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生活中總能聽到各種各樣天才的傳奇故事,有人天生智力超群,也有人厚積薄發,讓自己的後半生足夠輝煌。總之天才便是生活中的明星,他們足夠讓人矚目和羨慕,畢竟這種東西很多人一輩子羨慕不來,當然這些天才也達到了人們無法企及的高度,最著名的也當屬愛因斯坦了,死後還要被人去研究他的腦部結構。
但是,天才在眾人的眼中往往是另類的,或許不諳世事,也或許他們有著各種瘋狂的想法,就好像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們的行為,最終成為我們口中的瘋子。而今天所說的這位智商高達167的天才,曾戲耍了美國的FBI整整18年,他的人生經歷還被拍攝成了電影,供眾多的人了解。要知道愛因斯坦的智商只有146,如果這位天才沒有過分瘋狂的舉動,或許也會成為下一個愛因斯坦。
天才的輝煌人生
1942年5月22日,泰德·卡辛斯基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庫克郡常青園。誰也沒有想到,之後的他會有那樣的瘋狂。
小時候的他成績優異,按照中國人的理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他在數學這門學科之上表現出了極其高超的天分。而智商高達167的他,和所有的天才一樣,註定是孤獨的,優異的學習能力讓他與普通孩子顯得格格不入。而其他孩子也認為他太過出類拔萃,心裡的嫉妒也會讓他們選擇排擠、孤立這位天才,所有很多天才性格的形成除了自身的影響因素外,還有很多外在條件的影響。
1958年16歲的泰德便獲得哈佛大學數學系錄取,1962年從哈佛大學本科畢業後進入密西根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口試評委認為他的博士論文十分深奧,全美只有十餘人能夠理。單就這一項來說,全世界上能夠比得上他的人就很少,連別人的文章都不懂,更不用說理解他的思想了。
1967年末,25歲的卡辛斯基受聘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歷史上最年輕的數學系助理教授。當時的美國數學界也認為他會帶領數學走入新的發展環境,得到新的革新,因此對他給予了厚望。
但對本科教學並無興趣的他,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選擇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辭職。
這一舉動在當時就受到了很多人的不理解,本應該一片光明前程的他,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可能天才的世界和普通人註定是不一樣的吧。
辭職之後的遠離社會之舉
很多人都在猜想,辭職之後的泰德會去做什麼,他這樣優秀的人到底會對什麼產生興趣。但誰也沒有想到,他選擇了隱居。
辭職之後的泰德在林肯縣的荒郊建起了一個小木屋,過起了自己的田園生活,這可能也是他理想中的世界,雖然這裡沒有水沒有電,但這可能正是他追求的世界,不被科技所打擾的悠閒日子。
在這裡,他學會了各種原始的技能。鑽木取火、打獵、建造房屋等,當然還包括種植一些自己需要的食物,如果沒有外界的紛擾,這樣的生活也確實很安靜。當然,外界還是不理解,為何他非要執念於這種原始的生活,難道科技發展真的不便利嗎?
他曾經在給家人的信中寫到:技術進步最終將會給人類帶來不可預想的災難,因此,他不能作為數學家來促進這一過程。
確實,數學的作用是巨大的,很多人常常說,學會了數學,可以參與各種工作,尤其是對於一位優秀的數學家來說。可能對於大多數人,數學只是簡單的數字,但對於真正會運用它的人來說,它便是社會的密鑰,能夠打開許多新的世界。
也許是看到了可能的後果,他選擇了自我隔離,遠離紛繁世界,但是他的自我隔離並不能阻礙社會發展的進程,因為外面依然還是有不少人想著促進發展,他的理想終究會被破壞,這也是他之後將自己的攻擊目標選擇為科學家的原因。
即使在荒郊居住,雖然遠離社會,但平常還是有各種機器砍伐樹木的聲音出現,這一切對於他來說,是聒噪的,也是極其排斥的。他曾經用獵槍射擊過天上的飛機,也破壞過砍伐樹木的機器,但是他還是會有著更瘋狂的計劃。
無可置疑,泰德已經有了一定的反社會傾向,甚至他反對一切進步。
犯罪之開始
