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
咔、咔、咔,今天上午9時,釋永信大和尚三剪下去,72歲的漫畫大師蔡志忠先生作為自畫像的最具標誌的三綹長發從頭頂飄落,自此成為少林寺一名沙彌,法名釋延一。
乾旱了月餘的嵩山,17日上午天降甘露,雲霧繚繞;經幡動蕩,祖庭莊嚴。9時,少林寺藏經閣內,莊嚴肅穆,佛音迴蕩。在少林寺兩序大眾見證下,蔡志忠先生步入藏經閣,釋永信大和尚為其剃度。
六年前的一句話,今日成為現實
「也許我會出家少林寺,等我老了,我就葬在少林寺」!早在2014年8月18日,少林寺舉行2014少林問禪「機鋒辯禪」活動。開幕式結束後,蔡志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這樣打趣說。
沒想到,六年前的一句話,今日成為現實!
蔡志忠在少林寺剃度出家,讓很多人感到吃驚。但要回顧他和少林寺的緣分,也在情理中。
「早在30多年前便跟嵩山少林寺結緣了,1984年我正在日本東京畫六祖壇經,當時東京池袋戲院正在上演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看完電影後我暗下決心,將來有機會要拍動畫少林寺。當時,我就畫了一本少林寺四格幽默漫畫。」2014年5月4日,蔡志忠趕赴少林寺參加3D動畫電影《功夫少林寺》發布會時就這樣表示。
蔡志忠回憶,2004年釋永信派人到臺灣邀請他赴嵩山,當時他正在閉關研究物理學。2006年9月3日,蔡志忠來到少林寺參加第一屆少林論禪,並為「蔡志忠漫畫碑」揭幕。如今,「蔡志忠漫畫碑」還在少林寺內,成為遊人爭相參觀的碑刻之一。
此後多年,蔡志忠多次赴少林寺參加活動,有時候是小住幾日,時間或長或短,和少林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為什麼受「沙彌戒」,而非「比丘戒」
值得注意的是,蔡志忠在少林寺剃度出家,受的是「沙彌戒」,自此成為一名「沙彌」,而不是「比丘」。這是什麼原因呢?
少林寺有關人士解釋,未滿二十歲的男子出家,俗稱「小和尚」。若想成為「沙彌」,需受十戒。凡小孩出家,均是「沙彌」。出家人的年齡若超過七十歲,便不準受「具足戒」,只能受「沙彌戒」,成為「沙彌」,而不能正式成為「比丘」。今年,蔡志忠先生已經72歲,超過了「法定」年齡,只能受「沙彌戒」成為「沙彌」。
佛教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為這些戒律與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稱「具足戒」。關於「具足戒」的條目,雖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內容相同。根據《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條,「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條。在少林寺內受「具足戒」的儀式,往往在三壇大戒法會上進行。
無論是受「沙彌戒」的「沙彌」,還是受「具足戒」的「比丘」、「比丘尼」,都是少林寺的僧人,在寺院修行。
蔡志忠其人:享譽世界的漫畫大師
今年72歲的蔡志忠,1948年在臺灣彰化出生。他15 歲中途輟學,隻身到臺北開啟漫畫創作生涯。1971年出任光啟社電視美術指導,1977年創立遠東卡通公司。1981年,另創龍卡通公司,此間拍攝了《 七彩卡通老夫子》《 烏龍院》等卡通電影,《 老夫子 》曾獲金馬獎最佳卡通電影長片獎。1983年,開始在各報刊發表四格漫畫作品,並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日本的報章長期連載。1985年,他獲選為臺灣十大傑出青年。
蔡志忠致力於研讀中國古籍和佛書,先後拍攝了《老夫子》《烏龍院》等長篇動畫電影,1983年開始創作四格漫畫,已有《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大醉俠》《光頭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5000萬冊。2013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首套「漫畫版」中小學傳統文化課程教材,共選用了蔡志忠漫畫中的260個故事編入。
編輯:張爽
審核: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