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藍田八零後女子棄醫從商,在西安東郊開手擀麵館,生意火爆!》我發在國內十多個網絡平臺,引起大家的關注,很出乎我的意料!更多的粉絲讚譽藍田女子做人厚道、淳樸、善良。也有粉絲對於一個放著令人尊敬的醫生不做卻棄醫從商開麵館不理解引發種種猜想!其實在第一次採訪王潔的時候,我也是有這個疑點,但是礙於初次見面,對於我的疑惑沒有刨根問底。後來隨著文章的發表,王潔的同學朋友包括王潔本人加了我的微信,通過聊天,我才慢慢揭開了王潔棄醫從商開麵館的酸痛。
至於王潔,大家膚淺的認為她我見猶憐的外表;深刻的人可能被她做的事和堅強不屈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動的。
為了更能詳細地了解內幕,我利用西安最近下雨,不影響她麵館生意的前提下,相約離她麵館不遠的一個魚館見面。她的丈夫陪同她一起和我相見,大家都很輕鬆,她的老公外地人,可能是和我有語言的障礙吧話不多,除了陪我喝酒,很少參與我兩的話題。這倒不由我對他平添更多好感。
王潔84年出生在藍田一個農民家庭,由於在她出生前,家裡已有有三個姐姐,想要兒子的父母對於她的出生很是失望,那個時候父親身體不好,家裡生活困難,無力撫養,將她送於父親的姑家表弟。王潔的養父自小患有關節炎,腿腳行動不是很利索。幸虧他懂得醫術,家境狀況相對較好。沒有子女的兩位老人將王潔視如己出,疼愛有加,省吃儉用供王潔生活讀書,也希望王潔以後和自己一樣學醫濟世救人!
從小懂事的王潔沒有辜負兩位老人的厚望,20歲衛校畢業,和養父一起在村子經營村醫療站,老人的淳樸和寬厚村人讚譽,老人的醫術也得到村人的肯定,無論誰家有人頭疼腦熱的都來她家就診,經濟狀況不好的家庭,醫藥費一時半會拿不出的人家也不妨礙他去醫治病人。三更半夜被人叫去看病,他也從不推辭。在養父的感染下,王潔切實感覺到醫生這個受人尊敬的行業。
兩位老人當初抱養王潔也是為了以後養老送終。對於養父母的恩情她也是念念不忘,為了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在談婚論嫁的年齡選擇了留家女,為王家延續香火,繼承父業。
經人介紹,招了一個鄰村小夥入贅王家,一年後生了個兒子,家裡人都很開心。孩子的出生並沒有給這個家帶來長久的歡笑,孩子的爸爸由於性格的原因和王潔母親相處不到一起,經常吵架,好端端的家庭開始出現裂痕。隨著家庭矛盾的升級,王潔的丈夫日漸和家裡人矛盾加深,也引起夫妻矛盾的惡化,逐漸發展到和王潔吵架,動手打人。此時的王潔為了不願意兩位老人傷心,影響家庭的安寧,和丈夫在別的村裡另開診所,以緩解家庭矛盾。
按說和父母分開生活,矛盾應該會緩活得?
由於這個特殊家庭人員的背景不同,夫妻也有了隔閡,吵架也成了常態。小吵一四七,大吵三六九的生活讓村裡人議論紛紛,兩位老人對於他們的日子也很操心和痛心。
農村待不下去了,王潔又帶著孩子來到了西安開診所,剛開始人地生疏診看病的人很少,很難維持生計,丈夫也會出去找零活幹,用來補貼家用。
堅持一段時間後沒有任何起色,王潔找親戚幫忙,籌錢重新把診所搬到流動人口密集的地方,診所患者才多了起來,經營狀況才有所好轉。接下來王潔也懷了第二個兒子!小日子過得不溫不火的!
