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盜墓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鬼吹燈·龍嶺迷窟》正在熱播中,上映兩個星期豆瓣評分已經達到了8.2分,成為史上改編最為成功的《鬼吹燈》影視劇系列之一。
電視劇《鬼吹燈·龍嶺迷窟》講述了摸金三人組:胡八一、王胖子和大金牙因一個繡花鞋故事被騙往了陝西古藍縣。在古藍縣他們遇到了美國歸來的雪莉楊,並遭遇了惡霸馬大膽一夥的挾持,最後一行人前往唐代風水大師李淳風之墓,尋找龍骨天書和財寶的故事。
整部電視劇製作精良,特別是劇中的故事情節和特效製作,精準還原了原著中大部分的敘述描寫,讓人直呼過癮。不過,優秀的劇作從來不只是帶給觀眾視聽上的享受,它還能引發觀眾的自我思考,讓我們獲得更多的精神收穫。
《鬼吹燈·龍嶺迷窟》雖然情節很驚悚,懸念疊出,但胡八一為何能在面對諸多危機時還能淡定自若,睿智機警?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我看來,胡八一之所以能夠一次次化險為夷,這與他的成長型思維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從開始他就只憑藉經驗而固守陳舊思維,那結局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樣了。
因此,本文就來探討一下,《鬼吹燈·龍嶺迷窟》裡的胡八一成長型思維表現在哪,現實中我們如何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將職業成長的危機化險為夷。
01 胡八一是怎麼一次次逢兇化吉的?成長型思維是關鍵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一書裡提到,人面對困難時,會有兩種思維方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人遇到困難時總想著我肯定解決不了,逃避壓力消極對待,大腦想法幾乎沒有變化。
成長型思維的人面對困難時能夠啟動大腦思維高速運轉找到解決方案,積極應對困境,並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最終解決問題並實現成長。
胡八一顯然擁有就是成長型思維。
電視劇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一行人在黃河上乘坐渡船,可是突然天降暴雨,還碰上了巨大的不明生物,整個船在風雨中岌岌可危,眼看就要翻了。
當別的乘客包括船家都抱頭痛哭,互相數落時,只有胡八一和王胖子二人積極面對水怪。
他首先告訴船家:「別在這等死,趕緊想辦法讓船穩一穩,否則你兒子也會跟著死。」
後來王胖子被晃到了河裡,胡八一無懼水怪直接扎到河裡,把王胖子救上船。
之後他自己在腰間捆著繩子拿著魚叉,一人潛入河裡和大水怪搏鬥,最終趕走了水怪,雨過天晴,小船上的人也轉危為安。
正是因為胡八一面對困難時,沒有選擇按固定思維進行逃避,而是啟動成長型思維:先穩住船隻,再下水救人,然後勇鬥水怪,這才讓整個渡船化險為夷。而在整個故事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02 胡八一的不懼險境取得成功,成長型思維體現在哪?
胡八一之所以能成為《鬼吹燈》系列故事的靈魂人物,主要是因為他善於冷靜地解決突發問題,幫助大家擺脫危機,推動探險行動的前進。這是摸金三人團隊配合中胡八一最大的價值。
那麼,為什麼成長型思維可以讓人不懼困境,不斷突破自我呢?
1、成長型思維的人從不認為只有一條路可以通往勝利
在生活中我們總能遇到這樣的人,他們不撞南牆不回頭,一條路走到黑。如果他們成功了也還好,如果不成功他們便開始自暴自棄覺得自己很是沒用。
說的好聽這叫執著,說的不好聽就是不知道變通。
劇中,胡八一和馬大膽一行人的思維差距就非常明顯。
當他們躲過了蜘蛛洞進入墓道內後,發現原來的出口被封住了。
馬大膽那一派的李春來立馬哭天喊地地說「我們完蛋了,我們出不去了。」
而胡八一卻冷靜地說:「這條路我們走不了了,就別在這耽誤時間了,趕緊找找還有沒有其他的出口。」
胡八一從來不認為通往勝利的路只有一條, 他覺得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條不行我就換下一條,我總能找到一個出口。
相對於固定思維的人總會認死理,覺得邁向成功只有一條路,成長型思維的人卻更懂得變通,如果一條路堵死了,他們會趕緊尋找下一條路,不會再原地停滯不前。所以成長型思維的人總能夠找到不同的方式達到目的。
2、成長型思維的人總是在不停地學習和思考
哥倫比亞大學的腦波研究室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實驗者通過觀察實驗對象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腦電波的變化,檢測他們會在什麼時刻展現出興趣。
實驗發現,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只會在公布問題答案是對是錯時展示出興趣,但是對正確答案解析本身是沒有興趣的。
而成長型思維者則對可以提高他們知識水平的信息更感興趣,比如這道題目中蘊藏了什麼新的知識點。
