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麼溫和,一定很難拒絕別人吧?"
他說這句話時毫無惡意,甚至還帶著些語重心長式的暗示語氣,但那句話一出卻還是給了她內心鋒利一擊。
在那個隱秘角落裡,她無數次的審視過那其中或自卑或堅韌的力量,那被自己蓄積在身體中彆扭著成長了一路的隱形存在——溫柔,似軟糯溫和無邊無角的柔狀物,卻再一次受到了身邊人的刻意解讀 。
"......你一定很難拒絕別人吧?"
她當然聽得出他有意無意的暗示,他希望職場生活裡的她儘量露出自己的鋒芒來,他希望她把那部分溫和的力量掩藏,希望她用人群裡相似化的堅硬行為給自己樹立盔甲偽裝,他是好意的,她明白,但她也同時對他的那句話擁有質疑。
如果說人群裡剛硬直白的、懂得用一副鋒利牢固的盔甲和武器為自己做後盾的人是正向受認可的人,那麼那些相對而來笨拙柔和的人,那些還學不會露出鋒芒的人呢?他們就是處於劣勢部分的存在嗎?
溫柔的、懦弱的、無稜角的、好脾氣的、內向的、自卑的、討好的......當一些人將這些形容詞混為一談,似乎一開始就要讓人失去表達解釋的欲望——溫柔啊,怎麼就要用"受欺負"來承擔呢?
就像是那朵看起來不經受催的花骨朵,怎麼就不是被人遠觀欣賞的美好事物?怎麼就是輕易被人碾碎揉捏的柔弱之物?
"我們的盔甲護衛我更好向前,而你的溫和行為會讓你'柔碰硬'而受傷。"
他用再現實不過的理智語言來解讀,要讓她清醒認識到那層溫和外表,到底是並不具備多少進步意義。
就像是領導將一考核項目下發,他也許可以用再簡單不過的一句沒時間作為理由,而她要因為別人印象裡的那句"你看起來那麼溫柔那麼好,一定不會拒絕的吧"而將一切照單全收。
溫柔=好脾氣=不會拒絕,這似乎成了外界將此類性格形容為軟弱的起因,成為他人步入強勢層的隱藏藉口。
在某些無法相通的境遇裡,站在高處的人會說,溫柔不是溫柔,溫柔不過是弱勢群體的弱勢偽裝,只不過是軟弱的另一種表述。
看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有很大的感觸,小凪就是大家眼裡的那個不懂拒絕唯諾是從的職場老好人。
同事可以心安理得的將手裡的工作移交給她;人群相處時,他人可以再熟練不過的孤立掉她;就連男朋友也在背地裡碾壓她的自尊心。
一個努力生活、努力用自己的笨拙力量去對付偏見努力合群改變的人,好像她的一切付出都沒多少正向動力,她的行動總是被貼上一層灰暗標籤——"軟弱的討好型人格"
溫柔不懂鋒芒相對的人,總是會被其他人居高臨下的審視。
所以拿不出鋒利武器的人,就要溫溫柔柔的將那些無形壓制包容照收?
之前我也會覺得《風平浪靜的閒暇》裡的小凪性格太軟弱了,也許她可以再強勢一點,再厚臉皮一點,也許就不會讓自己那麼擰巴難堪吧?
現在轉而一想又有了不同的感悟。
與人相比較,總有逆向的感受,總覺得自己相對他人有不出彩的存在,但要真正去成為另一番模樣卻又不見得是輕鬆自在的。
就像是小凪,如果說努力用溫和態度來對抗外界是艱難的,那麼讓她轉變態度去努力成為一個人群裡高高在上,無視他人感受的人,同樣對她來說並不容易。
懂事敏感的人,總是要承受多很多的糟糕感受和結果。這不只是因為她自身缺點局限,更因為她內心裡始終隱藏的那股溫柔力量在做對吧。
那樣努力生活溫柔的人,從不該被受到那般偏見誤讀,從不該將溫柔和軟弱、沒脾氣混談對等。
溫柔的花有軟綿的外表,花朵下也有尖利的硬刺;溫柔的花不懂言語,但它也有花香的另類陳述。
有人不懂它的暗喻,但總有人聞到它綻放的香。
什麼是溫柔?
相對那些總是用好脾氣來褒獎的解讀,我更喜歡盧思浩的這句:
溫柔是內斂的鬥志,是包容這世界糟糕的部分,是不抱怨把態度藏在行動裡。
走的路越遠,就越喜歡溫柔的人。
他們不用強硬的態度爭搶,不世俗的將條條框框擺上門面,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準則,但他也不會將其拿來說教。
他們的行為也會告訴你:
你不是劣勢地位裡的人,你可以去找到屬於自己的自在一方;不一定合群的模樣就是正確的;不一定要違背內心去做一個鋒芒畢露的人;不一定那些堅硬的偽裝就一定是護衛自己的鎧甲。真正的溫柔不是軟弱的表達,是有力量的自信不自卑,是言行一致的溫柔氣場,是溫柔有度的屬於自己的完美內置。
她不完美,但她也可以自在的容納自己的溫柔度量。
我這樣說,不是安慰式的雞湯,是真正見過一些溫柔的人,或者用心感受過一些溫柔的對待。
溫柔,是室友在你睡著時刻意壓低的聲音;溫柔,是你一個人走夜路時,耳機聽筒裡的那個陪伴;溫柔,是早起時父母為你早早做好的一桌早餐;溫柔,是半夜三更陪你說完一堆廢話的朋友情誼;溫柔,是工作裡他人願意站在你的角度為你多想一層的細心。他們都不是完美的人,他們都有讓你抓狂讓你難過的時刻,但他是溫柔的,他沒有用逆向感受裝點自己的內心,他沒有以怨報怨。
如果一些人在經歷過一些逆向反應後還能夠繼續對你溫柔,那一定是他收斂過一些情緒心,化為內斂的表達去陳述自己的溫柔態度。
如果用心看,能感受到那樣溫暖的對待,就大概很難再用一句"軟弱老好人"來形容它了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