一天,泰德剛徒步旅行回到了他的小屋,卻發現他最喜歡的地方被水泥鋪了一條路。而他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過,他痛恨這樣的社會,認為自己美好的東西被破壞,正是科技的結果。因此他便開始了自己瘋狂報復的進程,而炸彈,便是他最有利的武器。
1978年5月25日,卡辛斯基進行第一次有記錄犯罪:他送出一枚故意寫錯地址的郵包炸彈到芝加哥大學,該校工作人員收到「寄錯地址」的郵包後便把其退回「寄件人」——美國西北大學工學院材料系教授巴克利·克利斯特。巴克利教授收到「退回郵包」後感到可疑,便委託一名校警代為拆封,校警開啟郵包時被當場炸成重傷。事後警方將嫌疑犯鎖定為幾位學生,因此卡辛斯基並沒有受警方懷疑。但這並不是泰德計劃的結束,而是他瘋狂報復的開始。
1978-1995年之間,泰德向全國各地的人發送了24顆郵遞炸彈。而這些炸彈都是由他親手製作,沒有任何標籤,也基本上都是由廢棄物品製成,當然也不會留下任何DNA信息,所有的一切都不會懷疑到他的身上。
他的第二顆炸彈寄給了一個西北大學的研究生,造成了輕微的炸傷。
1979年5月9日,從芝加哥飛往華盛頓特區的美國航空公司444航班行李艙在飛行過程中發出巨響並冒出濃煙,一名乘客吸入後感到不適,飛機緊急迫降離華盛頓國家機場不遠的杜勒斯國際機場。事後警方在行李艙內發現一枚郵包炸彈,由於其計時裝置故障而未能爆炸,當局則表示這枚炸彈足以炸毀整架飛機。這時,聯邦調查局才發現這些案件有了一定的關聯,但還是毫無頭緒,不知道該怎樣調查。
至1995年,卡辛斯基共向不同大學和航空公司寄出炸彈16枚,炸死3人,炸傷23人。
這對於FBI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到底怎樣才能抓到這個炸彈狂人,是他們一直考慮的問題,但根本毫無辦法,除非他自己露出馬腳。
轉折之開始
1995年4月24日,卡辛斯基向美國多家報社和雜誌社發信,承諾如果《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刊登他長達3萬5千字的論著——《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他便會停止持續近18年的連環炸彈案;聯邦調查局最終以「阻止炸彈案再次發生」為由,允許刊登其論文。
也許他想向世人展示工業社會發展的可怕後果,畢竟在他的觀念裡,他始終覺著如果社會發展下去,這些科技可能會親手毀了人類自己。
他在文章中解釋了自己的犯罪動機:他認為工業社會必將侵蝕人類自由,技術革新將會帶來過度發展的人類基因工程,致使人類不斷適應並服務於社會體系,並最終被後者完全控制。因此他將推動科技發展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等高級技術人才作為襲擊目標,企圖以科技倒退的形式達成人類自由的解放。
而這也讓他獲得了不少無政府主義者以及極端主義者的支持。但這對於FBI來說並不是好消息,他們始終為這個真兇絞盡腦汁。
而當時關於真兇的懸賞金額已經達到了100萬美元,每天都有很多個報案電話,但最終都查不到什麼。
一個小疏忽被捕捉
常說百密必有一疏,即使天才也一樣。
他的弟弟大衛·卡辛斯基發現論文與其寫作風格及信仰極為相似,而大衛的妻子琳達更是在論文發表前就懷疑泰德是「大學航空炸彈客」。並且論文的內容與哥哥與他在溝通的過程中提到了東西很是相似,這也讓他猜到了這位炸彈客的真實身份。
雖然是親人,但是為了社會安定,他最終還是向警方舉報了哥哥。最終泰德·卡辛斯基於1996年4月3日蒙大拿州林肯地區一偏遠小木屋內落網。一代天才最終還是服罪於法律之下。
1998年1月22日,卡辛斯基為避免死刑主動承認控罪,被判處8項連續終身監禁,不得假釋。
結語
很多人為他的經歷感到唏噓,畢竟是一位高智商的人才,如果用到科研之上,也許會有極其突出的貢獻,但這也只是大多數普通人的想法。對於天才自己來說,並非是這樣,他們看到的世界與我們是不同的,他們的思維結構也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就好像「萬有引力」的提出者,晚年卻是一位堅定的上帝信仰者。
天才的世界我們不懂,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與社會處理好關係。至於科技的發展到底是好是壞,這不是我們能夠認知的,一切就讓歷史來見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