《鬼吹燈·龍嶺迷窟》中,胡八一、王胖子、大金牙來到了古藍縣人經常提及的魚骨廟,胡八一認為根據風水定理來看,魚骨廟的風水並不好,理應不會有大墓。
不過胡八一併沒有因為自信而妄下定論,而是親自走進魚骨廟探尋其中的奧秘,然後發現這裡的風水外表看起來非常糟糕,但實則非常有講究,應該是高人所為。
果不其然,魚骨廟下的大墓為內藏眢格局,也正是唐代大師李淳風的墓葬。
可見擁有成長型思維的胡八一,讓他真正感興趣的並不是盜墓的成功,而是窺探其中的奧秘。
正是這份好學精神,才讓胡八一在每次盜墓行動中,都能夠有所收穫,越戰越勇。
所以,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總是在思考眼下的事情能夠給自己帶來的收穫和思考,這也是他們能夠不斷獲得成功的秘訣所在。
3、成長型思維的人不怕困境,總是迎難而上
相對於固定型思維的人遇到困難總是退縮,成長型思維的人遇到難題後總是想著如何面對。
劇中,走出墓道的胡八一一行人遇上了人面蜘蛛的包圍,此時每個人都特別害怕,大金牙更是嚇得一直往後退。
當王胖子心切地問胡八一有什麼解決方案時,他說,前面的冥殿就是唯一的活路,我們現在只能向前進。
於是大家在胡八一的帶領下,奔向蜘蛛,對他們發起了猛攻。
固定型思維的人總有「鴕鳥思維」,他們想著能躲一陣是一陣,但是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總會逆流而上,前進才是最好解決問題的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說胡八一命硬的原因,每次都能從墓中活著出來並不是因為他命好,而是胡八一遇到困難時總是會想著正面面對,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找到了一條條活路。
由此可見,胡八一雖然一窮二白,但正是因為他擁有成長型思維,所以才讓他一次次化險為夷,帶領團隊走出困境。
03 我們如何自我訓練成長型思維?這3招幫你找到更多可能性,實現人生逆襲
雖然《鬼吹燈·龍嶺迷窟》的故事是虛構的,但從胡八一這個人物在探險過程中的成長型思維運用,讓我們看到了成長型思維在現實逆境中的積極意義。
那麼,在現實職場和生活中,我們如何訓練自己的成長型思維,實現人生更多可能性呢?
1、巧用LEAD工具,鍛鍊自己走出困境的能力
固定思維的人遇到困難時總會第一時間浮現「我不行!」的念頭,這是因為他們的潛在觀念裡,「我不行!」的想法已經根深蒂固了,一遇到困難就會在不經意間迸發出來。不過,這種固定思維是可以通過人為幹預改變的,而LEAD工具是轉變固定思維最好的工具之一。
1)L即listen,代表要傾聽自己的想法
step 1 想起你過去一兩周面對困難時的想法;
step 2 根據以下CORE四個維度,為自己在面對困難時的表現打分(你可以自己設置分值,我自己利用這個工具的時候,每個維度的滿分都是5分);
Control 掌控感——你覺得自己對這件不利事情的掌控力是多少;
Ownership 擔當力——你對整件事情能擔起多少責任;
Reach 影響度——這件事情對我的其他的生活和工作有沒有影響;
Endurance 持續性——你覺得這個逆境會影響你多久。
比如上個星期我屢次投稿失敗,於是我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
當時我給掌控感打4分,因為我覺得這件事情我能夠控制;
擔當力這個維度我打了2分,因為我覺得失敗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所以要繼續寫下去才行;
影響度這一項我打了2分,因為每次被拒絕,我還是挺沮喪的,有時候吃飯都不香了;
持續性這一項我打了2分,因為這件事情影響了我一個星期,我覺得還挺久的。
總計一下,4項我得到了10分,按照總分20分來算的話,我還沒有及格,說明當時我面對困難時,心態不是很好。
2) E即Explore,代表探究自己對結果的擔當
很多人遇到問題時,第一反應是甩鍋,覺得現在的失敗都是別人或是大環境造成的,和自己沒有關係。其實這就是一種消極思想,這種思想萌生以後,人的心中就會有牴觸心理,便不願意在解決問題。
而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卻能夠在第一時間去思考解決的方案,而不是揪出誰才是責任人。因為他們對困難的操縱感很強,促使他們積極行動,解決難題。
所以,在遇到困難時,我們儘量地不要去想是誰的責任,而是要專心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3)A即Analyze,代表分析證據
固定型思維的人在失敗後便會一蹶不振,因為他們覺得逆境的狀態是永遠不會被改變的。就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她每次遇到大事後總會說:這一刻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完蛋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很多研究表明,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比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更容易成功。比如有研究者發現,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前20%成績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三倍。
