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假期結束
不少小夥伴已經回到了工作崗位
然而
回老家時輕裝上陣
返程時後備箱卻被塞滿了
.......
父母深沉的愛
在每次從老家返回時
沉沉的後備箱裡
愛心食物還要科學儲存
冰箱儲存食物的小知識
一起來學
● ● ●
這些食物,應該放冰箱
1.蔬菜
蔬菜,特別是綠葉蔬菜在室溫下存放時,其中的營養成分會逐漸損失,而且亞硝酸鹽快速增加。
蔬菜拿回家後要立刻用保鮮膜或塑膠袋包好,一包包分開放在冷藏室內。也可以先用廚房紙巾包好再放入塑膠袋,可以讓蔬菜更水靈、更新鮮。
2.酸奶
酸奶放在室溫下,其中的乳酸菌會很快死亡,失去部分保健價值不說,喝起來還會更酸、口感變差。
有些超市在搞促銷打折時,常常把酸奶放在常溫下賣……要不要買,你們懂的。
3.巴氏奶
也就是保質期標了只有幾天的鮮牛奶,如果放在室溫下,細菌會大量繁殖,進而導致牛奶變質。
售賣時它們都是放在冰箱冷櫃裡的,所以買回來後要麼也儘快放冰箱,要麼就馬上喝掉,開封後最好能在幾小時內喝完。
記得儘量買小包裝、1 人份的,不要貪便宜買大盒的。
4.熟肉製品、豆製品
比如滷牛肉、醬肘子、鹽水鴨。這些食物中可能滋生細菌,甚至是多種危險的致病菌。
而且,豆腐、豆乾、豆皮這些豆製品,水分多一些,比肉製品更容易壞。
這些食物最好能放在冰箱深處靠內壁的地方,或者放入保鮮盒中。
5.所有開封後的食品
罐頭、鋁箔包裝的熟食、番茄醬、利樂方盒裝牛奶、純果汁、飲料等,本來是不需要放在冰櫃裡賣的。
因為它們經過了滅菌工藝,又是密封包裝,完全可以在室溫下放很久。可一旦你打開包裝,就容易變質了。所以,在你吃不完的時候,就需要把剩餘部分放冰箱。
最好呢,開封後倒出自己能吃完的量就好,餘下的蓋上蓋子或用夾子夾好,立刻放入冰箱中。
一個關鍵:購買食品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保質期條件是什麼。
前面提到的酸奶、巴氏奶、罐頭等,沒開封的時候可以在什麼樣的溫度下放多少天,這些信息都會明明白白寫在包裝上的。
如果一種產品在 4~6 ℃ 能保質 7 天,絕不意味著在室溫下也能放 7 天。
● ● ●
如果希望食物能放得久一些
另外一些東西,如果短時間內吃完,並不需要放入冰箱;但如果希望能放得久一些,也需要放入冰箱。
比如蝦仁等海鮮幹品。
它們非常容易在室溫下吸潮進而品質下降,時間久了還有可能產生致癌的亞硝胺。
又比如各種醬類調味品。
它們雖然能在室溫下暫時存放,但也存在脂肪氧化和風味變化的問題。
如果估計自己在兩個星期內都吃不完,還是放在冰箱裡比較放心。
沙拉醬和番茄沙司等不太鹹的調味醬,開封之後也是必須放在冰箱裡的。
● ● ●
買新鮮吃新鮮,才是王道
如果你家的冰箱已經塞成上圖這樣了,那你真的需要重視下了。
冰箱可不是保險箱啊!即使放冷藏室的饅頭麵包,也依然會看到長黴的,對不對?
