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篇,先祝大家新年快樂!歡迎來到我們小學作文裡的未來世界。
如果能找到曾經的作文本,回頭再看看那篇標題為《未來的我》的小學作文,你會感覺到一種魔幻現實感十足的時空錯位。
孩提時總以為各種各樣的願望都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實現。
長大了才發現實現的僅僅只是年齡的增長而已。
時間的速度與理想的不匹配,導致了「許願」「祈福」這種成年人最兒童行為的泛濫。
比起那些自己經年累月艱苦奮鬥,差那麼一絲絲運氣就能成功的許願者,其他人更多的希望是不勞而獲。
畢竟雙手合十對著塑像說幾句話要比花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去獲得想要的東西成本低很多。
新年不能沒有許願,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每年元旦,成群結隊的許願者都會排著長隊,在各個擁有名勝古蹟的景點瘋狂祈福。
他們肆無忌憚地往佛像、博物館、房頂、水池裡扔著五毛一塊的硬幣和紙幣,仿佛這些人類賦予價值的貨幣能為自己帶來想要的一切。
同時遭殃的還有動物,比如龜。
雖然常常被用來罵人,但龜畢竟是神獸。一旦見到這種行動緩慢的兩棲動物,人們就止不住得想往池子裡扔硬幣。
但他們不知道,有些龜會因為誤食錢幣死亡,清理這些錢幣也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如果說扔出去的硬幣價值並不足以支撐他們許下的願望,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許願者所迷信的,或許是「撒幣」這個行為本身。
要不然該怎麼解釋,為了祈求飛行平安往飛機發動機裡扔硬幣?
都9012年了,許願的方式就沒有改變嗎?
當然有。
當你要考PTE,帶著讓這門考試通過的目的去接觸這種許願文化的時候,你最先借鑑的八成不是他們的方式,而是「許願」這個行為本身的文化意義。
找一個同樣幸運的人或有特殊意義的圖片,輕輕動一動手指轉發或留言,既不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也能完成自己許願的目的。
這是年輕語境下對許願這件事最人性化的創新,楊超越、柯南、信小呆都曾成為PTEer們的天選之子。
把他們轉發到社交媒體的一瞬間,我們說服自己相信他們能帶給我們考場上僅缺的那一絲絲運氣。
在進到考場坐下登錄考號的那一瞬間,轉過這些錦鯉的PTEer都會跟高考時翻開試卷發現全部題目自己都會做一樣分泌等量的多巴胺。
這些錦鯉的樣子和形式變了又變,唯一不變的是我們轉發各種錦鯉時發自內心深處的那種赤誠。
人人都希望自己成為那個幸運兒,可卻沒人找到一種真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就在昨天,大班長整理這一年pte.ai大數據的時候,發現了真正存在於考試裡的「錦鯉」,發現了真正屬於PTE考生的許願池。
在管理後臺,這道題目的許願還願留言達1030條之多。
「最後一次,錦鯉大王,拜託拜託!」
「願七炸願八炸願順遂願安康願世界和平」
「許願69(59),求上學不失學」
FIB_R#4858,傳說中的「錦鯉題」
作為一道題,承載了太多它這個年紀不該承載的許願,可大家都願意相信,只要來#4858留個言,下次考試就能過。
相信的力量在眾人的土壤中也慢慢催生出現實,我越來越多得看到有同學在這道題下方許願後炸分前來還願。
它能俘獲的當然不是考生的迷信,而是抱團取暖相互鼓勵後紮根在所有考生內心深處的集體情感。
雖然不是每個留言許願的人都能實現願望,但至少它撫慰了我們遺失多年的學習熱情,療愈了這個時代的傷心和從容。
今天,大班長將這道「錦鯉題」做成了許願池,放在了公眾號菜單欄的下方。
直接點擊第二個菜單,你就能找到「許願池」並直達「錦鯉題」。
或者直接點擊下方的小程序卡片也能進入。
它或許能幫你實現關於PTE考試你想要的一切。
即便實現不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畢竟2020年的第一天,你用一道不為人知的錦鯉題,拿到了一個無比良好的開端。
有什麼願望,有什麼flag,無論實名還是匿名,錦鯉題都會幫你記錄,等你實現!
實現一個願望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創造它。
但你邁出去的第一步,就是要大膽的說出你的願望!
來吧,錦鯉題就在下方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