,可以更好,可以顛覆,所以到目前為止大家看到的只有《河神2》。

界面文娛:其他項目主要是什麼類型的?

田裡:都有,要說共性的話,就是都不好拍。我們可能還是希望有一種所謂的門檻在吧,在創作上和製作上都有一定的要求和水準。因為我們三個合伙人劇組屬性很強,都是一線的從業人員,還是對「手藝」這種東西比較痴迷。打動我們的項目往往都具備一定的製作門檻。

相關焦點

  • 《河神2》評分7.5,比第一部低了0.7分,金世佳並非失望而是驚喜
    《河神2》目前更新到了第12集,與此同時豆瓣顯示這部劇已經升至7.5分,較一天前整整上升了0.2分,與8.2分的第一部相差了0.7分。
  • 「小神婆」王紫璇:拍《河神2》全程焦慮|演員新勢力
    男人幫朋友》拍《河神2》睡不著覺王紫璇在《河神2》中飾演「小神婆」顧影,因為在《河神》第一部中的表現,她已經收穫了不少粉絲,很多人都沒有想到,這個平時看起來甚至有些高冷的姑娘,能把這樣一個角色演出不一樣的喜劇效果
  • 田裡:拍《河神》就像踮著腳走路
    要拍出天津的民國「範兒」,但又不是考據的歷史劇,就像踮著腳走路,既不是一步一坑地踏在地面,也不能完全離地飛起來,所有的傳說都有源頭,所有的怪力亂神最終都有科學解釋。這是《河神》範兒最難拿捏的點。中青報·中青網:《河神》第一部得到了口碑收視的雙贏,拍第二部會有什麼不同嗎?
  • 《河神2》「埋坑」式收官一言難盡,若拍第三部,請讓金世佳回歸
    《河神2》一共才24集,突然就這樣收官了顯然是沒能讓大部分觀眾滿意,最主要的就是結局太過於倉促了。 當然在這裡導演也埋下了第三部的線,小神婆、連化青被當成實驗品都失敗了,只有小河神成功了,那第三部就是小河神變怪物的主線了。
  • 新劇《河神2》引爭議,口碑評分不及預期,但天津味人文風俗足!
    由天下霸唱所寫的小說《河神:鬼水怪談》,這一部小說也是被改編成電視劇《河神1》,口碑炸裂成為佳作,高達八點二的評分也算得上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視劇了,這樣的評分自然也是要拍第二部的,也是給第二部電視劇埋下了伏筆,當然也留下了很大的壓力,最近備受矚目的《河神2》,蟄伏三年之後也是成功上映
  • 《河神2》豆瓣評分出來了,與第一部相比,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
    《河神2》是最近受爭議比較大的一部網劇,一邊是因為換了主角覺得變了味,一邊覺得金世佳演這個角色演得挺好,代入感也挺強。如今豆瓣評分出來了7.6分,不是很好但也不差。第二部相對於第一部的8.2分來說,還是稍微差了那麼一點,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呢?下面聽我來分析一下。第一可能是因為換了主角的原因,很多觀眾覺得換了主角就變了味沒有了靈魂。所以有可能就直接把這部劇否定了,打了低分。
  • 《河神2》比《河神1》差在哪兒?
    時隔三年,《河神》的續篇《河神2》終於在線上和大家見面了。現在《河神2》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7.2,與第一部差距很大。造成口碑差異的第一點主要聚焦在主演的更換上。第一季裡飾演男主郭得友的李現,換成了演員金世佳。
  • 辭演《河神》、離開愛情公寓,總差半口氣的金世佳這次能火嗎?
    李現演河神到現在,3年。上一季大結局,跟神婆水中浪漫一吻的還是李現那張亦正亦邪的痞臉。3年一過,跟神婆偷摸摸邊查案邊互撩的,換成金世佳的臉,老觀眾猛一看還以為神婆劈腿,這情況跟007能一樣嗎?可誰能想到,金世佳才是小河神的第一選擇。
  • 李現因傷無法出演,《河神2》登上收視第一
    《河神2》這部電視劇很受觀眾的期待在播出之後引起了很多的爭議,還有網友的吐槽,很多的網友的對《河神》這部電視劇非常的喜愛,就因為的第一部的火爆,讓《河神》這部劇得到了觀眾朋友的關注,第二部上映之後,男主角也被替換了,讓很多的觀眾朋友非常的意外,李現因為《河神》這部電視劇水漲船高,為什麼不在接在勵讓自己在火一把呢
  • 河神2電視劇在線觀看 河神2在線免費觀看高清24集