養父由於身體不好又加上家庭矛盾,鬱鬱寡歡,幾年以後便離開了人世。從西安趕回老家的王潔辦完老人的後事。接下來就要面對的家庭目前的現狀。繼承父業重新把村裡的衛生室撐起來,有更多的精力來照顧日漸年邁養母。偏偏那時剛好趕上國家合療整合,要求一村一室,沒有醫療資質只能被淘汰;由於老人去世對養母打擊很大,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西安當時也開始整治城中村的私人診所。無奈之下,王潔只好關了西安的診所回藍田老家照顧老人。
診所的關閉讓家裡沒了生活來源,王潔丈夫不但不聞不問,而且經常對她冷嘲熱諷。村裡也開始流言蜚語四起。婚姻的不幸和生活的壓力,讓王潔多次想到了死。幾次輕生都被及時搶救才倖免遇難。經過同學、朋友的對方開導王潔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與其坐吃山空等死,不如走出這個環境,開創另外一個新天地。
安頓好母親王潔帶著孩子到西安開始了打工之路,漫長的十年打工生涯裡她做過建材導購,保健品推銷,微商,保險等等!自己的辛苦並沒有喚醒丈夫的理解,最終婚姻以失敗而告終。
離婚後的王潔日子越發難熬,面對年邁的母親和兩個兒子,王潔不僅僅需要一個支撐破碎家庭的頂梁柱,更想有一個避風的港灣。
離婚的那段日子,倒有不少人給她提親,大部分人認為王潔是一個沒有男人敢娶的女人,因為王潔不是一般女人不一樣,不僅有兩個年幼的兒子,還有年邁的母親要贍養,家庭負擔很重的。王潔深知自己不努力肯定不會幸福,於是就選擇創業,說創業也不是那麼容易,孩子小幫不了忙,母親老了出不了力,此時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四處亂撞,沒黑沒夜的拼命工作,白天在商場做銷售,晚上在涼皮廠做臨時工,線上做微商,線下做車險,總算是讓孩子有口飯吃!但是這些總不是長久之計。
陝西人愛吃麵,不管是大人還是碎娃,幾天沒吃麵,就短精神,就像秧被霜打了一樣,蔫蔫的。偶爾外出旅遊的人,回到故鄉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看老婆孩子,而是找一個扯麵館美美吃上一頓,然後才悠哉遊哉地蕩回家去。其實陝西的女人手擀麵是最為平常的一件事,尤其是農村女人,如果你說你不會擀麵,會遭人恥笑的。曾幾何時,會不會做面,成為了藍田新媳婦兒能幹與否的一個重要標誌。
人常說:生意做遍不如賣面,王潔想現在城裡到處都是機器壓面,老家藍田人最喜歡吃的手擀麵城裡很少,倒不如在西安開一家手擀麵館,自己擀麵是行家,又不用僱人,麵粉家裡有現成的,從家裡拉來就是。於是就有了開麵館的想法。她沒有幹過餐飲,在選位置這塊比較傷腦筋,但是以前城中村開診所的經驗,對她有了幫助,就以民工多的地方為主,開了一家小店,剛開那會生意也不理想,每天下午就帶著孩子給附近的麻將館、工地以及市場裡發名片,加上朋友指導,生意慢慢的有了起色。
其實現在的王潔最忘不了就是在困難中給予自己幫助的人,如今的丈夫就是在她困難中給她最大幫助的其中之一。
王潔說: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不容易,有時候不是工作離不開你而是你離不開工作。要想生活必須努力的工作。王傑來說她以前一切遭遇由於不成功的婚姻所造成;然而,目前的家庭幸福又來源於成功的婚姻。
王潔是不幸的,她又是幸運的。她的幸和不幸全系最為親近的男人,不好和好都讓她遇到了,當然好男人,成就了她的美滿家庭和事業。
王潔說:個人婚姻在外人眼裡是怎樣的?幸福還是不幸福?其實無論幸不幸福,要看的都應該是婚姻的兩面性,它從你的生命中奪走了什麼,必定在你的生命中賦予了你另一種珍貴。不要把對自我的客觀認識看成是一種自欺欺人,如果是心甘情願,那就是可以理解的。無論結果如何都要積極地去面對!
如今的王潔在眾人眼裡也是貶褒不一。對於別人的評價她不在乎多少,也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在乎。其實每個人的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究其背後,那是付出者無數的心酸苦楚鑄就的。只是這些,除了付出者本人,又有誰人真正知曉呢?今天的王潔不正是這樣的!
光鮮亮麗也好,黯然失色也罷,每個人、每一份職業都是公平的存在,我們所能做的,不應該只是單純的羨慕他人或是怨恨自身,而更應該是理解那些光鮮亮麗背後的心酸與苦楚,然後接受現在所擁有的,在自己的領域中活出能使自身愉悅的不一樣的風採!祝福你,王潔!
文圖:靳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