所以,我們對待每件事情都要善於運用成長型思維,要相信一切都會有好的轉機。
4)D即Do,代表做點事情
如果說以上三步只是幫助我們調整心態的話,而最後一步就是告訴我們通過對困難的思考後,我們應該立即採取正確的行動,邁出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如果你只是思考卻沒有行動,那思考又有什麼意義呢?因此,前面的三個步驟都是為了促成最後的積極行動,這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就像耐克的廣告語:JUST DO IT(想做就做。)
2、培養有益習慣,讓人生進入正向循環
我們這一生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循環,只是有的人是正向循環,有的人是負向循環。而負向循環往往能讓人生走入下坡路,使我們無法成長;但正循環卻能讓人的未來有著無限可能,讓人越來越好。
「有益習慣」就是一種增長引擎,能幫助我們的人生進入正向循環,使我們的潛意識變成成長型思維。
比如讀書,這就是一種能讓人生進入正循環的有益習慣。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經在採訪中說過,92年的時候他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時刻,甚至導致他都快抑鬱了。
當時的他覺也睡不好,頭髮大把大把地掉,眼看困難就要把他壓垮。
就在這時,他選擇了讀書,通過閱讀書籍中的案例和知識,讓他明白了該如何解決當下的問題。
之後讀書也成為了相伴他這麼多年的一個習慣。
遭遇現實打擊的白巖松剛開始擁有的是固定思維,所以他抑鬱和焦慮,惶惶不得終日。
但是後來他通過讀書的有益習慣,讓自己的人生進入正循環,積極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讓他不斷獲得了人生的新成就。
因此,我們要通過一些有益習慣,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人生進入正循環。
3、建立自信,讓自己的想法變得積極起來
日本作家赤羽維二說,不自信是我們進步的最大阻礙之一。
很多人覺得自信是天生的,但是成長思維者會告訴你,自信也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這裡介紹兩種可以顯著提高自信的辦法,如果你的自信力不夠強大,可以嘗試一下。
1)多創造一些成功的微小體驗
建立自信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多創造一些成功的體驗。
這種成功的體驗不用多宏大,可以類似於「今天我突破了自己,在大會中主動舉手發言」的這種微小的成功體驗。
當你經歷過一次次微小的成功體驗後,你的自信心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面對困難時,你也會往好的地方思考了。
2)將自己的小成就記錄下來
當你經歷過一些成功體驗後,可以把他們寫成成就日記記錄下來,讓自己重複感受獲得成功的自信感。
《零秒日記》這本書裡,就講述了如何寫自己的成就日記。
首先,在紙的左上角寫上標題,右上角寫上日期。
接下來,一口氣寫完4-6行字,記錄自己完成一個目標的心路歷程。心路歷程的描寫也不用太複雜,想到什麼就直接寫出來。
最後,將這些成就日記保存起來,當你最遇到困難時或是覺得自己不夠自信時,就拿出來反覆閱讀,提高自信心。
相信通過不斷地經歷和記錄成功事件,你的潛意識會慢慢地積極起來,從而形成成長型思維。
就像卡羅爾·德韋克說的那樣,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是一件終身的事情,所以在日常時我們就要不斷地利用以上的方法提示自己,遇到困難時一定要保持成長思維,積極面對,收穫成長。
04 總結
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在今年奪得了由菲列茲·倫敦獎。
可能大家會以為他是一位順風順水的人,但其實他曾經有兩次考研落榜的經歷,而且其中有兩門學科只拿到了39分。
當時,很多人都勸他放棄考研吧,安於現狀也沒有什麼不好。
但是困難沒有將他打倒,薛其坤反覆地思考之前兩戰失敗的原因,並在第三次考研中成功邁入了中科院物理所的大門。
如果薛其坤因為此前的失敗而放棄了考研,可能就沒有今天奪得大獎的他了。
正是因為擁有成長型思維,薛其坤才沒有放棄目標,堅定地向目的地前行著。
曾國藩曾說:「謀大事者, 首重格局。」
要想擁有高格局,實現人生更多成就,就要具備成長型思維。
本文中,我介紹了三個培養並鍛鍊自己成長型思維的方法:
1、巧用LEAD工具,鍛鍊自己走出困境的能力;
2、培養有益習慣,讓人生進入正循環;
3、設法建立自信,讓自己的想法變得積極起來。
希望你也可以做到,在職場或生活中通過成長型思維實現人生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