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南宋大大小小的戰爭,解析嶽飛為何最終難成大事!

2021-01-07 騰訊網

在西子湖畔埋葬著三位傑出的民族英雄,他們分別是明代的于謙,清朝的抗清英雄張蒼水,以及宋朝的民族英雄嶽飛,他們三個人的大名在中國歷史上都如雷貫耳。無論對於老人還是孩子,甚至是那些未曾在中國生活過的海外華人,他們都對這樣的民族英雄,還有著一種飽滿的熱情和至高無上的崇敬,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今的民族英雄,正像我們民族精神的標杆和豐碑,他們永遠的屹立在後世人的內心深處,今天我們要了解的就是在北宋和南宋這樣重文輕武的歷史背景下,一位著名的武將嶽飛他竭盡一生的精力,希望能夠將北方的金國打敗,救回被俘虜的宋徽宗和宋欽宗,可是他畢生的心血都沒有得到皇帝的認可,最終也沒有獲得成功。有人認為這是嶽飛過於執拗,也有人認為是當代皇帝不作為。今天我們就從歷史背景和王朝局勢上來分析嶽飛究竟為何會難成大事。

一,出身經歷不凡俗

1、英年早逝

嶽飛出生於1103年,去世於1142年,每一個人都為嶽飛這年輕的生命感到嘆息,他英年早逝,在最為身強力壯能夠大幹一番的時候,卻遭到了滅頂之災,這樣的人生境遇讓我們感到十分的可悲。我們就從嶽飛的人生經歷當中進行綜合概括,來了解嶽飛一生的起起伏伏。

他出生於河南省的湯陰縣,在南宋時期,他是國家的護國柱石,著名軍事將領,作為抗擊金國的一把手他多次帶領著自己的嶽家軍和北方的金國軍隊浴血奮戰,有人將他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具文藝書生和詩人氣質的軍事家,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也非常了不起,他的一首滿江紅更是成為了我們後世傳頌的經典。

2、投身軍旅

嶽飛在20歲的時候就開始參加軍隊在1128年,他已經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戰鬥,從1128年到1141年的13年間,嶽飛經歷了上百次和英國人作戰的戰鬥經歷,在這13年中嶽飛流血負傷,忠心耿耿,他積累了非常豐厚的戰鬥經驗,在金國人向南進攻攻打江南地區的時候,嶽飛率領著自己的部隊,以萬夫不當之勇抗擊金國的主力部隊,不僅僅收復了建康地區,而且在1134年他收復了襄陽地區,在1136年,嶽飛又帶領著自己手下最為精銳的部隊,向北去對金國人的退路進行攔截,他先後收復了河南的洛陽和鄭州,又在潁昌地區將金國人打得大敗,不得不說這是宋朝建國以來取得的最大的軍事成就。

二,無奈之下班師回朝

1、秦檜的罪惡

但並不是每一件事都做得順心順意,嶽飛內心的真實想法就是通過自己的軍事技能來報效祖國,帶領著自己手下戰無不勝的嶽家軍和金國人進行決戰,將金國消滅救回被俘虜的皇帝,但是宋高宗趙構和當時的宰相秦檜,他們兩個人達成一致,希望能夠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北方和南方的爭端,他們這樣做的目的首先在於他們不放心嶽飛的軍事能力,雖然眼下嶽飛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可是他們懷疑嶽飛不能夠在今後永葆常新的勝利,他們不願意冒風險,選擇了主張和解這樣的策略,他通過12道金牌將嶽飛從北方的軍事戰場調回南部的國都。

2.軍事計劃破滅

不得不說,這對嶽飛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此時的他已經制定了完備的軍事打擊方略,希望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借著自己一路風光奏凱歌的氣勢,對金國的軍隊進行更加有效的打擊,而且此時的金國人已經走投無路難以自保如果此時放棄,決定班師回朝,那之前所取得的戰果都將前功盡棄。可是另一方面嶽飛面對的是皇帝和宰相以及朝廷文武官員的壓力,他無法做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無奈之下嶽飛含著自己內心的憤怒,回到了自己的國都,誰人能夠想到,回到南宋以後,迎接他的並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冤屈和侮辱。