    在《河神2》中,「津門天團」 再次集結。在連環兇案的殺機之下,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津門天團全員發生成長與變化?此次《河神2》案件再升級,「九牛二虎一雞」成為連環案件的破題之眼,與尋常逐一破解案件不同,《河神2》的整體線索是完全勾連和貫穿的,處處設有伏筆,情節反轉不斷,無論是神秘感和還是燒腦程度都有了大幅度的升級。
  • 《河神2》沒了李現還好看嗎?央視這樣說
    導讀:《河神2》沒了李現還好看嗎?央視這樣說對於一部好劇觀眾都希望原班人馬再出續集,例如曾經大火的《盜墓筆記》、《河神》、《老九門》等。《盜墓筆記》跟《老九門》沒等到,先等來了《河神2》。但對於換了主演的《河神2》多少會令觀眾惋惜甚至遺憾。
  • 沒有李現的參演,再度回歸的《河神2》表現如何
    《河神》開播之後,一洗當年兩部同為天下霸唱小說改編,但口碑高開低走的《鬼吹燈》網劇的怨念,為天下霸唱強勢挽尊。在24集的長度中,劇集涵蓋了志怪、推理、偽科幻等題材,同時導演多處電影化的場景調度,讓不少觀眾都對這部劇集拍手稱讚。
  • 河神2埋下的坑只能等河神3來填了?
    由愛奇藝、工夫影業、閒工夫聯合出品,田裡執導,金世佳、張銘恩、王紫璇、陳芋米主演的民國奇幻探案劇《河神》的續集《河神2》在今年8月份也終於迎來了大結局。劇是追完了,但是相信很多追劇的小夥伴都和我一樣,整部劇追完了,還是一臉的迷惑。
  • 《河神2》津門天團再闖謎案 升級劇情引期待
    《河神2》定檔海報由愛奇藝、工夫影業、閒工夫聯合出品,李蒞櫻任總製片人,田裡執導,汪啟楠監製,金世佳、張銘恩、王紫璇、陳芋米主演的民國奇爽探案劇《河神2》今日發布最新海報及預告,並宣布定檔於7月6日在愛奇藝上線。
  • 《河神2》熱度居高不下,口碑難以延續第一部,原因是這個
    論熱度不得不說的就是《河神2》。在7月6日晚上,大家等了三年的《河神2》終於來了。 李現在《河神1》中飾演的郭得友也是深入人心,覺得這是一個無法被超越的角色。大家都盼著《河神2》可以原班人馬進行出演,但是這也事與願違。
  • 豆瓣7.6,沒有李現的《河神2》被低估了?網友:跟第一季比並不差
    近日,在《暮白首》《局中人》《愛我就別想太多》等多部電視劇熱播之際,於7月6日晚,觀眾們再次迎來了另一部新劇《河神2》來襲,又一拯救了觀眾劇荒困擾。 該劇主要是由田裡執導,金世佳、張銘恩、王紫璇、陳芋米等人主演,改編自天下霸唱小說《河神:鬼水怪談》,是《河神1》續集,劇情上承接第一部《河神》的故事,講述了惡水之源爆炸因果未明,津門事變,懸案再起,郭得友、丁卯、顧影、肖蘭蘭津門天團再次聚首,探尋「九牛二虎一雞」連環大案背後真相的故事。
  • 等了三年,河神2開播,就這?
    「九牛二虎一雞現,河神降魔鎮海妖。」等了三年,7月6號,《河神2》終於開播了。之前也介紹過三年之前的網劇《河神》,作為當時的現象級品質網劇,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河神2》主演的更換一直以來都是大家的關注點,也很難讓人接受。
  • 《河神2》換角內幕曝光:李現腰傷嚴重,金世佳才是原定男主?
    金世佳、張銘恩主演的《河神2》自開播以來就備受觀眾關注,隨著劇情發展,熱度基本全網第一,多個熱度榜都佔據第一名的寶座。不過還是不少人對換角一事表示不解,畢竟有了《河神1》的珠玉在前,第二部觀眾都更希望維持原班人班,原汁原味。此前導演田裡在微博上發文,疑似是內涵李現,不少網友也都以為李現火了,所以不願意拍《河神2》,紛紛罵其忘恩負義。
  • 《河神2》李現換角惹爭議,金世佳小河神能否扛起收視?
    上一部《河神》,還是2017年。這個瞬息萬變的網絡時代,和全球化大新聞的當下,3年時間,感覺像過了10年一樣。好在時間一直在走,經典的東西卻不會變。《河神》這個系列出到第二部,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它骨子裡的那種江湖感,以及在劇中傳承的中國非物質民俗文化。
  • 《河神2》終於大結局,豆瓣7.5分,有口碑沒熱度,原因在哪?
    大概你也猜出來了,我說的這個人就是被導演和網友交口稱讚的金世佳。 他作為男主角主演的兩部劇正在同檔期打擂,一個是青春劇《二十不惑》,另一個則是剛剛大結局的懸疑劇《河神2》,在劇中的表現著實讓觀眾驚豔,特別是開播前並不被網友所看好的《河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