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是指事物形式的內在規定性。設計素描對於結構的分析與表現,能夠為我們進行進一步的構想和設計奠定基礎。成功的設計作品,往往都包含著設計師對於事物內在規律的認識以及對於形體結構的創造性理解。
一、結構類型
物體的結構一般可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骨骼型結構,如人體骨骼。骨骼型結構的基本特徵是:①由主幹部分和支幹部分連接而成,支幹部分通過一連串的關節系統與主幹連接;②外在的形狀完全依賴於支幹的關節組織及運動傾向;③各部分的運動打破了它四周的空間,並形成了物體自身的空間結構。
第二種是積量型結構,如一塊石頭、一朵雲彩、—只瓶子等(圖1-1)。積量型結構通常是靜止的、穩定的,呈「塊狀」或「粗重飽滿」的形態,其基本特徵是由體塊構成,其共同特徵是內部都暗藏著一種幾何構造關係,並能通過軸線、剖面線、切線等來確定。
圖1-1
我們將上述軸線、剖面線、切線等稱為「結構線」,它們支撐著物體的表面,對物體表面和內在結構起到約束作用,並且能幫助我們辨別物體看不見的一面。
圖1-2
圖1-3
二、結構分析
骨骼型結構的特徵在於它的關節組織及其各個支幹的運動。骨骼型物體通常是生長的、運動的,如動物、植物等,所以對骨骼型物體的認識不能停留在物體輪廓的變化上,而應該著重於物象整體關係中各部分的生長、方向、比例、運動以及空間性質的分析。
積量型結構的特徵在於它的「結構線」運動。在結構素描中,當我們畫一個罐子時,首先要畫出一組由軸線和水平線組成的參考線,這有利於我們對物體的觀察。參考線實際上就是積量型物體「結構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決定了形體的體積、比例、形狀和特徵,設定了形體的幾何構架,同時也揭示了形體的積量。
骨骼型、積量型結構分析方法不僅超越了自然物體的表象,體現了觀察與分析的穿透性和概括性,同時也將極大地啟示我們對於造型本質的了解,開發我們創造的潛能。(圖1-2、圖1-3)
三、結構表現
1.多角度觀察
多角度觀察是設計素描中結構表現的主要手段。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之中,任何物體都以其立體的、複雜多變的結構關係存在,傳統的那種單一視點的觀察方法不僅會束縛我們的思路,同時還會直接影響到我們對物體的全面認識和感知。為了獲得真實的結構關係,我們必須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物體的形體和結構,並通過綜合的分析與深入的研究,以加深對物體本質的理解。(圖1-4至圖1-6)
圖1-4
圖1-5
圖1-6
圖1-7
圖1-8
2.由表及裡觀察
由表及裡觀察是結構表現的另一重要手段。由於物體內部因素的多樣性和多變性,我們在觀察對象時僅限於外表是不夠的。傳統素描對於輪廓、光影等事物表象的描繪只能讓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始終停留在感性層面上。我們在觀察物體時不僅要
看到物體表面的光影、輪廓的起伏,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和了解物體外在和內部的有機聯繫,確認事物的結構是骨骼型、積量型,還是兼而有之,並最終將理性的分析與感性的認識客觀地反映在我們的作品中。(圖1-7至圖1-9)
對物體進行多角度的、由表及裡的觀察、分析與研究,不僅能培養我們的結構分析能力、空間構造能力,同時還能提升我們對形、對線、對體的分析和歸納能力。
圖1-9
四、作品欣賞(圖1-10至圖1-15)
圖1-10
圖1-11
圖1-12
圖1-13
圖1-14
圖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