3、收到污衊和陷害

宋國和金國開始講和他們要通過談判來達成一致的協議,這是金國人最希望得到的結果,他們畏懼嶽飛他們難以想像,如果嶽飛繼續採取非常有力的攻擊態勢他們又是否能夠抵擋,在1142年嶽飛受到陷害,以莫須有的罪名和自己的部下與自己的兒子一同被推進了監獄,在當時這樣的政治決策使得朝廷上下遭到了強烈的批鬥,尤其是民間的百姓對於這樣的決策非常的不滿,他們擁護嶽飛,認為嶽飛是有功之臣這時候即使有人上書為嶽飛撐腰他也難以逃脫死亡的厄運。

三,宋高宗的愚蠢

1、徽欽二帝何去何從

在1141年,當時的金國已經沒有任何軍事上的實力來和南宋進行抗爭。在宋金議和的過程當中,宋高宗也瞅準機會,準備對嶽飛進行約束,他深刻的了解到嶽飛內心的志向是將北方的皇帝迎接回到南方,但是宋高宗十分無奈,如果北方曾經被俘虜的皇帝回到了南方的南宋王朝,那宋高宗又將何去何從,皇帝的寶座究竟又會歸誰呢?

有人說嶽飛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他招致了皇帝的不滿,而且難逃殺身之禍,當然也有歷史學家為嶽飛撐腰,認為嶽飛是不願意揣摩皇帝的意圖,一個忠誠報效祖國的軍事將領,不可能會為了阿諛奉承去放棄自己的清明和理想,當時堅決主張抗擊金國軍隊的嶽飛和韓世忠,也受到了北方金國的離間,他們深刻地知道這兩位軍事將領對金國軍隊的威脅,金國的將軍親自給秦檜寫信告訴秦檜,如果嶽飛不能夠被殺掉,和談是不可能達成一致的。

四.含憤而終

在1141年的4月份,中興四將當中的三個人都已經被調離了軍事系統,他們去到了國都任職。從整個事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並不是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推向了死亡的深淵,而是整個國家上下的政治風氣使得嶽飛難逃一死。

首先小人當政,會所率領的小人集團對嶽飛非常不滿,他們希望保有自己手中的權利,不要繼續和金國作戰,他們彈劾嶽飛。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能夠擁有一個明辨是非的皇帝站出來為嶽飛說話,可能嶽飛就會避免被殺掉這樣的命運,恰恰宋高宗不願意和嶽飛這樣的軍事將領打交道,他也是一個以眼前利益為先的沒有長遠發展眼光和民族精神的皇帝,在這樣的皇朝家族背景下,嶽飛自然成為了悲劇。

