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是戰國時期非常有名的人物,他是道教、法家、戰略家等學派的創始人之一。雖然鬼谷子無處不在,智慧卓絕,但他一直隱居深山,學習知識,不問世事,所以他沒有建立太多世俗功德,然而鬼谷子弟子在戰國時期立下了許多功勳,成為影響當時歷史潮流的重要人物。
鬼谷子是與孔子相比的偉大的教育家,雖然他的學生人數少於孔子,但他的學徒質量比孔子好。
因為鬼谷子是一個傳奇而神秘的人物,後世有很多弟子為杜撰,但實際上鬼谷子只能識別出幾個,如孫臏,龐涓,張儀,蘇秦等等,然而鬼谷子帶來的徒弟卻有一個糟糕的結局。
孫臏:孫臏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戰略家,他和龐涓都是鬼谷子的學生。由於龐涓比孫臏下山早,他已經被魏王自己的才華重用。後來,當魏王得知龐涓擁有師兄弟的才華時,他責怪龐涓沒有把他介紹給自己,龐涓別無選擇,只好把孫臏介紹給魏王。
在孫臏到齊國之後,他立下了許多功勳,然而他卻被齊王懷疑,死於抑鬱症,還有一種說法是孫臏是被齊王處決的。不管怎樣說,對於一個功勳卓著英雄來說,這是一個相對悲慘的結局。
龐涓:許多不公正的行為會自殺,這個句子適用於龐涓。龐涓和孫臏最初都是一對連接非常好的對等節點師兄弟,他們還一致認為,無論哪一個將來發展起來,他們都將攜帶另一個,然而在被重用後,他們害怕孫臏威脅到自己的地位,編造了砍去對孫臏的雙足的犯罪指控,使師兄弟成為敵人。
為了報復,孫臏幫助齊國攻擊魏國,並在桂陵和馬陵戰役中兩次擊敗了龐涓率領的魏軍。同時,孫臏也被設計用來在馬陵戰役中殺死龐涓,並為龐涓陷害自己報仇。師兄弟之間的戰爭也因龐涓的死亡而贏得孫臏。
張儀:戰國時期形成了秦國為主的局面,因此為了避免被秦國摧毀,六國開始實施「合縱」政策,六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這個時候秦國很強大,但是他們的力量不足以對抗6,於是秦國開始採用張儀的「連橫」策略來破壞蘇秦的「合縱」策略,使六國無法聯合起來對抗秦國。
他也為秦國的成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張儀的結果相當悲慘,在秦武王上臺之後,他將張儀從秦國中排出。張儀被迫轉到魏國,在魏國之後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有歷史記載張儀被殺。
蘇秦:蘇秦:蘇秦也是鬼谷子的驕傲弟子,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戰略家、外交家和戰略家,然而由於家境貧寒,受教育多年,沒有收入,他早年的蘇秦非常貧困,甚至連他的親戚都看不起蘇秦。
在蘇秦完成學業後,他開始遊說列國並實施他的「合縱」策略,當時六國面臨著秦國的威脅,因此他的理論有很好的市場,最後蘇秦說服了六國與抗秦聯合起來。這個時期的蘇秦也是六國國家部長,他有一次看不起家人,一見到他,他們都趴在地上,不敢抬頭看,這讓蘇秦非常感動。
後來,由於國家間的矛盾,蘇秦的「合縱」最終破產,秦國實施的「連橫」政策最終崩潰,但蘇秦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後來蘇秦建議齊閔王兼併宋國家,這導致諸國不滿,他們聯合起來攻擊齊國,這個事件使齊國士大夫憎恨蘇秦,他們僱了殺手來殺死蘇秦。
這些徒弟慘遭收場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能力太強,時機不成熟。在蘇秦、孫臏等之後,他們都在下山之後成為各國的權貴人物,但他們也處於動蕩時期,國家間戰爭頻繁,內部鬥爭不斷。
在這種環境下,贏家得到了一切,而失敗者可能會失去生命。在困難時期,沒有人永遠是贏家,即使是鬼谷子的弟子也有超能力,但他們不可能一直贏,所以他們的結局很悲慘。他們的能力太強,貢獻太大,他們的才華太盛也會引起別人的嫉妒和懷疑,可能會會給自己帶來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