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大劇《有翡》再曝預告,然,讚賞聲未起,批評聲先至,這部劇又雙叒叕因配音問題被吐槽上了熱搜。
每一次曝光預告都要接受一波配音嘲諷,不得不說,趙麗穎和王一博的新CP看點,完全被配音搶了風頭,這個問題已經影響到了作品口碑。
《有翡》吐槽聲大多一致:不貼臉。
客觀來說,《有翡》預告中的配音的確有違和感,但它的違和不僅在於兩位主演新合作的配音演員不貼臉,還有部分後期處理的問題。
預告中的畫面與配音像是兩個風格的作品,內容是真人出演的古裝劇,配音卻更像是有虛幻感的動畫作品,如同三次元撞上了二次元。
兩種次元的碰撞導致臺詞像畫外音,不過,《有翡》目前存在的配音問題非常明顯,且從第一支預告起便受到吐槽,劇組應當會有所應對。
或許,目前製作方沒有重視起配音,是它的違和感只存在於預告,正片的完成效果可能會有所不同,觀眾可等正片出爐後再做評判。
《有翡》最終配音完成度如何需要正片上線後才能確認,但目前每次預告配音必受吐槽,對作品口碑來說有一定打擊,對影視行業,卻是件好事。
配音耽誤國產劇久矣
著名配音演員姜廣濤曾評論過國產劇普遍靠配音:這在世界上都很罕見。
經常看海外劇的觀眾可以發現,海外作品幾乎見不到額外的配音,如果演員臺詞不過關,或聲線與角色不契合,一般選角時便不會通過。
愛豆出身的非專業演員,也需要有能撐住現場收音的臺詞水平才能得到角色,日本女團出身的前田敦子、韓國男團出身的樸有天,臺詞功底都不錯。
即使演技受到詬病的海外演員,他們在本土出演作品時也不會用配音來彌補自身缺點,某種程度上來說,原音出演是影視行業基本要求。
爾冬陞在《演員請就位》上便提醒年輕演員多練臺詞、練聲線,因為專業的影視獎項,不會認可非原音的表演。
原音臺詞屬於演員表演不可分裂的一部分,這是國際默認的準則,但在內地影視圈,卻成了一種奢侈,整個行業都在默許配音的存在。
長期以往,年輕演員們忘記了臺詞是他們的基本功,背臺詞是他們的基本工作,甚至把「背下臺詞」當成了敬業的炫耀資本。
普通話都不過關的愛豆也沒了跨界障礙,不是因為他們下定決心要練好普通話,而是:還可以配音啊!一個在國際上是笑話的觀點,成了正常理論。
臺詞與表演是一體的,正如姜廣濤所說,沒有紮實臺詞便難建立起表演節奏,精湛的表演也無從談起,對配音的縱容只會讓我們的演員實力越來越單薄。
以往演員都要下苦功夫練臺詞,李成儒為了學好臺詞拜朗讀大師董行佶為師,一句話被董老摳了三個半小時,每天兩小時臺詞訓練堅持了10年。
而如今,不說深厚的臺詞功底,年輕演員、早年間來內地發展的港臺藝人,演了數十部戲卻說不出一口標準普通話的都大有人在。
更糟糕的是,不少觀眾也有被行業畸形問題同化的現象,發現配音不佳時他們第一反應不是要求原音出演,而是批評製作方沒選好配音演員。
國產劇配音的原因
電視劇配音的出現最初是因為現場收聲困難,尤其是古裝作品,收音水平不足的情況下,只能採用後期配音的方式來填補。
90年代到2000年初的正劇作品,即使做不到現場配音,也大多會由原演員在棚內完成配音工作,發展相對還是正常的。
但當下國產劇配音大多交給了專業配音演員,形成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演員臺詞太差、聲線不適合角色;二、現場收音困難,演員檔期不足,為節約成本選擇用配音;三、特殊原因,如後期臨時改臺詞等問題;
前兩個是存在最廣泛的原因,也是影視行業對藝術不敬畏的產物。
如果製作方對作品保有嚴格要求,便不會選擇臺詞表演不過關的藝人,也會努力提升現場收音技術,而不是多年停滯不前。
如果演員有基本的職業素養,便不會用經不起市場檢驗的臺詞功底橫闖娛樂圈,把臺詞和形體表演當成了可分開的藝術形式。
行業匠心缺乏,必然要讓國產劇配音成為海外同行的笑柄,使我們的作品與演員水平都默默的走下坡路,但想讓利益至上的娛樂圈自發找回匠心,很難。
能夠影響市場標準的是消費者,能夠讓影視行業反省改正的是觀眾,觀眾對配音越包容,越會讓行業肆無忌憚。
只有觀眾提升欣賞要求,對配音現象說不,才能真正讓製作方產生危機感,去提高、解決這些問題。
觀眾鑑賞要求逐漸覺醒
部分國內觀眾對配音存在兩種縱容心態。
一種是演員粉絲盲目擁護自家偶像,不願讓臺詞、配音問題成為偶像的「黑點」,當外界產生質疑時,他們會全力維護,把問題歸到配音演員身上。
其實,這種維護給藝人帶來的只是短期支持,卻讓他們長久發展受到限制,演員選擇配音未必是他們自願,臺詞功底不過關也需要粉絲督促才能前進。
過度依賴行業弊端的演員,面對市場變化時很難有自保能力,有臺詞功底卻對製作方妥協的演員,也會讓自己的真實水平得不到好的發揮。
如果真的愛偶像,客觀面對配音問題,督促行業轉變才是正道。
另一種是已經習慣了配音的觀眾,他們覺得演員臺詞功底太差,所以更希望製作方能找專業配音彌補缺點,讓作品更「完美」。
這種心態是被行業PUA的結果。
因為演員臺詞不過關,所以習慣性接納配音,卻忽略了我們原本的訴求是要求製作方選擇臺詞功底好的演員、要求演員臺詞過關,而不是用配音糊弄。
這兩種觀眾態度對影視行業回歸正常阻礙不小,但從《誅仙》、《白晝流星》、《有翡》等作品接連因配音受吐槽來看,觀眾也在一步步覺醒正常訴求。
配音問題長期受到詬病,配音演員吐槽過,專業演員批評過,觀眾也不滿過,但過往這些聲都沒能凝聚起來,形成大範圍影響。
然,近兩年部分觀眾對「千人一聲」的配音逐漸產生審美疲勞,也對原音臺詞的審美有了更高追求,原音臺詞過頭、堅持用原音的劇組,更易受到支持。
正午陽光一直受到讚賞的製作準則便是大部分演員都採用原音,探險劇《沙海》的粉絲一度以現場收音為安利噱頭,都收穫不少好的回饋。
前期《有翡》、《青簪行》、《長歌行》三部劇同時發布預告片時,便產生過一個評論鄙視鏈,原音臺詞好的>原音的>配音的,輿論風向悄悄在變化。
如今純配音的《有翡》每出預告片必受網友吐槽,對警醒製作方、促進演員提高要求有很好的作用,並不是件壞事。
希望行業以此為鑑,別再試圖用配音糊弄觀眾,找回基本的職業素養。