相關焦點

  • 宋高宗害死嶽飛後,嶽家軍為何沒有譁變,起兵為嶽飛報仇?
    南宋紹興十一年臘月二十九,宋高宗趙構對大理寺的奏摺作出批示,「嶽飛特賜死,張憲、嶽雲並依軍法施行。」趙構似乎還不放心,接著寫道:「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最終嶽飛、嶽雲、張憲遇害,不過很多人感到奇怪,嶽家軍為何沒人站出來,為嶽飛報仇呢?
  • 南宋雙神韓世忠與嶽飛,為何嶽飛生死道消,韓世忠卻能夠善終?
    南宋雙神韓世忠與嶽飛,為何嶽飛生死道消,韓世忠卻能夠善終?關鍵在於一位傾世佳人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字良臣。綏德(今屬陝西)人。幼年家貧,年十八,應募入伍,性格粗獷、豪爽、嗜酒使氣,人呼為韓潑五。能挽強弓,勇冠三軍,在對西夏作戰中屢立戰功。
  • 為何嶽飛、文天祥從03年過後,歷史教材中就不再稱其為民族英雄
    這是寫在杭州嶽王(嶽飛)墓前的對聯,意即青山何其有幸能收葬忠骨之魂,而白鐵何其無辜,居然被妄鑄成奸臣。直接而深沉的對比,直接道出千百年來人們對歷史英雄樸素而純粹的認知。但時過境遷,為何嶽飛、文天祥從2003年過後,歷史教材就不再稱其為民為英雄呢?公元1127年,也就是北宋靖康二年。
  • 小事不做精 大事難幹成
    事業的大廈是由一磚一瓦壘成的,我們要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就必須重視從一件件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做精。小事不做精,則大事難幹成。在怎樣看待「小」與「大」的問題上,古人見解頗多,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均貫穿一條從小做起、積小為大的自強不息精神。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大事裡面往往包含著許多小事,許多小事集聚起來也就成了大事。
  • 嶽飛心腹為何要出賣他?難道「撼山易,憾嶽家軍難」只是個空名?
    大家都知道嶽飛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其率領的嶽家軍以軍紀嚴明、團結齊心而著稱,戰鬥力更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曾在嶽飛指揮下收復荊襄、河南等大片失地,讓金人聞風喪膽,發出了「撼山易,憾嶽家軍難」的感慨。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誣告嶽飛謀反的人卻是嶽家軍主幹、嶽飛心腹——王貴和王俊。今天咱們就一同回到千年之前,詳細了解「風波亭事件」始末,看看嶽飛心腹為何會勾結奸臣出賣其主?嶽家軍的各路統帥
  • 精忠嶽飛:嶽飛真實的文武造詣如何?
    嶽飛真實的文武造詣如何? 嶽飛,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先來說嶽飛的文採造詣:嶽飛是書法家、詩人文採自然很高。
  • 嶽飛精忠報國,秦檜為何以莫須有罪名陷害嶽飛
    秦檜的背後,是皇帝的支持金宋兩國交戰是邊戰邊和的,完顏宗弼(金兀朮典型的主戰派)是通過政變上臺的,一上臺之後就發動了對宋戰爭。秦檜大約也是在這之前回到南宋,而秦檜在靖康之變之後被俘虜期間在金將完顏昌手下做事,比如完顏昌攻打楚州時秦檜就在完顏昌軍中。他基本是懷著金人的使命回到南宋的,並且當上了宰相。
  • 嶽飛憑什麼被殺啊?
    南宋五大家軍的形成,趙構亦喜亦憂,最終還是為了自己沒有實際兵權而苦惱不幸的是,御營軍成立不久就因頻繁改制而分裂出三股軍事力量:劉光世的御營副使軍,韓世忠的御前左軍和張俊的御前右軍,御營軍已是名存實亡了。劉光世、韓世忠和張俊統領的這三支軍隊,後來都發展成了南宋的主力軍團。三人加上嶽飛,並稱南宋的「中興四將」。
  • 南宋抵抗蒙古四十年,為啥最終失敗?只是因為一個人!
    南宋的失敗固有眾多因素,由來已久的緣故不少,諸如宋軍兵弱、朝廷腐敗,但真正擊垮了南宋的卻是南宋降將劉整。那麼劉整為何能夠擊垮南宋呢? 一、智勇雙全,可堪諸葛 首先來說說劉整的能力。劉整其人,乃宋末鄧州穰城人,祖上生活在關中地區,後來投奔南宋。
  • 嶽飛被害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不是功高震主,而是觸碰了皇家的禁忌
    宋高宗為何要害死嶽飛?關於這個問題,一般人會說,這不就是因為嶽飛功高震主,奸臣秦檜想議和,但金朝開出條件:如果想議和,就必須要除掉嶽飛。用電視劇《精忠嶽飛》裡面的一句臺詞來說就是:「必殺飛,始可和」(實際出自《資治通鑑》)。所以就這樣,嶽飛便成了宋金議和的犧牲品。然而,歷史的真相真是如此嗎?當然沒有那麼簡單,嶽飛被害的根本原因,是他觸碰到了皇家的禁忌——皇位繼承。
  • 嶽飛手下12位將領,為何有9人指認他謀反?莫非史書寫錯了?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年),金國在與南宋進行了長達二十餘年的對峙之後清楚地意識到無法徹底滅亡南宋,於是決議與宋再度議和。而南宋為了鞏固皇權,也試圖趁機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比如嶽飛和韓世忠。此次議和,金國是有條件的,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