儘量吃新鮮的食物,吃多少買多少。這對於健康,對於環境,甚至對於口感,都是更好的選擇。
● ● ●
冰箱儲存食物要遠離4大誤區
誤區1
食品不密封儲存
這可能是大家最容易碰到的一個誤區,買回家的食物都隨意丟冰箱,完全不做任何密封處理。實際上,食物不密封保存是非常容易腐敗變質的。
一方面,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不光人類喜歡,外界的細菌、蟲子也覬覦已久。如果不密封保存,就很容易滋生細菌,甚至生蟲子,比如家裡的大米、麵粉,如果打開後不密封保存,就很容易長蟲子。
另一方面,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也很脆弱,如果不密封保存,很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影響食物口感。比如家裡的食用油,如果打開後不注意密封、遮光保存,就很容易發生脂肪氧化產生哈喇味兒;家裡的堅果、果乾打開後,如果不注意密封保存,就很容易吸收環境中的水分受潮,一旦受潮,就很容易發生脂肪氧化,黴菌還會找上門來。
建議:
①生熟分開,密封保存。
所謂生熟分開、密封保存,一方面是為了避免交叉汙染,另一方面也避免互相串味。
熟的食物最好保鮮盒密封放好保存,比如家裡的剩飯剩菜,可以放在有蓋子的保鮮盒裡保存。
生的食物可以用保鮮袋密封保存,比如,每一種蔬菜套一個保鮮袋保存;家裡的堅果拆封后可以用夾子夾住袋口後再在外面套一個密封袋保存,延長食物的保存期。
②蔬菜水果要分開。
蔬菜和水果最好分別用保鮮袋密封后分開保存,因為水果熟了會有乙烯加速蔬菜「衰老」。
誤區2
冰箱是保險箱
很多人都會把家裡的冰箱當作保險箱,每次都會把很多吃不完的食物放到冰箱裡,也幾乎不清理,認為食物放冰箱裡就是萬無一失了。
其實,冰箱不是保險箱。
冰箱不能防止細菌滋生,只能減緩滋生步伐。有一類耐冷細菌,它在冰箱冷藏室也能生存繁殖的,最常見就是李斯特菌。它在低至零度的冷藏溫度下也能緩慢生長,一般的冷凍也不足以將它們殺死,三分之二的家庭冰箱裡都有它的潛伏。李斯特菌可以通過胎盤傳染胎兒,並可能造成流產、敗血病和初生嬰兒腦膜炎等嚴重後果。孕婦如果感染,流產的比例大約在30%左右;新生兒感染的症狀多為敗血症、腦膜炎,死亡率高達30-70%。
即使沒有細菌滋生,時間放太久,食物中的脂肪會氧化、維生素含量也會降低,質量和口感都會變差。所以,即便放在冷藏室裡,綠葉蔬菜也只能保存 3 天左右,其他蔬菜最好一周內吃完,避免營養價值下降。而生的豬牛羊肉冷藏(4℃ 環境)時間不超過 3~5 天,禽類和水產不超過 1~2 天。
建議:
冰箱裡的食物不要囤太久,儘快吃完,加快冰箱的「流動性」。儘量還是經常去買新鮮的食材,養成食用新鮮事物的好習慣。同時,定期對冰箱進行清理消毒。
誤區3
冰箱溫度越低越好
為了使食物能放得更久,不少人都會認為冰箱裡的溫度越低越好。不過,這完全是誤解。實際上,冰箱裡的溫度並不是越低越好,應該根據食材進行調整的。
如,香蕉、菠蘿、芒果、木瓜、牛油果、百香果等熱帶水果,他們習慣了熱帶的氣候,對低溫就比較敏感,如果放太低的溫度冷藏就很容易凍傷,輕者表皮變褐、長出麻點點,嚴重的甚至會內部軟爛。美國農業部認為,香蕉、菠蘿、芒果、木瓜、牛油果、百香果的適宜儲存溫度是5-10℃,荔枝的適宜儲存溫度是2-5℃。
建議:
如果你家的冰箱是可以調節溫度的,不妨根據食物的特點調節,按照適宜溫度保存食品。當然,如果你家的冰箱冷藏溫度不能調節,實在吃不完的食物,放冰箱冷藏室也可以,總比腐敗變質了好,但還是要儘快吃完,不要放太久。
誤區4
食品放涼之後再密封放冰箱
很多人都習慣將做熟的食物放涼後放冰箱冷藏,認為這樣對冰箱更好,認為熱的食物放冰箱會導使冰箱壞掉。其實,這個也是誤解。
飯菜炒好後,溫度會從 100 ℃ 左右開始逐漸下降,溫度下降之後其實是很容易滋生細菌的。因為,當食物溫度降到 60 ℃,就有細菌開始生長;當溫度降到 40~30 ℃,細菌們會很愉快,旺盛繁殖。如果不及時冷藏保存,食物就很容易腐敗變質。
而且,熱的食物放冰箱並沒有大家擔心的那樣會對冰箱不好。很多人擔心熱的食物放冰箱會給冰箱造成負擔,但是相比可能的細菌汙染,這點負擔根本不足擔心啦。
建議:
儘快將食物用保鮮膜或者保鮮盒密封保存好放冰箱冷藏室保存。因為,冰箱冷藏室的溫度能夠抑制細菌的生長,更好地防止食物腐敗變質。
原標題:《假期結束,返程後備箱裡的家鄉味兒如何保存?這些你需要知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