  • 嶽飛入獄後,嶽家軍12位將領中為何有9人舉報他謀反?原因很現實
    嶽飛在中國歷史上可謂家喻戶曉,他從小被母親背刺精忠報國的座右銘,將抗金救國,收復失地作為畢生的夢想。而在南宋對抗金軍的戰鬥中,嶽飛和其手下的嶽家軍戰果輝煌,為風雨飄搖的南宋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可即便是如此一代英傑,也有墜落之時。
  • 當屬宋朝鄂王嶽飛
    而正處於戰爭中深陷水深火熱的老百姓又何嘗不想有一個安穩的生活、卻也無可奈何。他們憎惡那戰爭,痛恨統治者的昏庸無道,渴望著有能力的人能夠肩負起這個重責。歷朝以來均有被統治者封為鄂王的將領,可誰又是最為著名?那當然是宋朝的鄂王嶽飛,他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抗金將帥。在南宋「中興四將」中,他當之無愧位居其首。(中興四將:嶽飛、韓世忠、劉琦和張俊)「中興四將」為何而得名?
  • 聽說過南宋名臣朱勝非嗎,同在南宋舞臺,地位不輸嶽飛、秦檜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中國古代史28#這裡是大宋26兩宋之際風雲突變說起南宋初的歷史人物,大眾最熟知的莫過于堅持抗金鬥爭的民族英雄嶽飛,及偷安苟且,以「莫須有」罪名殘害忠良的宋高宗、秦檜。
  • 如果趙構全力支持嶽飛,他能不能收復故土,進而滅掉大金嗎?
    如果說趙構全力支持嶽飛就可以收復故土的話,那趙構就是傻子了,明明可以將敵人打的落花流水,為何還要委曲求全呢?當時在趙構的心目中嶽飛不足以擊敗大金的,儘管嶽飛也打了很多的勝仗。因為趙構明白大宋有幾斤幾兩,而大金又是個什麼的情況。
  • 為何秦檜敢陷害嶽飛卻不敢動韓世忠?
    我們都知道韓世忠是南宋有名的將領,他和嶽飛可以說是並駕齊驅,他在18歲的時候從軍,打起仗來勇不可當,他的妻子梁紅玉是一位女中豪傑,十八版武藝樣樣精通,她是韓世忠的賢內助,幫助成為將領的韓世忠訓練軍隊。這場戰役扭轉了南宋軍隊老是打敗仗的局面,使得金國不敢輕視南宋軍隊了。但是我們知道宋朝建國最忌諱的就是武將手中的兵權,因此,作為南宋朝廷三大主力將領之一的韓世忠很快就被朝廷召回朝廷,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將他的兵權收回,而韓世忠作為老將,首當其衝的遭受到了奸臣秦檜的迫害,但是韓世忠卻以明哲保身的方式全身而退,而另一個主力將領的嶽飛則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迫害致死。
  •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宋高宗為何以「莫須有」之罪殺嶽飛?
    紹興十一年 12 月 29 日(1142 年 1 月 27 日),宋高宗親自下令,要將嶽飛以毒酒賜死,張憲、嶽雲則是斬首示眾。一代名將嶽飛的下場居然不是在戰場上英勇犧牲,而是被自己侍奉的宋高宗和秦檜害死,著實令人扼腕嘆息。那麼,宋高宗為何要殺嶽飛呢?
  • 古代戰爭講究東徵、南徵、西徵,為何「北」卻用「北伐」?
    諸葛亮先後發動了五次北伐戰爭,雖然戰爭中蜀國收穫頗豐,但最終依然由於各種因素退兵,而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可分為:兩次大型全面戰爭(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區域戰爭(第四次北伐);兩次小型局部戰爭(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而劉備作為漢室後人,諸葛亮北伐以匡扶漢室誅滅曹賊的名義出徵,師出有名,是為正義之師。所以被稱為北伐而非北徵。
  • 兩宋在對外戰爭上為何總是失敗?有一致命原因,不敗才不科學
    南宋時期,商船甚至出現在阿拉伯海域,南宋朝廷十分重視海商方面的發展,還安排阿拉伯人在福建做官,負責聯繫阿拉伯、波斯和佔婆等國的商船,為南宋換取外匯,南宋皇帝對於海洋經濟十分讚嘆,甚至可以這樣形容,如果說比拼經濟的話,兩宋的財富,足夠壓垮宋朝周邊鄰國的總和。
  • 嶽飛大戰鐵騎兵,明明有破解之法,為何死後無人可繼
    當年的宋王朝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之下被打的快速亡國,直到嶽飛出現,才找到了唯一的破解辦法。但詭異的是,當年嶽武穆可以自身大破鐵騎兵,卻無法將辦法傳承下來。而且在他死去以後,北方騎兵又再度肆虐南宋。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會出現這樣尷尬的現象呢?根據中國通史的記載,當時南宋王朝面臨的敵人是一個已經變異的政權。在早期,北宋以前所有的草原政權都是古樸的部落形式,他們雖然有強大戰鬥力,但凝聚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